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程幫助你瞭解癌症病人面對的各樣衝擊、壓力和對應方法。 他們包括情緒智商專家,腫瘤科醫生,精神科醫生,臨牀心理學家,牧者等,幫助你預備心靈成為同行者。 癌症不像其他病症,它的治療過程非常漫長,當中更有很多不可預知的變數。 那夜真是一個漫長的夜晚,我和太太抱頭哭泣,直到天亮。 整個晚上,腦中只懂不停地問沒有答案的問題:「為何是我?將來的日子怎樣過?甚至問自己,我還有沒有未來?」天亮了,帶著紅腫的眼睛和沉重的腳步到診所,醫生發現我鼻咽處有四粒癌腫瘤。
另外,也可說想介紹一位大能的神給他,而這個神在聖經是可以找到的,然後用約兩分鐘時間,與病友一起看聖經來認識耶穌。 眾所周知胰臟癌是一個非常棘手的癌症,末期胰臟癌患者通常只剩幾個月或一年多的生命。 餘德淳癌症2025 但是Roy沒有因此喪志,在僅餘的日子,他決定利用他的電療、化療經驗去關心另外一些癌症病人。 除此以外,他甚至坐飛機去到外國進行短期宣教。 我建議聽眾從受益者的角度去思想,末期癌病人其實也送了一份寶貴的禮物給我們,就是他們在最後日子面對生命的態度。
餘德淳癌症: 第二屆「同行癌關路」癌症關懷者訓練課程【 報讀課程】
耶穌成爲挽回祭,當相信祂已洗淨我們的罪,我們不再是罪人,得以回去家鄉——天堂。 現實就是人生苦短,現實就是在全球疫情下世事難料,Yu sir 和Praise都是成熟和認真的人,相信不論環境順逆,他們相愛的心不變,不論世界怎麼變,天父的慈愛也永遠不變。 聲明:本網站的信息只獲授權播出,版權屬提供機構。 「華網」是一個平臺,包容各宗派觀點,但並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餘德淳癌症2025 「我看了兩天Lillian和Tony的文章,憶起護心喜樂團籌備這次「舍下」搬遷,由拆卸舊會址的一些設施、器材和收拾癌症保健和辦公用品,到安排搬運到暫時會址和另外儲物的地方,繼而每星期還尋覓理想固定的會址。
寫日記的本意是示範介紹一種自我導向的減壓抗逆生活方法。 我料不到於一年內每天接收的讀者已逾千人,其中有因此令在癌病、婚變、抑鬱症及情緒受打擊的朋友得到心靈振作,甚至晚上安睡及親子關係改善。 在九月廿六日下午,兩位患癌的莫逆之交及配偶來探Serene,也好像先來一個送別會。 那晚我在詩篇九十篇15節看到「神照著使我們受苦,遭難的日子年歲,也要我們享受同樣多的年日喜樂。」我知道Serene已得著極多喜樂的回報。
餘德淳癌症: 「與癌症共舞」9月6日 免費 講座
親愛的耶穌:我正面對很大很艱難的困局,但我看到Charles有平安和喜樂,因此我現在打開我心,請禰進來作我生命救主,幫助我將這些重擔交給禰,賜我勇氣和信心跨過,謝謝禰愛我,主耶穌。 原來情緒快得千份之十六秒,人已經出現念頭,是四份之一秒思考理性追不上,挺吸引我,於是我想起,我一定要放時間在香港做研究。 香港是幼稚園前已有壓力,因為香港以挑選方式給人機會,不能幹就下一層,再差再下一層,從小就決定,人羣中排首、中間或尾,上帝不是造每人都聰明,有很多人IQ不高,難道不高就註定痛苦嗎? 香港人要盡快找到,這位創造世界的神是誰,祂給予我們生命和意義,加力給我們生活,弄清楚才能完整活在香港,活得安全又平穩。
- Tony 憑著熱誠和經驗積極推動癌症關懷事工,盼望能幫助更多癌症患者在艱難中注入動力和信心。
- 餘德淳又說:「父母發覺子女拍拖,不是每天查問他們,反而每一天更愛他們,讓子女感覺這種愛與男女朋友給他們的愛有什麼分別、什麼質素,給他們憧憬將來的家庭,有如父母給他們的愛的家一樣。
- 反之,處於太順利的日子,我們不但不求改進,更容易在納悶的日子度過很多年日。
- (二)不過,原來我還有日子,於是以半年一次PET/CT為里程碑。
- 有一次,她的丈夫需要住院,與丈夫相隔又有抑鬱前科的她本應寢食難安,但神卻讓她得著平安與智慧,使她知道擔心是於事無補,因神會為他們打點一切。
聖經說,人生在世必遇患難,如同火星飛騰,事實上在人世間無論年老或年少,貧窮或富有,你總有大小不同的難題,我想沒人會說,自己從未遇到挫折或患難,只在乎你用甚麼態度去面對。 由96年開始,Charles成為香港EQ代表,經常四出講解,他亦很享受這份工作,因為他自小就很欣賞主日學老師。 Emotional Quotient情緒智商,餘德淳Charles是香港這方面先驅,當過大學教授、電臺主持和作家,他還有自己的情緒智商訓練機構。 那位太太說:「這條路不是我們單獨面對,而是有個朋友時時刻刻看守我們,帶領我們走過去。面這位朋友便是神。」 即便至親,也無法廿四小時照顧對方,但神卻是無時無刻看顧著人,與人甘苦與共好朋友。 而他認為教會是讓人接觸智慧的地方,因《聖經》提及:「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所以,追隨耶穌便等同追隨智慧,耶穌便是人的良友。 陪伴癌病人走人生最後一段路按餘德淳所說,也是一種學習,看著病者如何有意志力的活著,你就自然會更知足,更懂感恩,更懂珍惜健康。
餘德淳癌症: 「生命的傷痕可帶來深度」 Dr. Love的心靈醫治5步驟
作為基督徒的關懷者,要留意病友的心情變化,亦要幫他們看見自己是全然無助的,唯有信靠主,藉此將耶穌介紹給他們,並為他們祈禱。 關懷者作為忠友,應聆聽病友的傾訴,助他總結一些不好的事,並作出提醒,勸勉他不要太快做判斷。 關懷者不要怕說錯,只要平靜地憑真愛表達,就能拉近雙方距離。 餘德淳強調,雖然病友不知最後是否康復,但也要耐性地等待醫治,心裡平靜,並愛其他病友。 關愛者更要與病友交心做「老友」,要情願地服侍,給對方提醒及禱告。
餘德淳癌症: 分享此文:
與其怕,不如說「一齊諗嚇啦」,意見就會豐富多了,氣氛自然亦會好起來。 病友很多時會擔心要用上巨額金錢,或一次「使光」又未必醫好,加上子女年幼,故對治療有猶疑,很怕做錯決定。 餘德淳癌症2025 餘德淳癌症 關懷者此時最好是聆聽,不爭拗,「佢見你咁好傾,可能會接受醫落去。」以戰友的精神陪他上陣「打仗」。 與病友一起做開心的事,做癌關不能太嚴肅,要令患者「見到你就開心」,更多地想見你,以同伴的身份開心活下去。
餘德淳癌症: 講座活動回顧
講員餘德淳博士,除了是心理輔導專家,在情商管理方面有多年教學經驗,也經常在各地舉辦工作坊和分享信息,2014年更榮獲香港基督教輔導學院頒發的榮譽教牧學博士。 即便有不少關懷和輔導的學識背景,他仍說自己在癌症關懷這塊領域上經驗不足,逾一年前成立「護心行動」探訪隊家訪罹癌病人,結合教牧、心理和哲學知識,盼讓更多人明白如何關懷癌症病人。 可能一般人會感到為何餘Sir婚禮會請來謝嘉亮奚秀蘭夫婦分享。
餘德淳癌症: -恩雨之聲 SOBEM 電視節目 生命掌門人 (HD粵語)
但選擇退出其中一些cookie可能會影響您的瀏覽體驗。 談到EQ教育,一定要提今集主角,Charles餘德淳,他可說是香港EQ大師,他在過百間中小學推行,多元智能教育,又在各大政府和私營機構,講授EQ壓力管理,這位情緒醫生,幫過很多人紓緩情緒壓力,讓他們重新得力,面向明天。 另有問在適應摯親離世後的生活和環境,愁苦、內疚、憤怒等有沒有分階段? 餘博士個人並不相信哀傷分五個階段的說法,他相信神的能力並不受人哀傷情緒階段的轄制,至少他自己沒有經驗過。 在餘博士的個人經驗中,他發現神證明沒有離開自己,當摯親摯愛的人離開,在自己的生命裡有一些人能夠體會到自己的傷痛。 餘博士與自己的外母,能夠一起傾談關於他太太的共同話題,而這些 內容卻是與其他人難以訴說的。
餘德淳癌症: 「同行癌關路」癌症關懷者訓練課程
請試試下方的搜尋建議,服務更多有需要的癌癥患者及家庭。 餘德淳癌症 透過這工作坊讓學員掌握抗癌同行強心術及如何透過「癌癥關懷者訓練課程」成為癌癥患者及其家人的同行天使。 餘德淳博士於2017年11月成立「護心行動」,服務更多有需要的癌癥患者及家庭。 餘德淳癌症 今天,「雨傘運動」雖已落幕,卻令整個香港受傷了,下一步,人們心靈的重建工作極為艱鉅。 餘德淳先生引用《聖經》的一句經文:「虛心的人有福了。」他說,人愈謙卑,愈承認自己「唔work」,心靈空間便愈大,能夠承載更多不同的意見,作更多方面的思考。
餘德淳癌症: 同行癌關路 之 以愛同行
「有喜樂笑容唱歌的人」就是一個見證,警戒我們不要再靠自己的憂慮來思考疾病,甚至復發;又勸勉我們:世上只有神纔是馬上可以投靠的希望。 餘德淳分享,從前跟隨的一位老師是臨牀心理學家,告訴他:「教育目的在於日後服務他人,對待人的態度不是用時間來衡量,有沒有時間去做,而是有沒有需要去做,有需要就去做。」因此,做人要有自發性,不是為了考試去讀書、餬口就返工。 病人希望探訪者明白自己的痛苦,耐心地聽自己講話。
餘德淳癌症: 香港未來四天之天氣預測
每日的生活有如作戰,抓緊每分每秒,為要完成生活各項任務。 她的努力,沒有白費,現年 36 歲的 Kam 終於成為社工﹐為有毒癮及愛滋病的年青女性作她們的輔導員。 必要的:有些cookie對於您能夠體驗我們網站的全部功能至關重要。
餘德淳癌症: 心靈雋語
提起EQ-Emotional Quotient情緒商數,指自我情緒控制的能力,近十多年來,坊間很多書籍,包括講座都推廣EQ教育,甚至認為,EQ比IQ對全人發展更重要。 「兄弟為患難而生。」餘博士指出,很多時摯友也是因患難而生,故有所謂生死之交,能共患難的友誼往往都能維持,而兒時中相識多數只是泛泛之交,正因為童年很少經歷大的患難。 餘博士妻子病危時有友人雪中送炭,一舉遷進餘家照顧其妻,直至一年半後他的妻子去世。 他認為神要使人面對患難的其中一個原因是要人遇見真正朋友。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餘先生說,香港人講求效率,任何事情都要「快!快!快!」人就變得盲目,不願去思考深層次的問題,心靈愈變得空虛。 然而,心靈空間是需要長時間建造的,若能養成每天撥出特定時間,安靜下來作深層次思考,長久累積下來,心靈空間便更寬廣了。 心靈重建也需要訂立長期、短期目標,亦要恢復和諧的人際關係。
餘德淳癌症: 高 EQ 面對人生逆境
圖,網絡 常言道,「相見好同住難。」在同一屋簷下,很多問題便無所遁形。 夫婦二人因性格迴異而發生口角乃平常事,但假若時常互相指責,則會為關係留下裂痕。 病人希望探訪者明白自己的痛苦,耐心地聽自己講話。 「譬如說,第一次探望時可以問病人在這世間上有什麼不捨得,面對什麼分離的痛苦」,藉以打開話匣子。
餘先生說「民生、民權」固然重要,但許多人卻忽略了「民德」這重要的心靈素質,它是一個時代素質的證明。 餘先生說「民德」是明白「限制」,每個人、每個羣體,甚或國家也有其限制。 明白這一點,當發生衝突、矛盾時,便不會單看自己是受害者而看不到別人所受的傷害;證明瞭別人是錯的,也不表示自己是對的,因為各人都有其限制。 當事情不對勁時,若看重「民德」,便會透過溝通、瞭解來達至融和、共識。
當天腫瘤科醫生給我一個重生的希望,他說我的鼻咽癌是初期,透過電療有98%機會治好。 因為醫生這句說話,我鼓起極大的勇氣接受電療。 醫生很快為我準備好療程,而我接受了38次電療。 到了第10次左右,喉嚨和口腔開始潰爛,連吞口水都劇痛。 口水分泌減少,使我食不下嚥;味覺漸失,食不知其味。 後來連放沙糖入口也不覺甜,口腔內的吊鐘也被電療熔化了。
餘德淳癌症: 癌症關懷過五關展基督愛餘德淳:以戰友身份陪患者打仗
他太太去世當天,下午原定要去負責一個演講,是數個月前安排的一個大型聚會。 按一般常理,至愛去世,甚麼天大的活動也要取消,亦沒有人說不是。 然而,當醫生簽死亡証後,他覺得如果這事令他生活從此完結的話會很可惜,於是他照樣如常去演講,之前並沒有宣佈死訊,直到演講完結後才說出,當場全場人士都站立致敬。 餘德淳癌症2025 對於在至愛離世當日,仍能保持冷靜處理事務,甚至乎要去作激勵性演講,當中所具有的至高駕馭自己情緒及別人情緒的能力,可說是淋漓盡致。 張潤衡能成為今天的他,是因為他信心-相信神容許苦難發生在他的身上是有更高的目的,同時亦因為他的信仰–不論是向上帝發牢騷還是分享愛,信仰都成為他生命的支持。
即便有不少關懷和輔導的學識背景,他仍說自己在癌症關懷這塊領域上經驗不足,逾一年前成立「護心行動」探訪隊家訪罹癌病人,結合教牧、心理和哲學知識,盼讓更多人明白如何關懷癌症病人。 信主這麼多年,信仰的核心和真理的教導我大抵已經學習及明白了不少。 餘德淳癌症 但是,面對突如其來的病患,如大浪般衝過來時,實踐信仰就成了『見真章』的重大考驗。 現在回看,過去一年多的治療經歷是我人生最寶貴和豐富的信仰歷程。 神的話語在我最軟弱之時,是最有力量的幫助。
因為沒有多少亞洲人用過,所以我在沒有任何副作用的數據下做白老鼠試食。 這種喫到人爛手、爛腳,行500米路,就肚瀉;使人抑鬱,脫掉身上所有毛髮,令到頭手腳水腫,血壓、心跳飆升,還要每月花4萬元購買,卻不一定有療效的藥,為甚麼要喫呢? 餘德淳癌症 因為這是神當時使我和身邊人感到有一線希望,所以我就感恩領受。 過程真艱辛,財政也出現困難,但神一直保守、安慰和供應,使我能越過這些限制,還能做到有意義,得喜樂的事情。 我比很多人更早用肝癌標靶藥,無論關於副作用、舒緩方法、成效檢測都可以分享給有嚴重肝癌的人。
今天是很有意義的日子,上午我到「舍下」,下午到啟愛學校四十週年感恩會(我曾工作的地方),黃昏到港福堂主講「生命重整哲學」第一課。 耶穌顯示了神的憐憫,回答「我肯」,回應人用信心向神說的「只要你肯」。 我非常認同Tony說的「這些末期癌病友是否纔是真正的康復者」,一個真正的康復者還要是一個心靈健康的人。 (一)馬太福音八章八節百夫長說:「只要你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會痊癒。」這位外邦人可能以前曾聽過人說耶穌曾經醫病,於是就產生了信心。 (一) 計劃自己的安息禮拜,寫好平安紙和墓誌銘,向世界萬物和親友善別,預設善終安排,都有做過。 「護心行動」資深義工兼好友科榮又來分享:「到2020年了!大家估計我2006年確診『冇得醫』當日,會想像到有今天嗎?一年之計在於春。這十三個春天我會否計劃將來?不妨聽聽我這個將近十四年癌症病者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