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車窗利用膠邊與車身扣接,沒有了以往Metal Sections車身因車窗與車身骨架直接磨擦而產生的噪音。 與此同時,丹拿車廠亦向買家提供其他設備,如全氣動煞車系統、葉片彈簧懸掛、容量達35加侖的油缸以及潤滑注油系統。 在設計之時,這個系統容許用家自行決定使用半自動操作模式(利用算盤子直接接通選擇的波檔電路到EP value),或使用全自動操作模式(利用算盤子接通電路後,經由自動變速電腦選擇波檔,再接通EP value的波檔電路)。 以往金屬部件車身,因為車窗與車身骨架直接磨擦而經常發出噪音,亞歷山大將所有車窗與車身以橡膠邊扣接,避免車身震盪時與車窗直接撞擊產生的噪音。
- 1973年8月,珍寶巴士的生產線併合至英國利蘭汽車公司(British Leyland Motor Corporation)的商用車廠房,因此後期的產品被命名為利蘭珍寶(Leyland Fleetline),至1981年停產。
- 丹拿珍寶巴士當初只為適應英國倫敦運輸局推行「一人控制巴士」的計劃而設計,在地處溫帶及地勢平坦的英國倫敦及英格蘭南部的城市行駛,除了選用利蘭引擎和全自動波箱的批次可靠性較低外,與利蘭亞特蘭大巴士相比,仍算表現良好而且相當可靠。
- 其背後開有倒相孔的堅固箱體再配合MDF前障板,令共振所引起的箱聲得到了顯著地減少;另外,聽衆42的分頻器設計也作了相應的更新與提高。
- 在之前的幾篇系列文章中,我們已經對市面上的絕大多數汽車音響品牌進行了梳理和介紹。
- 九巴為了減少零件儲備,曾考慮為DMS巴士換裝吉拿引擎,但是考慮到引入二手DMS巴士只是購買新車前的過渡性安排,為這批二手車購買新引擎進行改裝並不符合成本效益,所以九巴只有少數DMS巴士於利蘭O.680引擎發生故障時獲更換吉拿6LX引擎。
- DMS在中巴服役的時間平均超過10年,比它們在倫敦行走的時間還要長得多。
該車其後於2018年8月28日及2019年3月12日先後兩度前往九龍灣驗車中心進行驗車。 丹拿b型2025 丹拿b型 最終SF15於2019年5月17日重新以「特別用途車輛」出牌,車牌為WD3519(基於行車證過期超過2年,而停牌達13年),同時牌照規定全車限載5人,成為全港唯一領有行車證可在香港行走的退役巴士,並必須遵守牌照條件。 2020年1月11日,車主以港幣1,000元回購車牌CD1446。 在2020年4月,該巴士被翻髹車身,改成前中巴曾使用的上白下紅車身配色。 2020年7月11日至12日,民主派舉行立法會候選人初選,該巴士停泊於西九龍站總站用作票站之用。
丹拿b型: 珍寶的優點和缺點
今天就讓我們從大衆車上的(Dynaudio)丹拿開始,對之前沒有提到的汽車音響品牌進行補充。 2002年丹拿公司推出具有紀念意義的25週年紀念版書架音箱。 同時,丹拿的帶精密塗層的織物軟球頂高音單元Esotar2問世。 丹拿b型 Esotan系列:通過現代化的製造工藝不斷優化成本,性能表現出彩,讓更多的音樂愛好者享受到高保真的汽車音響體驗。 大音圈低音單元也是丹拿的傑作,其慣用的硅酸鎂聚合物音盆振膜、超大的75mm音圈、短衝程設計、內磁式設計、對稱磁路堪稱獨步。
匪徒後來在維修車坑駛出一輛丹拿E巴士和周潤發決鬥,當中可以看到當時丹拿E的內籠,電影中最後D402被霰彈槍炸毀車頭,並嚴重毀爛,拍畢電影後被拆毀。 由於丹拿CVG6型巴士的生產線於1971年年尾關閉,九巴無法向丹拿及時購買更多新的前置引擎巴士。 當年市場上只有後置引擎的巴士底盤可供選擇,可是九巴又不希望貿然購買一批從未在香港使用過的新巴士,何況新型的後置引擎巴士的價格在英國紛紛被提高。 面對乘客量不斷增長及海底隧道通車帶來的壓力,加上配合新界路線發展,九巴在1973年從英國購入一批二手巴士,當中包括4輛30呎長的丹拿CVG6二手巴士(編號2D4-2D7)。 這些二手巴士來港時是配上「東蘭開夏」的車身,它們都經過九巴初步的翻新,包括把全車的密封車窗更換為推拉式的車窗,及更換引擎等零件後,就被安排行走新界區的路線。
丹拿b型: 倫敦珍寶
九巴分別於1958年以120,000萬英鎊及1959年3月再度增購70輛丹拿CVG5型巴士,分為50+20兩張訂單,九巴將之稱為「丹拿B型」。 首10輛巴士於1959年11月1日起投入服務,並在4日後行走5B、6C、11C、12A線。 其立體聲音效的精彩還原已獲得衆多Hi-Fi發燒友的贊同,而採用了防磁式設計的喇叭單元還將討得更多家庭影院愛好者的歡心:兩隻75mm大口徑鋁製音圈的15cm中/低音單元,以及一個28mm的絲膜球頂高音——與聽衆122C相同的單元配置。 本來,那些單元是爲更昂貴的型號所保留的,但爲了要讓聽衆82成爲同級中性能最優秀的音箱,便將它們應用到了82的身上。 這對三路座地揚聲器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動力十足而且音質超卓,擁有足夠的功率儲備在任何大小的房間使用。 它在兼具有排山倒海般的氣勢和力量的同時,還能以豐富清晰的音樂細節、自然平衡的準確音色取悅於人。
由這批珍寶起,中巴選配了屬於附加設備的液壓輔助轉向系統(「風油軚」)。 其中LF70於1976年的邵氏電影《老夫子》內有迫巴士及撞上警察電單車的場面演出。 模式(One-Man-Operated,OMO模式)改用後置引擎巴士,便推出購買巴士津貼資助計劃。 但香港政府的運輸部門沒有為巴士公司提供購買巴士的資助,英國政府與巴士製造商的「聯合加價行動」,對香港的巴士公司而言簡直是一場惡夢。 丹拿b型 丹拿b型 而被售予私人公司的DMS,服役時間最長的是DD2113(雅高30,前倫敦運輸局DMS2123,OJD123R),一直行走至2008年7月17日退役(已被國產宇通客車取代),亦成為香港最後一輛除牌退役的Fleetline。
丹拿b型: 退役
Esotar系列:丹拿將頂級的材料和技術應用於Esotar系列車用音響中,並針對車用環境進行了制定。 其中Esotar²110高音被業界公認爲世界上優秀的高音單元之一。 1896年丹拿成立,初期只生產私家車,1908年,丹拿從德國引進雙層巴士到英國作示範,為雙層巴士遍佈英國各地奠下重要的基礎。 丹拿(英文:Daimler)為一家英國汽車生產商,於1896年在考文垂成立,曾經生產過巴士及貨車,至1960年起成為積架汽車旗下品牌並於2008年3月被福特一起賣給塔塔汽車。 古典風格的英國大轎車Daimler DS420生產至1992年,另外積架的最高價轎車車型也一直使用Daimler名稱。
丹拿b型: 引擎
丹拿珍寶巴士當初只為適應英國倫敦運輸局推行「一人控制巴士」的計劃而設計,在地處溫帶及地勢平坦的英國倫敦及英格蘭南部的城市行駛,除了選用利蘭引擎和全自動波箱的批次可靠性較低外,與利蘭亞特蘭大巴士相比,仍算表現良好而且相當可靠。 不過這款巴士被引進到香港後,雖然因具有較低的地臺及較寧靜的車廂環境而受到乘客歡迎,但這款底盤的低矮結構,卻難以承受在香港營運時經常出現的超載情況,傳動軸及底盤副架容易發生斷裂。 珍寶的動力系統輸出的扭力不適合攀爬大斜路,加上引擎散熱水箱的散熱效能不良,引擎一旦處於過熱狀態便不能輸出足夠馬力,巴士持續開足馬力及長時間上斜時也使散熱水箱更容易發生「水滾」的情況,所以珍寶巴士不太合適行走需要持續攀斜的路線。 但是香港有很多巴士路線都要行經斜路,安排所有珍寶巴士避開服務需要攀斜的巴士路線,在實際營運情況下是不可能的事,珍寶巴士因此仍然要行駛高客量及高斜度的巴士路線,但這樣除了使消耗性零件的損耗更快之外,更需要不時為底盤進行額外的補強工程,維修保養支出也因此增加。
丹拿b型: 北極聲.音響器材(HIFI)
香港的九龍巴士在1962年至1972年購入共405輛丹拿CVG6,在九巴內部分別稱為「丹拿C」至「丹拿F」型。 所有的丹拿CVG6型巴士,都是使用所謂的「曼徹斯特式」車咀,即是說這一款式的車咀,最早於曼徹斯特市採用。 丹拿b型 在九巴的早期訓練巴士車隊中,丹拿CVG型佔了絕大多數,是從丹拿A/B型改裝而成。 丹拿b型 :而工程車則來自丹拿B/C型巴士,其中3輛是鋸樹車,亦有2輛巴士退役後改裝車廠工程車。
丹拿b型: 九巴
兩輛DMS與其他退役珍寶巴士,連同城巴15輛DMS在1991年一同被運往廣州。 九巴引入的倫敦寶,車身款式除了有中巴標準的Park Royal,亦有來自都城嘉慕威曼(MCW)的產品。 雖然兩者外觀頗為相似,但Park Royal的車身結構比較堅固,而MCW供應的車身則比較粗糙,耐用程度不及Park Royal的車身。 另外,曾被新巴保留,其後售予巴士迷的LF26(BG2977),於2020年12月底修復完畢。 與SF15不同的是,此車重新塗上了中巴1980至1998年採用的標準上忌廉黃下湖水藍配色。 中巴專營權在1998年結束時剩下約120輛珍寶巴士,其中100輛(72輛LF,28輛SF)過檔新巴,其餘約20輛沒有被過檔的LF於1998年9月售予錦田兩間五金公司拆卸。
丹拿b型: 車隊簡表
D11(4212)在1954年6月起投入服務,其後於1982年10月退役後。 1988年,九巴沙田車廠完工,車長訓練學校永久辦事處亦落戶沙田車廠。 九巴隨即將此車出售,並由必達巴士創辦人劉銘泉所購入,並將其外觀修復至最初模樣。 1998年,必達巴士倒閉,旗下古董巴士全數被拖至劏車場準備拆毀。
丹拿b型: 香港的丹拿CVG6
與其餘兩輛車不同,2D4和2D5輛巴士均以標準塗裝示人,配綠色襯線。 4輛巴士於1960年出廠,底盤與一手的標準30呎丹拿巴士相似,配用吉拿6LW引擎及半自動變速箱;然而,九巴將這批二手巴士編為丹拿CVG6/30。 投入服務初期,四輛車仍保留原有的推拉式車門,但當中三輛很快便改為一般電閘,餘下的一輛保留推拉式車門至約1975年才更換。 丹拿D(CS)型(Daimler(D)CS),繼D333的服務經驗後,九巴在1979年10月期間,將5輛丹拿D型(即D339、344、 、350)退出服務行列,以轉為中央樓梯版本(CS)型,這種一人控制模式方法更適合這個車輛的大小。 工程進展如火如茶,第一輛重建樣辦車D339/AD7245在1979年11月之前重投服務。 隨後展開進一步的重建,至1980年11月全數改為樓梯對正中間落車門,車廂佈局設上層51個座位、下層39座位和26個企位的丹拿D(CS)型。
丹拿b型: 丹拿B型
丹拿「Victory」雙層巴士底盤在1946年面世,全部只有一個規格,就是前後輪軸距離是16呎4吋(4.98米),使用真空輔助液壓制動,配用同廠的液壓飛輪及Wilson四前速先選式波箱。 選用吉拿5LW引擎的「Victory」被稱為CVG5型,而裝上丹拿自家CD6引擎的則被稱為CVD6型。 所謂「CVG5型」,只是一個簡寫,它的全寫是「Commercial Victory Gardner 5 cylinder」,而「CVG6型」也就是「Commercial Victory Gardner 6 cylinder」。
丹拿b型: 品牌介紹
Excite 型號,其方便放大器的設計及高效的發音單元技術,可以輕鬆匹配任何放大器,兼容音頻與視頻系統。 新信心繫列是丹拿最新的旗艦級HiFi揚聲器,曾經風靡全球的丹拿經典無源揚聲器Confidence系列重獲新生。 這一次,全新Confidence系列採用全新的材料、精湛的工藝和先進的技術,將丹拿著名的聲學技術推向一個新高度。 丹拿Dynaudio音響同樣也涉及豪華轎車的領域,丹拿音響效果可以說是世界有名的頂級音響品牌。 1999 年,丹拿研發出DDC(丹拿指向性控制)技術,採用該技術的Evidence 丹拿b型 Master一問世便震驚整個行業,代表了當時揚聲器在價值和性能方面的頂峯。 1994 年,丹拿成爲沃爾沃的合作伙伴,致力於爲頂級汽車開發與之匹配的車載音響,這一研究成果最終現身於 1996 丹拿b型 Volvo C70。
丹拿b型: 二手珍寶
1973年8月,英國利蘭汽車將Fleetline的生產線從高雲地利(Coventry)的前丹拿車廠廠房,遷往利蘭車廠位於化靈頓(Farington)的廠房,而最後一輛離開高雲地利廠房的Fleetline是供應給香港的中華巴士。 自此以後,Fleetline與競爭對手亞特蘭大都是在同一廠房生產。 利蘭為了確保Fleetline在生產線遷移後不影響新車交付客戶,化靈頓廠房在高雲地利的原廠房關閉前已經量產Fleetline,首輛在化靈頓廠房生產的Fleetline早於1973年3月已經出廠,比Fleetline在高雲地利的生產線在同年8月關閉的時間還早。 參見1968年11月9日的報章:〈九巴董事局發表年報 歷陳努力克服困難 丹拿b型 加強服務改善交通 新車增加路線訓練司機 全盤發展計劃獲政府支持〉,《華僑日報》;〈九巴公司年報透露 訂購新車加強服務 政府盡力支持協助 七千餘名員工中,去年共有近五千人參加罷工。
Burmester(柏林之聲)算是與Dynaudio同時代誕生的音響品牌,它成立於1978年的德國,其創始人Dieter 丹拿b型2025 Burmester是個電機工程專業畢業的音樂發燒友,此外他還是一名專業的貝斯手,曾與好友一起組過搖滾樂隊。 爲了能聽到更好的聲音,Burmester一頭扎進了頂級音響的研發之中,並將Burmester逐步打造成了位於行業金字塔尖的Hi-End音響品牌。 目前在售的車型中,只有德國大衆在其較爲高端的產品上使用了Dynaudio音響,具體車型包括邁騰、帕薩特、途觀L、途銳、CC、輝昂和輝騰等。 丹拿Music系列均搭載了軟球頂高音單元、MSP音盆低音單元。 Music系列採用先進的數字信號處理技術,可精確感應房間的聲學條件(包括擺放位置、環境噪音級別等),從而對自身性能進行持續性的調節,以適應不同房間的聲學特性。
丹拿b型: 音箱 篇二十九:丹拿絃歌典藏版書架音箱:小體積也有好聲音 全球限量2500對
其中兩輛很快便被換上Gardner 6LXB引擎,同時把D9改為開頂巴士長期行走海洋公園路線,但也無助解決問題。 中巴歷來共有19輛珍寶巴士被徹底重建,其中17輛原配金屬部件車身。 第一輛被重建車身的珍寶是LF67(BJ6629),在1977年因發生火警嚴重焚毀。 中巴後來向亞歷山大訂購第3批共40套LF車身時(合約編號CB3/2976),特意預留其中一套予LF67作重建之用。 這75輛珍寶在1975年4月10日至1976年7月16日投入服務,這批珍寶也是首批在車頭、尾全面採用3格式路線號碼布牌箱的專利巴士,但左側牌箱仍維持一幅過布牌設計。
另外,在司機位置及上層前排右邊,加裝了一個潛望鏡,這裝置亦是首先由珍寶巴士引進,令司機可以清楚瞭解上層的情況。 在1970年代初期,香港巴士公司推行「一人控制」模式後,所有乘客都需要從前門上車,後門下車,上車後把輔幣投入錢箱。 由於珍寶巴士的前門設於駕駛室旁邊,司機觀察乘客投幣時,不用像「半駕駛艙」的前置引擎巴士般需回頭觀察,另外由於駕駛艙跟車廂只相隔一塊可開啟的圍板,因此若客艙有任何事故,司機只須打開圍板便可接觸乘客,亦比「半駕駛艙」的巴士方便。 在服役期內,這些巴士主要行走屋邨巴士線、海洋公園專線及提供租賃服務,有數輛被改作開頂巴士並服役至1992年。 由於當年城巴是一間非專利巴士公司,在香港法例下,非專利巴士不能設有企位。 因此,為了增加載客量,城巴故意在DMS巴士上層,安排「3+2」式坐椅,令上層載客量達59人,以彌補沒有企位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