與元稹常唱和,世稱“元白”。 第四部分從“我聞琵琶已嘆息”到最後的“江州司馬青衫溼”,寫詩人深沉的感慨,抒發與琵琶女的同病相憐之情。 作者在被琵琶女的命運激起的情感波濤中坦露了自我形象。 白居易2025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的那個“我”,是作者自己。
- 白居易身上有儒家的“兼濟天下”之抱負,有個性,其理想主義不適合皇城政治,但做地方官,恰好能實現他的理想。
-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 悽悽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 唔單止用語通俗,白居易認爲大衆化嘅詩應該表現人民豐富嘅情感、思想,講得每個人喺世事面前嘅心聲,反映當時中國人民嘅痛苦,於是佢啲詩令時人有好猛感觸。
- 包括陳寅恪、劉大傑、錢基博等,都給予白居易極高的評價。
- 元和十年,我被貶爲九江郡司馬。
其“兼濟”之志,以儒家仁政爲主,也包括黃老之說、管蕭之術和申韓之法;其“獨善”之心,則吸取了老莊的知足、齊物、逍遙觀念和佛家的“解脫”思想。 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貶江州司馬爲界。 白居易不僅留下近三千首詩,還提出一整套詩歌理論。 因此,詩歌創作不能離開現實,必須取材於現實生活中的各種事件,反映一個時代的社會政治狀況。 他繼承了《詩經》以來的比興美刺傳統,重視詩歌的現實內容和社會作用。
白居易: 白居易史書評價
白居易因努力寫詩,曾自述或許有人認為他是「詩王」或「詩魔」唐宣宗曾褒白居易為「詩仙」,故人稱「敕封詩仙」,而李白是後世才由民間從「謫仙人」轉尊為「詩仙」。 《舊唐書‧白居易傳》:家貧多故,年二十七,方從鄉賦。 既第之後,雖專於科試,亦不廢詩。 及授校書郎時,已盈三四百首。 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輩,見皆謂之工,其實未窺作者之域耳。
808年任左拾遺,迎娶楊虞卿從妹爲妻。 810年改任京兆府戶部參軍,811年母親陳氏去世,離職丁憂,歸下邽。 814年回長安,授太子左贊善大夫。 貞元七年(791年),他回到符離。
白居易: 長安福特全新銳界L正式首發 大7座混動SUV
他時相逐四方去,莫慮塵沙路不開。 古詩《與元九書》 – – 白居易 – – 月日,居易白。 白居易2025 微之足下:自足下謫江陵至於今,凡枉贈答詩僅百篇。 每詩來,或辱序,或辱書,冠於卷首,皆所以陳古今歌詩之義,且自敘爲文因緣,與年月之遠近也。 僕既受足下詩,又諭足下此意,常欲承答來旨,粗論歌詩大端,並自述爲文之意,總爲一… 古詩《冷泉亭記》 – – 白居易 – – 東南山水,餘杭郡爲最。
- 古詩《養魚記》 – – 白居易 – – 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對非非堂,修竹環繞陰映,未嘗植物,因洿以爲池。
- 包括陳寅恪、劉大傑、錢基博等,都給予白居易極高的評價。
- 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爲賈人婦。
- “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條龍的形象,人們稱它爲東方蒼龍。
- 千呼萬喚她才緩緩地走出來,懷裏還抱着琵琶半遮着臉面。
我和客人下馬在船上餞別設宴,舉起酒杯要飲卻無助興的音樂。 酒喝得不痛快更傷心將要分別,臨別時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聽得江面上傳來琵琶清脆聲;我忘卻了迴歸客人也不想動身。 據說,當時和白居易同爲翰林學士的有六個人,其中有五個做了宰相,唯一沒做宰相的就是白居易,不過這也足以說明這個職位的重要性。 他哼着《憶江南》: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把樊素、小蠻收入後花園,有學者雲,白居易的後花園編制多達百人,這些鶯鶯燕燕各個通音律、能歌舞、會寫詩、擅女工。
白居易: 詩詞“飛花令”——含“雨”詩詞100句
當時也許是秋冬季節,一片荒涼。 又是日暮,友人遠去,便只剩下斜陽空山,滿目荒草(“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於是返回山居,繼續“閒門寂已閉,落日照秋草”(王維《贈祖三詠》)的隱居生活。 “向人草樹有佳色,帶郭江山皆勝遊。 更爲細膩感傷的李商隱與白居易心境相異,他筆下的《二月二日》寫盡江上春色,卻寫不盡胸中愁思:“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暖聞吹笙。 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
白居易: 白居易的詩詞全集
如“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絕句二首》)、“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絕句四首》)諸句,都明麗如畫。 而異色相映襯的手法,顯然起了重要作用。 不僅色彩絢麗,耀人眼目;而且層次豐富,耐人聯想。
白居易: 詩人分類
846年(會昌六年)8月去世,贈尚書右僕射。 葬於龍門(今在龍門石窟之白園,對岸賓陽洞,風景獨異)。 白居易眼中的秋夜是什麼樣的? 在《新唐書》中有着這樣的記載,“居易雖進忠,不見聽,乃丐外,遷爲杭州刺史。
白居易: 琵琶行
東邊西邊的船舫裏都靜悄悄沒人說話,只看見一輪秋月在江心裏閃耀銀波。 白居易原作《琵琶引》,選自《白氏長慶集》。 行,又叫“歌行”,源於漢魏樂府,是其名曲之一。 《白居易琵琶行》:董其昌書。 此卷前人曾說是“筆勢縱橫,神氣飄逸,出入張,素之間。 ”他自己說“白太傅(白居易)琵琶行,恨不逢張伯高之,餘以醉素筆意彷彿當時清狂之狀,白相似不?
白居易: 白居易紀念碑
唐時社會風氣開放,官員宴飲之時以歌妓陪伴的風氣興盛,當時政令風氣與後世大不相同。 白居易曾蓄有多名歌妓,最出名的是樊素,見於《舊唐書‧白居易傳》。 白居易本身對歌妓並不忌諱,關於歌妓的描述常見於他的詩歌之中,如《與元九書》、《對酒吟》、《江南喜逢蕭九徹,因話長安舊遊,戲贈五十韻》等。 白居易好友元稹、劉禹錫相互贈答詩文中,亦有關於歌妓的描繪:如元稹曾邀白居易的歌妓商玲瓏至越州,商玲瓏返回時,元稹並有詩贈白居易。 白居易杭州刺史卸任後,曾帶杭州的歌妓回洛陽,這些歌妓後來返回杭州,劉禹錫曾有「其奈錢塘蘇小小,憶君淚點石榴裙」的詩句描繪這些歌妓對白居易的思念。
白居易: 中國時尚跨境電商Shein 擬今年進行IPO
而依自己的現況,又可分為「兼濟」與「獨善」兩類。 白居易 白居易曾將自己的詩分為諷喻、閒適、感傷和雜律四類。 而他本人特別重視兩類詩文:其一是作為「兼濟」工具的諷諭詩,其二是則是反映自己「獨善」心志的閒適詩。 並提出「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的主張。 陳子昂與李白古詩作品、以及杜甫寫實作品,對元、白的詩歌理念可能有很大的影響。 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
白居易: 中國古人八大名句,八種高度,八種境界!
白居易的祖父白鍠,曾任酸棗、鞏縣縣令。 父親白季庚,唐德宗建中年間任彭城令,對抗李正己的叛變有功,授朝散大夫、大理少卿、徐州別駕等官職,並賜緋魚袋,兼徐泗觀察判官。 白居易 白居易的外祖母也是白氏出身,因此白居易的母親陳氏,與白家之間本有血親關係。
白居易: 白居易投詩顧況
827年(大和元年),白居易至長安任祕書監,配紫金魚袋,換穿紫色朝服(三品以上官員所用的服色)。 828年(大和二年),轉任刑部侍郎,封晉陽縣男。 白居易2025 829年春,因病改授與太子賓客分司,回洛陽履道里。 830年(大和四年)12月,任河南尹。 831年(大和五年)七月元稹去世。 832年(大和六年),為元稹撰寫墓誌銘,元家給白居易潤筆的六七十萬錢,白居易將全數佈施於洛陽香山寺。
白居易: 琵琶行創作背景
而且,他還不希望自己的後代再步自己的後塵,去官場空耗生命。 於是,詩人交待自己的後代:從今後,要代代相傳,不要再出去做官。 他還研究了風水,看到琵琶峯前面陡峭,下臨闊水,是塊絕地,是選墓址的忌諱之處,就故意捨棄北邙那塊葬人的風水寶地,將自己的墓址選在這前臨絕地的琵琶峯巔,以斷了自家的官氣。 白居易 她沉吟着收起撥片插在琴絃中;整頓衣裳依然顯出莊重的顏容。 她說我原是京城負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長安城東南的蝦蟆陵。
白居易: 《長恨歌》 唐 白居易
“間關”之聲,輕快流利,而這種聲音又好像“鶯語花底”,視覺形象的優美強化了聽覺形象的優美。 “幽咽”之聲,悲抑哽塞,而這種聲音又好像“泉流冰下”,視覺形象的冷澀強化了聽覺形象的冷澀。 白居易 由“冷澀”到“凝絕”,是一個“聲漸歇”的過程,詩人用“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佳句描繪了餘音嫋嫋、餘意無窮的藝術境界,令人拍案叫絕。 白居易 彈奏至此,滿以爲已經結束了。 誰知那“幽愁暗恨”在“聲漸歇”的過程中積聚了無窮的力量,無法壓抑,終於如“銀瓶乍破”,水漿奔迸,如“鐵騎突出”,刀槍轟鳴,把“凝絕”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 纔到高潮,即收撥一畫,戛然而止。
白居易: 白居易《琵琶行》 原文
我自從去年辭別了京城,貶官在潯陽,一直臥病。 潯陽這地方荒涼偏僻,哪有音樂,一年到頭,也聽不見管絃奏鳴。 居住在湓江附近,低窪潮溼,院子周圍,盡長些黃蘆苦竹。 白居易 早上晚間,在這兒聽見的都是什麼? 除了杜鵑的哀鳴,就只有猿猴的悲哭。 春江花晨和秋季的月夜,拿出酒來,卻往往自酌自飲。
這件事對白居易影響很大,是他思想變化的轉折點,從此他早期的鬥爭銳氣逐漸銷磨,消極情緒日漸增多。 元和十年,我被貶爲九江郡司馬。 次年秋天,到湓浦口送客,聽到鄰舟有一女子在夜晚彈奏琵琶,細審那聲音,鏗鏗鏘鏘頗有點京城的風味。 我詢問她的來歷,原來是長安的樂伎,曾經跟穆、曹這兩位琵琶名家學習技藝,後來年長色衰,嫁給一位商人爲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