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長傷手——律政司長鄭若驊手腕脫骱及骨折,稱手腕至少3個月至1年都未能正常活動。 (資料圖片)跌倒引致手腕骨折,很多人第一時間聯想到因年齡增長,骨質流失導致骨質疏鬆,骨骼變得脆弱。 香港大學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副教授葉永玉指出,不論年紀大小,橈骨遠端骨折都是常見的手腕骨折。
- 整復前瞭解移位方向及決定採用手法,局麻或臂叢麻醉。
- 合併正中神經損傷,觀察3個月不恢復者,應探查鬆解神經,並修平突出的骨端。
- 以李小姐為例,應該就是工作上長期對手腕造成較大的負擔,所以韌帶才會鬆弛受損。
- 在許多爬蟲類及原始哺乳類動物中,下肢有一個大孔供神經和血管經過。
- 橈骨遠端腕關節通過月骨窩、舟狀骨、舟骨窩等,並通過尺骨遠端與乙狀切跡形成下尺橈關節,該關節主要由三角纖維軟骨進行固定,可以有效維持下尺橈關節的功能。
- 由於骨折處骨質吸收,骨折線能明顯認出。
由J.R.Barton1838年首次描述。 跌倒時手掌或手揹着地,暴力向上傳遞,通過近排腕骨的撞擊引起橈骨關節面骨折,在橈骨下端掌側或背側形成一帶關節面軟骨的骨折塊,骨塊常向近側移位,並腕關節脫位或半脫位。 其次當致傷暴力大、損傷範圍廣、骨折內固定術後肢體外固定的體位不當、制動時間過長以及手術操作技術失誤等也是導致前臂旋轉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 故應認真地詢問病史,積極地進行鑒別。 本病主要是引起肘部畸形和腕關節活動受限,功能障礙是主要的並發癥。 同時應註意腕關節的整體治療,有報導因腕關節背伸損傷引起腕關節外側柱的三角纖維軟骨破裂和莖突骨折而復位不良可導致慢性腕痛和腕關節活動功能受限。
橈骨: 橈骨橈骨遠端骨折的治療原則
畸形較輕對腕部功能影響不大者,不考慮手術治療。 畸形不太重僅有旋轉障礙者,可作尺骨頭切除術。 畸形嚴重無前臂旋轉障礙者,可做Campbell手術,即尺骨頭部分切除及橈骨遠端截骨術。 保守治療:對於大部分兒童,及無移位或移位程度較輕的閉合骨折可行保守治療,但對於大齡兒童前臂骨折,目前也傾向於選擇手術治療。
- 先天性上尺橈骨融合的主要癥狀為前臂旋轉功能障礙。
- 兒童不完全的青枝骨折和弓形骨折無需通過牽引進行閉合復位。
- 跌倒以手撐地亦可能造成舟骨骨折,臨牀上多見於年輕人。
- 在肱骨中部,橈神經從肱骨橈溝由骨頭後方繞到前方。
- 粉碎骨折可累及關節面或合併尺骨莖突撕脫骨折及下尺橈關節脫位。
由於骨折處骨質吸收,骨折線能明顯認出。 尺橈骨幹骨折多由高能量運動損傷及摔跌傷引起,預防應以防止外傷為主,如防止兒童、老年人跌倒。 另外,老年人可適當補充鈣劑,預防或改善骨質疏鬆,亦可減少尺橈骨幹骨折的發生。 骨折一般都可用X光診斷,並評估嚴重程度。
橈骨: 尺骨に停止する筋肉
C型,即複雜關節內骨折:C1,關節內簡單骨折(2塊),無干骺端粉碎;C2,關節內簡單骨折(2塊),合併幹骺端粉碎;C3,粉碎的關節內骨折。 該系統是公認的較爲全面實用的分型方法,對手術入路的選擇、骨折固定方式以及預後評價有很大的指導作用。 跌倒以手撐地亦可能造成舟骨骨折,臨牀上多見於年輕人。
(二)陳舊骨折處理 陳舊骨折,無明顯功能障礙,尤其老年人聽其自然。 骨折僅向掌側成角,無橈偏及重迭移位,骨折雖達3~4周,仍可按新鮮骨折處理。 青壯年骨折畸形癒合,有神經症狀或肌腱功能障礙,或者前臂旋轉受限,應早期採用手術治療。
橈骨: 治療
骨折遠段向背側,橈側移位,近段向掌側移位,可影響掌側肌腱活動。 粉碎骨折可累及關節,或合併下橈尺關節韌帶斷裂,下尺橈關節脫位,分離,或造成尺骨莖突撕脫(圖3-39)。 遠端橈骨骨折的病患,約有80%是不須手術治療,採用徒手復位的技術,再加以石膏或副木固定即可。 橈骨 橈骨 一般的治療療程為石膏或副木固定4-6週,再開始復健治療。 橈骨 手術內容目前的黃金原則為使用互鎖式的鈦合金鋼板,來做內固定的植入物。
橈骨: 鑲鋼片螺絲固定 手術後關節可活動
(一)手法複位小夾板或石膏固定 新鮮有移位橈骨遠端骨折,應儘早整復、固定。 下面以伸直型骨折為例介紹兩種複位固定方法。 整復前瞭解移位方向及決定採用手法,局麻或臂叢麻醉。 正位X片示橈骨遠端橫形骨折,遠端向橈側移位,橈骨遠端關節面切線傾斜角小於正常20~25°,甚至變成0°。 兩斷端嵌入縮短,尺骨莖突經常有小撕脫骨片。 側位X片示橈骨下端向背側移位,橈骨遠端向掌側傾斜的關節面角消失或向背側傾斜(圖3-43)。
橈骨: 尺骨
4.復位時不用麻醉,先將前臂旋後,伸肘稍加牽引,拇指壓肘前橈骨小頭處,屈曲肘關節,必要時前後旋轉前臂,可感到復位的響聲,復位後肘部及前臂可活動自如。 對極度旋前畸形,手掌向後、僅手背能接近嘴,進食、梳頭都有困難,功能喪失嚴重者,可在橈骨上1/3和尺骨下1/3做反旋截骨術。 如此前臂雖然無旋轉功能,但對寫字、拿腕、飲水等動作有幫助,效果尚好。 複位方法及步驟:病人仰臥肩外展90°,屈肘90°。
橈骨: 橈骨遠端骨折
復位後通過加壓鋼板固定,可促進骨折癒合,利於早期功能鍛鍊。 治療初期的治療目的是恢復尺橈骨長度,解除成角畸形和旋轉畸形,恢復橈骨弓;治療後期的目的則為骨折癒合,恢復關節活動度和旋轉功能,移除引起併發症的內固定物。 尺橈骨骨折指的是尺骨骨幹和橈骨骨幹同時骨折,即前臂骨幹骨折,約佔所有骨折的 10%~14%,往往需要手術治療,應按照關節內骨折的原則進行處理。
橈骨: 手腕骨折可大可小 斷橈骨6周癒合 舟骨難搞
以往所使用的固定物如骨外固定器、傳統的非互鎖式不銹鋼鋼板已逐漸被淘汰,甚至在歐美日等先進國家,已找不到此類的醫材。 1.3 治療方法 先整復Colle’s骨折,一般腕舟骨骨折能隨之複位,但應注意防止無移位骨折發生移位。 敷貼接骨膏後按照Colle’s骨折的固定方法掌側放1塊杉皮板,背側放瓦型紙殼超腕固定於掌屈30°略尺偏位。 橈骨2025 4周後更換簡易法維持2~3周以利患腕做輕微活動。 固定解除後用中藥燙洗,進行以握拳活動為主的功能鍛煉。 數月內仍應注意避免強力背伸和橈偏活動。
橈骨: 運動
如兩骨折均屬穩定骨折,可先整復尺骨,再複位橈骨等等。 橈骨 Colle』s骨折同時伴腕舟骨骨折的報導雖然不多,但此種損傷並非少見。 自1983~1999年,作者通過對1015例Colle’s骨折的嚴格檢查後發現有66例伴不同程度的腕舟骨骨折,現總結報告如下。 雲南白藥膠囊: 橈骨2025 具有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腫。
橈骨: 橈骨小頭半脫位病因
8%,約有l/3患者合併關節其它部位損傷。 橈骨小頭骨折是關節內骨折,如果有移位,理應切開複位內固定,恢復解剖位置,早期活動,以恢復肘關節伸屈和前臂旋轉功能。 橈骨遠端骨折是指距橈骨下端關節面3cm以內的骨折,這個部位是松質骨與密質骨的交界處,屬於解剖薄弱處,一旦遭受外力,很容易造成骨折。
橈骨: 橈骨が作る関節
長期固定關節易造成粘連,加重缺血致骨質疏鬆,影響骨折癒合,甚至形成不癒合及骨壞死。 臨牀中不難見到這樣的事實,即一個位置良好的Colle’s骨折經超長時間的固定後,其X線片會顯示出所有腕關節組成骨的骨質疏鬆,甚至出現低密度囊狀改變,骨間隙也變得模糊不清。 若同時伴有舟骨骨折,舟骨的癒合將可想而知。 因此,固定一旦達到目的即應及時減弱或解除,以利關節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