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埗康健中心2025全攻略!(小編貼心推薦)

中心也設置了來自西班牙的新興運動Pavigym,糅合音樂、燈光和視覺效果,配合多人參與的遊戲形式,加強互動,寓訓練於娛樂。 中心的開放時間為星期一至四早上十時至晚上八時,星期五及星期六早上十時至晚上十時,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深水埗康健中心 食物及衞生局今日(三月十七日)公佈,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將為市民提供復必泰疫苗接種服務,務求便利市民盡快接種新冠疫苗,進一步提升接種率。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基層醫療健康是達致全民健康的關鍵,透過提升市民的健康識能和自我管理健康能力,以達至「治未病」。 健康生活模式包括均衡飲食、恆常運動、保持正向情緒和充分休息,使「防病、控病、防病變」成爲健康生活的一部份。 聖雅各福羣會是一間多元化的社會綜合服務機構,為有需要人士提供合適的服務,其服務範圍包括復康、教育、持續照顧、家庭及輔導、青年服務、社區發展及扶貧服務等。

  • 爲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基層醫療服務的潛力及進一步推動中醫藥在香港的發展,政府將繼續透過服務規劃,提升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提供的基層醫療服務,探索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在基層醫療系統中的定位,並進一步推動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與基層醫療持份者的協作。
  • 負責監督健康及社會政策的相關政府機構 (醫管局、衛生署及社署)在履行各自職能的同時,亦一直透過公私營協作提供基層醫療健康服務,並透過不同層面的合作及服務轉介,配合及推動落實政府的公共醫療政策,爲市民服務。
  • 由政府全資立的地區康健中心及地區康健站一直積極於地區層面全力推廣及參與各項防疫抗疫工作,配合政府的抗疫政策措施,提供資訊,健康教育,及積極服務市民,同心抗疫。
  • 食衞局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處長蔡宇思表示,港府暫未有資助轉介個案於網絡醫生支付的藥費,承認「藥費方面須再努力,希望市民能夠留在社區醫治」,但未有交代具體時間表。
  • 除直接服務外,衛生署亦以公私營協作模式推行各項疾病預防計劃,包括疫苗接種計劃(例如透過政府防疫注射計劃及院舍防疫注射計劃爲社區及院舍長者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及肺炎球菌疫苗)、癌症篩查(如子宮頸癌及大腸癌篩查計劃)及戒菸服務。
  • 為扭轉現時「重治療、輕預防」的醫療體制和觀念,本屆政府會在任期內於七個地區設立地區康健中心,並於另外11個地區設立規模較小、屬過渡性質的地區康健站,務求在全港十八區均可提供以預防為中心的基層醫療健康服務。
  • 經諮詢醫管局臨牀專家,「共同醫治服務模式」現正在內科、骨科和精神科專科門診試行。

報告書爲日後基層醫療政策發展及諮詢文件提供指引,當中不少建議沿用至今。 隨後多年,政府發表了多份諮詢文件,包括2008年的《掌握健康,掌握人生—醫療改革諮詢文件》和2010年的《香港的基層醫療發展策略文件》,重申需把醫療服務的重心從第二層轉移至基層的醫療改革方向。 在第五波疫情期間,地區康健中心及地區康健站正好發揮其重要的職能,在地區層面全力推動疫苗接種及提供防疫抗疫資訊,全力配合政府的防疫抗疫策略,爲市民服務。 食物及衞生局公佈,經公開招標後,向聖雅各福羣會批出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的營運服務合約,另向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有限公司批出黃大仙地區康健中心的營運服務合約。 兩間營運機構會獲提供不超過十個月的準備期,以分別於2021年6月底和2022年六月底前開始營運康健中心,為期三年。

深水埗康健中心: 地區康健站

我們認爲有需要整合各類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包括在不同時期由不同持份者引入及營運的服務。 基層醫療健康系統仍有很大的空間進一步進行橫向(基層醫療健康服務提供者之間)及縱向(基層與第二層/第三層醫療服務之間)的服務整合。 隨着地區康健中心/地區康健站在各區設立,地區康健中心/地區康健站與醫管局已建立醫管局高血壓及/糖尿病病人自強及社區支援方面的協作。 醫管局各聯網的選定普通科門診診所提供由跨專業醫療團隊,爲糖尿病及高血壓病人作系統性的風險評估及針對性的護理,以便作出適當的預防和護理跟進。 衛生署致力推行促進健康、預防疾病、醫療和復康等服務,以保障市民的健康。 衛生署的不同工作範疇以預防護理爲重心,並採取貫穿人生不同歷程的措施提供醫療健康服務。

  • 透過適當的轉介機制,我們預期部份現時在普通科門診進行治療的慢性疾病患者可透過「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分流到私營醫療界別。
  •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普通科門診診所在社區中亦發揮重要作用。
  • (即時發布–香港 2021年10月20日)世界衞生組織提出基層醫療健康是達致全民健康的關鍵,透過提升市民的健康意識和自我管理健康能力,以達至全民健康。
  • 中心也設置了來自西班牙的新興運動Pavigym,糅合音樂、燈光和視覺效果,配合多人參與的遊戲形式,加強互動,寓訓練於娛樂。
  • 爲配合政府的醫療改革建議,醫管局自2008年起利用政府的指定一次性撥款推出多項公私營協作計劃。
  • 醫管局轄下普通科門診提供服務予所有年齡組別人士,主要服務長者、低收入人士及慢性病患者。

地區康健中心正式投入服務外,多間地區康健站亦已陸續在11區投入服務,而位於黃大仙、屯門、南區、元朗和荃灣的地區康健中心也將相繼於明年投入服務。 本屆政府一直大力推動基層醫療及社區照顧,並投入相應資源,希望藉着建立以預防為中心的醫療體系,確保香港的醫療系統能長遠持續發展。 在政府未及設立地區康健中心的11個地區,在2021年9月和10月期間設立了屬過渡性質的「地區康健站」,提供健康推廣和教育、健康風險評估、慢性疾病管理等重點基層醫療健康服務,預早為長遠建立一個以預防為中心的基層醫療體系打好基礎。 這些「地區康健站」的服務,會於日後適當地過渡至當區的地區康健中心。 陳肇始指,地區康健中心計劃是公共醫療系統的重要部分,旨在扭轉目前以治療為主的醫療服務,鼓勵市民預防疾病、加強自我和家居照顧,提升公眾整體健康水平,以及減少不必要使用醫院或急症室服務,從而減輕公立醫院負荷,並為市民持續提供優質的基層醫療服務。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普通科門診診所在社區中亦發揮重要作用。

深水埗康健中心: 普通科醫生

該康健站早前已投入服務,提供健康推廣、護理諮詢、健康風險評估、健康管理小組和慢性病管理等基層醫療健康服務,亦同時提供社區藥劑師諮詢服務,和為曾患中風、髖部骨折或心肌梗塞的病人提供社區康復服務。 此外,地區康健站會與醫院管理局港島東聯網,特別是律敦治醫院,合作籌辦活動和為出院病人提供相關基層醫療服務。 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上月30日起分階段投入服務,為政府設立的第二間地區康健中心,由聖雅各福羣會營運。 中心提供各項政府資助的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包括健康推廣、健康評估和慢性疾病管理等。 現有的地區康健中心慢性疾病管理方案是參考政府發佈的相關基層醫療參考概覽,以及醫管局針對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推出的風險評估及管理計劃制定,其中包括由跨專業醫療團隊進行的併發症篩查、介入和教育。 爲進一步鼓勵地區康健中心會員在社區接受全面護理,我們在《2020年施政報告》中提出一項慢性疾病管理先導計劃,爲初次確診高血壓或糖尿病的地區康健中心會員,在現有受資助的篩查和專職醫療服務之上,增加私家醫生診症資助服務。

香港基層醫療服務的發展可追溯至基層健康服務工作小組在1990年發表的《人人健康,展望將來》報告書,當中指出基層醫療健康是個人及家庭在持續醫療流程的第一個接觸點,爲市民及家庭在社區提供便捷、全面、連貫、協調及以家庭爲中心的護理服務。 該報告書全面檢討香港醫療健康服務的發展和挑戰,以及世界衛生組織各成員國在推動基層醫療健康策略以達致「全民健康」目標方面的發展,並提出一系列以基層醫療健康爲重點的策略,當中多項策略沿用至今。 全港第二間政府資助的地區康健中心今日開幕,為深水埗居民提供各項政府資助的相關基層醫療健康服務。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期望藉此扭轉現時「重治療,輕預防」的醫療體制及風氣,以應付人口持續快速老齡化的挑戰。 林鄭月娥於開幕禮致辭提到,大力發展基層醫療和推動醫社合作是刻不容緩,十分期待地區康健中心透過非政府組織夥伴的積極參與,可以善用區內網絡及資源,主動及靈活地推動以地區為本並切合社區需要的基層健康服務。

深水埗康健中心: 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開幕 提供基層醫療服務

該中心執行總監盧佩芬表示,區內約有43萬居住及工作人口,截至上月,已招募1216名會員,計劃3年合約期共招募6萬會員,提供預防疾病、轉介及復康服務;又透露會試行接收由瑪嘉烈及明愛醫院轉介乳癌康復者作跟進治療,如有營養師提供飲食意見等。 深水埗康健中心 灣仔地區康健站昨舉行開幕儀式,會提供多項「地區為本」的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包括為曾中風、髖部骨折或心肌梗塞的病人,提供社區康復服務等。 現時本港有11區設立了規模較小、屬過渡性質的地區康健站,日後會過渡成為當區的地區康健中心。 至於葵青、深水埗的地區康健中心已投入運作,黃大仙、屯門的中心則目標於明年上半年營運。 屯門地區康健中心主中心將設於屯門青山公路新墟段133號玫瑰花園商場一樓,總面積約一千五百平方米。 屯門地區康健中心將提供多項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包括健康推廣、健康評估、慢性疾病管理和社區復康服務。

深水埗康健中心: 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料於明年6月底前營運

在人口老化及人口越趨長壽的影響下,政府推出多項安老服務措施,主要由勞工及福利局(勞福局)負責,並由社會福利署(社署)管理,以支援「積極樂頤年」,同時關顧體弱長者的服務需要。 社區服務方面,社署監督多項社區支援服務,例如長者地區中心及長者鄰舍中心。 雖然有關中心並非主要處理健康事務,但長者的醫療及社會需要往往息息相關。 例如,長者地區中心及長者鄰舍中心會邀請衛生署長者健康服務的外展隊伍,就預防疾病、營養及均衡飲食等不同主題舉辦健康教育講座,並舉辦有關體能活動的小組活動,推廣健康的生活方式。

深水埗康健中心: ERB 服務點(九龍西)統籌機構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實證顯示基層醫療健康是提升人口健康最平等、最具效率及成效的策略。 此外,有不少實證顯示,以基層醫療健康服務爲基礎的醫療體制有助實現更佳的醫療成效。 附錄B簡要介紹中國內地、英國、新加坡、澳洲及新西蘭五個地區近年的基層醫療健康規劃。 另外,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今日正式開幕,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到場主持開幕典禮時表示,期望藉此扭轉現時「重治療,輕預防」的醫療體制及風氣,以應付人口持續快速老齡化的挑戰。 面對人口老化及慢性疾病普及化的壓力,食物及衛生局已着手全面檢討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及管治架構等方面的規劃,以期爲香港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制定可持續發展藍圖。 地區康健中心及地區康健站亦協助有需要人士預約登記接種疫苗,並與地區醫生合作在地區康健中心/地區康健站舉辦外展疫苗接種活動。

深水埗康健中心: 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 提升居民自我管理健康意識

但按前食物及衞生局最新數據,有中心已變「老人中心」,近九成參加者為中老年人,年輕人佔不足一成,仿似供長者歇息。 有長者卻直言中心只着他減肥及聽講座,作用有限;年輕人則指中心雖設有健身設施,惟缺乏宣傳又形象老土,難達致全民參與。 關注團體則指當局可按地區人口老化程度訂立服務核心,否則只會淪為豪華版老人中心。 現時,所有康健中心的服務使用者及成為合作夥伴的網絡醫護提供者,均須登記加入互通系統。

深水埗康健中心: 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 – 主中心

邱小姐是半退休人士,早前受左邊足底筋膜炎困擾,上落巴士都十分困難,物理治療師建議她要恆常運動。 地區康健中心設有「體感運動班」,運動室的特別設計及具趣味性和挑戰性的運動,令她漸漸把運動變成了習慣。 邱小姐說:「外間很少這類運動,而體適能導師會按我們的能力設計運動項目,我亦十分喜愛一班人一起做運動的氣氛,彼此鼓勵及支持使運動更有樂趣。」經過兩個多月持續運動,她的腳患有明顯好轉,上落車亦十分自如。 兩份合約價格均逾3億元,營運期為期三年,深水埗區的中心料於2021年6月底前開始營運,黃大仙區的中心則由2022年6月底前投入服務。

深水埗康健中心: 康健醫務中心 (深水埗)

政府外判工蛇王成風,工作時間瞓覺做運動,街道垃圾無人清,主責部門卻放任懶理,任由公帑被浪費。 過往養不少「大懶蛇」員工的食物環境衞生署再下一城,被市民揭發西環士美非路熟食中心有通宵更清潔外判工當值時「蛇王」,工作毫不認真,躲懶不清潔該熟食中心,更全組總動員大覺瞓,甚至自備充氣牀墊及眼罩幫助入眠,十分養生。 深水埗康健中心2025 工會指,食環署監工人數太少,造成外判工有機會「蛇王」;食環署則稱會調查事件。

深水埗康健中心: 美俄總統同日演講「隔空對決」 中國「和平方案」備受期待

為提升市民自我管理健康的能力及支援長期病患者,地區康健站會向巿民提供第一層、第二層及第三層的疾病預防服務,包括健康推廣和教育,減少或避免他們出現慢性疾病,並通過健康風險評估或篩查,盡早協助有健康風險的人士透過慢性疾病管理,避免病情惡化。 深水埗康健中心2025 此外,地區康健站亦肩負地區健康資源中心的角色,聯繫社區內不同的基層醫療健康服務提供者(包括區內的家庭醫生和中醫師),以建立社區層面的醫護網絡,為區內居民提供健康推廣、疾病預防、疾病管理及復康支援等服務。 地區康健站正積極招募在當區居住或工作的市民成為會員,享用相關服務。 以上闡釋了普通科門診診所,作爲公營基層醫療健康機構,在社區層面具有重要意義。 深水埗康健中心2025 正如第66段所述,作爲患者求醫過程的一部分,醫管局會繼續提供普通科門診服務,以確保公營醫療系統作爲市民的基本安全網。

深水埗康健中心: 地區康健中心現時服務模式

政府在過去一段時間已加大力度,重點推動「一長一幼」儘早接種疫苗,減少他們感染後需住院、出現嚴重併發症,甚或死亡的風險。 地區康健中心及地區康健站也致力把長者作爲重點人羣,提供健康教育及積極鼓勵長者接種疫苗,以及提供跟進服務,我欣悉有關服務廣受長者歡迎。 由政府全資立的地區康健中心及地區康健站一直積極於地區層面全力推廣及參與各項防疫抗疫工作,配合政府的抗疫政策措施,提供資訊,健康教育,及積極服務市民,同心抗疫。 本港首間地區康健中心設於葵青區,自2019年9月起營運,繼第二及三間康健中心將於明年及後年落成後,政府會逐步在全港十八區設立地區康健中心,為市民提供基層醫療服務。 將醫療服務結合線上智慧科技,從「預防檢測│保健│治療│復康管理」全方位為您度身定製專屬方案,為健康人生提供最強支援。

深水埗康健中心: 透過私營基層醫療界別加強慢性疾病管理

5月底才投入營運的屯門地區康健中心以大量落地玻璃設計,健身室設施最多,包括多部健身單車及划艇機等,惟記者中午到訪時訪客稀少,入口處亦不起眼,記者要透過保安員指示才得悉中心位置。 至於2019年營運的葵青地區康健中心同樣設備齊全,位於簇新工業大廈內,面積更逾1.6萬平方呎,雖有天橋接駁至港鐵葵興站,惟記者早前中午卻看見訪客不足10人,職員反比訪客多。 地區康健中心及康健站提供健康推廣及評估、慢性疾病管理和社區復康等服務,採會員制讓當區居民參與。 爲實現全人醫療服務,我們有必要加強以地區爲本的社區醫療系統中的醫社合作。 社會服務界提供有效的地區支援網絡併發揮補充作用,在以地區爲本的社區醫療系統中極其重要。 除爲病人在社區提供所需的醫療服務外,我們亦需要加強對家庭/照顧者的支援,提升照顧者的能力,使他們在照顧病人健康(包括生理及精神健康)之餘亦能妥善照顧自身生活,並應對緊急情況及做出適當醫療決定。

深水埗康健中心: 服務特色

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位於深水埗石硤尾邨美禧樓2樓201A,每日上午九時至下午六時提供服務,不設「即日籌」安排。 截至9月,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已有1,216名會員,近半為18至64歲人士,同時發現18%人有高血壓問題,須作糖尿病篩查的高風險人士更多達44%,34%人屬過重或肥胖。 智健康醫療中心充分利用數據化資訊互通平臺,搭建出客戶、門診、與醫生三者之間的緊密橋樑,實踐「一鍵連繫」,變革傳統醫療中心模式,為健康管理一門打造便捷、多元、高效的全新體驗。 中心選址便利市民使用服務,除了主中心外,三間附屬中心分別位於深水埗的中南區 (福榮街)、西區 (美孚)及東區 (福華街) ,位置方便,服務亦各具特色,關顧區內市民的健康需要。 社康護士於家訪期間會爲病人作適當護理,同時也會向病人及其家人灌輸促進健康及預防疾病的知識。

深水埗康健中心: 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延長復必泰接種服務至5月22日

各區的地區康健中心和地區康健站是醫療體系重要的一環,由政府資助設立,並由非政府機構營運。 食物及衞生局宣佈,北區地區康健站和離島地區康健站今日(十月十八日)起投入服務。 連同早前已投入服務的西貢、九龍城、油尖旺和灣仔地區康健站,全港至今共有六間地區康健站及兩間分別位於深水埗和葵青的地區康健中心,為巿民提供各項政府資助的相關基層醫療健康服務。 在上一期的醫健通訊,我們介紹了互通系統如何協助政府推行康健中心新計劃,以加強基層醫療服務(「互通系統與地區康健中心」)。 今期通訊我們邀請了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辦事處)處長蔡宇思醫生,分享她對康健中心計劃的願景、意見、從啟用首間康健中心所得的經驗,以及互通系統在康健中心未來發展上的角色和潛力。

政府目前已投放逾13億元為4間康健中心招標,暫有3間已投入服務,亦投放近6億元設立11間地區康健站(詳見列表)。 深水埗康健中心 李氏夫婦到訪的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合約價值超過3.1億元,中心佔地逾一萬平方呎。 記者早前到訪,發覺內裏設施華麗,有健身中心、體感功能運動區、以至大型演講廳及廚房等,而到訪中心的市民多屬長者。

深水埗康健中心: 地區為本

負責監督健康及社會政策的相關政府機構 深水埗康健中心 (醫管局、衛生署及社署)在履行各自職能的同時,亦一直透過公私營協作提供基層醫療健康服務,並透過不同層面的合作及服務轉介,配合及推動落實政府的公共醫療政策,爲市民服務。 衛生署轄下提供基層醫療健康服務的單位,例如母嬰健康院、婦女健康中心、學生健康服務中心及長者健康中心,會因應需要轉介病人到醫管局的專科門診診所作跟進治療。 醫管局亦在適當情況下支援衛生署的各項計劃(例如政府防疫注射計劃)。 同樣地,提供部分基層醫療服務的社署單位,例如長者地區中心及長者鄰舍中心,亦會接收醫管局轉介的社區支援個案,例如已離院回家而有較高風險再次緊急入院的年長病人。 爲扭轉現時「重治療,輕預防」的醫療體制及風氣,設立地區康健中心是改變香港醫療系統的重要第一步。

林鄭月娥說,十分期待透過非政府組織夥伴的積極參與,可以善用區內網絡及資源,主動及靈活地推動以地區為本並切合社區需要的基層健康服務,由上至下達致真正的醫社合作。 新冠疫苗接種計劃今年一月二十一日開始涵蓋五至11歲兒童,其後科興疫苗的接種年齡自二月十五日起降低至三歲。 爲提高兒童及青少年接種率,政府提供不同途徑便利學校安排團體接種,包括安排流動接種站或外展隊到學校、以團體預約形式到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或衛生署轄下指定的學生健康服務中心等。 現時葵青地區康健中心及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每日均爲市民提供復必泰疫苗接種服務,截至四月十三日,該兩個中心已爲市民接種近14,000劑疫苗。 各區的地區康健中心及地區康健站會提供抗疫宣傳和教育活動、協助市民預約疫苗接種服務、派發抗疫物資包、以及為患者提供熱線支援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