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腫瘤標誌物測定:可以測量血中腫瘤標誌物的水平。 腫瘤標誌物就是如果癌症存在的狀況下由腫瘤細胞或人體產生的物質。 諸如甲胎蛋白(AFP),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B-HCG),鹼性磷酸酶(AKP)等。 3、活檢:活檢是唯一能夠確定癌症是否存在的檢查方法。
- 非精原細胞包括絨膜癌,胚芽癌,畸胎癌和卵黃囊腫瘤。
- 腫瘤的引起與飲食、性格、環境緊密相連。
- 但這一問題如在10歲前得以糾正,危險性便不會增加;父親或兄弟有睾丸癌史,亦增加發病率;青春期結束過早也可能增加癌的發病率。
- 用食指和拇指輕輕轉動睾丸,檢查其大小、表面是否光滑,有無硬塊,是否質硬,有無壓痛,並注意左、右側睾丸有無區別。
- 避免久坐,避免長時間騎車,不要穿過緊的衣服,不要長時間泡熱水澡等等,既要減少對睾丸部位的壓迫,也要防止睾丸受到意外傷害。
CT檢查可清楚顯示腫瘤與周圍組織的關係,確定有無轉移竈,臨牀主要用來觀察腹膜後淋巴結轉移的情況。 癌症的分類非常多,不同部位的癌症,不同類型的癌症治療方法和預後都是不一樣的。 做不了手術的晚期腹膜後腫瘤可以採取放療,化療或中藥等方法治療,也能夠控制病情進展,緩解症狀,延長生命。
睾丸癌: 睾丸-相關問題
睾丸自檢的最好時間是沐浴後,此時陰囊皮膚充分放鬆,手也較溫暖,不會使陰囊皮膚收縮,容易檢查,每月一次。 菸酒是許多腫瘤發病的危險因素,煙裏面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質會改變性激素,吸菸越多患上睾丸腫瘤的風險就越高。 就診時若醫師認同這個陰囊腫塊很可疑,通常會先安排超音波檢查。
有些睪丸癌甚至包含了兩種以上的變性細胞型態,屬於混合型的生殖細胞瘤。 一般來說,精細胞瘤長的比較慢,目前發生率逐步上升,典型好發於25歲到45歲的男性。 但假如一位超過65歲以上的男性罹患了睪丸癌,最有可能的癌症型態就是精細胞瘤。 約有一半的睪丸癌患者屬於精細胞瘤這個分類。 做了幾項檢查後,醫生就能確認你是否患有睾丸癌。 睾丸癌2025 如果真的患上睾丸癌,他會與你討論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睾丸癌: 男性注意!出現這4種情況可能是睾丸癌
一般情況下,中國成年男性睾丸體積在15—23毫升左右,兩側睾丸的大小差異不超過2毫升。 小於12毫升的,提示睾丸發育不良或萎縮。 如果睾丸體積異常增大,則可能是睾丸精液囊腫或睾丸腫瘤,也可能影響睾丸功能,應及時到醫院進行睾丸癌檢查。 專家建議,15~34歲的年輕男子應該每月進行一次睾丸癌自我檢查,檢查的最佳時機是在洗澡時。 雙手分別輕握住一邊的睪丸,以拇指輕觸而其它手指也要移動,徹底檢查是否有腫塊或觸感、外觀上的異樣。
所以男性朋友在平時生活中一定要多注意自己睾丸有沒有出現一些異常的表現。 睾丸癌2025 睾丸癌的注意症狀是睾丸腫塊,自己平時也可以檢查。 取出睾丸一般不會干擾性生活,但是治療可能導致不孕。 與醫生討論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至關重要。
睾丸癌: 早期症狀
睾丸位於陰囊兩側,左右各一個,正常情況下呈圓形,摸起來富有彈性,表面光滑。 如果患上了蛋蛋癌,最常見症狀爲睾丸漸進的、無痛性的增大,並有沉重感,睾丸腫脹、變硬。 根據早期症狀,可以初步判斷是否患有蛋蛋癌。 腫瘤的引起與飲食、性格、環境緊密相連。 飲食方面以激素類種植、養殖食物爲最危險,其次是烹飪不對飲食,如燒烤、煎炒、炸、過於油膩等食物也是引起腫瘤的根源;一些採用農藥、化肥種植的食物也是應該避免的。
睾丸癌: 方法 2
在世界範圍內,睾丸癌在過去40年中增加了一倍多。 不同地理區域的發病率差異很大,斯堪的納維亞和瑞士最高;美國、澳大利亞和英國的中級;在亞洲和非洲最低。 它也因種族而異,在美國人口中,白人男性的比例遠高於黑人男性。
睾丸癌: 睪丸癌治療後會影響性能力嗎?
除了大小,睾丸位置也是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 如果位置過高,位於腹股溝,甚至在肚子裏,睾丸功能就會受到影響。 硬而沒有彈性,或過於柔軟,表明內部組織可能遭到破壞,甚至是睾丸癌的症狀。 一般這種疼痛是鈍痛,有很多患者正是由於出現了這種疼痛的感覺,纔會到醫院檢查,發現有睾丸癌。 針對睾丸癌的治療,目前主要是手術切除,當然,也包括放化療。 由於一些男性是在年輕時候發病,擔心睾丸癌手術會影響接下來的生育。
睾丸癌: 睾丸癌容易復發嗎?
只要及早發現,規範治療,患者的5年生存率很高。 年輕患者的預後最好,對於 50 歲以下的患者,5年總生存率 ≥ 98%。 而且絕大多數睾丸癌僅限於一側,癌細胞不會侵犯對側的睾丸,很多患者在治療後仍然可以結婚生育。
睾丸癌: 癌症專區
有醫生建議最好在溫水淋浴或泡澡時自檢,因爲這時陰囊皮膚變得柔軟、鬆弛,容易觀察及感覺到腫塊或腫脹。 腹部CT可顯示腫瘤三維大小及與鄰近的組織的關係,鑑別睾丸腫塊是囊性或實性準確率達到90%~100%,並能區別腫瘤中心壞死液化與囊腫。 MRI對軟組織的對比度較好,可顯示血管結構,減少臨牀分期的誤差達22%。 尿的促性腺激素和尿液膠乳實驗,如爲陽性,則對診斷有決定性意義。 在病變晚期,可出現貧血,血沉增快,肝功能異常,黃疸指數增高,腎功能損害等。 睾丸腫瘤標記:採用放射免疫新技術檢測血液中微量激素在化驗診斷腫瘤方面是一個突破。
睾丸癌: 睾丸癌臨牀表現
用手觸摸睾丸,看看兩個睾丸是否有不同之處。 用手握着陰囊和睾丸,輕輕觸摸,對比兩個睾丸是否存在明顯不同。 睾丸癌 睾丸癌 如果一個睾丸明顯比另一個大得多,或是形狀、硬度異常,則應該及時就診,接受進一步檢查。 男人一生中得到睾丸癌的幾率大約爲0.4%,發病人羣主要爲生育高峯期的年輕男性,約一半的睾丸癌患者年齡介於20到34歲之間。 精原細胞瘤睾丸切除後放射治療,25~35Gy(2500~3500rad)3周照射主動脈旁和同側髂、腹股溝淋巴結。
睾丸癌: 化療
對有轉移的精原細胞瘤則採用化療,最有效的三聯藥物是順鉑、博來黴素和依託泊甙,緩解率約90%。 對侷限性非精原細胞瘤,在根治性睾丸切除術後密切隨訪或行腹膜後淋巴結清掃術。 高期非精原細胞腫瘤在根治性睾丸切除術後採用化療,而後行腹膜後淋巴結切除術。 一般根據病理類型、發展趨勢、全身情況,仔細分析局部復發或遠處轉移情況,然後纔去局部或全身性治療。 醫生只知道,當睾丸中的健康細胞發生改變時,就會發生睾丸癌。 健康的細胞會以有序的方式生長和分裂,以確保身體機能保持正常。
睾丸癌: 男性生殖系統
自己的心態可以調整,但家人、朋友的關心和擔憂,卻非控制範圍內,Tim曾被過多的問候和關心影響情緒。 根據英國癌症研究基金會的數據顯示,睾丸癌復發機率取決於癌症類別和分期。 萬一不幸復發,一般會在治療後2年內發生,甚少會發生在之後。 大多睾丸癌都只發生在一個睾丸上,而治療結束後,剩餘的睾丸仍然可以產生所需要的激素,基本上不會影響性能力。 卵黃囊癌(Yolk 睾丸癌2025 sac carcinoma)——看起來像人類早期胚胎的卵黃囊,是青春期前幼童最常罹患的睾丸腫瘤。 精原細胞瘤生長和擴散速度比比非精原細胞瘤慢,而精原細胞瘤又可分為典型精原細胞瘤和精細胞性精原細胞瘤。
B超顯示睾丸均勻性增大,回聲增強而不均,血流信號強。 陰囊超聲探測睾丸腫瘤的敏感度100%,可以顯示腫瘤在睾丸外或睾丸內。 還可以用於探測腹膜後有無轉移腫瘤,腎區有無轉移性淋巴結,或腹腔臟器有無轉移;有助於腫瘤的分期和療效的觀察。
癌細胞未擴散到附近的淋巴結或更遠處器官。 I腫瘤已經不只生長在曲精細管,可能已經生長在睾丸並進入附近的結構。 睾丸癌2025 癌細胞尚未擴散到附近的淋巴結或更遠處器官。 另外,未有腫瘤標誌物測試結果,或尚未完成測試。 睾丸癌2025 IA腫瘤已經仍在睾丸內,尚未長到附近的血管或淋巴結。
睾丸癌: 睾丸癌診斷
睾丸癌對男性的危害非常大,一不小心“蛋就沒了”,而且20~40歲的高發年齡段很可能導致男性失去生育能力。 有隱睪症的人,罹患睪丸癌的機會為一般人的四到八倍。 原來,睪丸需要在溫度低一點的環境下才能正常發育、運作,但腹腔內的溫度太高,睪丸會長不大,甚至失去製造精子的能力。 此外,睪丸過熱還容易使睪丸內的細胞病變,因此增加了日後罹患睪丸癌的機率。
雖然低劑量放療可以保留間質細胞功能並防止生殖細胞腫瘤的發展,但也可能需要保守的觀察方法。 高危個體(例如隱睾症、睾丸萎縮和雙性人疾病)需要密切觀察。 睾丸製造並儲存精子,該器官位於陰莖下方的陰囊中。 大多數睾丸癌始於生殖細胞,生殖細胞是負責產生精子的細胞,比較常見的睾丸腫瘤是精原細胞瘤和非精原細胞瘤,非精原細胞瘤傳播非常迅速,導致患者會有陰囊墜脹的感覺。 如果經常出現陰囊墜脹的症狀,請立即就醫。 0腫瘤只存在於曲精細管(睾丸內的小管)裏,尚未生長到睾丸的其他部位。
只有及早發現,纔不會錯過治療睾丸癌的最佳時機,因此睾丸檢查通常是例行體檢的一部分。 此外,大部分醫療機構也鼓勵男人及男孩每個月自己檢查睾丸一次。 本文將教你如何進行自我檢查,如果還有任何疑問,請諮詢醫生。 介入放射學動脈區域灌注化療和淋巴管灌注化療對改善預後尤其是中晚期患者有重要作用。 睾丸腫瘤以淋巴結轉移爲主,常見於髂內、髂總、腹主動脈旁及縱隔淋巴結,轉移竈可以很大,腹部可以觸及,患者訴說腰、背痛。 睾丸絨毛癌患者,可出現乳房肥大,乳頭乳暈色素沉着。
而定期自檢睾丸可發現早期睾丸癌以及其他部分男科疾病。 睾丸癌發展的另一個危險因素是原位癌(CIS)的存在,也稱爲腎小管內生殖細胞瘤變。 睾丸獨聯體似乎由胎兒淋細胞發育而來,組織學特徵爲僅含有 Sertoli 細胞和惡性生殖細胞的生精小管。 與大多數其他癌症不同,睾丸癌通常見於年輕男性。 在 白人男性,睾丸癌是20歲至34歲最常見的癌症,並且 第二常見於 35 歲至 39 歲。 睾丸癌2025 睾丸癌可以說是比較容易治癒的癌症,但病人接受治療後需要定期覆診,以監察有沒有復發的跡象或產生治療副作用。
睾丸癌: 睾丸腫瘤病因
不過,是否影響生育,還要看患者的實際病情。 晚期多發肺轉移和腦轉移及骨轉移者,BEP化療,然後瘤標正常,看腹膜後淋巴結是否腫大。 如果瘤標持續增高,二線化療藥物VIP或者大劑量化療加自體幹細胞移植治療。 其次,睾丸癌屬於淺表癌症,很大一部分患者在癌症早期就已經發現異常,從而就醫。
睾丸癌: Living with 睾丸癌?
腫瘤切除後,4周內可行預防性化療或腹膜後淋巴結清掃術(RPLND)。 超過四周需要再次檢查CT和瘤標,後再決定。 嚴格按照美國治療指南進行,如有復發,一線化療BEP。
另外,它們會以較快的速度生長並擴散到睾丸外。 其病因尚不明瞭,目前認爲其發病與遺傳和後天因素均有關係。 其中與隱睾關係最密切,隱睾發生腫瘤的機會比正常人大10~14倍,腹腔內隱睾比腹股溝更高。 睾丸癌 專家解讀泌尿男生殖系常見腫瘤危險信號 現代醫學的發展已經證明癌症並非不治之症,是可以預防、治癒和延長生命的。
睾丸癌: 男性不育男性不育會導致睾丸癌嗎? 男性不育需注意用藥
但有時一些細胞會出現異常,導致這種生長失去控制,即這些細胞即使在不需要新細胞時也會繼續分裂。 相對於常見的癌症,蛋蛋癌的發病率不算太高,但也要養成自我檢查的習慣,畢竟洗澡、自我解決時,順便摸一摸蛋蛋也不是一件難事。 用兩手輕輕捏住睾丸,拇指放在上部,食指和中指放在下部。 用拇指和食指輕輕轉動蛋蛋,感受蛋蛋是否光滑有彈性,如果感受到異常的、豌豆大小且不疼的腫塊,那就一定要多加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