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仔巴里士山防空洞2025詳細介紹!(持續更新)

雖然西旅英軍繼續在灣仔街市、柯布連道、灣仔峽和馬己仙峽等地頑抗,但灣仔峽在午後失守,日軍到達堅尼地道的東面入口,英軍以路障堵路及佈放地雷阻擋日軍沿堅尼地道推進。 下午1時40分,旁遮普營增援灣仔但被擊退,蘇格蘭營亦被第228聯隊逐退到馬己仙峽。 下午3時,日軍第229聯隊收縮壽臣山的包圍圈,使該處的米杜息士營C連投降,雖然尚有數十名守軍匿藏在壽臣山軍火庫的地下工事繼續堅守,但實際上英軍已失去這座最後的彈藥庫。 12月11日下午1時,英軍大陸旅開始撤退,工兵即時破壞連貫新界和九龍的筆架山隧道及坑口道。 為免在九龍的發電廠被日軍利用,中華電力的工程人員與英軍合力破壞紅磡的鶴園發電廠(1990年代改建為海逸豪園)。 由於英軍本來就沒有死守九龍的打算,並且有妥善的撤退路線,故此英軍各部在撤退時的行軍大致順利。

  • 皇家海軍的總排水量達到近400,000噸(包括輔助艦隊和皇家海軍陸戰隊則達676,000噸)。
  • 莫德庇(Christopher Michael Maltby,),英軍將領,於1941年7月20日到任少將,接替上任賈乃錫少將成為駐港英軍總司令,在港軍事職位僅次於香港總督楊慕琦。
  • 在1941年12月24日晚上,莫德庇少將曾警告政府日本軍隊可能會利用被佔領的防空洞。
  • 24日傍晚,日軍進攻摩利臣山,同時威脅巴里士山的防空洞網絡,該處的防空洞隧道可穿越在山上佈防的英軍陣地通往灣仔市區,並可威脅到在域多利兵房的總司令部安危。
  • 另一方面,日軍在13日上午派遣勸降使團到香港島之時,日軍也在石梨貝水塘、大圍、魔鬼山及何文田等地加緊部署重炮,又下令第1炮兵隊在下午2時30分起炮轟摩星嶺。

拉吉普營A、B、C連及第1山炮連,於11日晚上11時許全數抵達魔鬼山一帶,並進駐馬遊塘防線和海灣防線,拉吉普營D連則在魔鬼山擔任預備隊。 英軍在1941年11月中旬進駐醉酒灣防線,防線的左翼及城門棱堡由懷特中校率領的蘇格蘭營負責防守,而防線中央的城門河及畢架山由旁遮普營駐守。 蘇格蘭營的佈防方面,A連駐守上城門水塘以南,B連駐守上葵涌,C連駐守下葵涌,D連駐守金山。

灣仔巴里士山防空洞: 灣仔擁全港最長2.5公里防空洞 區議員促參考主教山水庫保育模式

同年9月,日本陸軍部開始構思「南方作戰」的行動計劃,決定調派一個師團及一支攻城炮兵隊作為進攻香港的主力,並下令隸屬第23軍的第38師團籌備戰術部署。 莫德庇少將於1941年8月接任駐港英軍司令,成為香港守軍的主將。 由於駐港英軍兵力不足,他沿用前任司令賈乃錫少將的策略,以香港島為防守核心,新界及九龍則用作拖延日軍,不過醉酒灣防線及新界多處仍因兵力所限而被棄守。

第230聯隊雖遭受嚴重傷亡,但英軍多次解圍及反攻亦失敗,西旅旅長羅遜最終在突圍期間陣亡。 同日,第228聯隊亦在渣甸山與英軍激戰,日軍又加派第229聯隊第1大隊登陸寶馬角增援,使已登陸香港島的日軍大隊增至七隊。 圖為日軍炮兵在寶馬山支援圍攻北角發電廠(四支煙囪之處),當時的北角發電廠緊鄰炮臺山的一段英皇道,對扼守這條通往銅鑼灣的主要道路具有重要位置。 日軍在登陸後,原計劃先搶佔北角發電廠,再經英皇道進攻銅鑼灣,但受到駐守北角發電廠的曉士兵團阻擊,使日軍經英皇道由東向西進佔銅鑼灣的計劃受到阻延。 英軍大陸旅在城門棱堡、金山及葵涌接連失守後,被逼棄守醉酒灣防線並撤返香港島,但並沒有因戰局失利而發生全面潰退,邊戰邊退的過程整體井然有序,而根據陳策的日記記載,英軍在新界及九龍損失約370人,大陸旅完成敵前撤退為防守港島保留了實力,但失去新界及九龍的緩衝帶後,香港島便要面對日軍炮火和入侵的直接威脅。 在傍晚時分,蘇格蘭營A連連長鐘斯下令第8排排長湯遜少尉率領巡邏隊到針山,但該支巡邏隊卻錯過了第228聯隊的行軍路線,未能及時發現日軍來襲。

灣仔巴里士山防空洞: 巴里士山歷史背景

邱吉爾任職海軍大臣時曾稱「香港雖不能堅守,但一定要保衛」,但他當上首相後卻有感於香港在防守上的劣勢,對增兵香港態度消極,更形容增兵香港是「大錯特錯」。 然而踏入1941年,英國在歐洲戰場的陣腳漸穩,邱吉爾為首的英國政府對防守遠東的態度又轉趨積極,欲透過增兵馬來亞及香港,並聯同美國、中國及荷蘭,以威懾日本的開戰意圖,也因此促成加拿大派兵增援香港。 香港島(Hong Kong Island),簡稱港島或香港,與九龍和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

  • 日軍接近守軍陣地時,科沙福下令發射照明彈照常日軍隊列,迅速擊破3輛裝甲車,令後者陷入混亂。
  •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麪積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 日本陸軍在香港島與守軍激戰期間,日本海軍除繼續在外圍封鎖香港水域之外,亦曾派出艦艇靠近香港島助戰,但受制於英軍設於香港島南岸的炮臺,始終未能靠近香港島,無法使用艦炮支援日軍的陸上攻勢。
  • 下午6時20分,日軍展開對位處香港仔東北之斑納山的攻勢,由大隊砲及獨立山砲隊砲轟,盡毀摩利臣山上7座機槍陣地。
  • 第228聯隊在北角東面的寶馬角登陸後,受到拉吉普營C連的抗擊,其第1及第2大隊在混戰中向寶馬山及畢拿山進發。
  • 旁遮普營A連及B連於12日清晨直接撤往香港島,殿後的旁遮普營C則加入海灣防線。

(Andrew L. 灣仔巴里士山防空洞2025 Shields)作出勸告,他稱住客離開酒店後將無處可逃,反建議守軍撤出酒店,讓住客留下投降。 華裏士考慮到婦孺的安危後同意撤軍,守軍於晚上10時撤出酒店,容許住客向日軍投降,淺水灣酒店於22日深夜被日軍第229聯隊第3大隊佔領 。 日軍雖然沒有對酒店內的平民報復,卻在淺水灣餘園屠殺英軍戰俘。

灣仔巴里士山防空洞: 巴里士山防空洞

但在基督教並非主流的地區(如東亞),除了當地的教會團體外,聖誕節經常與消費活動掛鉤,且如同西方國家的「聖誕與新年季」與公曆新年結合,過節時間拉長到數週,成為全年重要的購物季之一。. 灣仔巴里士山防空洞 早上8時30分,第230聯隊決定於正午沿灣仔峽推進、再襲向禮頓山。 是晚,日軍為崩解守軍抵抗意志,徹夜砲轟維多利亞城,包括中區堅尼地道、海軍船塢、域多利兵房及總司令部等地。 圖:兩位香港防衛軍華藉士兵於皇后大道中,攝於1941年11月動員令發出後。

灣仔巴里士山防空洞: 灣仔防空洞

在此之前,旁遮普營的營部人員與小量蘇格蘭營士兵,剛好趕及在尖沙咀碼頭登船撤回香港島。 首波空襲後,駐港皇家空軍只剩下兩架魚雷轟炸機尚可飛行,守軍本已微不足道的空中戰力可說是蕩然無存。 不過日軍的首波空襲未能損毀機場跑道,啟德機場在開戰首天仍能供飛機升降,而機場在遇襲前也已實施疏散。 他在任內雖然推行了多項民防及備戰措施,卻呼籲倫敦當局將香港定為「不設防城市」,認為英軍死守香港,只會加劇日軍入侵香港時的平民傷亡。 空軍上將向香港增兵的提案,首相邱吉爾更直言向香港增兵是「大錯特錯」(This is 灣仔巴里士山防空洞2025 all wrong)。

灣仔巴里士山防空洞: 巴里士山 | 中環 防空洞

因為九龍半島除了鑽石山和何文田有較高地勢外,大部分地域的地勢相對平坦,一旦日軍佔領新界和九龍之間的山嶺,守軍將無險可守,而在九龍中部的啟德機場,這一大片平地更將九龍半島的東西兩部分割,使九龍更難防守,而且任何撤出九龍的退路都要渡過維多利亞港,大陸旅如死守九龍勢將面對被日軍全殲。 至於位處九龍東部的魔鬼山,在一次大戰前已是英軍重要據點,英軍也在附近的五桂山及照鏡環山分別建有馬遊塘防線和海灣防線,如醉酒灣防線失守,該處適合英軍作為全數撤往香港島前的最後據點。 英軍方面,莫德庇在晚上接獲指令,將仍在香港的三艘驅逐艦之中的兩艘(珊奈特號、哨兵號)撤往新加坡,以保留皇家海軍在遠東的實力。 清晨5時50分,日本陸軍飛行戰隊主要由九八式俯衝轟炸機組成的機隊,從廣州天河機場起飛,飛往香港啟德機場展開首波空襲。 日本海軍第二遣支艦隊派出的攻擊機則從三竈島(位於現在的珠海市金灣區)起飛,飛往赤鱲角襲擊船舶。

灣仔巴里士山防空洞: 香港保衛戰

不過上一代就沒有如此幸運,他們確實地經歷了三年零八個月的黑暗歲月。 灣仔巴里士山防空洞 香港淪陷前,他們為了免受日軍空襲,一個又一個又小又窄的防空洞就會是他們的臨時避難所。 根據土木工程處資料,全港共有約90個廢置的防空隧道,主要分為二戰防避日軍空襲攻擊及日本佔領香港後興建作軍事用途兩大類,主要位於港島及九龍半島,有部份舊隧道被填封、拆除,亦有少數防空隧道作其他用途,包括有電力公司用作鋪設電纜或商業公司租用為餐酒儲存倉。

灣仔巴里士山防空洞: 灣仔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 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 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 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 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於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灣仔巴里士山防空洞: 灣仔遊嚇鬼祕傳說曝光

星街盡頭的防空洞入口有不少鬧鬼傳聞,該處除了設有土地廟,更曾掛上特大硃砂暗符辟邪,如今暗符已被拆下。 不論你有沒有親眼目擊,鬼的形象、傳說都已植根於每個人的心底裏,有人會杯弓蛇影,有人會好奇探究,更有人愛拿來惡搞,給別人製造「驚」喜! 怪不得每年萬聖節,「鬼屋」探索把戲總是玩極唔厭,就連香港故事館主辦的導賞活動「黑鼆鼆好『鬼』徑」也不斷Loop,當然,這個團不會有臨時搭建的「鬼屋」裝置,亦沒有特約演員裝神弄鬼,但吸引力不減,只因行程中的每個景點各有故事,加上有街坊導賞員帶路,讓人嘗到最「生活化」的驚嚇體驗。 砵甸乍街和石階盡頭煤氣燈處的威靈頓街,食肆、裁縫店、攝影店和各色專賣店林立,行人多穿唐裝,石階邊有轎夫等候乘客,旁為下水道。 有疑似擁陰陽眼的連登仔則補充,指樓主在入去一刻已經受到一眾鬼魂注目,並在洞中亦有不少鬼魂同在。

灣仔巴里士山防空洞: 日軍深入香港島(12月19日)

英軍保衛香港的其中一個主要目標,是阻止外國軍隊控制維多利亞港,並保障海軍船塢(今金鐘)及太古船塢等海軍設施和航運基建的安全。 此項的日軍死傷人數僅計入第38師團,不包括第1炮兵隊、飛行戰隊及憲兵等單位。 防空洞(Air-raid shelter,或稱人防地下室)是一種用來防備空襲及保護平民的軍事掩體。

灣仔巴里士山防空洞: 香港防空洞位置

屆時先由第230聯隊發起攻勢,經大帽山西南面攻打在上城門水塘南邊的城門棱堡及附近一帶的英軍防線,另外兩支聯隊隨後向南推進,而師團指揮部亦已將該作戰方案下達給屬下三支聯隊執行。 ,以及廣東方面隊的2架九四式水上偵察機,合共5架海軍飛機,數量不但少,而且屬較老舊的機型,主要用作偵察及搜索等輔助用途,需要時亦可掛載炸彈進行空襲任務。 雖然日軍直接投入攻打香港的飛機不算新式機型,甚至部分機型已顯得老舊,數量也得52架,但對比駐港皇家空軍只象徵式裝備5架舊式飛機,又沒有戰鬥機,所以談不上要爭奪制空權。 第23軍獲調派空襲香港的機隊,主要由較輕型的單引擎俯衝轟炸機組成,對襲擊英軍基地及防禦工事的攻擊力有所不足,故此日軍也預備必要時調派更多機隊參與侵港作戰,包括抽調海軍及陸軍參與菲律賓戰役的重轟炸機部隊,改為空襲香港。 灣仔巴里士山防空洞 在開戰後,日軍曾調派九七式重轟炸機、九六式陸上攻擊機及一式陸上攻擊機,合計62架雙引擎轟炸機,加強對香港的空襲。

不認同耶穌為聖人或是為了政治正確的族羣則稱之耶誕節(意為耶穌誕辰日)。 作為基督教禮儀年曆的重要節日,教會透過將臨期或降臨期來準備,並以與延續慶祝。 聖誕節也是許多國家和地區、尤其是西方國家等以基督教文化為主流之地區的公共假日;在教會以外的場合,聖誕節已轉化成一種民俗節日,並常與日期相近的公曆新年合稱「」。

另一方面,日軍在13日上午派遣勸降使團到香港島之時,日軍也在石梨貝水塘、大圍、魔鬼山及何文田等地加緊部署重炮,又下令第1炮兵隊在下午2時30分起炮轟摩星嶺。 華裏士與大陸旅指揮人員於11日傍晚6時離開位於九龍塘歌和老街的大陸旅指揮部,華裏士與一部分旅級指揮人員於晚上7時30分到達啟德,在九龍城碼頭登船前往魔鬼山西側的三家村,在照鏡環山的海灣防線另設大陸旅指揮部,並於12日凌晨近4時與總司令部取得聯繫,而餘下的旅部人員則直接返回香港島。 日軍第229及第230聯隊在越境入侵新界北部時都各自兵分兩路,形成鉗型攻勢,夾擊在邊境駐防的英軍,意圖截斷邊境英軍的退路;然而英軍並沒有在新界北部據守,只派出小量工兵與「前鋒隊」進行破壞和堵路,拖延日軍推進,並且戰且走伏擊日軍,所以日軍採用的鉗形攻勢並沒有奏效。 至於同為第38師團所屬的第228聯隊將從中線進攻,經由羅湖前往林村,再上鉛礦坳,但第228聯隊在8日清晨仍在趕赴香港邊境的途中,要到下午近3時才抵達深圳。 羅遜隨加拿大援軍於1941年11月16日抵達香港,莫德庇於12月12日決定將「港島旅」分為「東旅」及「西旅」後,羅遜負責指揮香港島的西旅部隊,而從新界及九龍撤到港島的原「大陸旅」指揮官華裏士準將則負責指揮東旅部隊。 羅遜準將於12月19日在黃泥涌峽帶領部下從被日軍包圍的西旅指揮部突圍時戰死。

羅遜準將在黃泥涌峽的西旅指揮部於19日上午7時起,便不斷遭到日軍以密集炮火攻擊,但奉召前來解救的援軍,在途中又被日軍阻擊而遲遲未能抵達。 灣仔巴里士山防空洞 在步槍裝上刺刀的日軍步兵在機槍的掩護下,發動一波又一波的攻勢,試圖衝過黃泥涌峽道攻入指揮部。 雖然在指揮部內的守軍亦從地堡以機槍截擊衝鋒而來的日軍,使日軍遭受嚴重傷亡,但指揮部亦已被人數不斷增加的日軍重重包圍。

日軍從13日起徵集各式小艇停泊在九龍半島,並尋找登陸香港島的合適地點。 日軍每晚都伺機渡海,於15日晚上7時許,日軍派遣偵察小隊嘗試利用木筏及橡皮艇偷偷在鯉魚門登陸香港島,但途中被白沙灣炮臺的英軍發現而失敗。 灣仔巴里士山防空洞 陸軍飛行第14戰隊於17日及18日繼續轟炸摩星嶺要塞及香港島西部的英軍陣地;海軍亦於18日派轟炸機空襲青洲,又攻擊已被皇家海軍棄置在銀洲的色雷斯人號。 灣仔巴里士山防空洞2025 雖然大埔公路前鋒隊未能及時炸毀廣福橋,卻於下午在大埔墟一帶數度伏擊日軍。

由於戰爭在12月8日爆發,守軍原定的多項演練都來不及實施,莫德庇的防衛計劃也未能透過演習進行驗證及優化調整,便要直接應用於實戰。 故此香港守軍雖為抗擊日軍入侵的守方,但在熟悉環境和部署方面,卻並未享有守方應有的優勢。 灣仔巴里士山防空洞2025 由於新界與九龍半島之間山多地狹,使進攻九龍的日軍只能考慮兩條路線,分別是沿著新界東部的九廣鐵路及大埔公路南下至城門水塘再翻越金山,以及沿著新界西部的青山公路穿越荃灣及葵涌。 因為青山公路的路況較適合運送及部署重炮,而新界東部的路線則較為險要,又有城門河及沙田海所阻,所以日軍計劃把進攻九龍的兵力集中在西面的青山公路;而在邊境東部集結的另一支日軍部隊也會同時經粉嶺及大埔南下,並推進至醉酒灣防線中部及東部的前沿,藉此牽制英軍,但不考慮作為進攻九龍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