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頁中涉及任何人士、產品或服務的資訊,不得視為『宅谷地產資訊網』推薦或認可。 由於『宅谷地產資訊網』不另核實第三方提供者的身份或所提供資訊的正確性及完整性或任何資訊並非最新的,請閣下自行向有關人士及部門核實。 若有任何爭議,或因為使用本網頁的資訊而引致直接或間接損失,『宅谷地產資訊網』概不負責。
- 1973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所有徙置大廈和廉租屋大廈是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統一管理。
- 初期該等樓宇仍屬橫頭磡邨,樓宇興建期間亦以「宏」命名。
- 而香港城市規劃中,由獅子山的山麓經橫頭磡至東頭範圍合為一個名為橫頭磡及東頭的規劃區。
- 橫頭磡在現今地區行政上屬於黃大仙區,但被聯合道分隔開的樂富公園,和被竹園道分隔開的五臺山及廣播道住宅區則屬九龍城區。
- 當中德強苑及富強苑因鄰近廣播道豪宅區,是樂富/橫頭磡綠表市場成交價最高的屋苑,也是九龍以至全香港綠表最高成交價最高的屋苑之一,未補地價每實呎成交價超過一萬港元。
樂富中心第二期由許李嚴建築師事務所設計,於1988年著手設計、並且於1991年啓用,同年獲香港建築師學會優異獎,1994年獲亞洲建築師協會金奬。 1980年代起進行改建及重建,最後一座徙廈為第21座,於1996年清拆,並重建為居屋康強苑,屬重建置業計劃。 由於未錄得足額認購,康強苑隨即在1998年11月26日隨逸港居、天頌苑在居者其有其屋計劃第20期甲出售。 除了逢星期三提供收租服務的屋邨外,全港各區約有30個「地區繳費處」提供星期一至星期五全日收租服務。 至於鄰近沒有「地區繳費處」、7-Eleven/Circle K/VanGO便利店或U購select的屋邨,屋邨繳費處提供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收租服務。 橫頭磡徙置區前身為新九龍四號墳場(即曬魚石墳場)。
橫頭磡邨: 公共設施
(1973年;圖片來源:地政總署測繪處) 為方便大家追尋歷史,我把每一座大廈的座數也標示出來。 注意橫頭磡邨和樂富邨之間的位置,當時是一個球場和一片小山丘,這兒後來會變成地鐵的樂富站。 (1949年;載自 hkmaps.hk;地圖來源:National Collection of Aerial Photography) 接下來就應該是大批中國大陸難民湧入,到一九六二年興建第一代橫頭磡邨之間的時間了。 從以下這張一九五六年的照片,可以見到墳場以南的一片山頭出現了一片木屋區,大概是現在樂富廣場B區(橫頭磡東道以南)的位置。 至於後來橫頭磡邨的位置,到當時仍然是一片山地。
- 除上述服務時間外,中心亦於8號或以上颱風信號、山泥傾瀉/紅色暴雨/黑色暴雨警告訊號懸掛或發生其他緊急事故時運作。
- 『宅谷地產資訊網』不發表任何聲明或作出任何保證,無論是明示或暗示的,就資訊的正確性及完整性作出任何保證。
- 至於鄰近沒有「地區繳費處」、7-Eleven/Circle K/VanGO便利店或U購select的屋邨,屋邨繳費處提供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收租服務。
- 而於1989年後才開始重建工程的樓宇,皆使用與外型與相連長型較相似的和諧三型樓宇設計。
- 因管理上需要,樂富廣場第一期上方本屬橫頭磡邨的六棟樓宇於1991年改屬本邨。
徙置大廈第12至14座率先於1980年拆卸,重建成樂富中心及上蓋的宏康樓、宏逸樓、宏旭樓及宏樂樓,並與地下鐵路樂富站上蓋的宏順樓及宏達樓於 年間落成。 初期該等樓宇仍屬橫頭磡邨,樓宇興建期間亦以「宏」命名。 另在1982年,即重建初期,在19至20座及8至9座之間的空地加建宏暉樓及宏暉中心。
橫頭磡邨: 橫頭磡邨歷史背景
燒肉、壽喜燒、涮涮鍋、炙烤握壽司等,都是產地才能體驗的豐富菜單。 緊鄰「冰見牛屋本店」的肉店「精肉牛屋」則以外帶為中心,提供冰見牛做的可樂餅、炸肉餅等,適合肚子有點餓了時可以來一點的小餐點,也讓遊客能充分品嚐鮮少流通到市面,稀有罕見的冰見牛。 2022年5月於冰見漁港附近開業,冰見市漁業文化交流中心裡的「冰見岸壁市場」是以清晨捕獲的鮮魚為賣點的食堂。 店裡裝飾著大漁旗,店裡的氣氛就像市場一樣充滿了活力。
徙置區擁有23座第一型及第二型徙置大廈當中第1至12座為第一型,第13至23座為第二型,第一型全採用單幢式設計,第二型則全採用分兩翼的「日」字型設計。 由於有居民反映及投訴,「老虎巖」名稱帶有煞氣,因而要求改名,政府於1970年間曾按居民意見,徵集了24個建議名稱,包括「老富林」、「龍翔區」、「龍鳳區」、「老富區」、「獅子巖」、「紫薇新村」、「平安新邨」、「鑼鼓新區」、「荔枝園新區」等,最終選定於1971年3月22日改稱為「樂富新區」。 房協喺2010年決定從271億港元儲備中預留80億,作為旗下全部20個出租屋邨一旦需要重建時嘅所需費用,而除咗重建緊嘅明華大廈同埋落實咗重建嘅漁光村之外,2012年房協主席鄔滿海透露正向政府爭取喺啟德撥地興建一、兩座安置住宅,以啟動盡快重建附近有40年樓齡嘅樂民新村、真善美村同埋花園大廈。 房協負責茶果嶺、牛池灣和竹園聯合村寮屋區重建. 葵涌兩公屋項目 擬建6000單位 最快2030年落成. 【舊邨重建】房協筲箕灣申建646夥公屋 破天荒買私地併官地發展.
橫頭磡邨: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警方立即傾盡隊中的「神探」,成立專案組迎戰。 精神病患者李俊(劉青雲 橫頭磡邨 飾),發病前是警隊的皇牌,當年外號就是「神探」;如今活成廢柴,淪落街頭。 李俊為了證明自己不是瘋子,是「神探」,加入戰團,跳進狂徒的佈局,必須跟時間競賽,破盡舊案新案,才能將殺人「神探」緝拿歸案。
橫頭磡邨: Tags: 橫頭磡邨 hkop 香港 消失中的香港 橫頭磡 梁啟智 舊橫頭磡邨 第二代橫頭磡邨 打鼓嶺 摩士公園 觀塘線 樂富地鐵站 More…
命名原因: 有兩種說法, 記得是一九八零年代,《東方日報》的「香港人須知」提到日佔時期,橫頭磡是日軍把市民斬首的刑場,故名;另外一種說法,根據網友吳獅皇在「住在橫頭磡邨( 橫頭磡邨 4)一反駁橫頭磡名字由來之說( 2)[ 並解開橫頭磡名字的意思]的見解,橫頭䂶的意思就是,壹隻橫頭躺臥的獅子山巖崖下面的地方. 香港電臺電視部-《獅子山下》:1970年代的連續單元劇,重建以前的橫頭磡徙置區第24座作為曾於背景,而橫頭磡正位處獅子山之下。 橫頭磡邨最後兩座徙廈第23、24座於1991年拆卸,同年樂富中心、地鐵樂富站上蓋的六幢樓宇改屬樂富邨。
橫頭磡邨: 元朗區
以前老虎巖有著名的老虎巖木屋區,其後徙置大廈在1957年至1963年間落成,成為老虎巖徙置區。 老虎巖徙置區1963年被更名為老虎巖新區;1971年再被更名為樂富新區。 為配合1973年香港房屋委員會的成立及接管後,再於同年改稱樂富邨。 元朗區現有18個公共屋邨,主要在元朗新市鎮和天水圍新市鎮,其中有1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西貢區現有13個公共屋邨,除對面海邨和翠塘花園位於西貢市外,其餘均在將軍澳新市鎮,其中有3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沙田區現有23個公共屋邨,主要分佈在沙田新市鎮(包括大圍)及馬鞍山新市鎮,其中有5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橫頭磡邨: 重建前
截至2023年2月,香港共有258個公共屋邨,單位總計超過85萬個。 此列表以地區劃分,排名不分先後(「一邨」、「二邨」等有細分的屋邨視作不同屋邨,以及由原址分拆而成的,表中放在一起方便比較)。 除上述服務時間外,中心亦於8號或以上颱風信號、山泥傾瀉/紅色暴雨/黑色暴雨警告訊號懸掛或發生其他緊急事故時運作。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現時橫頭磡邨中間部份,原址是1903年建立的曬魚石華人墳場,亦稱為新九龍4號墳場,政府限令1949年遷走所有墳穴。 橫頭磡邨西面部份的原址是英軍練靶場(WDL 18)。 現時宏順樓原址的山中有一座大王爺古廟,橫頭磡南麓山腳是虎尾村屋舍及農田。
橫頭磡邨: 小學
1980年代初香港政府開始計劃重建,建成現在的屋邨。 樓宇於1982年至1994年期間落成,現由卓安物業顧問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 )是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的公共屋邨之一,位於黃大仙區西南,與九龍城區接壤,為「九龍中部屋邨」發展計劃下的4個屋邨之一。 香港經濟屋宇會:原本起同管理大角咀葛量洪夫人新村,之後因為起西九龍走廊,1977年1月1號開始部分單位要由政府接管同拆卸。 直到1980年代淨低嘅單位都因應房協「市區改善計劃」而拆咗,呢啲單位而家嘅位置係喺房協頌賢花園,喺1988年落成。
橫頭磡邨: 屯門區
)係香港一條公共屋邨,喺九龍黃大仙橫頭磡近龍翔道,開頭廿六座喺1962年起好,由1979年到1990年之間重建,十八座新樓由1982年至1994年間落成,而家由佳富物業服務有限公司管理。 但隨着歲月流逝,樂富已被大多市民認定為黃大仙區區內其中一個主要地區,範圍亦包括上述原屬橫頭磡的地方。 而香港城市規劃中,由獅子山的山麓經橫頭磡至東頭範圍合為一個名為橫頭磡及東頭的規劃區。 後來因為老虎這名字剎氣大,兼且不吉利,所以香港政府便以「老虎」諧音「樂富」取替,亦含居民能夠安樂及富足之意。 在1970年提出建造地下鐵路系統的建議時,當時樂富的位置仍稱老虎巖站。
橫頭磡邨: 重建
「單位面積」指的是單位室內實用面積,以平方米(m²)計算,同時附上換算成平方呎(ft²)後的數字;平民屋宇公司則沒有提供資料。 房委會研究顯示,22個高齡屋邨結構良好,於2013年的邨齡介乎34至61年,但到2043年將達到64至91年樓齡,保養費將相當高昂,若拆卸重建,可重新規劃,以符當時的標準,但受制於原區安置居民用地或單位缺乏,暫時只有華富邨及美東邨確定重建。 有團體認為,當局應率先重建地積比率較低、人口較少的公屋。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黃遠輝指出,華富邨重建計劃率先確定,是由於附近5幅地可提供遷置,而其餘20條屋邨重建機會均等,但不表示在可見未來就可落實重建,主要取決於哪裏找到遷置居民的資源。 此列表包括由上述三間組織轄下的公共屋邨,包括已落成、興建中、重建中、待建中或建議中,以及已拆卸並改作其他用途的公共屋邨。 此列表會列出公共屋邨的名稱、相片、地址、屋邨類別、入夥年份、拆卸日期和現時土地用途(僅限已拆卸公共屋邨)、樓宇座數、單位數目、單位面積、住戶數目及認可人口,所有資料皆以房委會和房協官方網站資料為準,屬於平民屋宇公司的大坑西新邨、興建中、規劃中和已拆卸的公共屋邨除外。
橫頭磡邨: 黃大仙區
1960年,虎尾村700多間屋舍全部清拆,5000多名居民徙置到佐敦谷及官塘雞寮徙置區,大王爺廟亦在雞寮重建。 )是居屋屋苑,由房委會總建築師(3)設計,於1991年至2001年期間落成。 當中德強苑及富強苑因鄰近廣播道豪宅區,是樂富/橫頭磡綠表市場成交價最高的屋苑,也是九龍以至全香港綠表最高成交價最高的屋苑之一,未補地價每實呎成交價超過一萬港元。 橫頭磡邨 香港接連出現多宗殘忍至極的兇殺案,死者全是逍遙法外的嫌疑犯,兇手自稱「神探」,私刑執法,挑戰警察。
橫頭磡邨: 香港公共屋邨列表
富美街以北的舊大廈都拆掉了,正在重建為宏孝、宏頌、宏亮、宏照、宏禮、宏耀、宏祖和宏偉樓。 (1979年;圖片來源:地政總署測繪處) 來到一九八六年,橫頭磡邨的重建已經如火如荼了。 從北往南算,本來第16座和第17座之間的球場位置興建了宏輝樓;本來的第10、11、15、16、21、22全數拆除,正在興建宏澤、宏安、宏顯、宏富、宏光和宏興樓;本來的第14座變成了樂富商場以及算成是樂富邨的宏逸和宏康樓,商場一直延伸到樂富地鐵站的上蓋。
橫頭磡邨: 橫頭磡邨
(1956年;圖片來源:地政總署測繪處) 到了一九六三年一月的這張高空圖片,可以見到正在興建中的橫頭磡邨。 維基百科說橫頭磡邨落成於一九六二年,似乎只應該是部分樓宇而已;圖片中明顯見到不少樓宇尚在興建當中,有些位置更尚為平地。 (1904年;載自 hkmaps.hk;地圖來源:香港政府檔案處) 到了一九一三年,這兒多了兩個英軍練靶場的標記,兩處練靶場分別位於現時的鳳舞街和黃大仙下邨的龍昌樓一帶;中間的小山剛好就是今天的摩士公園。 舊橫頭磡邨於一九六三年落成,不過只有二十多年的壽命,在一九八零年代開始陸續重建成今日的第二代橫頭磡邨。 在看橫頭磡邨前,先追到這一帶最早的地圖紀錄。
其後為了善用與更有效分配公屋資源,房委會為樂富邨 年樓宇內的士多房、改裝為住宅單位。 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有意將唯一出租屋邨大坑西邨分3期重建,頭兩期然會攞嚟做租住房屋,第三期就會作為住宅出售,以抵銷興建廉租屋嘅虧蝕。 重建後將有5,000個單位,較重建前嘅1,600夥大幅增加,頭兩期重建會畀所有居民原邨重置,第三期就撥作青年自置居所,預計每個單位面積約300平方呎,售價大概100幾萬港元。 去到2020年4月為止,香港總共有251個公共屋邨同超過85萬個單位。
除了在石硤尾、大窩口、大坑東和李鄭屋一帶興建徙置大廈外,政府還在老虎巖(現稱樂富)及本邨現址興建徙置大廈,為低下階層提供穩定居所,時至今天,本邨所有徙置大廈已拆卸,當時這些徙置大廈由徙置事務處管理。 直至1973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所有徙置大廈和廉租屋大廈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統一管理。 除了在石硤尾、大坑東和李鄭屋一帶興建徙置大廈外,政府還在老虎巖(現稱樂富)及本邨現址興建徙置大廈,為低下階層提供穩定居所,今天本邨所有徙置大廈已拆卸,當時這些徙置大廈由徙置事務處管理。 1973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所有徙置大廈和廉租屋大廈是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統一管理。 『宅谷地產資訊網』只提供資訊媒介平臺給予網絡使用者放盤或搜尋樓盤,資訊內容由第三方提供者提供或由『宅谷地產資訊網』從其他參考資料或來源獲取。
橫頭磡邨: 內容—
呢個表以地區劃分,再以首次入夥年份排(「一邨」、「二邨」等等有細分嘅屋邨會當係唔同屋邨同埋由原址分拆而成嘅,個表入面會放埋一齊,方便比較)。 樂富邨是樂富唯一的公共屋邨,早在1957年落成,共23座,重建後的樂富邨則在1984年落成,共11座,截至2017年12月31日提供約3600個單位,人口為9,900。 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有意將唯一出租屋邨大坑西邨分3期重建,首兩期仍會作為租住房屋,第三期則會作為住宅出售,以抵銷興建廉租屋的虧蝕。
橫頭磡邨: 九龍城區
這張一九零四年的地圖當中,橫頭磡邨的位置,當時是一片荒野。 德強苑、嘉強苑、富強苑和康強苑屬樂富居屋屋苑,分別於1991年和1999年落成,提供約1370個單位和640個單位。 研重建22屋邨曝光 多市區公屋 涉北角模範西環邨等 團體促人口少先行. 房委會申請碧雲道地皮放寬高度限制 建864夥公屋. 房會申放寬地積比 粉嶺北東湧供7500夥.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 改善寶田邨居住環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運輸及房屋局,2013年5月。
東湧增建1.2萬公屋單位零配套 議員批政府各自為政.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11月18日). 房協於2010年決定從271億港元儲備裏預留80億,作為旗下全部20個出租屋邨一旦需要重建時的所需費用,而除了重建中的明華大廈及已落實重建的漁光村外,2012年房協主席鄔滿海透露正向政府爭取在啟德撥地興建一、兩座安置住宅,以啟動盡快重建附近已屆40年樓齡的樂民新村、真善美村及花園大廈。 自此以後,徙置大廈的興建奠定香港公共房屋發展基礎。 由於基層市民獲得政府以遠低於市價的價錢獲得廉價租用居所的權利,令基層市民無需像西九龍的基層一樣繳付高昂租金住板間房,反而公屋基層市民可以比私樓租客更容易累積財富,甚至將累積的財富給子女作首期,用作購買自置物業,提升社會階梯。
橫頭磡邨: 香港公共屋邨一覽
由於位於前啟德機場高度限制圈內,大廈只有6-15層高,並於 年間分3個階段落成;這些大廈大部分(除宏順樓、宏達樓外)位於重建前的橫頭磡邨,並且在樂富邨徙廈第22至23座(現今樂東樓位置)拆卸時,作為該等樓宇的安置屋邨。 因管理上需要,樂富廣場第一期上方本屬橫頭磡邨的六棟樓宇於1991年改屬本邨。 唯獨某些緣故而維持原名,名稱首字並不以「樂」取代「宏」。
橫頭磡邨: 沙田區
點餐櫃檯旁的黑板上則寫有了以「今天提供的魚」為主題的各種定食及輕食,讓人看得眼花撩亂難以做出決定。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橫頭磡邨2025 這時候舊橫頭磡邨只剩下第23、24、25、26座還未拆除。 此外,下面的樂富邨也開始重建;上面現時為馬仔坑遊樂場的位置,則由上一張圖的停車場變成這一張圖的臨屋區。 (1986年;圖片來源:地政總署測繪處) 再跳到一九九零年。
橫頭磡邨: 重建前
『宅谷地產資訊網』不發表任何聲明或作出任何保證,無論是明示或暗示的,就資訊的正確性及完整性作出任何保證。 橫頭磡邨2025 如閣下繼續使用本網頁,即表明同意接受此等免責條款。 重建前的樂富邨為徙置區,落成時稱為老虎巖徙置區,用於接收因收地興建黃大仙徙置區而需安置的黃大仙木屋區居民,於1957年落成,前身是於1950年代發生多次火災的老虎巖木屋區。
樂富邨連同附近的康強苑及由橫頭磡邨重建而成的德強苑,屬黃大仙區議會樂富選區範圍。 該區的民選議員已經懸空,前區議員是梁銘康。 值得一提是,宏康樓、宏逸樓、宏順樓、宏達樓、宏旭樓及宏樂樓,原址皆位於重建前的橫頭磡邨,重建後該樓宇仍屬橫頭磡邨,樓宇興建期間亦以「宏」命名;唯因管理上需要於1991年改屬樂富邨。 橫頭磡邨 中心面積達10,000平方米,內設有百貨公司、戲院及小量商舖,其設計將整個樂富及橫頭磡的社區脈胳連成一氣,接通兩邨之有蓋行人道,並與地鐵新出入口、小巴站及公園結合,方便居民前來購物及前往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