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折扣優惠可與轉乘優惠、特惠站優惠、車費扣減及全月通加強版連接車程75折優惠同時使用。 乘搭九巴指定過海路線,並於港島轉乘電車;或乘搭電車後於港島轉乘該指路線,即可享有免費搭電車優惠。 部分邨巴、員工巴士、街渡及紅色小巴都會計算在內,但需獲運輸署審批,簽約及準時上傳交易記錄。 計劃會以每張八達通卡為單位獨立計算,所以最好集中同一張八達通卡使用。
另外,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是與公共交通機構所提供的優惠(如交通月票、長者 / 小童票價優惠等)沒有衝突,並會以你的實際公共交通開支去計算可領補貼,所以你仍可以享有港鐵、巴士公司及其他公共交通機構提供的交通優惠。 由 2022年5月1日 起,市民可就每月超出 HK$200 的公共交通開支申領三分之一的補貼。 而在最新的措施下,在 2022年11月 至 2023年4月 期間,透過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市民可就每月超出 HK$200 的公共交通開支申領三分之一的補貼,每張八達通的補貼金額以每月 HK$500 為上限。 “公共交通開支/補貼查詢”及”遺失/失效/續期八達通”服務由八達通卡有限公司提供。
八達通津貼計算: 計劃目的及特色
在二元優惠計劃下,相關年齡組別的合資格殘疾兒童,只要不在八達通讀卡器上拍卡,便可繼續享用此安排。 65歲或以上香港居民:65歲或以上人士現時可繼續使用不記名的長者八達通或個人八達通享用優惠。 65歲或以上香港居民必須於2022年6月1日起於指定日期分階段申請樂悠咭,以繼續享用二元乘車優惠。 政府將稍後公佈取消長者八達通及個人八達通享用二元乘車優惠的日期。
- 根據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網頁顯示,在每月的16日起,市民可以八達通拍卡領取上一個月的公共交通費用補貼。
- 《香港財經時報》是次專注於九巴優惠6個整合,包括月票、優惠站、補貼計劃等,當中更計算出有一條線搭足30日可以慳足949元。
-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在一個電臺節目上,承認八達通最後一期的 1000 元消費券在技術上是可以套現的,但誘因不大,而政府不希望施加複雜條款為市民帶來麻煩。
- 在4月1日前,周小姐每月最多隻能領取400元的補貼金額。
- 網站所顯示的資訊或與金融機構或服務供應商之網站有所出入。
用上述計法,若市民每月的公共交通開支達1,600元或以上,就可全數領取每月300元的補貼。 以每月工作22天計算,若市民每日來往的公共交通費用需約72元或以上,即可領取全額300元補貼。 但如果你以現金或八達通以外的支付方式購買補貼計劃可涵蓋的指定車船票後,則須要在 30 天內進行簡單登記,詳情可閱內文。 因為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是以八達通記錄市民每月的公共交通費用開支,所以只需在每月的 16 日起,就可以帶同你的八達通到指定地點或以電子方式,拍卡領取上一個月的公共交通費用補貼。
八達通津貼計算: 需要預先登記和審查入息嗎?
要取得每月的交通補貼,你首先要在指定月份使用單一八達通卡在指定交通工具付款達 HK$400 以上纔可以。 八達通津貼計算2025 金額是每個月計算的,市民可由1月1日開始累計金額在同一八達通內,每月定期到補貼領取站(藍色機)及自助登記站(綠色機)領取交通補貼或進行登記(補貼機圖片見如下)。 交通津貼計劃不限年齡和入息,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無需登記,只需要用八達通卡乘車,或以八達通卡購買指定車票時要求職員協助登記,車費就會紀錄到八達通卡之中,用以計算津貼額。 由2019年1月1日起,市民每月的公共交通開支若超出400元,政府會為超出400元的實際公共交通開支提供25%的補貼,補貼金額以每月300元為上限。 運輸署指出,「免入息審查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將會做到簡單易明,市民毋須作出任何申請或預先登記八達通卡,計劃亦沒有設入息與年齡限制。
紅色小巴、街渡及居民巴士服務獲運輸署批准納入參與優惠計劃的紅色小巴、街渡及居民巴士服務,詳情請瀏覽運輸署網站。 為方便識別,有關紅色小巴、街渡及居民巴士服務,會在其車輛或船隻當眼處及其八達通讀寫器上展示二元優惠計劃的標誌。 八達通津貼計算2025 運輸署表示,為讓市民在疫情期間受惠,政府早前推出臨時特別措施,暫時將每月補貼所要求最低的公共交通費用,門檻才由400元放寬至200元;並將每月補貼上限,由400元提升至500元,並於2021年12月31日完結。 在疫情下,部分打工仔或會在家工作,因而不購買月票,改以八達通支付單程。
八達通津貼計算: 交通津貼最新消息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去年提出「免入息審查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政策。 市民每月利用於公共交通工具上的開支如超過港幣 400 八達通津貼計算 元,超過 400 元後的開支將獲得 25% 補貼,以每月 300 元為上限。 車費補貼的計算方法是:如每月公共交通開支超出400元,政府會為超出$400後的車費提供25%的補貼,每人每月的補貼金額以$300為上限。 【交通補貼八達通 / 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攻略】政府「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交通補貼)」門檻將於7月1日起下調至200元,以同等交通費計算,補貼分分鐘加碼(視乎有否達領取上限)! 政府於2021年1月1日開始調整「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只要每月公共交通開支超出HK$200就可以獲得補貼,補貼金額是超出HK$200的開支的25%。 每月補貼上限為HK$500,即是若每月車資達HK$2,200,即可到達上限。
八達通津貼計算: 政府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
但選用八達通獲取消費券的用戶要留意,如公共交通費用補貼以及消費券在同一日發放,但八達通儲值額即將到達儲值限額,用戶將會先領取公共交通費用補貼。 到八達通再有足夠儲值限額時,纔再領取消費券(例如八達通內有儲值額$1001,則不能立即領取$2000消費券,直至八達通儲值額低於 $1000)。 成人及持有「學生身份」個人八達通的乘客,以八達通乘搭34條九巴獨營過海路線,於港島轉乘進智公交營運的指定47條專線小巴,或乘指定小巴於港島轉乘指定九巴路線,第二程可享 $1車資優惠。
八達通津貼計算: (交通開支-200元)*1/3 = 補貼金額(上限為500元)
至2022年6月的票價調整生效日前,市民憑八達通乘搭港鐵、輕鐵及港鐵巴士,或以二維碼乘搭車程,可享3.8%車費扣減。 大專優惠站的「先搭後拍」,使用成人和學生八達通卡的乘客,乘搭第一程九巴後只須於同一工作天內到「優惠站」拍於及用該於搭第二程九巴,可獲$4車費優惠。 八達通津貼計算 九巴月票可透過「App1993」手機App內購買,亦可於超過100個九巴月票銷售點購買,銷售點詳情可按此查詢。 九巴月票為一張電子月票,適用於全香港超過400條路線,包括:常規路線、聯營過海線九巴班次、通宵線、特別線、馬場專線、B1口岸線以及假日特別線(K12、K14、K17、K18、P960及P968路線除外)。
八達通津貼計算: 香港全民交通補貼明年推出 領取方法+地點+日期
想知2022交通津貼計劃最新消息,如何計算補貼金額、補貼金額範圍、如何領取補貼? 不過,我們若以現金或八達通以外的支付方式購買補貼計劃可涵蓋的指定車船月票 / 日票後,則須要在 30 八達通津貼計算 天內進行簡單登記,使相關的交通開支可以與八達通的記錄掛鉤,方能成功申領補貼金額。 而登記方法有 2 種:由職員協助登記及自行登記,詳細方法可閱下文。 因為只要第二張八達通的每月公共交通費也超過 HK$200 便可領取多次交通補貼。
八達通津貼計算: 領取補貼方法與地點
詳情請參閱各營辦商有關提供指定年齡組別兒童免費乘搭車船的有關公告。 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於2019年落實,在2020年作出第一次優化,將超出400元的公共交通開支補貼比率由四分一提升至三分一。 而每張八達通的補貼上限,亦由每月300元提高至400元。 【乘車優惠】加強版交通補貼於除夕結束,2022年起回復舊制,政府將回復市民每月需花逾400元以上的公共交通開支,方可獲得三分一補貼金額。 八達通津貼計算2025 由於交通津貼按每月交通開支計算,而且需花費1700元的開支才能用盡每月500元的補貼,加上每月設有200元的最低開支門檻,因此盡可能在同一月份花費兩個月的交通開支,才能善用更多補貼。
八達通津貼計算: 九巴過海路線免費轉乘電車
「全月通加強版」共有五款,乘客除可於有效月份內無限次往來指定車站外,連接非指定車站的車程更可享正價車費75折#優惠。 八達通津貼計算 轉乘優惠、特惠站優惠及早晨折扣優惠同時適用於全月通加強版往來非指定車站的車程(東鐵綫頭等額外費除外)。 受惠人士乘搭綠色專線小巴路線時,若乘搭路線的路程設有雙向分段收費,請在上車時通知司機有關目的地,讓司機調校八達通讀卡器後才拍卡,以記錄政府應就有關車程向專線小巴營辦商發還的票費差額。
八達通津貼計算: 交通津貼4月起上限加至$500 領取方法/補貼門檻/開支計算懶人包
3.8%車費扣減可與轉乘優惠、特惠站優惠、早晨折扣優惠及全月通加強版連接車程75折優惠同時使用。 但留意優惠不適用於東鐵綫頭等額外費、機場快綫及港鐵接駁巴士。 八達通津貼計算2025 全港設有超過200部補貼領取站,供市民拍八達通卡領取補貼。
八達通津貼計算: 用消費券搭車,是否能如常獲取「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的補貼?
沒有,凡每月公共交通開支超出$400的市民,不論年齡和入息,均可獲得公共交通費用補貼,每月上限300元。 習慣購買港鐵全月通加強版或港鐵都會票的市民,可考慮在 1 月 1 日購買 1 月份的月票,再於 1 月 31 日購買 2 月份的月票,藉此獲得較多車費補貼。 往後 3 月、5 月、7 月、9 月和 11 月等單數月份,也可再次使用月頭和月尾購買兩張月票的方式,賺取更多車費回贈。 以下是 1 個月買兩張月票和逐月買月票的車費補貼比較表。
八達通津貼計算: 交通津貼的常見問題
如要取得上限300元的車費津貼,則需每月車費開支達1600元或以上。 4)市民亦可使用八達通應用程式,配合內置 NFC 功能的 Android 手機,或者使用iOS 手機+官方八達通閱讀器方式領取。 市民可在每一個月的 16 日領取上一個月的交通補貼,領取補貼的限期為 3 個月。
八達通津貼計算: 九巴優惠2023|九巴月票購買詳情
故只要在使用消費券時,是其擁有者本人操作,相信一般電器店、消費場所不會阻止用戶將單據內的總金額,分開不同方式繳付。 「九巴月票」於2018年3月起正式推出,適用於全港逾400條九巴路線,包括常規路線、馬場專線、通宵線、口岸線以及假日特別線,亦適用於跨公司的聯營過海線。 以普通打工仔每月返22日為例,若每日搭2程九巴,平均每程車費要超過$17.7才能回本,較適合長途線乘客。 逢星期一至五(公眾假期除外)早上7時15分至8時15分,使用成人八達通於任何指定核心市區車站出閘,即可享車費65折優惠。
八達通津貼計算: 八達通實體+電子版隱藏收費 👇👇👇
計劃一共有4個領取補貼的方式,其中兩大連鎖便利店7-Eleven及OK便利店都推出限時優惠,鼓勵市民到分店領取公共交通費用補貼。 由於八達通需要消費完頭兩期的 $4000 用戶才會被獲發最後的 $1000 消費券,因此未能滿足希望一次過洗盡 $5000 的用戶。 要一次過用盡 $5000 消費券,可選購單一貴過 $5000 元的商品/服務,一般商戶都接受用戶混合不同付款方式,繳清同一張帳單,因此可以一半碌卡、一半用消費券,購買過萬元的數碼相機、iPhone、電腦、智能手機等等。
八達通津貼計算: 每月16日起,市民可透過以下方式,以八達通拍卡領取上一個月的公共交通費用補貼:
本人四月份用Citibank 八達通卡係黃埔地鐵站自助售票機買咗四張都會票共$1340,然後因為係八達通APPS已經見到相關交通費用已經列支,所以無係地鐵站自行辦理交通津貼登記手續。 現在5月16日所顯示可領取的交通津貼沒有計算該$1340元。 參考上表,只有能夠使用八達通直接購買的指定車船票或直接編錄在八達通內使用的車船月票 / 日票,因為相關費用可被八達通自動記錄,所以我們便毋須為上述車船票作額外登記。
八達通津貼計算: 如何 領取 公共交通費用補貼
用「都會票」搭港鐵,搭40程只需$435,平均每程HK$10.9,用嚟搭過海線一定有平。 「都會票」適用於來回下圖顯示的任何港鐵站,有效期更已延長至40日。 須於購票當日起計14日內作首次使用,車票於首次使用起計40日內有效,車票將於第40程出閘時被收回。 政府日前宣佈,將公共交通補貼計劃延長多6個月,即2021年12月31日。 政府將為每月超出200元的公共交通開支,提供三分之一的補貼。 八達通津貼計算2025 消費券可用於「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所涵蓋的公共交通服務及的士等,並不會對「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計算補貼有任何影響。
八達通津貼計算: 交通津貼申請
視乎申請樂悠咭的情況,政府將另行公佈取消長者八達通及個人八達通享用二元乘車優惠的日期。 由於現時補貼的上限為400元,在這個情況下,周小姐只能領取400元。 八達通津貼計算2025 不過,由4月1日起,當交通補貼的上限提高後,周小姐每月能夠攞盡500元的補貼。 內地與港澳人員恢復全面通關後,不少港人回內地鄉下探親外,亦有人到廣東深圳羅湖區消費。
八達通津貼計算: 交通開支
在計劃下,市民仍可繼續受惠於政府及各公共交通營辦商所提供的各類公共交通費用優惠計劃。 市民在這些優惠計劃下付出的實際交通開支(包括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扣除政府資助後之應付交通開支),會被計算入每月公共交通費用開支之內。 指定村巴、員工巴士服務、紅巴、街渡服務都可享有補貼,交通工具營運商需要同運輸署申請,經過審批後需要安裝八達通,並定期上傳交易記錄。 目前已在審核 70 多條路線的申請,詳情會在今年稍後公佈。 將來參與計劃的村巴、員工巴士服務、紅巴、街渡都會有特別標誌以資識別。
「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是香港政府在 2019 年推出的津貼計劃,用以減輕市民的交通費用負擔。 只要每月的公共交通開支符合指定交通開支水平,就可以獲得超出金額之三分之一的補貼。 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由2022年5月1日起,門檻由400元降至200元。 因此每月車費開支介乎201至400港元的市民,6月16日起有份領取交通補貼。 另外,交通補貼上限增至500元,《香港財經時報》整合交通津貼計算方法,以供大家參考。 今年1月1日正式落實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每月交通開支超過400元的市民,可獲得政府的交通補貼,而1月份的補貼終於在2月16日起可領取。
在計劃下,每月公共交通開支只包括透過八達通卡支付的港鐵、專營巴士、專線小巴、渡輪及電車的費用,以及以任何支付方式購買上述公共交通服務月票/日票的費用。 此外,所有的士、紅色小巴及非專營巴士的車費,以及以任何支付方式購買的港鐵(包括機場快綫)單程票、機場巴士單程票及機場快綫即日來回票的費用,和購買為遊客提供的車/船票的費用,將不獲計算在計劃下的每月公共交通開支之內。 由7月1日起至今年年底,政府會為市民每月超出200元的實際公共交通開支提供三分之一的補貼,每張八達通的每月補貼上限為400元。 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涵蓋港鐵、專營巴士、綠色專線小巴、渡輪、電車,以及由運輸署批准納入計劃的指定紅色小巴、街渡及提供居民服務(邨巴)或僱員服務(員工巴士)的非專營巴士服務路線。 計劃會從2019年1月1日起開始計算交通開支,2月16日開始可以領取1月的交通補貼,上限3個月,往後每月16日起領取上月補貼。
八達通津貼計算: 交通津貼需要登記嗎?需額外登記的指定車船票
每張八達通的補貼金額以每月 HK$500 為上限,補貼金額會直接存入你的八達通,成為八達通餘額。 同時,合資格的交通費用也包括綠色專線小巴、渡輪、電車、12條指定路線的紅色小巴,及23條俗稱「邨巴」的非專營巴士服務路線。 已獲批准參與計劃的車輛,其八達通讀寫器上均會展示補貼計劃相關標誌,以便市民辨認。 在計劃推出後,市民可透過八達通手機應用程式、八達通專設網頁及八達通顧客服務熱線,查詢每月的公共交通開支總額,以及可獲得的補貼金額。 在計劃下,市民仍可繼續受惠於政府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及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以及各公共交通營辦商所提供的各類公共交通費用優惠計劃。 市民在這些優惠計劃下所付出的實際交通開支,會納入計劃下的每月公共交通費用開支內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