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著一對麒麟從無到有的誕生過程,冒卓祺也很感恩,認為紮作不僅僅是一份工作,透過這一藝術品的誕生,他與村民的關係也更進一步加深了。 在展示館中,一件件精美製作的巨型獨角麒麟、北麒麟、龍頭、大士王等在「現在」展區中十分奪目,這些紮作藝術品多數出自冒卓祺之手。 冒卓祺身體力行參與各類節慶、民俗、藝術展示、教育活動,認為紮作是一項活著的藝術,融入日常生活之中。 展示館雖然只有三百多呎,展品卻涵蓋了多種不同的香港典型紮作工藝展品,分為「過去」、「現在」、「將來」三大主題。 冒卓祺師傅除了精選自己的作品外,更加著重展示恩師、學生的作品。
- 今日古洞有三山環抱,南有麒麟山,東北有鳳崗山,西北有白石凹到馬草壟之間唔知叫乜山。
- 盡頭古洞配水庫不能內進,在左面石屎斜坡和鐵絲網邊而行,初段略為難行。
- 冒卓祺介紹,過往古洞約有十個花炮會,一般舞客家麒麟前來賀誕,也有舞增城的貔貅,十分熱鬧。
- 今天想走另一條路線,上東心排、東心嶺,然後全走獅子嶺回到雙魚河。
- 由山頂盧吉道起步,到香港仔、黃泥涌峽、大潭水塘到龍脊,像是通往香港歷史的旅程。
- 跟住,要留意一個分岔路口,左邊上斜的是從另一條路落去古洞水塘,而我們行右路,繞過山崗,再沿碎石多的山徑落斜。
「團結香港基金團體」指團結香港基金有限公司及其作為成員的法團組織(包括但不限於香港地方誌中心有限公司、中國文化研究院有限公司及中華學社有限公司)。 屹立上水75年的成發餅家,與石湖墟只是一條馬路之隔,每次行過都會聞到陣陣包餅烤焗的香甜味,下午蛋撻新鮮出爐,總是吸引不少人排隊半打半打的買。 每年中秋不少人專程從香港、九龍揸車到來買月餅。 老字號餅店又何只月餅受歡迎,傳統餅食如嫁女餅、皮蛋酥、忌廉奶油筒都在此找到,還有可能只有圍村老一輩才認識的「大肚餅」白餅。 平民價的唐餅材料簡單,例如白餅只用麵粉、水、糖、鹼水及酒餅,但從發酵到搓成麵餅,就要兩日時間,每一件都是大師傳經驗心機和手藝之作。
上水古洞麒麟村: 古洞水塘 麒麟山
客家人常說「田頭田尾土地公」,可見祭祀土地融入日常的耕種生活。 上水古洞麒麟村 中國自古以農立國,聚居山地的客家人對慷慨的土地更是感恩戴德。 難度:★★☆☆☆ 時間:4 hours 路線:水浪窩➢榕樹澳 ➢深涌 ➢白沙澳➢海下路 簡介:深涌、榕樹澳位於西貢西郊野公園,大部份路段沿海邊而行,優美寧靜得黎又易於前往,係條唔錯既休閒路線。 在上水廣場小巴站坐50A號巴士去到古洞街市落車,可以先係街市補給,跟住就行過對面既古洞南路出發,一直沿路行好快就可以去到古洞水塘。
拍古洞水塘的理想角度為沿路走至對岸,正是天空之鏡。 上水站乘小巴往麒麟村方向,若由麒麟山坳開始,可節省15分鐘上坡路程。 山頂可眺落馬洲及古洞風景,甚為宜人,有似抹茶山景可觀。
上水古洞麒麟村: 路線全長
經過大片草地後,未幾便會見到一座橋,轉右再繼續行就到目的地。 上水古洞麒麟村2025 電影中大水管上年輕的身影、頹廢無聊的對話,為鐵路旁的這通東江水大水管添上了青春的樂與怒。 今年年頭疫情出現搶菜潮,內地供港菜價格飆升,馬寶寶的農夫們拒絕坐地起價,以平日正常價錢賣本地有機菜。 是的,這片土地正是新界東北發展計劃下的一部分。
- 這條路線以古洞街市為起點,先近觀古洞水塘,暢遊水壩,跟住再經配水庫旁的山徑,登上222米高的麒麟山,遠眺新界西北邊境景緻,最後落到麒麟山坳,搭小巴離開。
- 冒師傅表示,隨着時代轉變,娛樂多樣化,現代人沒有以前那麼迷信,加上客戶對製品的要求降低,減少了紙紮品的需求,也直接影響這個行業。
- 這些年來,家鄉的政府都有按照香港同鄉會的名冊派送過年食品,相信別的省市也不例外。
- 1949年前後,從大陸南下的難民在古洞建立了多個寮屋村落。
- 沿湖而行,間中岸邊有平地,可以行至湖邊,飽覽水塘全景,既可能是打卡位,也可能是釣魚人士的勝地。
「這裏實在太逼太熱,真不好意思」冒師傅一路領我,一路解釋道。 這是一個位處元朗近郊的一個800呎工場,裏面放滿了一些半完成的紮作品,其中當然還有麒麟的主要材料——竹篾。 難度:★★☆☆☆ 時間:4 hours 路線:荃錦坳➢狹窄小路➢越野單車徑。 河背段➢河背水塘➢河背村 簡介:荃錦坳出發往河背水塘一段,輕鬆易行,而且景色優美,對住整個錦田十八鄕既景色,雞公嶺、大刀屻一帶山脈。 加上整段路都係在大樹下,就算係炎炎夏日之下,都唔算話覺得皓熱。 最後黎到河背水塘,水壩是影靚相既好地方,人煙稀少對影相黎講最好不過。
上水古洞麒麟村: 主要道路
參觀完古洞水塘後,有餘力登麒麟山折回到車閘分叉路,沿右邊上斜。 上水古洞麒麟村2025 盡頭古洞配水庫不能內進,在左面石屎斜坡和鐵絲網邊而行,初段略為難行。 山徑以泥徑及浮沙碎石為主,腳邊草叢密度高,有需要可以手套或行山杖輔助。 今日古洞村,經已唔係原居民村,面積都幾大,村屋都幾散下,佢北便同馬草壟交接,東北便接河上鄉,東便接燕崗,東南便接金錢。 家下分為兩村,一北一南,分界響河上鄉路同青山公路洲頭段。
上水古洞麒麟村: 上水終極指南
其實這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鄉村,僅名字就很值得考究。 按史籍解說,古越蠻居處多以洞或峒為地名,《集韻》便有記載,蠻人所居曰峒。 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時候,廣東還是荒蠻之地,住民被稱為「南蠻子」。 土地神屬於民間信仰中的地方保護神,也是道教諸神中「最接地氣」的神明。 但凡有客家人居住的地方,必有供奉土地神的情景。
上水古洞麒麟村: 上水
那就好像回到一個人去旅行的時光,重新認識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景色方面,古洞水塘面積雖少,但風光不俗,於山上更可俯瞰更是心型水塘,算是頗有特色,而麒麟山山頂風景都非常開揚,整體景色不錯。 我坐著遙望深圳一帶的魚塘和繁榮建築,享受這一個人獨攬山頭的樂趣。 上水古洞麒麟村2025 上水古洞麒麟村 第一次行山陶醉在如詩如畫的風景中,頓時豁然開朗。 走到配水庫時,沿著外圍的欄杆一直往上爬,就會看到一條山路,可以通往麒麟山。
上水古洞麒麟村: 郊遊靚景
如今古洞村公所旁保留的「古洞蔬菜合作社」(古洞菜站),仍在每日清晨四時半開始運作,由古洞蔬菜產銷貸款有限責任合作社管理。 宋明稱,這是過去新界最大的菜站之一,附近一帶的農夫每日清晨都會運送本地產的新鮮蔬菜到此中轉,再集中送出市區,直到現在都仍在營運。 提到自己後來從事紮作行業,也與古洞、元朗社區豐富的節慶活動息息相關。
上水古洞麒麟村: 交通
今日的行程初段是從美孚上鍾山臺,經長源路去水塘。 過了鍾山臺,橫過青山公路,人工斜坡有通道上長坑、長源路 長源路被水務設施截斷,要繞路。 對於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批評,自去年以來,美國高空氣球未經批准十餘次非法飛越中國領空,白宮國家安全發言人柯比否認,他說:「我們沒有在中國上空飛行監偵氣球。」 在2月13日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後幾小時,… 上水古洞麒麟村 紮作手藝的原理離不開「紮」、「撲」、「寫」、「裝」四個工序,先用竹篾「紮」出骨架;跟着再將紗紙分成小塊鋪於骨架上,完成「撲」的步驟;繼而在上面畫花紋,為之「寫」;最後,在外層塗上光油,待風乾後,「裝」上裝飾物。 冒師傅指「紮」是建立製成品的形態,是否好看、好揸手,重心穩不穩都靠「紮」,所以相當重要。
上水古洞麒麟村: 麒麟山.古洞水塘
麒麟村(古洞路):位於元朗區新田古洞路141號財利車場外,過麒麟村通道路口後,是一個西行單向中途站。 難度5級 [中級路線] 短評路途雖短,但須注意登上麒麟山的途中有不少碎石陡坡,行走時不能輕率。 山上四周全無遮擋,可環抱落馬洲及古洞一帶的景色。 下山時,可回頭走一段至山腰處,有山徑通往古洞水塘離開。
上水古洞麒麟村: 主要用車
隨著九號幹線和行人天橋的建成,過去的舊市鎮格局被打破,在八十年代末於古洞南田心區附近建成兩層高的古洞街市購物中心,形成了「新街市」。 牛潭坳是玩越野電單車的熱點,加上連續兩天下過大雨,泥徑上有很清晰的車轍,遇上泥濘就少下了。 沿軍車路西行,在明顯的泥徑下走牛潭尾,約十五分鐘後經一座越野電單車訓練場,原來訓練場是私人地方,主人還建議坳仔日後避免選用該路下山(應使用偏東面的小山脊),最後抵達村公所小巴站,結束半天的麒麟山及牛潭峒賞邊境風光之旅。 約朋友行古洞水塘及麒麟山,可以在上水港鐵站集合,之後經A1出口行人天橋橫過彩園路,之後落樓級,在巴士站等九巴76K。
上水古洞麒麟村: 服務時間
行山打卡是常識吧,由玉桂山的連島沙洲和海景、到西高山的無敵日落、太墩的西貢千島湖,以下十條行山路線必定滿足到一心打卡的你。 在獅尾山坡回望,左邊的山谷是獅尾坑所在,右邊的山谷是東坑瀝。 所以今天其實只是從右邊山脊上山,中間的山脊下來。 當然啦,不走曲折的村路,走古洞路直到古洞街市購物中心,轉入對面的古洞南路,也可以到達古洞水塘。 上星期二已經去過一次(按此連結),都是從上水起步,經大頭嶺、金錢村、天巒至古洞南路。 北村有374公頃,約莫住咗1500人,分五區,即係東方區、塘角區、煙寮區、聯和區同埋鳳崗區。
新界原居民和圍村人每逢喜慶,除了舞龍舞獅,原來也會舞麒麟。 麒麟屬中國四大瑞獸之一,寓意吉祥,傳說能為人帶來子嗣,所以有「麒麟送子」之說。 舞麒麟歷史悠久,富本土風情,已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建議清單。 資深紮作師傅冒卓祺應香港文化博物館邀請,為今年元宵綵燈會製作三頭紙麒麟,配以巨型六角花燈,在尖沙咀文化中心的露天廣場展出,讓市民認識這項傳統工藝。 上水是香港最北端的已發展區,位於深圳河以南,雞公嶺以北,東面連接粉嶺平原,西面毗鄰元朗區及落馬洲,與中國深圳連接。
冒卓祺在上水古洞村長大,從小耳濡目染,對舞麒麟漸生興趣,19歲起拜師學藝。 其間,師傅吩咐他餘暇嘗試修補破損的紙紮麒麟頭,於是他又另覓良師兼學紮作。 麥理浩徑(MacLehose Trail)在1979年10月26啟用,全長100公里,以熱愛香港行山的麥理浩(Sir Murray MacLehose)命名。 麥理浩徑沿路景色為香港山徑之最,由香港後花園西貢掠過馬鞍山、獅子山,經金山至城門水塘登針草帽,再經香港最高山峯大帽山,以屯門何福堂書院作結。 視野隨高度開闊,初段為蛇嶺、鐵坑山、落馬洲一帶。 不要以為麒麟山山頂看心形湖最好,第一個山丘後一帶纔是,留意左面就不會錯過。
上水古洞麒麟村: 古洞坑頭 位置地圖
冒師傅表示,隨着時代轉變,娛樂多樣化,現代人沒有以前那麼迷信,加上客戶對製品的要求降低,減少了紙紮品的需求,也直接影響這個行業。 「現在紮一個獅頭用上10-14天,都只賣數千元。」 冒師傅說。 慶幸近年多了年輕人對紙紮感興趣,多了學校推廣中國傳統文化及紮作工藝,所以冒師傅除了承接各種節慶相關的工作外,亦會為學校和團體教授紮作班,並且透過工會向外界宣傳紮作技術和中國傳統文化,更不時獲邀到海外示範或推廣。 上水古洞麒麟村2025 冒卓祺跟着關多師傅邊學邊做,到了1997年,他在大埔開了第一間紮作店 ─ 麒麟店,主要做紙紮麒麟,工場搬遷了三次,最後搬到白沙村白沙貨倉,經營至今,專門做舞獅、麒麟、花炮等工藝品。 他指紮作手藝沒有統一的好壞標準,也不像武館授徒般有拜師這回事,技術的承傳很看個人的素質和努力,看師傅怎樣做是一種啟蒙,但最後還得靠自己。 2) 必須於指定時限內完成轉乘,期間乘客不可以用同一張八達通卡乘搭其他交通工具,否則轉乘優惠將被取消;惟以該八達通卡進行與乘車無關的交易,如增值、購買汽水、使用公共電話、即影即有照片不多於九次則不受影響。
而這條隱逸、自給自足的村落裡,也有不少被人遺忘的歷史建築,見證著古洞過往的歷史。 北區的上水@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7,023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90,157人。 上水古洞麒麟村2025 上水古洞麒麟村 主要街道包括上水蕉徑村、馬會道(上水段)、上水唐公嶺、上水麒麟村、上水蓮塘尾、上水虎地坳村、上水紅橋新村。
這條路線長約5公里,包括拍照及觀光,可預算3小時。 麒麟山不太高,體能需求不大,但部分上落的山路多碎石,是對上落山的技術的牛刀小試。 麒麟村及古洞水塘一帶沒有路牌,行山前要細閱地圖及路線介紹,在山上也要隨時拿紙本地圖或手機地圖出來看看,確保沒有行錯路。 大石磨則成為行山愛好者新興線性行程的途經地點,可往來落馬洲、河上鄉、上水華山、打鼓嶺等地。
店內全是真香港製造的「港貨」,有50年代創立的老字號醬油、新創的本地天然護膚品品牌、塱原生態米、新界魚菜共生新鮮蔬菜。 店內一角有塊「 上水古洞麒麟村 北區同學會」白板,搞乜東東? 原來上水貨舖會不定期舉辦「 北區同學會」,讓生於斯長於斯的北區同學仔找個藉口聚聚。 逢星期六日石湖墟內的大街會變身步行街,店家於門前放幾張小櫈,邀來音樂人表演,廣東話歌聲傳遍街坊街裏。 新界圍村似是有一股不可侵的霸氣,三個90後男孩竟然敢從市區搬到入上水圍村,還租下一整棟村屋,上居下舖。
政府計劃將古洞北村一帶發展為古洞北新市鎮,佔地498公頃,設計容量為10萬人,最快於2017年初開始發展。 新市鎮南部有港鐵東鐵綫落馬洲支線穿過,並且在新市鎮中心預留古洞站。 古洞曾經很繁盛,除了市集外,還有農業和工業發展。 其中有逾70年歷史,位於馬草壟的志記鎅木廠在1983年由港島搬到古洞,被稱為香港碩果僅存的工業之一,同時為全港最後一間鎅木廠。 到2022年6月30日,鎅木廠社交專頁表示搬遷死線已經屆滿,並指目前有大量木材在廠房內,擔心要送往堆填區棄置,希望能夠延遲清場,事件亦引起公眾關注。
上水古洞麒麟村: 圍內村 位置地圖
筆者曾跟隨冒卓祺師傅前往元朗的家中做訪問,工作室的鐵皮房屋又熱又焗,屋中擺放著一件件未完成的紮作工藝品。 冒卓祺輕描淡寫地說:「這裏夏天炎熱,冬天寒冷,我們都習慣了,紮作是辛苦的,都要做的。」便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誕生出每年各村添丁花燈,神誕中製作精美的花炮,各條村引以為傲的祥龍、金龍,盂蘭盆節、太平清醮中展示的「大士王」。 冒卓祺成立的香港紮作業聯會,也秉持著一顆熱心,希望開創一個平臺,將獨具中華傳統特色的手工藝傳承下去。 古洞大馬路附近居民歷經的首次大變革,源於1985年港英政府建設新界環迴公路(又稱九號幹線),這條公路可串連大埔、粉嶺、上水、新田、錦田、元朗、屯門、荃灣等新市鎮及鄉郊地區。 冒卓祺講述,原來古洞大馬路沿途的民居和店舖遭到清拆,受影響的村民被遷移到上水最早期的公共屋邨彩園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