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癌20代6大分析2025!專家建議咁做…

過量紫外線可導致皮膚細胞出現基因變種而引發癌變,所以預防皮膚癌便要從防曬入手。 皮膚癌的主要成因與曝曬有著直接的關係,特別是孩童時曾經曝曬,日後患上皮膚癌的機會便會大增。 當皮膚曝露於日光中的紫外線之下,便會誘發皮膚細胞產生基因突變,而每一次曝曬都會進一步損害皮膚細胞,日積月累下便會對皮膚造成永久的損害,長遠而言將增加患上皮膚癌的風險。 皮膚癌20代2025 皮膚白皙的人士患皮膚癌的機會相較黝黑的人士高,但事實上各種膚色的人士都會遭紫外線所傷害。

  • 2022年9月,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研究人員首次破譯了一種使皮膚癌轉移到大腦的機制,並利用現有的治療方法成功地抑制了60%到80%的擴散。
  • 醫師表示,毛囊發炎問題僅需保持患部通風,醫師也可能開立針對發炎的藥膏,應避免自行購買外用藥物塗抹,以免紅斑不但沒有消退,還可能引發更不適的反應。
  • 雖然皮膚癌於香港的發病率遠較西方低,不過本地的新症數目由2009年至2019年間亦錄得33%的顯著增幅。
  • 同時比較注意防曬,因此惡性黑色素瘤在中國比較少見。

基底細胞癌主要是局部侵犯皮膚深層組織,多數出現在曝露於陽光下的皮膚,如頭及臉部;而鱗狀細胞癌和黑色素瘤則可見於各個身體部位,且有較大機會遠處擴散。 治療方面,手術是主要的治療方案,一般情況下早期皮膚癌於完全切除後不須要額外治療。 放射治療(俗稱電療)則可作為根治或手術後的輔助性治療。 最近有沒有發現手指甲或腳趾甲底層出現斑紋,又或身上的黑痣突然增大? 皮膚癌20代2025 若出現以上情況,請勿掉以輕心,因為屬本港十大常見癌症的皮膚癌,可能已經殺埋身,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字顯示,2009年本港的皮膚癌新症共有873宗。

皮膚癌20代: 皮膚癌的病人如何妥善照顧自己?

因為最容易造成皮膚癌發生的原因是紫外線的傷害,因此在長期日曬的人們如農夫,工人等,在曝曬部位都是皮膚癌最常見的發生位置,包括基底細胞癌、麟狀細胞癌及黑色素瘤都會發生。 因為在東方人大部份的惡性黑色素瘤都是發生在手部及腳部。 因此如果發現手掌及腳掌的黑痣有不正常快速的長大,一定要儘速就醫。 第三是要注意長期無法癒合的潰瘍傷口,這些潰瘍可能轉變為麟狀細胞癌。 尤其是家中的老人家,因年紀大了,腳部的血液循環往往較差,如果有小腿或腳踝或腳趾的傷口,往往癒合較慢,發現有超過一個月無法癒合的傷口,應該請醫師診治。

但如果是惡性黑色素瘤的話,不只是手術切除,而且是晚期的話,可能就必須進行截肢、切除淋巴腺、化療、放射線治療或是免疫治療,另外如果惡性黑色素瘤已經轉移到內部器官,即使有進行治療,致死率還是很高。 而皮膚癌的檢測方式為「皮膚切片」,是一種需要局部麻醉的小型手術,手術時間約莫半個小時就能完成,醫師會先用局部麻醉取下一塊皮膚組織利用顯微鏡來確診。 目前先進國家仍在致力研究不用開刀的方式來診斷皮膚癌,是現階段仍是以皮膚切片的方式來診斷。 定期自我檢查有助防範皮膚癌,假若某些癦、痣或斑點突然出現,形狀、大小或顏色出現不尋常的變化,而且持續數星期仍未回復正常,宜請醫生作進一步檢查。

皮膚癌20代: 常見三種皮膚癌: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黑色素瘤

最常見的是基底細胞癌BCC和鱗狀細胞癌SCC,統稱為非黑色素皮膚癌,而黑色素瘤則是最危險的一種。 不過要留意,如果癌細胞已屬擴散階段,則需使用其他檢驗來檢查患者身體其他部位,如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磁力共振掃描(MRI)。 醫生會在有懷疑的皮膚組織周邊進行局部麻醉,用手術刀切除一小片該處的組織,再送到化驗室檢驗,在顯微鏡下觀察增生的細胞屬於良性還是惡性。 根據醫生的臨牀判斷,如懷疑或確診患上皮膚癌,或會安排進行活組織切片檢查。

不過,皮膚癌有可能在原位復發或形成新腫瘤,所以患者應定期複診,並自我檢查。 皮膚癌20代 皮膚癌侵犯的部位深度和惡性度都決定不同的治療方式,例如黑色素細胞癌由於惡性度較高,手術切除的範圍往往比其他兩者大,另外早期的皮膚癌治療效果較佳。 治療方式包括外科手術切除、放射療法、電燒刮除、冷凍療法、局部化學療法、光動力治療、生物治療(免疫治療)等等。 如果侵犯的深度較深或是已經轉移,往往需要一個治療團隊包括整形外科、皮膚科,放射腫瘤科或血液腫瘤科的醫師為患者個適當的治療計畫。 不同的基底細胞癌有不同的治療方法,例如手術切除、冷凍治療、外用藥膏 (米喹莫特 皮膚癌20代2025 Imiquimod) 及放射治療等。

皮膚癌20代: 皮膚癌發生於哪個部位

鱗狀細胞癌:亞洲第二常見皮膚惡性腫瘤,多發生在皮膚陽光照射處,但也有可能發生在腿部或是腹壁等會受到慢性傷害或輻射的地方,而且可能經由淋巴腺轉移到其他內臟,使淋巴結腫大。 皮膚癌20代2025 陽光中的紫外線是引發皮膚癌的主要因素,不論是 UVA 或是 UVB,都會增加患皮膚癌的風險。 切勿以為偶爾曝曬無傷大雅,其實只要曾經曬傷,也會增加皮膚癌風險。 所以不論任何年齡,進行戶外活動時應緊記做好防曬措施,使用 SPF30 皮膚癌20代 或以上的防曬乳液,可減低患上日光性角化症這種皮膚癌前期病變的風險。 如黑色素瘤出現轉移情況,存活率大概為27%,但只有4%的黑色素瘤患者會出現癌細胞轉移。

皮膚癌20代: 皮膚癌個人護理

今集請來骨科專科醫生,講解中長跑常見傷患的預防與治療,還有馬拉松比賽常客兼跑步教練梁諾妍分享備賽心得。 行山本是有益身心的活動,但稍一不留神隨時會「中伏」。 除了有可能面對各種損傷或身體不適,處身郊野環境,亦有機會受到大自然世界中的昆蟲或動物所擾,輕則出現輕微腫脹及痛楚,也有可能因毒液而產生較嚴重的過敏反應,甚至出現呼吸困難、頭暈、休克等等情況。 眼睛就像皮膚一樣,陽光直接照射會導致灼傷,引致角膜癌(眼睛的最外層)或結膜癌(覆蓋眼睛前部和眼瞼內表面的薄層),並且增加罹患白內障的風險。 這包括 HIV/AIDS 患者以及在器官移植後服用免疫抑制劑的人。 皮膚細胞中的 皮膚癌20代 DNA 損壞大多由日光和日曬牀所用燈光中的紫外線(UV)輻射引起。

皮膚癌20代: 皮膚癌的治療方法

本月初,她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表示,檢驗出的結果完全出乎她的預料。 日光性病和博溫氏病:患癌的皮膚範圍,會透過液態氮冷凍或使用5-fluorouracil皮膚藥膏來切除。 做好防曬:許多男性認為曬黑反而顯得陽剛,因此普遍較女生更不在乎防曬的重要性,但皮膚癌可沒有性別之分,因此即便男性仍應小心。 建議可塗抹防曬乳,或著長袖衣褲、戴帽子或太陽眼鏡來防曬,並選擇SPF 30以上或是PA+++以上的防曬產品之外,每2小時需補擦1次纔能有效防曬。 免疫療法:藉由藥物促進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將癌細胞消滅。 相關藥物包含幹擾素(Interferon)、介白素(IL-2)與最新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e checkpoint 皮膚癌20代2025 皮膚癌20代2025 blockade)。

皮膚癌20代: 黑色素瘤

由血管、神經等軟組織形成的癌大多稱作肉瘤,名稱雖然是肉瘤,其實也是癌的一種,例如有癌化血管形成的血管性肉瘤、由纖維化組織形成的隆起型皮膚纖維肉瘤等。 至於由汗腺、毛囊、或皮脂腺形成的統稱作皮膚附屬器癌。 皮膚癌20代 在皮膚內循環的白血球也可能產生癌病變,形成所謂的皮膚淋巴癌。

皮膚癌20代: 皮膚癌種類

由於大部分皮膚癌都顯露於皮膚表面,而且增生較慢,較少擴散到其他身體部位,故毋須作更深入的測試,為癌症分期。 然而,如患者皮膚癌治癒後又復發,則較大機會擴散,醫生會用手輕觸癌腫附近的淋巴結,檢查有沒有腫脹情況,甚至作切片檢查。 至於黑色素瘤皮膚癌,患者的皮膚通常會冒出新的黑斑,或者原有的膚斑或痣逐漸變大、變形或變色,過程長達數星期以至數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