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靜脈注射的方式亦令免疫球蛋白水平起伏較大,為病人帶來不適。 新引進的皮下注射免疫球蛋白方式則可以讓病人每週自行在家注射,不用每月到醫院。 皮下注射的方式對免疫球蛋白水平起伏較少,減少病人不適及副作用。 皮下注射的方式成本亦比靜脈注射低,每個病人每年可以為醫療系統節省約25,000元的開支。 黃醫生指,如果發現自己經常咳嗽,甚至咳出血,又或者氣促胸口痛,就需要小心留意,雖然這些是很常見的健康問題,但如果長期出現,就有機會是肺癌的病徵,如果出現骨痛、體重下降,更有可能是癌症轉移的徵狀,要小心留意。 又或者,若腫瘤只是單一基因突變,用標靶治療就能直接攻擊癌細胞,即時將腫瘤大幅縮細;免疫治療雖然同樣有效,但就需要時間來激活自身的免疫系統。
- 一般的免疫治療藥物可通過靜脈注射到患者體內,每隔兩至三星期注射一次,每次約需一個小時。
- 研究團隊發現I型幹擾素(IFN-I)1在「T細胞耗竭」的發展過程中,對腫瘤的免疫治療有著十分不利的影響,對免疫治療失效的癌症病人,其體內具有高水平的IFN-I幹擾素訊號。
- 一般而言,當人體受到外來感染入侵,免疫系統會產生抗體來抵禦入侵者;但愛滋病病毒抗體對身體是沒有保護作用的。
常見較輕微副作用包括痕癢和肚瀉,少數人有機會出現肺纖維化嚴重副作用,效果亦因應病人的基因而異,多數適用於對標靶藥無效的晚期病人。 現時有超過100隻免疫治療藥進行研究,香港有兩類已註冊的自費藥物,適用於色素瘤、肺癌、腎癌、頭頸癌、淋巴癌。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能消滅癌細胞的CD8+ T細胞會被一種稱為I型幹擾素抑制,導致免疫治療對付腫瘤失效。 有關免疫治療成功率,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致死率極高的晚期惡性黑色素瘤(皮膚癌的一種)患者接受免疫治療後,2 年整體存活率高達 60%,如合併其他療法,效能更可有所提升。
免疫治療香港: 免疫藥物治療晚期食道癌 用於前線、輔助都有效
長時間吸入化學物,例如吸煙(包括二手煙)、吸入氡氣等、或長期曝露於含石棉、鎳、烴及氯甲基醚等致癌物的環境中,皆可誘發肺癌。 除傳統的方法如外科手術、化療、放射治療外,近年發展迅速的免疫治療亦常用於肺癌治療中。 化療可於手術前或手術後進行,目的是縮小腫瘤或降低復發風險,也可用於晚期癌症以減輕患者的症狀。 基本上,所有二期腸癌病人手術後都適合使用免疫評分,評估自己是否需要輔助化療。 免疫治療香港 若病人傳統復發風險因素較多,但病人不希望手術後再化療,可以採用免疫評分或基因檢測等其他工具,幫助病人作出最後的決定。 甚至也有相反的情況,經過傳統風險因素評估後,認為病人復發風險低,但病人希望多參考一個評估工具。
一般較為人熟悉的癌症治療方法,包括化療、放射治療、標靶治療等等,均針對癌細胞作出攻擊,惟過程中有可能傷及癌細胞以外的正常組織。 至於免疫治療,則透過激活或加強人體自身免疫系統辨認癌細胞的能力,令免疫系統能夠重新辨認和攻擊癌細胞;而且過程中對正常細胞的影響相對較少,因此副作用相對較輕微。 不過,免疫治療仍有可能引致免疫系統過度活躍,導致身體出現各種副作用,例如皮膚反應,肌肉疼痛等等。 原發性肝癌是本港五大癌症殺手,每年約有一千八百多宗,以往根治方式只能依賴手術切除或移植肝臟,甚至只能以長時間用藥物控制病情,效果欠佳。
免疫治療香港: 免疫治療藥物費用有幾貴?關愛基金有資助?
現今更邁向個人化量身訂製的精準醫療,採集病人的腫瘤切片或血液,找出每個人疾病背後的基因異常或變異,精準分類治療。 「腫瘤微環境」(或「癌症微環境」)是指在腫瘤中存在的非癌細胞及物質,它們都是影響腫瘤生長的因素,包括免疫細胞、纖維母細胞、血管生成細胞,還有由細胞產生出來支持腫瘤生長的蛋白。 兒童在接種疫苗後身體可能出現輕微反應,例如輕微發燒、表現煩躁及注射部位輕微紅腫或疼痛。 家長毋須過分擔心,可以按照醫護人員的指引給子女服食適量的退燒藥、止痛藥(切勿服用阿斯匹靈),或用凍毛巾敷在注射部位以減輕痛楚。
在本個案中,由於患者腫瘤的生長位置較為深入,不適合進行微創手術,否則康復時間會更短。 一般而言,微創手術只需3到5天便可出院,而傳統切除手術則需要多2到3天時間。 53歲的曾先生,擁有10年的乙肝病歷,以往一向在公立醫院就診,但在2018年時發現肝腫瘤,惟未能確認腫瘤屬性。 在考慮了時間因素後,於去年3月轉到香港港安醫院-荃灣求診,經檢查發現肝臟有多處腫瘤,最終接受了傳統開放式肝臟切除手術,術後只須6日即可出院,至今仍未有復發。 經濟壓力與日俱增,今年五月他發起眾籌,成功籌得八萬元,但對治療費用而言僅屬杯水車薪。
免疫治療香港: 癌症保險
適用於患有無法以手術切除的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並接受放射治療合併含鉑化療後病情未惡化的病人,而當中不少於 1% 的癌細胞須呈 PD-L1 陽性。 肺癌是本港男性中首位最常見的癌症,而女性方面則排行第三位。 周博士及其團隊的發現有助研發新一代癌症免疫療法,這種療法具備潛力治療多種癌症,包括現時尚未有治療方法的類別。 港大醫學院與瑪麗醫院合作,首度成功為患有急性淋巴白血病的25歲前香港沙灘排球成員劉梓浩,進行嵌合抗原受體細胞(CAR-T細胞)治療。
免疫治療香港: 最新消息
兒童風濕及免疫科團隊成員包括醫生、護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言語治療師、義肢矯形師、醫務社工、臨牀心理學家、營養師、藥劑師,遊戲師及病人支援組織的代表。 醫管局會繼續密切留意醫療和科研實證的最新發展,聽取病人團體的意見和建議,在善用有限公共資源的原則下,透過既定機制檢討藥物名冊和檢視適合納入為專用藥物或安全網資助範圍的自費藥物,以惠及更多有需要的病人。 其中一種免疫治療藥物:易普利姆瑪就是一種單克隆抗體,現時多用於治療皮膚黑色素瘤,它能夠針對性停止CTLA-4蛋白活動,並重新啟動免疫系統對癌細胞作出攻擊。 單克隆抗體是人造的免疫系統蛋白,可以標示出帶有特定蛋白的癌細胞,讓免疫系統對癌細胞作出攻擊,從而阻止癌細胞繼續分裂及生長。 從患者體內抽出T細胞,在T細胞中加入一種特殊病毒株去改造T細胞依附在癌細胞的能力。 經過改造,T細胞會被放回病人體內,從而辨識和依附在癌細胞上,繼而攻擊及消滅這些癌細胞。
免疫治療香港: 健康資訊
如果癌細胞含有PD-L1配體,免疫治療對約40%至50%的病人有效。 只要利用PD-L1蛋白測試,找出患者的癌細胞有沒有PD-L1配體,便可以減低治療無效的機會,協助患者篩選適合他們的治療方案。 本文所提供之資訊僅適用於健康和健身目的,不能用於診斷疾病或其他病況,亦不用於療癒、緩和、治療或預防疾病 (詳情請參閱「條款與條件」)。 本文所含任何健康相關資訊僅為便利而提供,不應視為醫療建議。 使用者應向醫師尋求醫療建議,尤其是在自我診斷任何病痛或開始新生活方式或運動方案前更應如此。
免疫治療香港: 肺癌免疫治療費用
CDK 4/6 抑制劑:針對荷爾蒙接受體陽性,阻斷「細胞週期蛋白依賴型激酶 4 和 6(CDK 4/6)」。 分子生物醫學精進升級,像是次世代的基因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加上大數據人工智慧,分析速度比 10 年前快了近 100 萬倍,成本減低了 1 萬倍,不再遙不可及。 彰化基督教醫院乳房腫瘤中心主任陳達人指出,乳癌分期是根據國際分類 TNM 系統,分成 0 ~ 4 期。
免疫治療香港: 抗癌真心話
專業的醫療服務能為我們解決健康問題,但昂貴的醫療費用並非人人有能力負擔。 有見及此,信諾誠意為您提供全面的醫療保障計劃,減輕您的醫療支出負擔,讓您專心接受治療,早日回復健康。 免疫學家發現免疫系統的T細胞上具有PD-1,至於想要躲過免疫系統攻擊的癌細胞上則有PD-L1,能與PD-1對接。 當癌細胞的PD-L1和T細胞的PD-1相接時,就像踩下煞車一般,能抑制身體的免疫反應,讓癌細胞逃過免疫系統的攻擊。
免疫治療香港: 中大成功揭示腫瘤免疫逃脫新機制 開拓「免疫療法」新方向
對根治性膀胱切除術後有高危複發風險患者,以往術後通常採用含順鉑的聯合化療方案,以降低腫瘤複發率,但傳統輔助治療仍存在較大侷限,約50%的患者無法耐受順鉑,患者對於創新治療手段的需求非常迫切。 2023新年伊始,PD-1抑製劑納武利尤單抗獲批用於尿路上皮癌輔助治療,中國尿路上皮癌患者首次迎來輔助免疫治療選擇。 此次獲批基於的CheckMate-274研究是全球首個且目前唯一證實免疫療法輔助治療肌層浸潤性尿路上皮癌,顯著降低患者疾病複發風險的三期臨牀研究。 該研究納入了中國多個省份研究中心的患者,研究數據同步證實了對於中國患者的治療獲益。 由於需要從患者體內抽取白血球細胞作培植之用,當中的消毒過程非常重要,故此實驗室的規格十分嚴謹,否則會令患者感染細菌;過去香港便曾有美容中心因實驗室感染而導致患者死亡的個案。 另方面,此方法是否可真的培養出針對癌症的殺手細胞,仍然成為疑問,因為至今連英美的高規格實驗室,也未能成功培植。
免疫治療香港: 免疫治療簡介
不少人都會將兩者比較,但其實腫瘤科醫生未必會採取單一療法,而是按多種臨牀因素為病人選擇一種或多於一種療法。 不過,免疫療法仍然可能引發免疫系統過度活躍,導致身體出現各種副作用;其中免疫抗癌劑組患者使用藥物後,隨著時間的推移,血糖上升的比率為10.4%,高於使用傳統化療抗癌劑組的7.4%。 中大醫學院最新研究揭示癌細胞如何逃過人體第一道免疫防線的機制,並據此找到癌症免疫療法的新方向。
免疫治療香港: 兒童須接種哪些疫苗及在何處接種?
一般來說,身體的免疫細胞會將癌細胞視為外來物,進而攻擊癌細胞;但有一些癌細胞會產生PD-L1表面蛋白,讓癌細胞穿上隱形斗篷偽裝起來,逃避免疫細胞的追殺。 癌症免疫治療的原理,是利用一種可以與癌細胞的PD-L1結合的抗體,稱為抗PD-L1抗體;這種抗體能夠讓癌細胞的偽裝無效,讓免疫細胞能找到癌細胞。 主要針對荷爾蒙接受體陽性的乳癌病人,原理是降低荷爾蒙分泌或避免受體與荷爾蒙結合,使乳癌細胞不要受到荷爾蒙刺激而生長。
Cigna 不負責外部網站或資源所提供的內容或資訊正確性,亦不負責使用相關資訊的安全性。 「Cigna」和「Tree of Life」標誌是 Cigna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在美國和其他地方經授權使用的註冊商標。 所有產品和服務均由營運子公司提供或透過其提供,而非由 Cigna Corporation 提供。 免疫治療和標靶治療都是除了傳統的手術、化療及電療以外,近年發展最迅速的抗癌新技術。
2B:腫瘤 2 ~ 5 公分,有 1 ~ 3 顆腋下淋巴結轉移;或腫瘤大於 5 公分,沒有腋下淋巴結轉移。 2A:腫瘤小於 2 公分,有 1 ~ 3 顆腋下淋巴結轉移;或腫瘤 2 ~ 5 公分,沒有腋下淋巴結的轉移。 食道是連接咽喉到胃的管腔器官,主要作用是協助食物團進入胃部。 食道癌好發於東方人,全世界1年有將近57萬名新病人,當中30~40萬人在亞洲,它分為2種型態:鱗狀上皮細胞癌約佔90%,剩餘10%是腺癌。 早期篩查:低劑量螺旋電腦掃描是唯一有效檢測早期肺癌的篩查方法。 簡介:本會培育科普人才, 提高各界對科技創意應用的認識,為香港青年提供更多機會參與國際性及大中華地區的科技創意活動 ,詳情可瀏覽。
免疫治療香港: 免疫接種後有什麼反應?應如何處理?
研究表明,接種 HPV 疫苗不會讓孩子性活躍或提早發生性行為。 人類乳頭瘤病毒(又稱 HPV)是一組包括 150 多種類型的病毒,其中約 40 種會感染人類的生殖器官。 T細胞的細胞代謝紊亂——具體表現為攝取過量的脂肪酸而無法正常消耗;同時,因線粒體功能受損而出現氧化應激反應,最終誘發過量的脂質發生過氧化,該過程被稱為LPO。
免疫治療香港: 中國人口60年來首次出現下降 去年新生兒數創新低
研究人員也分析使用免疫抗癌劑患者血糖上升的情況和特徵,從中發現血糖上升的患者在使用免疫抗癌劑3個月前,平均血糖已超過糖尿病診斷標準126 免疫治療香港2025 mg/dl。 細胞分級低代表癌細胞長得與正常細胞比較相近,分化比較好,這樣的腫瘤長的比較慢;細胞分級高代表癌細胞與正常細胞非常不像,這樣的癌細胞長得快,較有可能轉移。 相較之下,三陰性乳癌患者無法使用荷爾蒙治療或標靶治療,且惡性度較高,比較容易轉移到肺臟、大腦等遠端器官,接受治療後也比較容易復發,尤其容易於三到五年內復發。 卡迪夫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實驗中發現,T細胞和其特異性受體可以找到和殺死癌細胞,其中包括肺癌、皮膚癌、血癌、腸癌、乳腺癌、骨癌、前列腺癌、卵巢癌、腎癌以及宮頸癌。
利用EBV-CTL過繼治療也面臨極大的困難,包括難以在短期內獲得足夠多的細胞用於臨牀治療。 因此,如何找到一條更為有效的途徑治療EBV-LPD,一直以來成為廣大醫學研究人員的目標。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領導的國際研究證實,一款「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以下簡稱「抑制劑」,Immune-checkpoint inhibitor)對復發性及擴散性鼻咽癌具治療作用。 進一步分析有關資料更有助找到相關的生物標記,冀為鼻咽癌患者研發出有效的免疫治療方案。
免疫治療香港: HPV 疫苗安全嗎?
機會性感染是一些在愛滋病感染者的免疫能力下降時乘虛而入的感染,這些感染一般而言,對抵抗力正常人士都沒有威脅。 免疫治療香港 後天免疫力缺乏症(愛滋病)是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因抵抗力下降,身體出現嚴重併發症的階段。 若沒有接受治療,約一半受感染人士會於十年內發病成為愛滋病患者。 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邱宗祥指,以肺癌為例,免疫治療可適用於15%至20%晚期病人,當中約30%人可有效延長壽命,部分人甚至有痊癒機會。
是次研究,研究團隊在一種擁有完整人類免疫系統的「人類化小鼠」中成功建立了EBV-LPD模型。 研究發現,對照組中, 11只小鼠全部發現腫瘤生長,其中9只死亡(死亡率82%),生存期約為60天;在治療組中,10只小鼠有2隻發生腫瘤,其中1只死亡(死亡率10%),生存期大於100天,較對照組明顯延長。 免疫治療香港 目前這項研究還在前期臨牀階段,預計將在不久進入人類臨牀測試中。 正常來說,人體的免疫細胞會自行偵測並對抗受感染的細胞、癌細胞或其他異常細胞;但當癌細胞發出大量的抑制訊號,便可瞞騙免疫細胞並逃過其偵測及攻擊、或令免疫系統無法正常運作,癌細胞便會不受控制地生長,發展成為癌症。 免疫治療主要透過刺激自身免疫系統,或利用與免疫系統相類似的成份,幫助身體更有效地攻擊癌細胞。
免疫治療香港: 乳癌 2022 治療最新進展?
黃醫生表示,如果患者診斷出肺癌,初期到某部份第三期患者,手術仍然是最好的治療方法,不過如果情況嚴重,或者癌症已經擴散,便需要考慮其他治療方案,當中包括電療、化療、免疫治療及標靶治療。 免疫治療香港2025 相比傳統的電療和化療,免疫治療是相對新式的療法,不過其實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 由Epstein-Barr病毒(EBV)誘導的腫瘤,如B淋巴細胞增殖性疾病(EBV-LPD),是一種嚴重危及生命的疾病,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有着極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可是目前提供的治療方法卻非常有限。 研究結果近期已於國際著名科學期刊《癌症細胞》雜誌Cancer Cell上發表。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的最新研究揭示了癌細胞如何逃過人體第一道免疫防線的機制,並據此找到恢復抗癌免疫系統的新方法。
免疫治療香港: 免疫治療的副作用
這樣,便可在不影響正常細胞的情況下消滅癌細胞,同時將副作用減到最低。 接受治療後,伍伯表示立即感到身體好轉,腫瘤由六釐米縮小至四至五釐米。 伍伯坦言非常幸運,曾於病人組織中見過不少十多歲的癌症病患者飽受折磨,令他感到痛心,希望政府能資助更多人接受免疫治療。 肺癌為本港癌症的頭號殺手,一七年奪去近四千人命,佔癌症死亡人數逾四分一。 免疫治療香港2025 近年出現能提高存活率及減少後遺症的「免疫療法」,但一直未被納入藥物名冊,其高昂價格令不少無能力負擔的患者錯失治療機會。 關注團體促政府加快把相關藥物納入資助範圍,趁《香港癌症策略》上月推出,立法會議員亦認為食物及衞生局應檢討以成本衡量的藥物名冊制度。
這種治療需根據病人的癌細胞基因測試結果而定,如 EGFR、ALK、ROS-1、RET、NTRK、MET、BRAF、RAS、HER2基因改變等等,若發現病人體內存在這類基因便可使用相對應的藥物。 現時可使用的標靶藥物有很多種,部分能阻斷細胞中的生長訊號,從而阻止癌細胞繼續生長。 另一類藥物是抑制癌病血管新增,餓死癌細胞(anti-VEGF)。 液體活檢基因測試:透過分析血液或其他體液中由癌細胞分裂過程釋出的浮離基因,來檢查病人有否出現基因突變,準確度高約70-80%,適合因為癌症的位置難以接近而未能接受組織活檢的病人,可為標靶藥物選擇提供指引。 陳德章教授表示,很榮幸中大醫學院能夠領導這項獲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資助的國際研究,並能與來自包括Mayo醫學中心在內的世界級專家合作。 鼻咽癌大多與感染EB(Epstein-Bair)病毒有關。
免疫治療香港: 免疫治療如何激活免疫系統?
研究團隊發現癌細胞能夠透過「腫瘤微環境」中的生物分子Smad3去抑制先天免疫系統,促進癌細胞的生長。 團隊已在實驗小鼠身上進行測試及分析,相信這項新發現能夠為「免疫療法」開展全新領域,並有望發展出既安全又有效的治療選擇。 相關研究結果已刊載於國際頂尖科學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免疫功能健全人羣中,大多數人無臨牀症狀或僅有亞臨牀表現。 可是,免疫功能低下人士則為EBV誘發腫瘤的高發人羣,可引致EBV誘導B淋巴細胞增殖性疾病(EBV-LPD)。 該疾病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發病率和死亡率極高,但治療方法相當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