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保育為藝術文化表演場所,並會保留天台巨型飛拱,研究開放飛拱範圍作休憩空間,讓公眾可近距離欣賞及打卡。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新世界旗下公司已收購80%的業權,達強制拍賣條件,希望統一業權以進行相關項目的重建。 發言人進一步表示,集團始終積極推廣文藝工作,在尚未獲得100%的業權及未能詳細勘察現況及結構之前,討論日後發展方案是言之尚早的,如果可以完全統一業權,便會在接下來的相關重建項目中,積極考量與落實重建同保護措施,尤其重視其保留文物精髓。
- 屬於傳統住宅區的北角區,近年有不少收購重建,當中獲新世界發展(00017)完成收購的前皇都戲院大廈,有望展開保育及重建方案,若作商業發展,最多可提供逾54萬平方呎樓面。
- 當中包括入口處變成復古的售票處,職員會向參觀人士派發仿製戲票和預訂戲票位置。
- 美股週五早段受壓,道指曾跌176點,報33,520點;標指跌34點,報4,056點;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指跌139點,報11,716點。
- 而香港大學建築保育學部主任李浩然博士直指皇都戲院的屋頂結構根本是橋樑的設計,並將其與新加坡的愛琴橋(1929落成)對照,結論兩者都是屬於鋼筋混凝土建造的「馬氏彩虹拱橋」圓拱。
- 議員謝偉銓指樂見新進展,估計因皇都戲院大廈面積甚大,佔地達3萬平方呎,令其地價相對較高。
- 另外,屋宇署則批出多幅圖則,包括長實(01113.HK)旗下啟德4E區2號住宅地皮,將建8座商住物業,包括1座6層高、及7座28至29層高物業,住宅樓面涉62.46萬平方呎,另有近2.3萬平方呎商業樓面。
- 在去年嚴格的社會防疫措施下,該企截至去年底止年度錄得股東應佔虧損11.57億元,按年盈轉虧,為相隔一年之後業績再度「見紅」。
屹立北角超過60年的皇都戲院,獲古諮會列為一級歷史建築,發展商新世界於2018年申請強拍令,並於今日(24日)獲土地審裁處批准。 而且戰後社會環境,興建都需要「快靚正」完成,因此石屎是戰後現代主義建築物常用的物料,而且石屎可塑性非常高,可以配合各樣建築形式,這亦能見於皇都戲院。 當發展局可在數年前繞過古諮會,把落成只有十數年的志蓮淨苑推舉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做法引起非議時,卻未有正視香港保護歷史建築的條例和機制的落後,未來恐怕還有許多有價值的建築(尤其戰後建築),難逃被拆的厄運。 最近一週有一宗新聞引起筆者的注意,就是位於香港島東區北角的地標皇都戲院及相連的住宅物業,半年來一直被一地產商收購。 按照現有的法例,超過五十年樓齡的樓宇,只要發展商收購到八成業權,餘下的兩成就可過強制拍賣業權。 香港最大強拍項目北角皇都戲院於10月8日拍賣,拍賣由新世界發展提出,並由新世界發展以底價港幣47.76億元投得。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保育組織曾發「文物危急警示」
就連古諮會主席林筱魯也承認,目前的法規只能鼓勵業主保育,這是評級制無力的地方。 負責此次強拍的第一太平戴維斯估值及專業顧問服務董事總經理陳超國表示,項目三面臨街,屬市面難有地盤,今次拍賣成交價屬市價水平。 由於項目涉及歷史古蹟,存在保育成份及保育價值,有機會影響最終建築樓面及成本。 1952年,香港娛樂業鉅子、萬國影片公司集團創辦人歐德禮在北角創建璇宮戲院,1959年易手後改名為皇都戲院。 這裏很快成為香港風靡一時的演藝殿堂,廣邀國際頂級大師、藝術團體和本地著名藝術家,以及粵劇名流等來此演出,星光熠熠,一時風頭無兩。
負責是次強制拍賣的第一太平戴維斯,其估值及專業顧問服務董事總經理陳超國指,今次拍賣成交價為強拍條例生效以來最高,而且是首次有涉及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級的物業強拍申請,獲法庭批准並進行拍賣。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由於地盤面積龐大,位置佳,大廈多年前已被發展商的財團已蜂擁而至,惟該廈「釘子戶」眾多,不願出售手持物業,財團亦難於收購足夠的業權份數,以符合強拍要求。 知名大戶包括老牌陸海通家族成員、實力商鋪投資者楊渭生,北角知名炒家姚加環等等。 代表發展商新世界發展的有關人士,在2015年7月已成功與該三大「旗手」大戶達成協議,以逾七億元一口氣購入該廈逾兩成業權,成為啟動收購的關鍵。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昔日皇都戲院的售票處、戲票
據悉,皇都戲院屋頂的「呈拋物線型的飛拱支架」會是最受關注部分之一。 新世界表示,集團將盡力復修該一級歷史建築,保留和重塑戲院古蹟的歷史面貌,包括天台俗稱「飛拱」的桁架建築,致力重現上世紀50年代的輝煌,建構以表演藝術、文藝薈萃為主的香港「文化綠洲」。 2020年8月24日,土地審裁署最新資料顯示,新世界發展以底價達47.76億港元申請強制拍賣,金額創下香港歷來最大金額強制拍賣紀錄。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同年10月8日,新世界發展以底價47.76億元投得北角皇都戲院大廈,是香港歷來最高成交價強拍個案。 新世界表示會盡力復修及保留皇都戲院,並活化為藝術文化表演場所,將戲院天台的「飛拱」的桁架建築作休憩空間,讓公眾人士觀賞及「打卡」。
- 而會德豐地產古洞第24區住宅地可建兩幢27層高商住樓,總樓面約49.24萬方呎。
- 談論保育,因為需要持續經營、長遠發展,不能避免考慮收支如何平衡,問及皇都的藍圖如何,會是怎樣形式的藝術場地,兩位稱言之尚早,未有定案。
- 旁邊的住宅大廈則建於1957年,認為即使清拆住宅大廈,都不會影響戲院的歷史價值。
- 新世界宣佈將會與民間團體合作,集團聘請陣容強大的社區活動顧問團,特別邀請前古諮會成員、衛奕信勳爵文物信託受託人委員會前主席何培斌教授、香港流行文化學者吳俊雄博士、前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丁新豹教授、前香港話劇團藝術總監毛俊輝博士以及建築文物保護師吳韻怡。
- 建築文物保護師吳韻怡強烈建議發展商需保留入口上方「蟬迷董卓」浮雕和屋頂混凝土拱架建築特色,否則不會是皇都戲院。
- 會德豐上水古洞第24區住宅用地,則獲批建2座27層高的商住物業,提供逾41萬平方呎住宅、及逾8.2萬平方呎商業樓面;新地(00016.HK)屯門掃管笏項目,將在1層低層地下之上,建6座18至20層高住宅,共涉61.14萬平方呎樓面。
經過歷時兩年的強制拍賣法律程序後,新世界發展旗下公司於10月8日投得北角英皇道277至291號商住物業皇都戲院大廈的100%業權,並預計於11月中完成法律程序後,正式成為該地段的業權持有人,同時開展香港近年少有、由私人發展商主導的大型古蹟保育項目。 新世界表示,皇都戲院大廈由住宅、商用及前皇都戲院部份組成,集團擬保育大廈內前皇都戲院的相關部份,表示會「積極考量如何把前皇都戲院的精髓予以保存」。 集團表示同時將與民間團體合作,展開一系列社區活動,邀請前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丁新豹、前古諮會成員何培斌等學者擔任社區活動顧問。 活動內容包括有關北角及前皇都戲院講座、導賞團,以及徵集北角及前戲院口述歷史及其他活動。 北角地標前皇都戲院最近公佈最新發展路向,根據屋宇署資料,皇都戲院及鄰近皇都戲院大廈將重建成兩幢高19層及27層的商住大廈,設有4層高商場及3層地庫,涉及總樓面38.5萬平方呎。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新聞稿
發展商新世界早前宣佈會保留皇都戲院的本體作保育之用,是次項目僅清拆住宅部分作重建用途。 屹立北角65年的舊皇都戲院,兩年前獲古物諮詢委員會通過由三級歷史建築物「升呢」至一級。 新世界發展旗下公司已收齊80%業權,達強制拍賣門檻,今日(22日)會向土地審裁處申請強拍,希望藉此進行重建項目。 皇都戲院大廈去年10月公開拍賣出售,新世界以底價47.7億元投得,成功統一所有業權,成為歷來最大宗單一強拍個案。 新世界當時指會啟動皇都戲院保育計劃,包括保留及復修該幢一級歷史建築,包括天台俗稱「飛拱」的桁架建築。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一級歷史建築創最大金額強拍紀錄,皇都戲院何去何從?
新世界發展行政總裁鄭志剛就此表示,香港需要建設更多的「文化硅谷」,提升香港文化軟實力,重塑香港國際文化藝術之都的形象。 為此,新世界將「高規格地保育」皇都戲院這座文化地標,並注入新的文化精髓,打造「文化綠洲」。 新世界發展旗下公司成功投得北角皇都戲院大廈的100%業權,其後開展香港近年少有、由私人發展商主導的大型古蹟保育項目。 地少人多的土地問題,多年來為香港帶來不同的民生問題,例如最基本的住屋、營商環境以至社區保育等,全部環環相扣,牽一髮動全身。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好似早前鬧得熱烘烘的北角皇都戲院,自1997年結業後曾改為桌球會所,縱使戲院建築本身有相當高的歷史價值,但在地產財團逐步收購下,可能唔使等幾耐,呢座代表住香港戰後繁榮、歌舞昇平而且極具歷史意義的戲院便會遭拆卸。 趁推土機未輾到之前,不如抽空到北角英皇道欣賞嚇呢座舊戲院,從中尋找已失去的昔日情懷和回憶。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小福建」 昔日「小上海」
1930年開業的油麻地戲院,亦是戰前建成的戲院建築,1998年結業後被地政總署接收業權,其後被評為2級歷史建築,於2012年改建成戲曲活動中心。 1931年開業的長洲戲院,是現時香港兩間僅存的戰前興建戲院之一,開業過半個世紀後於1990年結業,現時被評為3級歷史建築。 北角昔日聚集不少上海人及洋人,因此區內可謂是戲院林立,而且都選址人流最旺的英皇道,雖然現時多間戲院都已被拆卸改建,但部分從外觀或所選位置,還是看得出過往戲院的面貌。 美股收市個別發展,投資者擔心通脹和強勁的美國經濟,或令聯儲局緊縮的貨幣政策會維持更長時間,當中高盛及美銀都上調美國今年加息預測,由之前估計兩次轉為三次。 3大指數低開,道瓊斯指數曾跌近180點,不過其後倒升,最終收市升129點,收報33826點,升幅近0.4%。 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指數沽壓較大,最多跌約1.5%,尾段跌幅收窄,報11787點,跌68點,跌幅0.58%。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從璇宮戲院變皇都戲院 國際巨星演出
當年許多事都是這裏第一次發生,「戲院點起法?不太知道,沒有需要承襲,反而自由」。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在實用主義、現代主義的大氛圍底下,各範疇的人都在各師各法,「講下去,香港電影都是這種精神,我試試這樣得唔得的狀態,不只給香港人看,全東南亞華人都看着。可不可以做一些東西是全球華人都適用呢,起碼在想像上切合,所以五十年代其實創意爆棚」。 首先,古諮會現在才即將完成確認戰前的1,444幢歷史建築的評級,而戰後建築評級清單就有234項,當中只有70多項完成評級,進度緩慢,皇都戲院恐怕在獲得評級前已難逃一死。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未來城市:皇都戲院保住個殼,如何期待她的重生?
現貨金一度跌至去年12月底以來最低,較早時收復失地,轉升0.3%至每盎司1842.27美元。 美國聯儲局理事鮑曼表示,在加息以降低通脹方面,聯儲局仍更多工作要做,最近的數據表明,聯儲局的行動至今產生的影響仍不夠大,認為需要繼續加息,直到讓聯邦基金利率處於高度限制性的水平。 他續指,今年疫情令營商市道不明朗,發展商出價相對謹慎,不過近期看不到強拍宗數有明顯減少,主因是發展商仍須完成疫情前已展開的併購項目。 2015年7月,代表新世界發展為首等財團正式展開大規模的收購舊樓行動,成功購入該廈逾兩成業權,並落實向小業主進行收購,全幢涉資逾36億。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屋宇署批准拆卸皇都大廈 新世界開始清拆住宅 戲院保育計劃不變
前皇都戲院原為三級歷史建築,至2016年古諮會信納前皇都戲院的獨有價值,將評級提升為一級。 但現行法例,香港只有法定古蹟才享有法定保護,不能清拆,至於歷史建築評級制度下,包括最高級別的是一級歷史建築,只代表具特別重要價值「須盡一切努力予以保存」,但私人業主只需通知政府便可清拆。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以前家人曾經租用舖位,售賣童裝及童鞋的建築文物保護師吳韻怡,是項目顧問委員會成員。 市民普遍關注戲院標誌的「飛拱」會否保留,新世界發展就承諾會將其保留,保育方向則會注重「保建築、保飛拱、保用途」,將戲院保育成香港「文化綠洲」,建構一個文化藝術表演場地。 發展商新世界於2018年就皇都戲院大廈申請強拍令,當時曾稱在重建有關項目過程中,積極考量如何把前皇都戲院的精髓予以保存。 談規模,皇都戲院前身的璇宮戲院其實並非獨一無二,比如同期開幕的樂宮戲院比它還大,披頭四更曾登臺。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北角地標|前皇都戲院最新發展路向曝光!計劃建兩幢商住大廈/設4層高商場/戲院部分獲保育
建議將中央通風廊移至僅16米高的戲院上方,既可保留戲院,發展商也可興建一幢高22層高大廈。 其他設計包括將戲院原有空間改裝為室內運動場,可進行攀石、飛索及滑雪等活動。 2016年3月23日,國際保育專業組織 Docomomo International 發出「文物危急警示」,形容皇都戲院是現代的重要建築,而獨特的屋頂結構更是全球獨一無二,要求避免清拆。 消息傳出後,引起市民及保育團體關注,活現香港、長春社以及 Docomomo HK(國際現代建築文獻組織香港分會)發表聯合聲明,促請古物諮詢委員會將舊皇都戲院至少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古物諮詢委員會於4月18日開會討論其歷史評級,古物古蹟辦事處只將舊皇都戲院建議評為三級,即屬最低的級別。
皇都戲院重建住宅: 炮臺山英皇道 271 至 291 號(皇都戲院)
吳俊雄指,璇宮的獨特在於節目定位——首輪西片與不同領域的藝術並存。 首先是針對建築落成年期的成見,「有人認為壽命只有五十年多一點,太後生了,沒什麼所謂歷史意義」。 他稱,一直以來古諮會對很多年齡不足的建築物都不太傾向保育,因此這次作為戰後建築物的皇都戲院得以升級,在這層面上已是個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