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商場內並設有循道衛理牛頭角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 )位於香港九龍觀塘區牛頭角道,位於港鐵牛頭角站旁,門牌號碼為牛頭角道 牛頭角利基大廈平面圖 號,是香港房屋協會發展的一個甲類出租屋邨,亦是觀塘首個廉租屋邨。 牛頭角利基大廈平面圖2025 牛頭角下邨一區(第1座至第7座)於2004年10月前完成拆卸工程,但受制於「孫九招」中減少興建公屋的政策,而與部份被界定為「非必要」的公屋重建項目一併遭擱置,直至2006年才低調開展地基工程。
在2013年3月,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會員暨房委會委員蔡涯棉建議,香港房屋需求殷切,加上西九文化區即將落成,有關部門應該重新審視第二期土地的發展,包括用以興建私人樓宇或者公營房屋,善用土地資源。 其後,民政事務局發言人表示,牛頭角下邨跨區社區文化中心的工程計劃的技術可行性研究已經完成,有關部門將會繼續按照既定程序推展有關的工程項目,暫時未有時間表。 2014年12月12日,民政事務局聯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建築署向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提交興建東九文化中心建議,預計於2015年年初向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和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提交建議及撥款申請,預算為39億9千8百萬港元。 工程於2015年下半年動工,於2023年完成。
牛頭角利基大廈平面圖: 香港大廈搜尋
1975年8月16日140室戶主李亞來(55歲)及兇手黃坤泰(23歲)因黑市公屋單位出讓問題而發生爭吵,混亂中被黃坤泰一個鐵鎚擊斃,並將屍體埋在竈底。 直至8月22日,位於兇案單位樓下的士多東主和妹妹開舖時,發現天花有臭得令人作嘔的血水滴下而報警。 牛頭角利基大廈平面圖 警察到位於樓上一層,黃坤泰的單位後要求他鑿開竈內的英泥,之後便發現屍體包裹著浸滿血水的報紙,屍身腐爛並爬滿蛆蟲。 1994年12月,正當有關方面考慮將他假釋之際,黃坤泰在小欖精神病治療中心內上吊自盡。 牛頭角下邨各大廈以「貴〇樓」命名,是以共通字命名樓宇的房委會公共屋邨中少數與屋邨名稱或鄰近主幹道及其諧音皆無關的公共屋邨之一(其它例子為大窩口邨、和樂邨及福來邨)。
關於已消失的牛頭角第一街至第五街,請見「牛頭角下邨周邊街道」。 關於以重建前的牛頭角下邨為設計概念的商場牛下新城,請見「得寶花園」。 裝修佬 1,500 張裝修平面圖資料庫是全港最齊的平面圖庫存,您可以在這裡搜尋各屋苑大廈的參考平面圖。 他在10月16日上午離開其位於牛頭角道的住所後便告失蹤,其家人同日向警方報案。 入夥年份 1977 (樓齡46年) 地契年期 2047 會所設施 — 鄰近環境 近港鐵九龍灣站.淘大花園… 牛頭角上邨第二及第三期在興建時,曾和隔壁聖公會基顯小學,共同借用作拍攝電視劇《廉政行動2007》單元二「沙丘城堡」短樁居屋建築地盤部分。
牛頭角利基大廈平面圖: 觀塘區
屋邨的原址是一座採石山,1961年開始平整土地建廈。 1973年,為配合房屋委員會成立,而改稱為牛頭角上邨;而當時位於該邨隔鄰的「牛頭角新區(徙置區)」則改稱為牛頭角下邨。 項目首次應用構件式單位(Modular Flats Design)作單位設計,不過此邨的一睡房及兩睡房的構件式單位於客廳的冷氣機位下方有一可開啓的小窗,在之後的2008、2010及2013年版本的構件式單位設計則被取消了,而2015年又重新加入這隻小窗戶,用作採光之用。 牛頭角利基大廈平面圖 牛頭角利基大廈平面圖 此期共提供4238個住宅單位,於2009年7月10日開工建造,並於2012年10月24日獲發入夥紙,造價總值12億4181.9萬港元。
- 由於交通不便,只依靠觀塘道連接清水灣道(今彩虹道),難以吸引工人到來,政府為此特別撥出一幅土地予房協作興建工人宿舍,興建花園大廈後,才由該區工廠的僱主「提名」其僱員入住。
- 其後重建成為常逸樓、常滿樓及常悅樓,名為「牛頭角上邨第一期」。
- 以上樓宇曾於2001年12月進行初步命名,但由於有意見認為命名不恰當,在翌年2月更改為現時名稱。
- 由房屋署總建築師(2)及周古梁建築師事務所聯手設計,由建榮工程作打樁工程,有利建築承建。
- 至於原本偏離大廈出入口的座椅,亦重新放置於各大廈出入口附近,方便長者聚集休憩。
邨內設有兒童遊樂場和長者健身區,照顧不同人口。 牛頭角利基大廈平面圖2025 值得一提的,上述特別新和諧大廈設計亦曾擬於何文田邨重建項目中應用,但因孫九招而作罷。 同日房協透露花園大廈重建進展,定安街項目的批地程序即將完成,預計2020年首季動工,2024年落成,單幢出租屋邨項目可提供380個單位。
牛頭角利基大廈平面圖: 香港樓宇目錄
屋苑位於觀塘區議會定安選區,該區區議員為黃啟明。 牛頭角上邨重建第二及三期是房屋署首批由新和諧式過渡至非標準設計大廈的公屋。 合共6座約40層高大廈,提供4584個單位。 前房屋署總建築師伍灼宜表示,大廈佈局是透過微氣候分析地盤日照和風向來決定,6座大廈分成兩組排列興建,分別享受山景和海景,並留下通風廊加強通風。
牛頭角利基大廈平面圖: 成交紀錄
牛頭角道55號利基大廈,今(17日 )早上約9時時半,一名男子由高處墮下,倒臥一間餐廳的平臺位置,保安員聽到巨響查看後發現事件,報警求助。 稍後消防員將遺體由平臺移往地面,一名親友到場認屍,神情哀傷,稍後仵工將遺體移往殮房待驗。 下列公共屋邨標準型大廈樓宇樣本平面圖只供參考,並不代表所有公屋樓宇類型。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牛頭角上邨重建項目2,3期工程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保華建業. 牛頭角上邨有兩個停車場,牛頭角上邨一期室內停車場由領展擁有和管理,車位數目171個,提供時租、12小時泊、「隨意泊」和月租服務,車輛可由安德道或安善道進出。 另一個停車場則接近常康樓和常榮樓,出入口位於安德道,內有少位露天車位,允許免費15分鐘上落客。
牛頭角利基大廈平面圖: 利基大廈平面圖
根據政府的「整體重建計劃」,早於1993年已把牛頭角上邨列入重建計劃,計劃分為「甲區」(舊第1-5座,原擬興建居屋)和「乙區」(舊第9-12座)。 牛頭角利基大廈平面圖2025 最終「乙區」的第9-12座於1998年5月31日永久封閉(原訂為1997年11月30日),同年底完成清拆,原址於2000年展開地基工程,但因為工程展開後發現地底岩石存有問題,需要額外加固地基。 其後重建成為常逸樓、常滿樓及常悅樓,名為「牛頭角上邨第一期」。 並於2002年夏季開始入夥,讓「甲區」餘下未獲搬遷的住戶優先選擇。 而「甲區」的所有住戶在2002年10月31日遷出後,舊第1至5座則於2003年年底完成清拆,地基工程於2006年展開,共有6幢大樓,高40層,接收牛頭角下邨(二區)的拆建戶。 新居已於2009年6月起陸續入夥,興建上邨的預算成本約13億元(以當時造價計算)。
牛頭角利基大廈平面圖: 利基大廈 D座的交通站點
牛頭角上邨商場為單層式建築、座落於牛頭角上邨第二期地下、牛頭角道與安德道交界,已於2009年7月底落成,同年9月正式啟用。 該商場一共有6個舖位,提供總商用面積約1,100平方米。 包括有一部匯豐銀行自助櫃員機、美心MX快餐、7-11便利店、西藥房、牛頭角街坊福利會、西醫診所和佔地約608平方米的U購超級市場,供應居民日常所需。
牛頭角利基大廈平面圖: 利基大廈 D座最近的交易
本公司擬使用閣下的個人姓名、電話號碼、傳真、地址或電郵地址處理閣下的申請、回覆閣下查詢並作地產代理服務的促銷及向閣下提供中原集團其他公司的資訊。 本公司在未得閣下的同意之前,不能如此使用閣下的個人資料並向閣下作直接促銷。 高力國際指出,該行獲業主委託,放售九龍灣牛頭角道55號利基大廈地下至二樓多層商用物業,意向價約2.8億,以總樓面約3萬方呎計,平均呎價約9333元。 中原數據 – 提供一二手樓市、物業相關資訊, 包括成交記錄、土地註冊署(田土廳)樓宇買賣合約、平面圖、樓價走勢圖及網上搵樓、筍盤等。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OneDay不保證或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承擔任何責任。
牛頭角利基大廈平面圖: 觀塘花園大廈
徙置大廈於1967年至1969年興建,當中第8至12座繼福來邨永隆樓後採用預製組件形式建造的公共房屋;但由於成效不彰,此技術未有再應用至其他公共屋邨大廈,直至1980年代中末興建大埔太和邨2至3期(包括寶雅苑)為止。 在落成時,適逢政府決定收回油麻地76座舊式住宅樓宇,以興建包括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梁顯利油麻地社區中心等公共設施,此邨的第7座遂成為該批受影響居民的接收屋邨。 1973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後,旁邊的「牛頭角政府廉租屋」改名為牛頭角上邨;牛頭角徙置區則改名為現在的牛頭角下邨,分為「一區」及「二區」。 牛頭角下邨落成後,同時啟用圍繞該邨的牛頭角第一街至第五街。 牛頭角利基大廈平面圖2025 1970年代,牛頭角下邨配備以一區第1至7座黃色、二區第8至14座橙色作為區分用途,直至1980年代後,更改為一區粉紅色及二區藍綠色的配搭。
牛頭角利基大廈平面圖: 利基大廈 C座最近的交易
利基大廈位於九龍灣牛頭角道55號(中原樓市片區:九龍灣)。 2012年12月,房協主席鄔滿海透露,正在向政府爭取在啟德發展區撥地興建一、兩座住宅,以啟動重建樓齡已經超過四十年的觀塘花園大廈。 2017年2月25日,經過房屋協會多年爭取,終於獲政府批出在該邨一街之隔的遊樂場地皮,興建400個單位安置居民。 地皮在喜鵲樓對面、定安街及牛頭角道之間,是一幅面積約2200平方米的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將改劃為住宅並且交由房協發展,以啟動重建計劃。 房協表示在2018年動工興建,不過暫時未有清拆時間表,預料重建計劃相當漫長。 第二期重建計劃原定於2003/04財政年度展開,但由於居民堅持「原區安置」,最後延至2010年10月20日展開,於2011年11月完成拆卸工程;此工程由中國建築承建,是唯一一次清拆採用預製組件的徙置大廈。
牛頭角利基大廈平面圖: 利基大廈 C座評論
而立法會議員陳鑑林由1988年起出任中牛頭角選區區議員。 在2015年區議會選舉臨時劃界建議,牛頭角下邨將與原屬佐敦谷選區的樂雅苑、安基苑合組為新的牛頭角下邨選區。 由於「孫九招」限制開展部份「非必要」公屋重建項目,此邨延至2008年才展開一連串土地平整及地基工程,用以興建公屋大廈,於2012年8月入夥;第二期於2015年12月入夥。 而二區於2011年完成拆卸後,於2016年開始動工興建東九文化中心。
牛頭角利基大廈平面圖: 中學:觀塘區
由房屋署總建築師(2)及周古梁建築師事務所聯手設計,由建榮工程作打樁工程,有利建築承建。 觀塘區的九龍灣@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14,084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103,470人。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德福花園,淘大花園,麗晶花園,得寶花園,彩興苑。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1,000,年齡中位數為 41.7歲。 )是香港的公共屋邨之一,位於牛頭角中部,由前房屋署總建築師伍灼宜及房屋署總建築師(3)聯手設計,而第一期及第二、三期分別由中國建築和保華建築有限公司承建,並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屋邨管理。
牛頭角利基大廈平面圖: 成交記錄
此外,第一期大廈各座大廈名稱之第二字、拼合後可組成「亮月顯新輝」一句,其後興建的部分屋邨如水泉澳邨亦採用同樣組句方式為大廈命名。
牛頭角利基大廈平面圖: 利基大廈 B座 14樓 B4室
牛頭角上邨重建第一期,包括兩座各40層高的和諧一型第六款公屋及一座20層高的單方向設計大廈。 以上樓宇曾於2001年12月進行初步命名,但由於有意見認為命名不恰當,在翌年2月更改為現時名稱。 所有大廈為改良型和諧式,常滿樓及常逸樓於每層大堂位置設一條平衡陣,家庭式單位廚廁改為類似新和諧式的設計但單位面積不變。
牛頭角利基大廈平面圖: 利基大廈 C座附近配套設施
隨着定安街項目展開,房協指正為觀塘花園大廈(二期)重建計劃進行規劃研究,計劃將現提供600百個單位的燕子樓及300個單位的喜鵲樓納入首階段重建,令遷置安排由三期縮短為兩期,安置工作由原先預計的2036年提早至2030年。 牛頭角利基大廈平面圖 兩幢樓宇預計2025年清拆,重建後可提供2100個單位,足以安置第二期重建,即百靈樓、畫眉樓及孔雀樓現時約1400個住戶,3幢樓宇重建後可提供3800個單位,預計可提早至2039年落成。 ,意思為觀塘花園大廈玉蓮臺)位處觀塘花園大廈附近,位於港鐵牛頭角站旁,門牌號碼為牛頭角道297號,玉蓮臺為觀塘花園大廈重建第一期的一部份,該屋苑共有四座出租單位大廈,並於1991年全部落成入夥(第四座則早於1987年落成入夥)。 牛頭角徙置區是牛頭角下邨的前名,前身為1953年起中築建的填海地,廠商自行於淘化大同工廠和船廠填土地之間的海灣填海,1955年已完成逾一百萬平方呎。 1960年代中,填海工業地被政府收回以興建牛頭角徙置區。
因應近年屏風樓問題,加上原訂興建康和型大廈(由10座康和一型第一款,以及1座康和二型第二款大廈組成)的計劃受孫九招影響而腰斬,牛頭角上邨重建計劃是首個採用微氣候研究工程。 此外,為增加居民的歸屬感,房署於2003年起便透過各大小工作坊及簡介會,讓居民參與上邨的規劃。 牛頭角利基大廈平面圖 房署建築師王國興指,透過工作坊與居民共同商討後,提出以茶餐廳為藍本設計文物展示區,並從下邨收集到的三個貨櫃舊物中,選出部分擺放於展示區,當中包括雕花鐵閘、招牌及傢俬等(其後得寶花園商場牛下新城亦採用同類概念)。 重建前的牛頭角上邨為前政府廉租屋邨,原稱牛頭角政府廉租屋邨,共有九座政府廉租屋大廈,分別於1967年至1968年間興建。
牛頭角上邨第二期和第三期獲得2007年香港環保建築協會 香港環保建築大獎及2010年優質建築大獎。 牛頭角利基大廈平面圖 花園大廈第一期於1958至59年間落成,由馬海(建築顧問)有限公司設計,共有7座。 第二期於1966至67年間落成,共有單位2356間(包括4間單身人士宿舍)。
本網頁中涉及任何人士、產品或服務的資訊,不得視為『宅谷地產資訊網』推薦或認可。 由於『宅谷地產資訊網』不另核實第三方提供者的身份或所提供資訊的正確性及完整性或任何資訊並非最新的,請閣下自行向有關人士及部門核實。 若有任何爭議,或因為使用本網頁的資訊而引致直接或間接損失,『宅谷地產資訊網』概不負責。 『宅谷地產資訊網』不發表任何聲明或作出任何保證,無論是明示或暗示的,就資訊的正確性及完整性作出任何保證。 如閣下繼續使用本網頁,即表明同意接受此等免責條款。 利基大廈 A座 共有24層,提供144個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