瞓捩頸穴位7大優點2025!專家建議咁做…

單純因為頸部肌肉拉傷而瞓捩頸的人,一般在3到7天內症狀會明顯減輕;但合併頸椎小關節錯位所導致的瞓捩頸則比較麻煩,疼痛緩解到一定程度後,某些特定區域仍然會痛,而且往往無法自行痊癒,需及時就醫。 為了保持頸椎健康,良好的工作環境及姿勢非常重要。 瞓捩頸穴位2025 例如,望電腦時頸應向後及向上伸展,避免向前傾,打工仔亦可用一個高於頭的背墊來提醒自己保持正確的姿勢。 用手機時,應將螢幕提高至眼睛的水平線,避免頸部長時間下垂。

人體的頸椎由七節脊椎骨所構成,每一節脊椎骨之間有一個纖維軟墊(即椎間盤)連接,而椎間盤具有提供頸椎活動度及吸震的效果。 雖然係急性現象,但唔算係創傷,唔會令肌肉受損、扯傷,所以唔好諗住冰敷消腫! 所以如果一瞓醒發現瞓捩頸,就可以熱敷15分鐘。 本港註冊中醫師李廣冀曾撰文指,腰骨連繫上身和下身,是人體重要樞紐,一旦受傷,容易令腰圍增加,導致腳麻痺、膝蓋退化,而更年期後的婦女更容易有腰痛、膝關節炎等。 「瞓捩頸」的中醫病名叫「落枕」,西醫叫「急性頸椎關節周圍炎」. 瞓捩頸穴位 Step3:再利用手,將頭部稍往下壓,進行10秒,然後仰起,重覆進行共3~5次,訓練頸部肌肉的靈活度。

瞓捩頸穴位: 位置三:頸伸肌羣(後尾枕側的凹位)

後伸運動:雙腳站立與肩同寬,雙手弧口打開置放於身後髂骨,姆指相對,再緩緩向後伸軀體,並將頸部後仰,做3~5個循環。 因為頸部與腰部是脊椎的兩端,腰椎適度的開展也有助於頸椎的放鬆。 黃新家醫師補充,只要上面描述的情況與你的情況符合越多,除了肩頸僵硬的不適感增加,落枕發生的頻率也會跟著增加。 慢慢把頸部向痛的那一側轉動,轉到痛的地方時停頓一下,適應疼痛。 用手輕壓脖子低頭停頓10秒,再慢慢仰頭伸展脖子,重複動作3至5次。 再進行以上伸展脖子的動作時,一定要緩慢、漸進的進行,不要勉強也不要操之過急,以免加重患部症狀。

雙手輪流向上舉手:可以放鬆雙肩肌肉,因為平日生活少有舉手動作,而舉高手時,頸椎都會向後伸展,改善過度向前的姿勢。 瞓捩頸即係落枕,醫學名叫急性頸椎關節周圍炎(Acute fibrositis),即係發生保護性肌肉痙攣,令頸椎側邊嘅肌肉「鎖緊」哂,通常病因都係出自瞓覺姿勢出錯、長時間做低頭族、用電腦時坐姿出錯等等。 落枕有一定的自癒性,一般情況休息1至2天可自行痊癒。 瞓捩頸穴位 但如果2至3天後仍活動不利或疼痛,便須找中醫師診斷,以針灸﹑拔罐或內服中藥的方式治療了。

瞓捩頸穴位: 位置一:胸鎖乳突肌(位置:鎖骨對上3吋)

每個動作利用頭部的重量作自然的帶動,不須特別使力,每次可將上述動作進行 3~5 個循環。 此動作可逐漸拉開頸周肌肉,因為不特別用力牽拉,比較不會造成過度拉扯引起的不適。 除了做以上按壓動作,遇上「瞓矮頸/落枕」時還可以做一些簡單的頸部伸展動作,如將頭部緩緩地向左右兩邊移動,有助促進血液循環,加快復元。 瞓捩頸穴位2025 切忌怕痛而不去鬱動,反而會使肩膀肌肉更加僵硬。

  • 若頭部位置在枕頭上擺放不當,使得血管收縮,導致痙攣,並牽扯周邊的肌肉引起腫脹疼痛,落枕因而發生。
  • 工作勞累、經常應酬喝酒或是未注意保暖的人,冬天頸部局部血液循環不良,而導致頸部肌肉因寒而僵化,增加了瞓捩頸的風險。
  • 俗稱的「瞓捩頸」,即是中醫叫落枕,西醫稱為急性頸椎關節周圍炎。
  • 「瞓捩頸」雖然沒有致命的危險,有時不用治療也可以自癒,但症狀稍嚴重或反覆發作者,若得不到及時的處理,當心頸椎退化提早來報到。
  • 所以,民眾應避免讓非專業人員,或對解剖構造不清楚者按壓頸側,以免引起不適。
  • 但如果2至3天後仍活動不利或疼痛,便須找中醫師診斷,以針灸﹑拔罐或內服中藥的方式治療了。

枕頭不合適:不論是仰臥或側臥,若使用過高、過低,或者太硬、太軟的枕頭,不知不覺中會使頸部肌肉過度伸展或屈曲,時間一長,頸部肌肉僵硬,頭部轉動一不慎,就容易造成攣縮疼痛的現象。 睡姿不良:習慣趴睡、歪著脖子睡覺、手扶著頭睡覺的人可要注意了! 不良睡姿,容易使一側的關節受到不正常的壓力,也會使得頸部肌肉過度伸展或屈曲,時間一長就容易發生落枕。

瞓捩頸穴位: 急性落枕(瞓捩頸)

「瞓矮頸/落枕」成因是睡覺時頸部著涼,使用過低或過高枕頭或睡眠姿勢不正確,一般約2至3天就會自然痊癒。 瞓捩頸穴位 俗稱的「瞓捩頸」,即是中醫叫落枕,西醫稱為急性頸椎關節周圍炎。 大多是早上起來,發現頸部一邊十分僵硬痛楚,沒事一側的頸項也無法活動自如,苦不堪言。 人的頸椎都有自然的生理弧度,枕頭過高、過低、過硬或者牀墊過硬,都會使頸部處於過伸或過屈狀態,引起頸部一側肌肉緊張,小關節扭錯,導致局部疼痛不適。

瞓捩頸穴位: 正確及錯誤睡姿示範:(按圖瞭解)

此外,隨著年齡增長,關節及軟骨每天要應付各種日常動作,大約到50歲左右,就會出現磨損,造成頸椎退化。 如果曾因意外令頸部受過傷,關節、肌肉等會比較脆弱,沒有接受正確治療更會引致發炎等情況,令磨損速度加快,加劇頸椎退化現象。 塗育維說明,最顯著的症狀就是起牀後發現頸部疼痛,從事某些特定方向的運動時會出現活動力受限或劇痛,嚴重時甚至連喝水、抬起手臂、講話等細微動作,都會引發頸部疼痛。

瞓捩頸穴位: 入秋轉涼易「瞓厲頸」 中醫提醒保暖頸部防落枕 熱敷按穴位助紓緩

2.頭部慢慢向後,直至頸部有輕微拉扯感覺,兩手稍為用力拉着毛巾,利用毛巾承託頭部的重量,維持動作 10 秒,可紓緩頸椎繃緊。 睡覺時頭頸「側埋一邊」,加上使用過低或過高的枕頭,使頭頸處於過伸或過屈狀態,引起頸部一側肌肉緊張,以致肌肉、肌腱拉傷,使肌筋強硬不和,氣血運行不暢。 雖然不像中醫師操作艾灸一定要精準定位穴位,但可透過風筒熱風在一定範圍內溫熱穴位周邊皮膚,和艾灸的溫熱原理一樣,透過熱的傳導,也是一種溫灸的概念,可改善經絡循環,提升人體的陽氣,預防反覆落枕的症狀產生。 「要避免落枕,首先檢視自己的枕頭與牀墊選擇有一定彈性,枕頭高度為一拳左右。仰臥位時,枕頭下緣最好墊在肩胛骨的上緣,不能使頸部落空,可以避免頸部過度屈張。」康涵菁建議。 陳醫師表示,瞓捩頸稱為「落枕」或者「失枕」,經常發生在春天及冬天的季節,並不只是長者經常會遇到。 年輕人也會遇到瞓捩頸的情況,最主要是因為枕頭,太高或太低都會引致瞓捩頸,其次姿勢不好,亦都會引致瞓捩頸。

瞓捩頸穴位: 瞓厲頸紓緩:1. 落枕穴

墊高雙腳(最好90度),吸氣時盡量令腹部膨脹,胸口不要有起伏,因為胸式呼吸會令頸部肌肉緊張,約做10個呼吸。 瞓捩頸穴位2025 瞓捩頸穴位2025 如閣下擁有任何健康相關之服務及產品,並有興趣成為健康生活易的服務及產品供應商,歡迎與健康生活易業務發展部聯絡。 我們會於2個工作天內回覆,為閣下提供更多有關合作詳情。 1分鐘自我評估25個症狀:失眠、有自殺念頭、自殘、對生活失去興趣… 可以先用藥酒或紅花油等輕揉頸椎疼痛位置,然後用風筒沿肩頸的位置吹熱風,直至局部皮膚微熱,同時配合食指、拇指輕揉,睡前可再吹吹頭頸,讓漲痛感減輕。 瞓捩頸穴位 除此,大家也可利用家中的小電器:風筒,以暖風模式吹向患側頸部,然後逐漸活動頸部,會有明顯的緩解效果。

瞓捩頸穴位: 舒緩瞓捩頸穴位3:外關穴

瞓捩頸令肩頸痛足幾日及難以轉動頸部,影響日常生活。 瞓捩頸穴位2025 TOPick請教迅康復康治療中心註冊中醫陳偉雄及註冊物理治療師李建邦(Arthur),分別瞭解瞓捩頸的成因、幾個有助紓緩瞓捩頸的穴位及紓緩這問題的運動。 張勇表示,踏入秋冬,天氣轉涼,加上本港潮濕的氣候,而且一般人睡覺時體溫會較低,容易令頸部着涼,導致胸鎖乳突肌痙攣,即為落枕。 另外,不少人常做「低頭族」,工作時長期對電腦,頸部少運動,令其血液流動緩慢;以及枕頭的高度不適合,亦有機會出現落枕。 黃新家醫師分享以下有助於頸肩腰的關節,及肌肉放鬆的運動,尤其是容易反覆落枕的民眾,或是長時間固定同一姿勢工作的人,建議應每天早中晚各做一次,每次做 3~5 個循環。 安全的做法應是先進行放鬆表層筋膜肌肉後,再視情況進行較深層的牽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