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濟醫院院牧部8大優勢2025!(小編貼心推薦)

可惜,在疫情期間,那間醫院無法提供院牧服務;故此,他致電院牧室,邀請院牧主領安息禮儀。 數年前,陸生(化名)因中風入住仁濟醫院,住院復康期間參加每週六下午「午間閒情」病人福音聚會後決志信主。 這兩年他曾多次進出醫院,院牧恆常關懷牧養,鼓勵他讀經祈禱;陸生非常珍惜院牧曾送給他的十字架。

(一)院牧: 仁濟醫院院牧部 須具神學學士或以上學歷,最少三年院牧常規探訪服侍經驗及完成二期「臨牀牧關教育課程(CPE)」(每期為400小時)訓練或以上。 負責病人、家屬及員工之牧養關顧,能獨立策劃及推動病人關懷服侍及活動。 香港佛光協會展能中心暨宿舍:位於荃灣仁濟醫院綜合服務大樓,為15歲以上中度及嚴重智障人士提供24小時的訓練和住宿照顧服務。 羅氏基金護幼中心暨宿舍:位於荃灣仁濟醫院綜合服務大樓,於2000年投入服務,為弱能幼兒提供專業指導及訓練,並提供安全舒適的住宿。

仁濟醫院院牧部: 申請人資料

仁濟醫院董事局於2005年與香港執業眼科醫生會合辦「仁濟醫院鄭承隆眼科診所」,由眼科醫生會派出專業眼科醫生註診,為市民提供眼科檢查及專科治療。 仁濟醫院的院牧服務,起源於院內基督徒團契,他們除了彼此建立與支持,更關心到人精神上和心靈上的需要,於是在 90 年 12 月開始探討仁濟醫院院牧服務的可行性。 經過多次與院方的商討後,在 91 年 5 月仁濟醫院院長及董事局正式接納院牧服務的推行,並以物理治療部為院牧聯絡處。

院牧受過專業訓練,專責照顧人的心靈需要,並與其他醫護、義工、社區及教會夥伴攜手合作,促進治療果效,致力使醫院成為一個實踐「全人醫治」的地方。 仁濟醫院於1973年由仁濟醫院董事局創辦,當時,醫院僅有一百張病牀,主要提供康復服務。 隨著荃灣區人口激增,院方因應社區的需求,不斷拓展新服務與設施;1991年醫院更成為醫院管理局(下稱醫管局)轄下的公立醫院。 迄今,仁濟醫院已發展為一所提供急性及延續護理服務的全科醫院,截至2021年12月31日,醫院共有病牀781張,2,476位員工,為荃灣及鄰近地區市民提供具質素的醫療服務。

仁濟醫院院牧部: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慈善基金會﹕誠聘院牧(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

第二期重建計劃主要由香港政府資助,耗資12億港元,分兩階段進行,需拆卸「懷明樓」、「懷安樓」、「懷德樓」及「懷仁樓」等4幢大樓,興建一座日間醫護/康復大樓、復康花園及改善醫院出入口。 「懷明樓」已於2011年拆卸,2014年重新啟用。 重建後的懷明樓將會用作醫院的新日間醫護及復康大樓。

  • (三)助理院牧二級:認同醫院院牧服侍的異象及理念,曾接受神學訓練,三年教會幹事或行政經驗優先。
  • 瑪嘉烈醫院共有超過一千七百張病牀(其中二百六十八張位於荔景大樓)及五千多名員工。
  • 2010年3月29日,明愛丟棄善長20噸物資,以協助貧苦大眾為宗旨的香港明愛,被揭發及批評極其浪費,把大批社區捐贈,而且新簇簇的物資如垃圾丟棄。

這位從未到過教會接受信仰栽培的弟兄,堅心仰賴上帝,成了家人的鼓勵及榜樣,因為懷著天家再相聚的盼望,小兒子決定帶著其女兒一同到教會認識耶穌。 團隊現有兩個院牧空缺,急需招聘同工應對恢復後的常規探訪。 求天父引領合適的同工加入,繼續與區內教會同心服侍病患者及其家屬。

仁濟醫院院牧部: 服務簡介

院牧服務初期,由陳一華牧師與林偉廉院牧義務到醫院探望病人,並且協助成立院牧事工委員會。 經過多次的異象傳遞後,在 91 年 仁濟醫院院牧部 10 月正式成立「仁濟醫院院牧事工委員會」。 仁濟醫院院牧部2025 聚會中差不多整個部門的同事都有出席,彼此扶持,並由部門主管致悼詞懷緬,對逝者讚賞,肯定其對部門的貢獻;一起聆聽詩歌、讀經,並由牧師慰勉宣講;最後大家手寫由衷的祝頌懷念片語等。 縱使大部份同事皆非信徒,卻仍因為這基督教禮儀及當中的信息帶來安慰,亦讓死者家屬在當中向醫院的支援表達謝意,在同事們的追思感言中大得安慰,這是相互安慰的療癒過程。 疫情期間因有同工在社區受感染,部門需要進行深層消毒清潔,由醫院提供服務;事後在呈報機制及復工措施上也運作純熟,大家亦作好有機會染疫的心理預備。 為了應付市民對醫療服務不斷提高的需求,明愛醫院正進行重建及翻新工程,其中1999年重建第一期,即「懷信樓」已於2002年9月落成啟用,而鄰近的「懷愛樓」亦已完成翻新工程。

仁濟醫院院牧部: 管理架構

明愛醫院「懷義樓」於1964年建成,原本為治療傳染病的大樓,其後改用作16歲及以下嚴重弱智兒童的院舍,毗連提供特殊教育服務的樂仁學校。 仁濟醫院院牧部 「懷義樓」在1993年曾進行翻新工程,住宿部分佔4層,每層有4間宿舍,佈置成家居的模樣,讓兒童獲得家庭般的舒適和照顧。 仁濟醫院院牧服侍的異象始於院內的基督徒員工看見醫院探訪關懷的需要,在下班後,相約一同關心一些乏人探望的病者。 一九九一年六月,陳一華牧師及林偉廉牧師承擔義務院牧之職,以物理治療部休息室的一隅作院牧部初期聯絡處。

仁濟醫院院牧部: 中醫藥服務

中銀醫療中心中醫診所,位於西營盤西邊街,與香港大學專業學院合作,派出中醫教授為學員提供臨牀指導及診症之見習訓練。 診所提供中醫普通科門診服務,除提供煎藥服務外,亦供應多款保健湯包。 仁濟醫院院牧部2025 院牧部接到部門主管轉介,要求為同事家屬提供支援及哀傷關懷。 因得悉家屬將到醫院其辦公室收拾遺物,院牧到場會見家人提供服務。

仁濟醫院院牧部: 仁濟醫院院牧部

始於1984年,駐院院牧服務得以在本港首間政府醫院開設,經過30多年的推動與發展,全港已有接近50間公、私營醫院及院舍設有基督教院牧服務,現時全港有百多位駐院院牧,分別由20多個院牧事工委員會管理。 有意者請繕履歷逕寄新界上水保健路9號北區醫院3G019室基督教院牧部(董事會)收啟,封面請註明《應徵院牧》,若合適者則安排約見。 (二)助理院牧一級: 須具神學學士或以上學歷,曾受CPE訓練,有院牧服侍經驗優先。 申請者須持有神學學士學位或同等學歷、具五年或以上院牧經驗、已完成三個或以上認可CPE單元訓練,已被按牧及具香港醫院院牧事工聯會檢證院牧/註冊院牧(一級)資歷為佳。 上環復康服務中心 – 晴晞閣:位於上環高陞街,乃仁濟醫院自資經營單位,為半獨立生活能力之智障人士提供自費24小時宿舍服務。

仁濟醫院院牧部: 院牧聯會

誠聘院牧 申請者須持有神學學士學位或以上學歷、最少完成一個或以上認可CPE單元訓練。 應徵者請親繕履歷寄九龍荔枝角瑪嘉烈醫院道2-10號,基督教院牧部主任院牧收。 有意申請以上職位,請繕履歷寄屯門醫院基督教院牧部主任院牧收或電郵至。 申請人提供的資料將予保密及只供招聘用途,所有未獲聘用人士之個人資料將於六個月內被銷毀。 友愛老人宿舍(屯門友愛邨)香港半島獅子會老人宿舍(青衣長康邨)李陳玉嬋老人宿舍(沙田博康邨)護理安老院:為身體機能衰退或殘障而又乏人照顧之65歲或以上長者提供綜合性院舍服務。

仁濟醫院院牧部: 九龍西聯網

院方會繼續加強執行感染控制措施,並密切留意有關病房的情況。 院方已將有關個案呈報醫院管理局總辦事處及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作出跟進。 請根據以上指示付款,將入數紙/支票圖檔Whatsapp到手機號碼,逾時或未能收到資料將當作放棄預留位置,本中心會將位置開放予其他申請者。 主要以Whatsapp發放院牧事工近況(如愛心行動的相片)予事委、教牧、義工、基督徒員工及關心院牧事工的信徒。 每天2位院牧輪班當值(週日及公眾假期除外),院牧駐院時間延長至晚上8時。

仁濟醫院院牧部: 香港浸會醫院:院牧部職位空缺 「二級院牧、見習院牧(一年合約)」

「上帝沒有忘記任何一個在病患困境中的人」是推動院牧服侍的其中一個信念。 基督教院牧部恆常於星期六下午舉行「午間閒情」病人福音聚會(二零一九年共四十五次)以及十八次牀邊探訪;合共動員了二十七間教會參與病人服侍。 這些數字在在顯示了仁濟院牧服侍的特色是眾信徒不分宗派、同心合一地服侍。 筆者於五年前加入團隊,感受到院牧與荃葵青區內教會牧者及會友存着一份深厚的情,專以在院內傳揚基督的愛,關懷病者為目標。 近年,其他宗教團體雖存比較之心,卻仍無法超越;原因是他們無法動員這麼多團體。

仁濟醫院院牧部: 醫院概況

新大樓為醫院提供更多的空間和更優良的設施,提高醫院的服務質量和服務質素。 由一九九二年開始第一屆夜間探訪義工訓練班,至今每年相間開辦日、夜間探訪義工訓練;院牧一直抱持注重臨牀實踐勝於知識理論傳授的義工訓練理念。 仁濟醫院院牧部 現時有五十多位探訪義工恆常每週服侍,其中不乏服侍年資超過十年的。

剛到達的女兒一直不敢進入病房,情緒激動地表達自己承受不了此刻見父親最後一面,寧願日後在家人陪同下到殮房再見。 當下護士長善意地提醒:若檢測報告不幸是陽性,家屬就不一定能如願到殮房瞻仰遺容。 仁濟醫院院牧部2025 靈活轉變關顧模式:由於員工的工作量及壓力均有增加,邀約院牧面談的人次減少;院牧增加以電話或短訊關顧員工。

仁濟醫院院牧部: 基督教院牧部

同時在荃灣浸信會舉行「仁濟醫院院牧事工異象分享會」,當時有九間教會合共十三位教牧同工及長執一同為服侍的異象祈禱。 「基督教院牧部」由最初借用一張辦公桌至一九九五年遷入正式的辦公室。 仁濟醫院院牧部 院牧同工亦由最初的一位半職院牧發展至現時五位全職院牧。 以仁濟醫院八百張病牀計算,表面看來,院牧人手比例是充裕的,然而仁濟醫院基督教院牧服侍絕不僅限於院牧進行牀邊關懷、臨終關顧及危機牧養;而是推動不同宗派背景、不同規模大小的教會信徒參與服侍病人,從而傳遞推廣院牧服侍的異象。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的歷史源遠流長,可追溯至一百三十多年前。

仁濟醫院院牧部: 服務時間

楊珏峯於2011年12月13日被裁定非禮罪成,判處入獄4個月。 2011年8月19日,一名64歲女病人於明愛醫院做腰椎手術後需輸血,但化驗室職員在配血過程中沒有清楚核對病人姓名,將兩名病人的配血結果對調,令該女病人的血型由原來B型錯調為A,輸了兩包共640毫升的A型血。 病人翌日腦出血,轉送廣華醫院腦外科後,事件才被廣華醫院揭發。 2010年3月29日,明愛丟棄善長20噸物資,以協助貧苦大眾為宗旨的香港明愛,被揭發及批評極其浪費,把大批社區捐贈,而且新簇簇的物資如垃圾丟棄。 2010年6月,醫管局撤銷對吳奎的處分,承認調查吳奎時,未按程序辦事。 仁濟醫院院牧部2025 醫管局承認,對吳奎的處分有欠公平,撤銷處分,並支付33萬元訟費給吳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