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即1962年考入香港大學地理系且入住梅堂(May Hall)宿舍,在校時奪得社際杯(1965年二級榮譽畢業)。 彭衝當時先代表香港參加1962年雅加達第四屆亞洲運動會及1996年泰國曼谷第五屆亞洲運動會,才於大學完成地理與地質學學士課程至1966年畢業。 雖然學校在徐校長的領導下,已經打下良好和穩健的基礎,學校已植根關愛的文化,教師團隊的教學能量不斷提升,家長和學校已建立良好的夥伴關係。 但由於資訊科技的瞬息萬變,知識型經濟社會的急速發展,社會對教育的訴求不斷更新,學校必須不斷自我完善,反思求進,發展同學的潛能,讓他們迎接新世紀種種的挑戰。 學習和教學策略:課程配合時代需要,除科目知識外,更著重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習慣與態度。
- 「世界學堂計劃」是惠僑課外活動計劃的重點,早於2001年,惠僑配合教育改革建議開展該計劃,冀盼學生超越學科課程和考試的侷限,擴闊眼界,體驗與別不同的學習經歷。
- 另一方面早在1970年代任該體育會的總祕書及田徑代表隊領隊兼教練(1978年從英國獲得田徑教練資格)。
- 本校家長教師會於1994年成立,在過去幾年得到主席及各位理事之熱心參與,會務非常活躍,家教會舉辦之活動深受家長們歡迎,本人希望家長們繼續支持家長教師會。
- 培育以「修己善羣」為人生學習目標,並熱切追求知識及真理的青少年,為教育專業的發展作出貢獻。
- 設立常規閱讀課(逢週一、二、四)、跨級師生「閱讀沙龍」與好書分享、閱讀報告獎勵計劃、多個漂書角、滲透式校園閱讀活動等,讓學生多接觸中英雙語具營養的讀物。
- 初中設兩班英文班,以英語作為主要教學語言,教授數學、綜合科學,以及地理和普通電腦科,讓同學有更多機會接觸和運用英語,裝備能全面以英語學習。
梁校長介紹學校時稱,校內有多媒體設備,小學生已懂得拍攝及剪接;她又鼓勵家長學生多參與課外活動,因學生在課外活動所學到的,隨時比一般課堂多。 為教師提供專業培訓的葛量洪教育學院,早於1994年結束營運,方東昇聯絡到「葛師」校友會的負責人,藉助校友網絡認人,幾日後就收到畢業生回覆,該名女生是梁潤蓮同學,在天水圍一間小學教中文。 作育英才是很多老師入行的初衷,隨著社會氣候轉變,教學熱誠會否被磨蝕? 由方東昇主持的TVB節目《尋人記》在昨晚(13日)播出一集尋回1985年3名實習老師,其中梁潤蓮老師如今已成為小學校長,她感慨自己曾經思想傳統,受當年的校長啟發後,不再要求學生只靠抄寫學習。 申請人必須持有相關大學學位及教育文憑 申請人必須達到教育局「以英語授課」的英語資歷要求 有任教 DSE 經驗優先考慮 能於 2 月上任優先考慮 請把詳細履歷寄往:九龍深水埗青山道 99 號校長收。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 元朗商會小學
《明校網》為「明報」専為家長而設的學校資訊網,提供全面的入學資訊及選校分析,助家長選取合適的學校讓子女入讀。 家長可在本網站找到全港幼稚園、小學、中學及國際學校概覧、專訪、教育報道及相關新聞,讓家長輕鬆掌握及瞭解心儀學校的資料,以至到本地及海外升學攻略。 伊分步入三十個年頭,不算很長,但也不能說短;當中經歷不少轉變、改革、社會環境與疫情等挑戰,尤幸在校董會的支持、歷任校長的帶領、學校團隊的齊心、家長的信任及同學的努力下,使「伊家」得以茁壯成長,令「伊家人」更團結。
專業支援:學校恆常舉辦教師培訓活動,持續讓教師掌握業界與社會動態。 獲師資培訓專家擔任專業發展顧問,促發教師的教學反思。 英文科老師團隊強大而富經驗,並持續通過教學研究,改進學生學習效能。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 另外,當局推出特別安排,學校可在1比10的師生比例上,額外派1至2名教師獲全額資助隨團,但只適用於中五生的考察團;當局並首設「專業顧問先導計畫」,安排退休校長或教師協助帶團。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 天水圍門市承辦學校一覽
另外一個讓學生展現笑容的舞臺,就是在中一級推動的「QTS Stars」課程。 這項校本特色課程,以提供優質的全人教育為目標,培養學生在德、智、體、羣、美,五育的均衡發展。 課程設四大領域,包括音樂、視覺藝術、體育及STEM跨學科活動。 中一級的同學自行選擇合適的課程,並透過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及策略,以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啟發學生的潛能,裝備學生面向未來。 過去兩年,艱辛又多變,學校的生活不斷受到幹擾甚至中斷,以致教學進度大受影響,學校和家長都受到極大挑戰。 尤幸在老師的努力下,逐步發展有系統的網課,直到本年五月全面恢復半天回校上課,學生才得以享受較貼近正常學習的生活。
在陸運會、環居跑等活動場合,會以以上四社來作區分及互相競爭。 透過均衡的課程及富啟發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充分發展各方面的潛能,並培養生活紀律、公民意識,貫徹校訓「修己善羣」的精神,進德修業,服務社羣。 關於這頁:這裡是由「升學天地」網站製作,匯集及陳述關於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的資訊。 在「統一派位乙部」,校網屬元朗區,所以大部分學生來自元朗區;根據坊間流傳的資訊,有人估計部分學生來自 BAND 2 的小六畢業生。 收生詳情請看:學位分配辦法 、自行分配學位 、中學統一派位。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 中學分區名單
連續三屆於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可持續發展學校獎勵計劃」獲得金獎,因而再獲最高榮譽的「最傑出表現獎」。 透過校際學術比賽、班際學科比賽、演辯、外出考察與參觀、校園推廣等活動,為學生提供應用和延展課堂學習的機會。 「世界學堂計劃」是惠僑課外活動計劃的重點,早於2001年,惠僑配合教育改革建議開展該計劃,冀盼學生超越學科課程和考試的侷限,擴闊眼界,體驗與別不同的學習經歷。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 相關小學
根據過往學校公開的文憑試成績和資料推算,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的級別是屬於band 2A。 於專題研習、協作學習具豐富經驗,在教育界內廣為稱著。 大型跨科專題學習設於中二與中三,分別以樹木和人、流浮山可持續發展為題,整合科學、地理、生活與社會、商業等元素,並通過資訊科技學習與演示。 初中設兩班英文班,以英語作為主要教學語言,教授數學、綜合科學,以及地理和普通電腦科,讓同學有更多機會接觸和運用英語,裝備能全面以英語學習。 學校也在上述科目為其他班別同學,循序漸進地增加以英語學習的時數。 新增4個文化及保育考察1天團,行程內容涵蓋秦末時代的廣東歷史,到改革開放後的成就。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 Service Officer 服務主任
;簡稱QESOSASS/QOS)是一所位於香港天水圍的男女子文法中學,由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教育推廣機構於1993年創校,校舍由周氏建築師事務所設計。 我們搜邏一些有提及到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的影片,希望帶來多方面的資訊去認識這學校。 我們搜邏一些關於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的報導,讓你有更多資料去了解這學校。 香港有 360 間資助中學,佔整體約 78%;香港有 394 間男女中學,佔整體約 85%;瞭解更多:中學分佈圖表。 梁校長回望當年幼嫩的她,原來曾經崇尚傳統教法,以為多做、重複練習就是對學生好,幸被當時的校長說服自己改變。 她一直認為,學好中文就要多抄寫才易入腦,所以她要求學生每次寫20個詞語。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 學校簡介
辦學宗旨:實踐理想、承擔使命:教育在於啟發人的良知,使人追尋及實踐從善之道。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 資助(
25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小學分校(Q.E.S. Old Students’ Association Branch Primary School)是位處於元朗區的一所資助小學。 學校是一間男女校,創校於 1992年,校訓是「修己善羣」, 現在的辦學團體是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教育推廣機構 ,現任校長為梁潤蓮女士。 學校的上課時間是全日,教學語言是中文,每年有測驗1次及考試2次。 由於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小學分校是資助小學,學生毋須繳付學費。 工作範圍: 負責為兩所於天水圍區中學提供言語治療服務及相關行政工作; 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評估、訓練及言語治療服務; 為老師及家長提供相關訓練及諮詢服務。 資歷要求: 持有本港頒授的言語及聽覺科學學士學位,或具備同等…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小學分校 教師資料 (2021-
各課室皆設聯網電腦、投射機和實物投映機,另購置大量平板電腦和電子數據採集儀,使教學更具效能與互動性。 除基本特別室,另有基因技術分子生物實驗室、地理信息系統站、多媒體教室、演講廳、學生廣場、可同時容納80人的學生自修室、校園電視臺製作中心、健身室、樂團練習室、舞蹈室和家長中心。 為推動同學建立綠色生活,學校興建微型濕地和生物衍替徑,並種植大量花卉與綠色植物。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Queen Elizabeth School Old Students’ Association Secondary School)是位處於元朗區的一所資助中學。 學校是一間男女校,創校於 1996年,校訓是「修己善羣」,現在的辦學團體是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教育推廣機構,現任校監為劉紹基先生,校長為何淑儀女士。 由於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是資助中學,學生毋須繳付學費。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 學校設施
學校亦會評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各種共通能力的表現和學習成果,配合各科學業成績,並以描述性評語向家長報告學生的學習表現。 更幸運是本人的努力得到同學、家長、教師和校董會的認同。 除了多次得到教師和家長推選為「表揚教師」外,更獲校董會甄選為校長,接替徐蔚玲校長榮休後的空缺。 能夠在校長的領導層面發揮和實踐自己教學理想和信念,是一份光榮的使命,亦是一個極富意義挑戰。 在家長及老師的共同努力下,學生在正規課程及體藝方面,皆獲得優異的表現,見證了伊分啟發學生潛能,培育他們均衡發展的目的。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 相關影片
為社會培育一羣以「修己善羣」作為人生及學習目標,並熱切追求知識及真理的青少年。 在師資方面,伊利沙伯中學全校教師總人數為53人,其中96%擁有教育文憑、98%擁有學士資格、51%是碩士、博士或以上學歷、47%具有特殊教育培訓資歷;年資方面,9%老師年資在4年或以下、15%年資5年至9年、76%老師擁有10年或以上年資。 伊利沙伯中學創立於1954年,學校沒有宗教背景,校長是陳祥偉先生 (理學士、教育文憑),校監是鄭國仁先生 首席教育主任(九龍)。
求職者須: 中學畢業,中文能力良好,懂英語; 熟習電腦操作、中英文輸入法及文書軟件;… 與去年當局列出的行程相比,除了取消前往福建、貴州和湖南的4至5天團,亦增加8個1天團,其中一半圍繞文化保育等議題,其餘行程包括考察航天科技成就、經濟發展等。 參與航空科技考察路線的學生,更有機會參觀飛機生產製造過程。 在這六年多的時光裡,教育署推出的新措施不少,伊小作為教育工作者先鋒,也樂於或勇於嘗試新事物。
本校家長教師會於1994年成立,在過去幾年得到主席及各位理事之熱心參與,會務非常活躍,家教會舉辦之活動深受家長們歡迎,本人希望家長們繼續支持家長教師會。 根據教署人事編制,三班祗有四位教師,後來校董會自資多聘一位教師,以減輕各教師工作量,在該段時間雖然校舍已接收過來,其實仍有部份工程未妥當需跟進的。 有時要和外界聯絡,由於仍未有電話線,就要去地盤辦事處排隊輪候借用電話。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 元朗官立小學
彭衝在1960年代獲選為亞洲運動會香港田徑隊代表,並於1980至1990年代多次出任香港代表團團長,帶領運動員參與奧林匹克運動會、亞洲運動會、英聯邦運動會及東亞運動會的賽事。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2025 李炳輝老師形容,教育不是即食麵,是老火湯要慢慢熬,「愈熬先會愈正」。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2025 方東昇爆出金句︰「只要堅持,眼淚都可以熬成湯。」如果去到欲哭無淚,梁校長相信就會停止教學了。
學校在本年度積極推動Learning to serve , serving to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2025 learn服務學習,讓年輕人接觸社會,傳遞關愛精神,同時燃亮自己。 本學與教資源套由香港教育大學的鄭雅儀博士、張定安博士、霍年亨博士、及鄒倩賢博士開發,供教師參考之用,並不代表教育局的立場。 推動混合學習:各級各班皆推行BYOD政策,除了常規紙本材料,全校師生也熟習運用電子學習平臺作學與教之用。 學校相信兼取實體與電子教學之長,有助提升學生學習效能,並建立他們的自學習慣。 設立常規閱讀課(逢週一、二、四)、跨級師生「閱讀沙龍」與好書分享、閱讀報告獎勵計劃、多個漂書角、滲透式校園閱讀活動等,讓學生多接觸中英雙語具營養的讀物。
同學每每能升讀到各區名校,包括尖沙咀、觀塘、屯門及本區,並取得極為優異的成績,令我們引以為傲。 學術方面,在中英獨誦及集誦,取得多個項目的冠軍及亞軍。 至於藝術以及體育方面,我們也在各主要比賽中名列前茅,取得獎項之多,類別之廣,令我們欣喜莫名。
梁永樂坦言,子女入讀一條龍學校對家長的好處是「唔洗煩」,故不用擔心多一次升中派位選校的情況。 以資助學校來說,中學部的龍校是必定要取錄所有小學部的學生,雖然家長仍可因不同原因選擇「脫龍」,包括重新參加升中派位或自行尋找其他心儀學校,但龍校的原則是「一個都不能少」。 學校是資助小學,所以要按照政府的「小一入學統籌辦法」收生。 如果未被取錄,就於十二月申請「統一派位」,結果於來年六月公佈。 全港有大約 540 間小學,當中有 65%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9%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26% 中英並重,雙語教學。
家長教育與家校合作伊分的家長認同學校的理念與方向,信任學校,與老師關係密切,並樂意配合學校的政策安排。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 此外,組織完善的家長教師會,以及人手充足的義工隊伍,接受各式各樣的校本培訓,籌辦或協助學校進行不同活動,除發揮家校溝通重要橋樑的作用之外,更是學校的好夥伴。 我們的家長,更會因應不同的需要出席或主動參與學校舉辦的活動,包括家長日、專題講座、親子活動、工作坊及課程,以增進家校瞭解與提升培育孩子的專業知識,幫助學生成長,一起推動學校的發展。 所謂有危有機,疫情令整個世界有翻天覆地的改變,也讓我們有機會以全新的角度反思教育在今天新世界中有甚麼是應該變與不變。 隨著電子學習的普及,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增加,學與教的重點亦應該由著重知識傳授轉移至培養學生技能和態度。 因此學校評估制度加入全新概念的「平時分」,以平日學習態度和技能表現取代小測默書分數。
我校參加了學校管理新措施、學校行政及管理系統、目標為本課程。 值得一提的,最初家長們對活動教學不大明瞭,亦不大接受,很多時都質疑活動教學的優點。 職責: 負責中心櫃位工作,包括接聽電話查詢,接待,報名,收費,物資管理及一般文書工作; 協助機構推行各項服務工作。 申請資格: 持中學文憑試或中學會考中文及英文合格或以上 懂電腦文書及中英文輸入法、熟悉電腦軟件操作 具… 科目:初中及高中中文、英文、數學 上課日期:2023 年 2 月至 6 月,星期一至五放學後或星期六上午 上課時間:每堂約 1.5 小時 要求:現正修讀或持有相關學位 或具教授相關學科經驗 時間及薪金:面議 申請者請於 1 月 31…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 教學助理 (全日 / 半日)
又在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在第三十四屆全體會議開幕禮上獲得「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榮譽獎章」,以表彰他在香港及亞洲地區推廣奧林匹克運動的貢獻。 此前,他在2002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銅紫荊星章,後在2010年獲頒授銀紫荊星章以表揚他「致力推動香港體育發展」和「促進香港運動員的福利及權益」。 另一方面早在1970年代任該體育會的總祕書及田徑代表隊領隊兼教練(1978年從英國獲得田徑教練資格)。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 資訊科技助理
另針對中六同學需要,於暑假提供分組英文與中文增潤導修,為公開試作好準備。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的中一入學資訊,要注意是學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 教育局去年公佈的21個行程當中,有9個行程路線被剔除,包括丹霞山文化遺產考察、環境保護考察行程等。 以學習黨史為目標的貴州行程,以及前往福建和湖南的3個4至5天團,亦不再列入選項。 隨著兩地通關,近期回鄉證申請預約經常爆滿,溫頴思指有部分學生反映回鄉證已過期,預料日後有部分學生或要請假辦證,冀當局提供協助。
自2001年開始,教育改革的呼聲不絕於耳,教統局提出的各種新措施、新政策接踵而來。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2025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 但本校早著先機,於1999年轉為全日制時,便開展一連串的課程改革。 我們所作的改革,與教統局要求的不謀而合,而成果更在伊分這一片小小園地上,結滿纍纍成功的果實,閃耀著老師的喜悅,同學的歡笑。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 地理科學與教資源
關於這頁:這裡是由「升學天地」網站製作,匯集及陳述關於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小學分校的資訊。 這裡並不是該校的官方網站,如發現這網頁有任何不準確的地方或有改善之處,請讓我們知道。 學校報導及相關影片,部分由搜索器自動提供,因此內容可能跟學校不太相關。 如果想移除某些連結,請把詳情電郵到: 或使用這表格:回報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