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醫生的診所地址、聯絡方法、應診時間和專業資格等資訊供市民參閱,以便大家能夠選擇自己所需的專科醫生。 江永明醫生 E大夫除了有齊全的醫生資料外,最具價值能夠幫市民找到適合醫生的資料便是成千上萬市民對不同醫生的評論。 中心5日對中新社表示,香港整體季節性流感活躍程度已由高峯水平進一步下降至接近基線水平,預期本季冬季流感季節即將結束。 關於病人的資料、病歷方面,醫生會根據守則予以保密,所以病人無需隱瞞相關資料。
每年的一至三月都是本港的流感高峯期,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為此向本港進行有關流感及流感疫苗調查,並於今日公佈有關結果,解釋噴鼻式疫苗的優勢及副作用等,並即場示範接種的方法。 江永明醫生2025 江永明醫生 睿賢學社於2022年3月16日邀請了江永明醫生主講「怎樣看醫生?」講座,江醫生為資深公共衞生醫學專科醫生。 不過,若我們長時間承受過量壓力,體內一種稱為皮質醇的壓力荷爾蒙便會長期處於偏高水平,抑制人體的免疫系統,導致免疫力下降,並誘發身體出現腸胃問題、哮喘、高血壓等病徵。 3.無痛-早前在記者會上,張太和女兒柔柔即場在有醫生和藥劑師的情況下接種噴鼻式疫苗,小朋友表示完全不痛。
江永明醫生: 健康百科
公共衛生醫學專科江永明醫生出席信義宗神學院舉辦講座時,建議:「靜一靜、想一想,留給大家空間」。 公共衛生醫學專科江永明醫生指出,長期病患者面對的衝擊關乎本身性格,如果精力充沛,發病後基本生理自料不到會感到失落,自尊受打擊、愧疚連累家人負擔,但又想人關心,於是產生矛盾。 江醫生分享個人經歷,太太多年前患肺癌,大家溝通協調照顧方法與時間,因為全時間面對病人也會令對方造成壓力。 由於有不少兒童因怕打針而對不願意接種針劑流感疫苗,因此學會建議採用新一代噴鼻式疫苗為兒童接種。
作為照顧者相當勞累,付出了很多時間心力之後,事情未必如自己所美好,也忽略自己的需要,情緒有低落甚至衝擊信仰,質疑上帝為何會這樣……。 江永明醫生 香港2021年度授勳及嘉獎名單於2021年7月1日及11月15日於憲報刊登,共747人獲得特區政府行政長官頒授勛銜及作出嘉獎,頒授典禮於11月20至22日在香港禮賓府舉行。 江永明醫生 市民選擇時應留意每日建議攝取量、過量攝取的副作用及與藥物的相互影響,一旦攝取過量營養素,或會對身體有害。 兩位就讀中大的醫科生Wilson和Jessie肩負起教育公眾的角色,解釋新冠病毒變種趨勢和最新疫苗資訊。 近年不少公立醫院人手都轉投私人市場,就好像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呂卓如,入行20年後離開原來崗位,以便重拾做醫生的初心──幫助病人。
江永明醫生: 提供診所:
如發現本網站載列的資料並非最新的資料,請聯絡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 醫務委員會成立的執照組負責籌備和舉辦非本地醫科畢業生執業資格試,並負責評核駐院實習醫生在接受評核期的表現。 江稱,很多時子女怕打針緣於家長擔心及害怕,其實兒童一般對打針無概念,但當家長告知子女「打針唔痛唔怕」時,反而變相製造恐慌。 因此,他建議家長毋須對子女強調打針,臨打針前亦可以與子女「傾偈、玩電話」,使他們分心。 調查過後,浸信會醫院遭衛生署嚴斥,醫院及後亦承諾改善並公開道歉,並委任李教授接替前行政總監,落實各項改善方案。 他續言,教會關顧部應建立支援患病家庭的系統,讓信徒及早學習如何關顧長期病患者及其家人,當有需要時便不會「空槍上陣」。
- 江永明醫生 江醫生解釋醫生的角色對病人而言就像教練,為病人提供治療的同時令病人對自己的病加深瞭解。
- 另外,因應香港國家安全法生效,為表揚對維護國家安全嘅重大貢獻,行政長官破例喺2021年2月9號向七名現任同前任高級警務人員頒發行政長官公共服務獎狀,大多數人員同警方國安處有關。
- 若在有性接觸後才接種,預防率估計會跌至50%至60%,由於預防率視乎接種前已感染的HPV病毒種類,因此並不能一概而論。
- 照顧者需要留意身心靈三方面,不時睇察自己的情況,譬如身體給自己一些信號,如果出現濕疹或皮膚敏感、氣管敏感、哮喘、胃部不適、腹瀉,就是身體出現毛病需立即求醫。
- AXA安盛香港和我們有關或控股公司不會就所提供的資料和材料沒有侵權、安全、準確、完整、充分、合理、切合用途或沒有電腦病毒承擔任何保證或責任。
為促進社區參與及加強公立醫院管治,醫管局按《醫院管理局條例》就轄下41間醫院/機構成立了33個醫院管治委員會。 別以為HPV只啱女仔打,男仔接種都可以預防肛門癌、俗稱椰菜花的性病疣,而且倒轉頭可以減少傳染女仔,作爲負責任的老豆,當然要教阿仔當個負責任的男人。 江永明醫生2025 新冠病毒疫情持續半年,為了抗疫而長時間留家工作及生活,間中感到擔憂及沉悶是人之常情。 江醫生認為,調整自己的生理時鐘,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對提升精神健康亦非常關鍵。 睡眠有助身體修復各種功能,故此充足的睡眠時間才能為我們的健康打好基礎。 運動時,腦部會產生一種稱為胺多酚的「快樂賀爾蒙」,有助令我們更樂觀和愉快。
江永明醫生: 診所地址
政府也推行了醫健通,讓公營和私營醫護機構雙向互通紀錄,資料只會在授權情況下才會互通。 江永明醫生 江醫生解釋醫生的角色對病人而言就像教練,為病人提供治療的同時令病人對自己的病加深瞭解。 病人常因看病時間緊迫、對陌生的醫生和環境不安,以及檢查時怕痛等,未能和醫生配合。 香港2021年度授勳同嘉獎名單2021年7月1號喺憲報刊登,共746人獲得特區政府行政長官頒授勛銜同作出嘉獎。
江永明醫生: 講「打針唔痛」反製造恐慌
及至九七回歸,特首董建華上任,提出以「老有所醫」為目標的老人政策,在英國曾受家庭醫學訓練的江醫生便順理成章獲安排為衛生署轄下18間長者健康中心推行家庭醫學運作模式,及成立長者健康外展隊。 96年於英國諾定鹹考畢專科試回港,他一心投身家庭醫學,得悉衛生署有幾間診所以家庭醫學模式運作,覺得適合自己,便嘗試申請,最終順利獲聘。 另外,因應香港國家安全法生效,為表揚對維護國家安全嘅重大貢獻,行政長官破例喺2021年2月9號向七名現任同前任高級警務人員頒發行政長官公共服務獎狀,大多數人員同警方國安處有關。 「港大是『百年老店』,教學陣容粒粒皆星,學費又相同,自然是學生的首選,AL(高級程度會考)考到三科合格,想讀醫學院的沒人會選中大。」結果中大醫學院首屆只收了60名學生,跟往後的百多二百人是天壤之別。 「實在競爭是件好事。我慶幸那時大家(教授們)都很年輕,平均40歲左右,一心只想著做好一件事,所以部門間都很團結。」這份熱血,到後期政府資助減少,部門各據山頭,爭拗開始增多,便不復見。
江永明醫生: 提供 / 修正醫生資料
在這兵荒馬亂的危急關頭,一方面要面對衛生署指責,另一方面又要應付傳媒及病人組織質詢,壓力之大可以想見。 不少市民觀看球賽期間,都有進食零食的習慣,調查發現近八成(77.8%)受訪者稱收看賽事時會經常喫零食,當中薯片、花生及果仁更被選為最受歡迎「睇波零食」頭三甲。 公共衛生醫學專科醫生江永明(圖)提醒,不少零食均屬高脂高鹽,球迷進食時要適可而止,食用時亦應多飲水,讓多餘鹽分排出體外。 壓力不無好處,適量的壓力能夠為我們帶來推動力,鼓勵我們努力達成自己的目標。 江永明醫生 若在有性接觸後才接種,預防率估計會跌至50%至60%,由於預防率視乎接種前已感染的HPV病毒種類,因此並不能一概而論。 江永明醫生 假設在接種前只感染HPV 16型病毒,疫苗仍然有效預防其他種類的HPV病毒。
江永明醫生: 江永明醫生
江醫生表示,簡單在居住或工作環境擺放一些盆栽,已經可以舒緩精神緊張。 江醫生又笑言,時下流行「斷捨離」,我們可好好利用留在家的空閑時間,整理執拾家中的無用物品,做到「simple is beautiful」。 初到美國一家醫院實習時,看到當地醫療非常落後,李教授本想轉做研究,但經大學一位老師鼓勵:「你既然讀了醫科,就不要浪費,不如想想如何跟病人接觸吧!」他最終打消放棄念頭。 及後他又重回浸信會醫院兼職病理,最後還是因工作太忙而恢復退休自由身。 現在除了在大舜政策研究中心從事推廣健康的義務工作,亦在中大及浸大教學。 2003年,「沙士」爆發,浸信會醫院涉嫌隱瞞疫情,李教授臨危受命,出任署理行政總監,就衛生署徹查事件作回應。
江永明醫生: 普通科 General Practitioner
即使院方當時已為患者採取措施防範非典型肺炎,但當將二人轉往仁濟醫院留醫時,由醫生撰寫的轉介信卻並未提及,而醫院病人及家屬亦未獲知會疫情可能爆發。 至於照顧者方面,江醫生直言,他們雖然不是病人,但因需要長期照顧家人,難免勞累和影響心情。 面對壓力時,照顧者身體或會響起健康警號,他提醒求醫時不應只處理相關症狀,而是針對造成壓力的原因,醫生纔可對症下藥。 另外,他建議病人應在患病初期,向家庭醫生尋求專業意見,讓病人和家人都清楚病情的發展狀況,一早定好治療方向,日後便更易溝通和達成共識。 此外,長期病患者被病魔蹂躪,或會怨天尤人,他提醒家人未必需要逐一回應,最重要是聆聽並瞭解說話背後的深層意思。
江永明醫生: 江永明醫生 Kong Henry
流感高峯殺到,要防止這個於上個冬季流感高峯期奪走超過三百八十人性命、對小朋友無情的殺手作惡,接種疫苗是最佳防衞術。 可是,不少兒童對長而幼的針管感怕怕,為減他們「戒心」,噴鼻式流感疫苗再次引入,過程無痛兼快捷,有助怕打針小鬼克服接種疫苗的恐懼。 提供的資料和材料屬一般性質且不會構成AXA安盛香港的醫療或健康建議,並且是在「按現狀」和「可使用」的基礎上提供,沒有任何類型的明示或暗示陳述及/或保證。
江永明醫生: 【兒童救星】噴鼻式疫苗 預防流感無懼打針痛楚
江醫生強調,不少受壓力困擾的病人都是完美主義者,對自己的要求苛刻,因此除了助人之外,善待自己亦十分重要。 江永明醫生 趁著疫情期間,不妨嘗試放慢腳步,反思過往的生活模式,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在疫情過後做一個更快樂的自己。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初期,香港市民人人自危,即使當時未實施「限聚令」,不少市民在惶恐的陰霾下都避免外出,以減低感染風險。 去年重新引入本港的噴鼻式流感疫苗,令兒童哭鬧情況不再,外國研究亦顯示,改用噴鼻式疫苗的接種率提升一半,但價錢較傳統針劑疫苗貴1倍,接種限制亦較多。
江永明醫生: 病人評價
當妻子病情進展至某個階段,江醫生覺得需要再投入更多時間陪伴她,他曾想找買家接收診所,甚至有將之結束的打算,但最後還是實行了與另一位醫生各自應診半天的安排。 同時出席記者會的高級港口衞生主任陳少梅醫生說,鑑於東南亞出現登革熱爆發,她提醒前往該地區的旅客,小心預防登革熱。 不過,他強調,根據內地衞生部門的每月報告,今年首五個月的腦膜炎雙球菌感染個案數字,低於2004年及2005年的同期數字。 考慮是否於接觸後接種狂犬病疫苗是基於個別情況而定,例如是否可以觀察該動物、當地是否有狂犬病存在等因素。
江永明醫生: 江永明醫生: 健康應該靠自己把握
從〈醫護信箱〉提問後,更有機會參與〈醫訪共融計畫〉透過綜合意見問診服務,會員可對病情預先稍作了解後,選擇性地邀請相關合適醫生共同參與該計畫,為健康生活作更週全之護理安排。 公共衛生醫學專科醫生江永明對中新社記者表示,雖然本季流感已至尾聲,公衆仍需提高流感預防意識,最關鍵是及早接種流感疫苗,其次是注意個人衛生,包括外出戴口罩、勤洗手等。 江永明醫生 中新社香港4月5日電 (韓星童)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中心)數據顯示,截至4月3日,2018/19年冬季流感季節共錄得352宗死亡個案。 照顧者需要留意身心靈三方面,不時睇察自己的情況,譬如身體給自己一些信號,如果出現濕疹或皮膚敏感、氣管敏感、哮喘、胃部不適、腹瀉,就是身體出現毛病需立即求醫。 病徵是表面,背後釋放正在承受很大壓力的訊號,同時需要告訴醫生對症下藥。
他稱,有小學在一○年為一百九十六名學生提供免費噴鼻式疫苗,該校當年因流感而請假的人次少了八成,接種過程亦在少於一小時便完成。 江永明醫生 AXA安盛香港和我們有關或控股公司不會就所提供的資料和材料沒有侵權、安全、準確、完整、充分、合理、切合用途或沒有電腦病毒承擔任何保證或責任。 江永明醫生 由於子宮頸癌的癌變前期一般為期數年,柏氏抹片檢查是另一種有效預防子宮頸癌的方法。 雖然接種疫苗後的預防率可高達90%,但畢竟不是完全預防,女士接種後也應定期接受柏氏抹片檢查。 目前醫學界一般建議女士在開始有性行為後每2至3年便要接受柏氏抹片檢查。
資料顯示,本港女性有高達50%至80%機會感染HPV病毒³ 江永明醫生 。 這種病毒可經由皮膚與皮膚接觸傳播,由於子宮頸位置相當私密,所以幾乎都是透過性接觸感染。 江永明醫生2025 除子宮頸癌,HPV病毒亦會經由其他性活動增加患陰道癌、肛門癌等其它癌症的風險。
各醫院管治委員會審閱醫院行政總監的定期管理報告、監察醫院在運作和財務方面的表現、審視風險管理事宜、指導醫院管理政策,以及參與人力資源及採購工作,和醫院及社區的夥伴協作活動。 胸肺醫學界進行問卷調查,發現近半長者誤解曾確診便無需接種疫苗,以致長者接種率未如理想,接種率較日本、新加坡低,呼籲長者盡快接種新冠及流感疫苗。 正所謂「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一個小小的幫忙,在受惠者的眼中或許意義重大。 因應疾病流行情況的變化及醫療科學的發展,檢討及擬訂有關處理傳病媒介疾病及其風險因素的公共衞生策略。
江永明醫生: 新墟陳永明醫生: 提供
問他當年可有壓力,他舉重若輕:「壓力一定有,那時年紀都不輕了,但做得來便做吧!」結果本來打算做三個月的暫替職務,一做卻是兩年。 鑑於內地部分地方近期出現狂犬病個案,衞生署今日(八月七日)提醒前往受影響地區的旅遊人士,要提高警覺,以減低感染的機會。 衞生署提醒旅遊人士在歡度聖誕及新年佳節時注意個人、食物及環境衞生,預防感染傳染病及經食物傳播的疾病。 今屆世界盃賽事多於夜間及凌晨時分進行,球迷需要熬夜觀賞,江永明建議球迷可「留前鬥後」,保留精力觀看心愛的國家隊比賽。 他又提醒,觀看比賽時切忌長期坐著,可以做些簡單的伸展運動,避免肌肉及眼睛過於疲勞。
男士亦會因感染HPV而有機會出現生殖器官濕疣及性器官相關癌症,加上在文章前半部亦提及大部分HPV病毒是透過性接觸傳染,所以男士接種疫苗也可減低配偶患上子宮頸癌的風險。 我們希望為香港醫療出一分力,所以我們建構這個網上平臺,聆聽及反映醫護人員、市民的聲音,依理直說醫療健康大小事,旨在引發社會討論,推動改善香港醫療質素。 雖然噴鼻式疫苗無痛又方便,不過江永明醫生指價錢是現在傳統針筒疫苗價格的一倍,而政府提供的疫苗資助是一個固定金額,不過最終收費仍是由醫生自己決定。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藥劑師強調疫苗是有作用的,只是不能預防百分之一百的流感病毒,但已有效防禦7成左右的流感病毒,而副作用一般是發燒。 兒童、孕婦、長者及有長期病患人士等均屬流感高危人士,不過,公共衞生醫學專科醫生江永明形容要為兒童接種流感疫苗是一大難關。 江永明引述加拿大一項研究,觀察了近300名6個月至18歲的兒童在家庭流感診所接種疫苗的情況,當中52%出現至少一項哭鬧表現,在接種疫苗前更有32%躲藏以逃避打針。 江永明醫生 不過,接種後或可能出現鼻塞、流鼻水、發燒、喉嚨痛的副作用,而噴鼻式疫苗的價錢較針劑貴一倍。
江醫生表示,當事人未必察覺到自己情緒,大家承受壓力難免有情緒波動,不需要內疚自責,思考怎樣控制情緒,高漲火爆的時候「靜一靜、想一想,留給大家空間」。 那人患了腦退化,生理機能走下坡,明白人總有生死,對上帝有信心,反而豁出空間為別人和教會祈禱,發現祈禱出來的能力不但讓他看透病情,情緒也轉移到怎樣照顧自己,減輕照顧者的壓力。 江永明醫生 心智會教育及心理服務是由基督徒組成,致力以高質素的服務支援不同年齡層人士的心理和學習需要。 本會聘用和邀請經驗豐富之前線專業人士設計及提供服務,參予服務的大多數專業人士均超過十年相關工作經驗,共同把最好的服務給予大眾。
人稱「民望高」的前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卸任職務兩個月來一直馬不停蹄籌備骨科診所。 展開人生新一頁、60歲的高永文首要任務是「再進修」骨科知識,以重新考取骨科資格。 從未萌去意,但2005年,十多年前曾患鼻咽癌的父親卻癌症復發,一年多以來常往醫院探望,看著醫護人員如何在醫院細心照料,他笑言自己竟「開始技癢」,覺得如能為病人看病也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