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住戶可於計算資產淨值時,扣除因戶籍內家庭成員離世而收取的一筆過保險賠償金、法定/非法定賠償金及其他特別的財政援助,以及戶籍內家庭成員所收取的危疾保險賠償金。 問 26.部分收取非固定入息、花紅或佣金的住戶或因申報月份的入息突然上升而超出有關入息限額。 答 26.按「富戶政策」下計算入息的安排,非固定入息會按該入息所屬的服務時段按月平均計算。 另一方面,如住戶家庭入息連續三個月下降/因永久性原因導致即時下降(如有成員去世、遷出等)至低於相關入息限額,住戶可申請交回合適水平租金以至批出租約(適用於已申領暫準居住證的住戶)。
- 在1997年7月1日以前已是香港永久性居民的非中國籍人士。
- 有關申請將以「夫婦經濟來源限額」進行經濟審查,以評核申請人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的資格。
- 在「寬限期」(詳情請參閱「寬限期」安排的常見問題)過後,如長者及/或其配偶/同居人士(如適用)的入息及/或資產增加以致超過長者生活津貼的限額,他/她應立即向社會保障辦事處(廣東計劃及福建計劃)或社署代理機構申報。
- 不過,要留意的是,受惠人如獲發廣東計劃下的長者生活津貼,則不會同時獲發俗稱生果金的高齡津貼。
- 達至該入息水平的公屋住戶,其家庭入息水平在全港同類家庭入息分佈中為最高的百分之四以內註3。
- 若有懷疑或接獲舉報,房屋署會進行調查,並在有需要時向香港以外的有關部門/機構查詢。
每當新落成屋邨有適當的單位可供此類編配時,房委會將以通告形式通知居民。 成功申請的住戶在接受編配遷往另一單位後,可獲發搬遷津貼。 公屋住戶遇上家庭狀況轉變或發生特殊情況,而難以在現居單位繼續居住,可經下列調遷計劃申請搬到另一單位居住。 提供香港本地電話號碼,可確保相關政府人員在需要時與你聯絡。 申請公屋離港限制 申請公屋離港限制2025 若你無法提供香港本地電話號碼,只要可以透過你提供的電話號碼(包括是海外號碼)與你聯絡亦可接受。
申請公屋離港限制: 人士家庭需受公屋入息審查
通常,與承租人無直接關係的離婚人士(如姻親)須遷出公屋單位及刪除戶籍。 長者生活津貼(簡稱「長生津」)是社署公共福利金計劃中津貼金額最高的長者津貼。 申請人須經資產審查,如資產及每月入息沒有超過社署所定限額,而又年滿 65 歲或以上則可申請。 長生津分為普通及高額兩種,高額比普通長生津的津貼金額多約 1 千元,不過資產限額要求嚴謹得多,申請人可根據自己的資產總值選擇合適類型。 若住戶拒絕申報是否在香港擁有住宅物業/填報家庭入息及/或申報其家庭資產水平有否超逾現行公屋入息限額的100倍,便須遷離其公屋單位。
因此,受惠人在有需要使用公立醫院或診所服務時,應帶同有關身份證明文件以便向有關職員出示。 如年金是以每季/半年/每年等形式發放一次,有關金額須按月平均攤分,並由獲發款項的下一個月起計算為每月入息。 申請公屋離港限制2025 舉例來說,如長者每半年獲發一次年金,金額為24,000元,在2022年6月發放,該筆年金款項將會除六個月計算,即由2022年7月起計的六個月內每月入息為4,000元。 申請公屋離港限制2025 申請公屋離港限制2025 長者必須如實申報其/同居人士(只適用於婚姻狀況為「已婚」或「同居」(見問答3註)的申請人)入息及資產狀況。 (註) 只適用於符合以下條件的申請個案:申請人與同居人士同居於同一處所;申請人與同居人士共同分享經濟來源;和申請人同意向社署提供其同居人士的個人資料和經濟狀況,姑勿論其同居人士有否正領取廣東計劃下的津貼/其他津貼。
申請公屋離港限制: 相關內容
如入息及資產總值低於限額,便可合資格申請長者生活津貼。 不過,要留意的是,受惠人如獲發廣東計劃下的長者生活津貼,則不會同時獲發俗稱生果金的高齡津貼。 年滿70歲的長者可申領無須經濟審查的高齡津貼,長者可填妥「廣東計劃簡易表格」以申報其入息及/或資產超過限額及提出申請轉領廣東計劃下的高齡津貼,然後將表格交回社會保障辦事處(廣東計劃及福建計劃)。 物業包括在廣東及廣東以外地方的土地及任何用途的房產物業、車位等。 只有一項作為廣東主要居所的住宅物業及自用車位會視作「自住物業」,可獲豁免計算資產;其他由申請人及/或其配偶/同居人士(如適用)分別或共同擁有或與他人共同擁有的房產物業或車位,均視作「非自住物業」,須納入「資產」計算。
- 一般情況下,擁有外國永久性居民資格(即在外國通常居住及不受當地任何逗留條件的限制),即被視為定居在外國。
- 是次綠置居及租置計劃單位,5月28日至6月10日接受合資格綠表人士申請,如果幸運中籤,究竟選購綠置居還是租置公屋好呢?
- 有網民則建議1個方法,可先向房署申請暫住,「資產超出咪用咗佢囉,再申請批新租約」。
- 根據現行規定,長者如領取廣東計劃下的長者生活津貼,不得同時領取公共福利金計劃下的其他津貼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
- 如把入息水平定於公屋入息限額的五倍,達至該入息水平的公屋住戶均屬全港同類住戶中入息最高的百分之七以內註2。
- 今年早些時候,美銀宣佈凍結招聘,反映出該行正回到疫情爆發前的減員模式。
在暫居期間,須繳交相等於雙倍淨租金另加差餉或市值租金的暫準證費,以較高者為準。 「富戶政策」是公屋住戶資助政策及維護公屋資源的合理分配政策的統稱。 「公屋租戶紓緩擠迫調遷計劃」及「改善空間調遷計劃」合併計劃:房屋署每年會推出一次這個合併計劃,以自選單位形式編配單位予合資格的公屋租戶申請 者。 特別調遷:住戶如因健康理由,難以繼續在現居單位居住,而邨內調遷又不能 解決問題,可申請特別調遷往邨外另一個單位。 住戶若因經濟困難而難以繳交現 時租金,可申請遷往租金較廉宜的其他屋邨單位。
申請公屋離港限制: 申請到公屋後,是否可一直長住?
舉個例子,一位65歲的單身男性長者每月的唯一收入為2,500元退休金,並有資產(按廣東計劃的資產定義)60萬元。 申請公屋離港限制 如他選擇將其中的50萬元投放在年金計劃,可在年金計劃下每月獲取約2,900元固定年金(註)。 如該長者同時符合其他申請資格(如居港規定等),他便合資格領取廣東計劃下的長者生活津貼(現時每月4,060元)。 如日後你及你的配偶/同居人士(如適用)的入息及/或資產在「寬限期」屆滿後超過限額,你必須即時通知社會保障辦事處(廣東計劃及福建計劃)或社署的代理機構,以便社署重新核實你繼續領取廣東計劃下的長者生活津貼的資格。 受惠人在保險計劃下的現金價值(包括紅利或利息等)可獲豁免計算在資產內。
申請公屋離港限制: 同居租戶或認可住客的離婚
此外,申請人亦須授權社署代為通知房屋署/房協有關其遷離香港的決定,以便房屋署/房協採取適當行動。 根據現行規定,長者如領取廣東計劃下的長者生活津貼,不得同時領取公共福利金計劃下的其他津貼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 因此,長者在領取長者生活津貼後,不會同時獲發高齡津貼。 領取廣東計劃下的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期間,受惠人無須每年返港,只要在每一個付款年度內居住在廣東滿60天,便可領取全年津貼。 申請公屋離港限制 家庭入息超過公屋入息限額兩倍但不高於三倍的住戶,須繳交倍半租金及差餉;家庭入息超過公屋入息限額三倍的住戶,須繳交雙倍租金及差餉。 另外,必須遷出公屋單位而有暫時住屋需要的住戶,可申請定期暫準居住證,繼續居住在原有單位,但為期不得超過12個月。
申請公屋離港限制: 香港核酸檢測預約網站
答 3.房委會於2016年10月檢視了「富戶政策」,並提出若公屋住戶的入息或資產其中一項超出一個較現行規定(即入息超過公屋入息限額三倍、資產淨值超過公屋入息限額84倍)更高的水平,便須遷離公屋單位。 被評定為嚴重傷殘而符合資格領取傷殘津貼的長者,若他們選擇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社署會確認他們為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在他們領取相關津貼期間不會安排他們接受醫療評估,以確認其領取傷殘津貼的資格。 如申請人的婚姻狀況為「已婚」或「同居」(見問答2註),即使其配偶/同居人士未達年齡申請,都必須填報其配偶/同居人士的個人、入息及資產的資料。 如不合資格繼續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的受惠人已年滿70歲,社署會為他們安排領取無須申報經濟狀況的高齡津貼。 若受惠人及/或其配偶/同居人士(如適用)的每月入息並不固定,受惠人/受委人只須申報於填寫「個案覆檢表格」/「郵遞覆檢表格」時受惠人及/或其配偶/同居人士(如適用)所賺取的入息。
申請公屋離港限制: 津貼金額:
「善用公屋資源分組」除處理懷疑濫用個案外,並會嚴格審查公屋租戶及各類資助房屋計劃申請人士的入息和資產申報,以防止公屋資源被濫用。 「近年我都收過呢類求助,同樣係單身人士不時要離開香港做嘢,最後上訴都冇用,間屋就咁畀房署收番。」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委員梁志祥直斥房署做法不近人情,即使戶主提供證明亦多不予接納。 梁又認同現有政策並不適用於多人家庭住戶,只有單身住戶有機會「中招」,認為有針對單身人士之嫌。 梁又指,上述個案的戶主最後被迫放棄工作,領取綜援並重新輪候公屋,並不能達致善用資源,反而增加政府負擔,要求房署檢討現行政策。
申請公屋離港限制: 【公屋轉戶】父離世後兄妹申請公屋轉戶主 資產逾$196萬超入息審查遭迫遷
在香港特區成立以前或以後上述第項的香港特區永久性居民在香港所生的未滿21歲的子女,而在該子女出生時或年滿21歲前任何時間,他/她的父親或母親已享有香港居留權。 在香港特區成立以前或以後持有效旅行證件進入香港、通常居於香港連續七年或以上,並以香港為永久居住地的非中國籍人士。 在香港特區成立以前或以後項的香港特區永久性居民在香港所生的未滿21歲的子女,而在該子女出生時或年滿21歲前任何時間,其父親或母親已享有香港居留權。 在香港特區成立以前或以後持有效旅行證件進入香港、通常居於香港連續七年或以上並以香港為永久居住地的非中國籍人士。
申請公屋離港限制: 公屋「富戶政策」中,如住戶入息及資產淨值限額超出以下數字其中1項,都要遷出▼▼▼
長者必須如實申報其個人及其配偶/同居人士(如適用)的入息及資產狀況。 否則,在不正確申報下獲發的長者生活津貼均會被視為多領款項,並會被悉數追收。 當長者退出年金計劃或部份退保,獲發還的退保金額(如有的話)會被計算為其資產。
申請公屋離港限制: 香港回內地懶人包
房屋署亦會向住戶追回因資料不正確而少付的租金,甚至收回他們現居的公屋單位。 除協助「綠表」人士自置居所外,也藉此騰出原有公屋單位,給正在等候公屋編配的家庭。 雖然你沒有居留權,但是你將會享有香港入境權,可以自由進入香港特區而不受任何逗留條件限制。 倘若你日後能符合有關非中國公民享有居留權的規定(即持有效旅行證件進入香港、在香港通常居住連續七年或以上並以香港為永久居住地),你便可再成為香港特區的永久性居民及享有居留權。 在提出核實永久性居民身份證資格申請時,你必須身在香港,並且是合法逗留。 申請公屋離港限制2025 你的通常居住連續七年,必須是緊接你向入境事務處處長申請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的日期之前的連續七年。
申請公屋離港限制: 資產總值可扣除賠償 / 退休金
為鼓勵「寬敞戶」調遷,所有「寬敞戶」在遷往細單位後可獲發放「住戶搬遷津貼」,並在資源許可下,可獲提供調遷至新屋邨的機會。 當離婚訴訟完結後,承租人及/或其前配偶應與所屬屋邨辦事處聯絡。 房署職員會透過面談向離婚人士講解有關的租約事務管理政策。 【本報訊】政府料於今年7月起,向輪候公屋逾3年的合資格人士派發現金津貼。 有關注團體為有機會或正申請公屋的市民,對津貼的意見展開調查,發現逾80%受訪者認為政府應放寬津貼限制以擴大受助範圍,更有超過95%認為上述津貼,應成為恆常津貼,長遠支援苦候上樓的基層。 香港居民(包括經陸路口岸或是機場抵港人士)從內地回港,無論是否已接種疫苗,2月6日起內地回港無須核酸檢測陰性結果,只須取得「海關旅客指尖服務」健康申報二維碼。
申請公屋離港限制: 住戶因健康清拆等因素調遷
如受惠人/受委人拒絕接受「全面覆檢」或「郵遞覆檢」,社署便無法核實受惠人繼續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的資格,而須考慮停止向受惠人發放長者生活津貼。 憑藉下列條件取得永久性居民身份的人士類別:有關人士會喪失永久性居民身份的情況在香港特區成立以前或以後持有效旅行證件進入香港、通常居於香港連續七年或以上,並以香港為永久居住地的非中國籍人士。 如果有關人士在不再通常居於香港後,有連續36個月或以上不在香港。
申請公屋離港限制: 高齡津貼(生果金)
提出這項申請時你必須身處香港;來自海外的申請將不獲處理。 申請公屋離港限制2025 正常情況下,如果證明文件齊全,入境事務處需要六星期處理申請。 實際時間視乎個別的複雜情況,以及當時所收到的申請數量而定。
車位是屬於物業的一部分,與自住物業一樣,只有一項作為廣東主要居所的住宅物業及自用的車位是可獲豁免計算為資產,但如車位出租,其車位價值須納入為資產計算,而出租車位的淨收益亦須計算在入息內。 社署曾與香港各主要銀行探討,確認由於內地法規所限,因此未能進行跨境自動轉帳,將津貼直接轉帳至受惠人的內地戶口。 由社署代申請人進行匯款安排亦並不可行,申請人亦可能需要付出較高費用。 若申請人尚未齊備所需文件,職員便會要求申請人補交文件,以完成申請手續,津貼的發放時間需視乎申請人何時辦妥所有手續。 若申請人已提供所需文件,並且在會面時已辦妥所有手續,一般而言,社署會在完成會面及確定申請人符合所有資格後,於7個工作天內向獲批津貼的申請人發放款項。
申請公屋離港限制: 長者牙科服務資助
社署職員接獲申報後,會核實受惠人所申報的資料,如有需要時,職員會要求受惠人提供進一步資料。 完成核實資料及批覈程序後,如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年滿75歲或以上,受惠人可受惠於醫療費用豁免安排,詳情請參考問答59。 社署會向有關受惠人/受委人發出「長者生活津貼個案覆檢通知書」 (內附夾「公共福利金計劃『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須知」及「長者生活津貼個案覆檢表格」),邀請他們按時出席辦公室會面,以覆檢受惠人的經濟狀況。 收到「個案覆檢通知書」後,受惠人/受委人須填妥「個案覆檢表格」,以申報受惠人及/或其配偶/同居人士(如適用)的入息及資產的資料,然後在與社署職員會面時交回填妥及簽署的「個案覆檢表格」。 受惠人/受委人須同時帶備受惠人及其配偶/同居人士(如適用)所申報的入息及/或資產的證明文件,以供核實。 如受惠人/受委人因體弱或行動不便,未能出席辦公室會面,社署職員會安排家訪。
申請公屋離港限制: 廣東計劃及福建計劃2021
香港人一向鍾意去日本旅行,自日本喺上年10月放寬入境限制後,唔少港人都急急腳「返鄉下」。 講到去東京旅行,淺草一定係大家必去嘅景點之一,早前歐錦棠前往日本拍攝ViuTV劇集《打天下2》,而佢趁住空檔外出閒逛。 近日歐錦棠不時喺社交網站出PO寫上今次嘅行程感受,其中包括力數淺草三宗罪,引起網民熱烈討論。 例 1:受惠人在付款年度內居港滿 申請公屋離港限制 60 天但離港共 300 天。
我們一直致力打擊濫用公屋行為,並會嚴正處理每一個濫用公屋個案。 馬又指房署以「逾三個月非經常持續居於單位」為由收回單位,有歧視單身住戶之嫌。 馬指普通三人家庭,倘有家庭成員到外地工作或讀書,將有機會變成寬敞戶,卻未曾聽聞有人因此被指濫用公屋,「今年頭四個月都有返嚟香港成個月,都唔得,上訴都冇用!」馬指為免變成無家可歸,現已申領綜援。 上述一般來港前要求不適用於在到達香港後,身處香港時,沒有通過出入境檢查關卡的人士,包括在香港過境/轉機的人士。 若以 年度公屋入息限額為基礎計算,參考政府統計處於2016年第四季進行的「綜合住戶統計調查」結果,家庭入息達至公屋入息限額五倍水平的四人家庭公屋住戶(135,250元)仍屬全港四人家庭住戶中入息最高的百分之四以內。 若以 年度公屋入息限額為基礎計算,參考政府統計處於2016年第四季進行的「綜合住戶統計調查」結果,家庭入息達至公屋入息限額五倍水平的公屋住戶屬全港住戶中入息最高百分之五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