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focus active2025詳細介紹!(震驚真相)

對於習慣高視野的家父,Focus Active 雖然已較一般版車高更高,但視野仍與期待有落差。 發電機保護蓋與引擎室擋水條取消:此兩項小零件在去年一般版的 Focus 便已未安裝,而筆者也決定回廠自費加裝。 後行李廂空間容積:以掀背版本的車體加高改良懸吊,雖然有著不同於掀背車的舒適性,但行李廂容積成為與同級對手競爭劣勢。 在購車篇主要與讀者們說明為何選擇了 Focus Active 的一些心路歷程,又為何稱之為心中逼近滿分的心儀車款,但也絕不是單純的歌功頌德、一昧稱讚 Focus Active,畢竟只是「逼近滿分」,也代表還是有缺點。 在最後的車高、外型與內裝方面,則比較偏向個人與家人主觀所愛,雖無法有個客觀的分享,但絕對在選購條件裏頭。 家中前一輛車是行駛 13 年的 Ford Escape 2.3,而今為何改選小型跨界休旅?

  • Level 2自動駕駛系統係為依據SAE International所發布之標準而定,其符合標準功能包含ACC Stop & Go全速域定速巡航調節系統(附低速跟車)結合LCA車道導正輔助功能。
  • (攝影/ 劉家嶽)不過小改款後因為跟德國生產車型同規格的原因,少了後座出風口後確實讓後座的冷房效果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出色,但關於這部分全部的小改Focus車型都是這樣,所以舒適度上Active因為懸吊的因素還是居冠;唯一會讓Active在實用性上會略顯遜色的,大概就只有不及Wagon大肚量的行李廂容量了吧?
  • Ford Focus Active福特六和市場營銷暨顧客服務副總經理蘇嘉明表示,的確曾有不少消費者在詢問是否引進Focus Active,我們也一直在審慎評估中,如果福特要導入Focus Active,也不會是因為TOYOTA的Corola Cross要引進臺灣市場,因為兩車款消費客層不一定相同。
  • 動態多光型照明及自動水平調整可針對駕駛者行車速度、模式及前方路況,適度調整頭燈照明光形與水平,並適時搭配轉向輔助照明燈,以減少駕駛者轉向時的駕駛死角;Glare Free智慧型防眩光遠光燈可主動將頭燈光源避開行駛中的其他車輛,減少因遠光燈造成眩光的行車風險,序列式LED方向燈除了增加識別性,更增添年輕化的動感表現。

本篇主要在比較EcoBoost 182 Lv2 超質型、EcoBoost 182任性版等2個車型在規格及價錢上不同,下方以表格來分析。 Focus Active 2022年式EcoBoost 182任性版採歐系美學設計,並融合越野元素及配置專屬運動車頂架,打造流線時尚的跨界扮相。 內裝部分亦延續歐系顯而易見的跨界風格,雙側前門與儀錶板流暢銜接,結合Active專屬標誌座椅(駕駛座配置8向電動座椅)、躍動藍座椅縫線、躍動藍車門內飾板,營造出動感年輕化的視覺效果。 其中型車尺碼之2,700mm軸距,創造同級最出色的車室空間,同時維持最適切臺灣道路環境的車身尺碼,而跨界休旅的車格則賦予更高的駕駛坐姿,提供更寬廣的駕駛視野,後座乘客也享有更便捷的上下車體驗。 New Ford Focus 2022年式四門/五門ST-Line Lommel X及Active EcoBoost?

福特focus active: 臺灣車市元月銷量出爐!「Town Ace市佔過半」奪小發財車冠軍

筆者自身的 Focus ST-Line Lommel 原先就較一般的 Focus 離地高降低 10mm、車高低了 15mm,車高來到僅 1,465mm,相對而言是較為低趴且運動化的坐姿。 Focus Active 卻是反其道而行,不僅底盤離地高由 ST-Line 的 123mm、提高 40mm 後來到 163mm,車高來到 1,513mm、相較 ST-Line 高出達 48mm。 Focus Active 外觀上多出諸多 Active 專屬黑色抗磨材質、專屬水箱護罩中網設計、車頂行李架等配置。 Focus Active 其概念就跟過去 Volvo V40 Cross Country 相當類似,或者說初代的 Mercedes-Benz GLA 也可視為 A-Class 的加高版一般。 可提供比起一般掀背更高的離地高與視野,有著更佳的地形通過性,但是卻不會像傳統 SUV 有著高過 1.6 米的車高,因此更能對應都會區狹窄的停車限高、並且在操控上仍能有接近傳統掀背車的駕馭感受。

  • 左右氣壩如今沿中央連成一氣,形狀也更為方正立體;透過銀色飾板的妝點,層次感也明顯許多,使車輛更具有霸氣的運動視覺。
  • 以上就是我的一點小心得,希望大家買車的時候多瞭解一些東西,比如有些車低配其實只有兩個氣囊,但這種車還能賣的火爆,可見市場還有很多進步空間。
  • 光是看到這裡,不難發現兩款等級的在內外配備差異不小,但接下來還會列出更多不同之處,結果很簡單,只差了6萬元,直上頂規的任性版就對了!
  • Overlay-1 .jpg比較大的不同,則是 Focus Active 的多路況管理系統具備 5種駕駛模式,包含標準、經濟、運動、防滑和簡陋路面5種駕駛模式,在泥濘的車道上行駛甚至冬季冰雪濕滑路面,藉由對 ESP 電子系統的控制以達到幫助車輛在泥濘、沙石等路面安全行駛。
  • 不過本刊記者還是要強調,即使是汽車線記者,還是得由專業教練在一旁協助,才能克服地形障礙。

來自最新Focus ST Edition所採用的德製ST Edition旋壓輕量性能18吋鋁圈,每顆減輕兩公斤,可減輕簧下重量,再搭配Michelin PS4高性能跑胎,能使操控靈活性大幅提升。 但有了這些機能,並非是讓你有恃無恐的開這款前驅車進行重度 Off-Road 越野,而是比起傳統 Focus 多了更多地形應對能力,主要是假日露營去非鋪裝路面爛路或類產業道路等都有更多餘裕。 福特六和這次也特別在桃園揚昇高爾夫球場規畫輕度地形體驗場地,總計有包含大駝峯、大落差、穿越水坑、V 型溝、傾斜坡、S 彎道、直線加速共 7 個關卡。 雖然同樣是後多連桿結構,但福特六和工程人員指出 Active 版在前/後控制臂轉向座重新設計,減震筒、圈簧行程加高並調整參數,包含牛腿、後羊角等結構並非像 Lommel 版以金屬鈑件製成,Lommel 版為牛腿與羊角整合的一件式鈑件設定;Active 則是跟市面上較多數車款一樣、採牛腿與後羊角分開組合而成的兩件式設定,其牛腿為鈑件,而 Rear Knuckle 後羊角則改為鑄鐵件,對應的就是其加高懸吊後的特殊佈局。 Focus Acitve 車內改為躍動藍刷紋飾板,前座雙側亦有 Active 專屬銀色車門檻,方向盤則是真圓式搭配鋼琴烤漆飾板點綴,甚至就連儀錶板中央設定都有 Focus Acitve 的專屬圖示,展現其活潑輕鬆的戶外風格。 車側有 Active 銘牌驗明正身,高階任性版採用專屬 18 吋 5 輻雙色切削鋁圈(215/50 R18)。

福特focus active: 臺灣「TOYOTA全新入門休旅」現蹤跡!有望取代國產Yaris成接班人

坦白說 Focus Active 畢竟是以前輪驅動為主,未來車主想往更多極限場地探究,必須詳細斟酌場地限制。 留下好評的動態體驗後,Focus Active 輕度越野能力讓人嘖嘖稱奇,很難想像一副以前輪為主的傳動配置,配上特有的「防滑」、「簡陋路面」兩大模式,讓 Active 身懷不俗的越野穿越能力。 動力同樣來自熟悉的 1.5 升三缸渦輪+8 速手自排變速箱,擁有 182hp/24.5kgm 最大輸出,這具引擎已出現在 Kuga、Focus 家族上。 搭載在 Active 身上,三缸引擎輕量化依然具有輕量化的優勢,方向盤轉起來輕盈、配上 Focus 向來精準的指向性,難掩家族操控好本質。 拜著 C2 底盤加持,讓此代 Focus 擁有更好空間優勢,當然在 Active 車繫上也不例外,2,700mm 軸距表現,比起 HR-V、Corolla Cross 2,600mm 左右水準來得更出色,加上遼闊視野設定,Focus Active 亦相當適合一般女性族羣來使用。

車頂國內雖未有提供全景天窗,但是皆標配可承重達 75 公斤的黑色鋁製運動車頂架、強調有做雙重防水密封設計,福特六和更與 Thule 品牌合作,引進專屬 Focus Active 的車頂箱、搭配 Thule 通用型車頂行李廂,初期提供消費者 29,900 元的優惠價。 Focus Active採用歐系美學設計,並融合越野元素,打造流線時尚的跨界扮相,前臉以Active專屬霧黑稜格水箱護罩,搭配Active專屬LED前霧燈組設計與Active專屬高抗磨運動套件(包含前後下擾流/四輪拱處/側裙),以及Active專屬運動車頂架,形塑精彩奪目的樣貌。 車身足踏Active五幅雙色切削鋁圈與Goodyear EfficientGrip Performance輪胎,帶來兼顧市區舒適靜謐體驗,以及郊區濕地抓地力的優異表現。 The All-New Ford Focus Active採用歐系美學設計,並融合越野元素,打造流線時尚的跨界扮相,前臉以Active專屬霧黑稜格水箱護罩,搭配Active專屬LED前霧燈組設計與Active專屬高抗磨運動套件(包含前後下擾流/四輪拱處/側裙),以及Active專屬運動車頂架,形塑精彩奪目的樣貌。 若說以百萬內中型車的平均操控表現為基準,Focus ST-Line Lommel的操控表現有90分以上,那Focus Active依舊可維持在85分的以上高分,就算是面對Focus ST-Line Lommel同等級的中型掀背車也不顯失色,更不用說市場中的CUV,跟Focus Active相比,根本不再相同的基準點上。 福特focus active2025 因道路測試與認證作業之偽裝車曝光,福特六和將導入Focus Wagon的傳聞甚囂塵上,預期時間點將會是Focus小改款,然而根據偽裝車的樣式來看,臺灣導入Focus Active Wagon的機率並不高,然而因露營風盛行,國人對於輕度越野需求越來越高,因此Focus Active Wagon這種「大空間高底盤旅行車」確實有其必要。

福特focus active: 同級第一 車內空間與適切車身尺寸

不過這具變速箱跟一般 Focus 相同,在低速市區部分某些時候仍有些頓挫,受變速箱保護限制、換檔撥片能夠手動降檔的控制權不大,還有 R 檔轉 D 福特focus active2025 檔的跳檔節奏較慢、迴轉時稍微要等 1 秒跳檔完再補油門,是使用上必須注意的細節。 但這也僅是與 Lommel 的比較,而且換個角度看其實比起 ST-Line 或 Lommel 偏硬朗的懸吊設定,Active 反倒多了些韌性與舒適 Q 彈的感受,就算坐在後座亦不會覺得路面衝擊感過大,對大多數臺灣用車族羣而言是更為適切的設定,若 Lommel 底盤帶來的感受是「熱血運動感」,Active 就則是有著略帶舒適的「律動感」。 而且福特六和工程團隊也指出,相對歐規 Active 偏硬朗、中國規格偏舒適的設定,臺灣版本的彈簧磅數等設定剛好介於兩者之間,是特別針對臺灣市場路況做出調校。 (攝影/ 劉家嶽)頂規Vignale擁有341L的行李廂容量,入門X版由於少了低音喇叭的關係,使得容量擴增為375L。

福特focus active: 同級第一 渦輪動力與一級能源效率

在車高設定上,Active 比起標準款 Focus 車高多了近 50mm,而懸吊並非只是單獨做阻尼行程加高處理,在細節設定上,均與掀背款不同,加上車系獨有的「防滑」、「簡陋路面」兩大模式,讓 Focus Active 擁有更多輕度越野操駕樂趣,這也是目前日系競品所無法比擬的。 外型上,Active 並非採用標準 Focus 族羣特愛的 ST-Line 運動化套件,為了做出更多外型差異,Active 採用星穹鍍鉻水箱護罩、搭配立體感十足的前臉設計,整體風格彷彿倒像是小一號 Kuga。 Level 2自動駕駛系統係為依據SAE International所發布之標準而定,其符合標準功能包含ACC Stop & Go全速域定速巡航調節系統(附低速跟車)結合LCA車道導正輔助功能。 Focus Active換上了皮質與織布相搭的雙材質座椅,並以藍色縫線設計,以及在椅背上增加「A」字彩繪,同時,中控臺飾板與車門飾板也改採藍色類碳纖式樣,展現出與其他車型不同的活潑氛圍。

福特focus active: Ford Focus 上市 2 週訂單破 1800 張!Wagon 車型訂單超越七成

依車型等級不同,有 17 吋、18 吋鋁圈兩種配置,依照用車屬性需求,為了訴求越野玩性,原廠配胎選擇亦有講究。 福特focus active 此代Focus的空間表現在同級車已是名列前茅,Focus Active以中型車尺碼跨入CUV級距,在空間上更是有明顯優勢。 對於0~100km/h加速性能超過9秒的休旅車款都不感興趣,亦不能接受CVT變速箱,但預算又有限制。 在國內一片正夯的跨界休旅風潮之下,福特六和看準此利基點,國產化推出了以Focus五門掀背車型為基礎所… 從「汽車購買指南」到「isCar」在業界近30年,林大維用人生近三分之二的時間一路走來,看盡臺灣車市起伏,2017年成立「汽車專家」來提供宏觀而正確的汽車資訊,希望讀者在今天網路資訊爆炸的時代,還願意靜下心來好好把文章看完。

福特focus active: 新聞雲APP週週躺著抽

Ford Focus Active兼容歐系美學與跨界機能,擁有媲美豪華中型跨界休旅車相同的車格設定,提供符合臺灣市場最適切車身尺寸與最出色車室空間;Ford德國原廠更針對Active設定專屬後獨立式多連桿懸吊系統,同時搭配163mm離地高度與多達五種的動態行車模式切換系統,實現同級絕無僅有的駕馭魅力與多元地形適應能力。 同級唯一標配符合美國工程師協會(SAE)定義之 Level 2自動駕駛科技的Ford Co-Pilot360全方位智駕科技輔助系統及多項便捷科技配備,亦滿足消費者對於先進科技安全的需求。 此選配照明系統在英國Ford原廠選配價格約達NT$ 4萬;四門/五門ST-Line Lommel X更與歐洲最新上市之Ford Focus ST Edition系出同門,採用同款18吋德製ST Edition旋壓輕量性能鋁圈,使得四門/五門ST-Line Lommel X整體升級價值最高達NT$8萬。 New Ford Focus 2022年式四門/五門ST-Line Lommel X舊換新接單價為NT$88.9萬,Active EcoBoost 182任性版舊換新接單價為NT$85.9萬,以極具攻擊力的產品價值完勝同級中型車。 FOCUS ACTIVE車型是目前臺灣福特FORD銷售排行榜的CUV領先車款,具有全車型標配Level 2輔助駕駛科技Co-pilot360、全新的高剛性輕量化C2底盤技術,車身結構以近 50% 超高剛性鋼材打造,車身抗扭曲強度提升10%,確保FOCUS ACTIVE的轉向及穩定性以及艙內乘客的安全保護。 並配備Ecoboos引擎技術,在車體重量大幅減輕,同時精進油耗表現,確保動力與油耗可以達成完美的平衡。

福特focus active: 國產旅行車真的來了! Ford Focus Wagon ST-Line Vignale麗寶賽道體驗

Focus 2022年式ST-Line Lommel X四門/五門及Active EcoBoost 182任性版也配置眾多高科技含量的內裝配備,包含:8吋懸浮式全綵LCD觸控螢幕、結合SYNC 3娛樂通訊整合系統(內建中文聲控系統),並支援Apple CarPlay及Android Auto 智慧手機連結,以及緊急通訊救援系統等便捷功能。 只不過 iACC 智慧型定速巡航調節系統雖然是先進的科技,等於掃描到路標速限後就能自動調節 ACC 的目標時速,但有時候難免會遇到國內速限路標紊亂的情況造成誤判降速,建議將 ACC 設定在非 iACC 的「主動」模式即可,而未有提供環景顯影、以及歐規車型的倒車煞車輔助則略為可惜。 值得一提的是,Focus 在 20.75 年式後續也加上「後座提醒系統」,Focus Active 也有搭載,其主要是透過設定在每次熄火前跳出警示提醒駕駛,但並非有感應器偵測。 福特focus active 而像筆者的正 2020 年式 Focus ST-Line Lommel 較舊款車型就沒有此一功能。 與同級距跨界休旅對手相較,Active 不俗的動力表現,精準且輕盈的車頭指向性,依舊帶給筆者十足的動態樂趣。

福特focus active: TOYOTA將推「全新跨界休旅」!神祕新車專利圖曝光 外型超帥氣

New Ford Focus 2022年式ST-Line Lommel X內裝以ST-Line專屬運動碳纖維紋路內裝飾板、闇黑頂篷、專屬平底真皮運動化方向盤及駕駛座8向電動調整專屬跑車座椅等配置佈局座艙,展現如同ST樣貌的動感氛圍。 更多高科技含量的內裝配備還包含:標配8吋懸浮式全綵LCD觸控螢幕、結合SYNC 3娛樂通訊整合系統(內建中文聲控系統),並支援Apple CarPlay及Android Auto1智慧手機連結,以及緊急通訊救援系統等便捷功能;HUD智慧型抬頭顯示器則為駕駛帶來目不離路的從容駕馭姿態,後座出風口下方具備雙充電孔(Type A+Type C),將日常實用性與熱血氛圍完美融合。 此外,配置丹麥皇室御用B&O重低音環艙音響系統,搭載9支環艙劇院揚聲器及1支重低音喇叭(含擴大機及等化器系統),675W功率輸出,讓車室的聆聽品質彷若家庭劇院般,為每一趟旅程帶來高質感駕乘體驗。 具有歐系基因的New Ford Focus Active有著中型車尺碼之2,700mm軸距,創造同級最出色的車室空間,同時維持最適切臺灣道路環境的車身尺碼,而跨界休旅的車格則賦予更高的駕駛坐姿,提供更寬廣的駕駛視野,後座乘客也享有更便捷的上下車體驗,同時,搭配專屬多元地形動態行車模式,支持每段任性之旅。 全新四代Ford Focus在臺上市至今,以強勢產品力、動感外型、絕佳操駕樂趣,及領先同級搭載符合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所定義的Level 2自動駕駛的Ford Co-Pilot360全方位智駕科技輔助系統,深受消費者肯定,屢創銷售佳績,不僅穩居中型房車第二高市佔率,五門車型在掀背車市場達六成佔有率,為同級中型掀背車銷售第一,亦獲NCBS中型房車新車車主滿意度調查第一名之佳績。 Focus Active則在2021年全新上市兩個月內接單超過2,500張,成功打進中型跨界休旅車市場,亮麗的外型、適中的車身尺寸與良好駕駛視野深受女性車主青睞。

福特focus active: 內裝

Focus Active 在行李廂底板並未設置有備胎,而是提供補胎劑,同時在頂規任性版放置了 B&O 音響的重低音喇叭與擴大器系統。 至於 Focus Active 在行李廂底板並未設置有備胎,而是提供補胎劑,同時在頂規任性版放置了 B&O 音響的重低音喇叭與擴大器系統。 過去 福特focus active2025 U-CAR 針對 Goodyear EfficientGrip Performance 執行過許多測試,採用非對稱式花紋,其中肋狀連貫中央胎紋能強化操控穩定性,胎肩的細紋則可以抑制氣竄時產生的滾動噪音。

福特focus active: 缸渦輪動力獲國內市場肯定,Active 底盤更多舒適與律動感

不過這具變速箱跟一般 Focus 相同,在低速市區部分某些時候仍有些頓挫,檔轉 D 檔的跳檔節奏較慢、迴轉時稍微要等 1 秒跳檔完再補油門,是使用上必須注意的細節。 這具 3 缸渦輪引擎抖動抑制出色,頂多冷天發車才會察覺些微的 3 缸震動節奏,整體而言算是 3 缸引擎中的優異作品。 不過以頂規 Active 任性版來看,過去 Focus 高階車型備受好評的配備與元素依舊得見,包含 iACC、8 向電動座椅、HUD 抬頭顯示器、8 吋 SYNC 3.4 觸控螢幕主機含原廠導航、自動防眩後視鏡、雙區恆溫、10 支喇叭的 B&O 環艙音響、手機無線充電都是任性版的專屬配備。 就全車尺碼來看,Focus Active 的長寬高為 4,397×1,844×1,513mm,軸距維持與一般 Focus 相同的 2,700mm,車寬加寬 19mm、車長則是比 ST-Line 多出整整 10mm。 但會有這樣的尺碼差異除了離地高抬升外,其他多是因為加入 Active 專屬套件帶來變化、車身和內部空間其實跟一般的 Focus 完全一樣。

不過,長時間使用下來筆者發現 Focus 的椅墊明顯偏薄偏短,這點在 Active 上並沒有太大改變,後座略直挺沒有椅背傾角可調,還有國產版沒有外露式的 ISO-FIX 接孔、以及中央雪橇孔都略嫌可惜。 後行李箱好動版為 375 公升、任性版因配有 B&O 音響縮減為 341 公升,後座椅背支援 6/4 分離,表現與一般 Focus 完全相同,與動輒 400 公升容積的跨界對手相較略為遜色,但筆者也曾 5 座滿載加上輪椅與助行器依舊能勝任。 就筆者長時間體驗 ST-Line Lommel 的心得,我認為這代 Focus 的 HUD 可顯示速限與 ACC 等多種資訊,出色隔音搭配 B&O 音響表現不俗,原廠導航圖資更新頻率雖然較慢、但在手機訊號不佳時仍能清楚定位,聲控系統能在行車時快速調整收音機頻道,僅手機無線充電使用時會略為發熱,選購時若預算允許、筆者建議「直上」頂規體驗會更為完整。 第 4 代 Focus 車系 2019 年 2 月臺灣市場國產後,搭載 Co-Pilot360 系統等科技獲得肯定。

福特focus active: 同級第一 豐富車載娛樂

Focus Active在動態模式系統中增加了防滑與簡陋(非鋪裝)路面模式,增加了輕度越野能力與脫困能力。 至於在動力輸出部分,搭載與Focus ST-Line Lommel相同的1.5升渦輪增壓三汽缸引擎,搭配SelectShift™八速手自排變速箱,可輸出最大馬力182ps與24.5kgm最大扭力,在車重還比Focus 福特focus active ST-Line Lommel略輕5kg下,動能充沛夠用,跑起來與Focus 福特focus active ST-Line Lommel一樣輕盈。 ,因成本考量沒有Keyless,配備等級已經符合實用需求,後懸吊又是兼顧舒適性與操控性的多連桿設計,預期會是銷售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