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尼格減弱為一個熱帶低氣壓,或本港的風力顯著緩和時,天文臺會改發較低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特例:1999年約克、2008年鸚鵡較為特別,在香港東南逼近(此時吹偏北風),之後掠過香港,後移至香港西北面(吹南至西南風)。 惟一分別是約克掠過香港期間帶來東北風,漸轉東南風;鸚鵡掠過時則吹旋風。 但兩者掠過香港期間,天文臺發出更高信號(分別是十號及九號信號),導致相關風向(東北、東南,旋風則沒有相應信號)八號信號沒有發出。 但若天文臺在非30分或非00分更改熱帶氣旋警告,電視臺可以在廣告或節目中插播臨時的風暴消息,例如2012年的強颱風韋森特,天文臺於凌晨12時45分發出十號颶風信號,翡翠臺立即播出《風暴消息》。 而風暴消息不會在新聞時段播出,相關風暴消息會在新聞時段內報道。
- 至於澳門方面,澳門氣象局於昨晚7時發出一號風球,預料在今日清晨維持,而今日的日間發出3號風球的機會亦偏高,而8號風球的可能性則屬中等。
- 天文臺指按照現時預測路徑,尼格會在今晚至明早(31日)與本港保持超過600公里距離,一號戒備信號會至少維持至明日早上5時,呼籲市民請在明早出門前留意最新天氣消息。
- 風暴在香港之西南偏南近距離掠過,與其相關的猛烈東至東南風把海水推向岸邊及堆高。
- 根據勞工處《颱風及暴雨警告下工作守則》列明,僱主應履行在《僱傭條例》、《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 《工廠及工業經營條例》、《僱員補償條例》及《最低工資條例》下的法定責任及遵守相關的規定。
- 歷來全年發出最多次數為1894年,達8次,當中5次需改鳴風槍(相等於現今發出十號颶風信號);其次為1896、1911及1923年,各有7次:1896年的7次內有4次要改鳴風槍;1911及1923年則各有2次需改懸十字風球。
-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溫暖的海洋會為未來的風暴提供更多能量,強烈風暴的數目和相關降雨將會增加。
其間,鳴風炮的警告方式仍有同時使用,直至1937年最後使用,之後才全面採用數字系統。 風球馬鞍來勢洶洶,天文臺考慮於今日(24日)下午6時至9間改發八號風球,各大商場都趕緊加強防風措施。 獅子山引致的風暴潮和大雨可能令低窪地區水浸,市民應做好防風防水浸措施。 八號風球浪卡掛足全日,市民昨日享有一日颱風假,而巴士暫停日間服務,新渡輪離島航線、橫水渡及港內線昨日亦暫停服務,僅港鐵維持有限度服務。 八號風球距離 昨早約九時,西鐵屯門站未如平日般擠滿打工仔,但仍有約百名市民行色匆匆,部分因不熟悉道路,駐足在站內指示牌旁邊。 圖七 (左)山竹在2018年9月16日下午2時正的天氣圖。
八號風球距離: 獅子山風球.總覽|天文臺緊急掛8號風球22小時 14人風暴下受傷
在下午 5 時,強烈熱帶風暴尼格集結在香港之東南偏南約350公里,即在北緯19.5度,東經115.8度附近,預料向西北或西北偏北移動,時速約10公里,靠近廣東西部沿岸。 按照最新預測,尼格會採取更為靠近本港的路徑,在明日(11 月 2 日)於本港西南約 150 公里以內掠過。 至於香港天文臺的在晚上 10 時發出的機場天氣預報表示,在明日(2 日)下午 八號風球距離 2 時至週四(3 日)午夜期間,風速每小時東北風 35 海里(63 公里),達到烈風水平。 正午 12 時,強烈熱帶風暴尼格集結在香港之東南約 180 公里,即在北緯 21.0 度,東經 115.2 度附近,預料向西北移動,時速約 10 公里,靠近珠江口以西一帶。 天文臺指,受到尼格及東北季候風的共同影響,本港南部正吹烈風。
過去一小時,長洲、塔門及大美督分別錄得的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72、66及64公里,最高陣風分別為每小時92、81及80公里。 八號風球距離2025 過去一小時,昂坪、橫瀾島及塔門分別錄得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89、77及67公里,最高陣風分別為每小時115、 89及84公里。 在過去一小時,昂坪、橫瀾島及大老山分別錄得的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83、77及66公里,最高陣風分別為每小時115、86及86公里。 在過去一小時,昂坪、橫瀾島及長洲泳灘分別錄得的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90、71及62公里,最高陣風分別為每小時115、80及76公里。 值得注意的是,天文臺預測今日的東風5級,離岸6級,稍後高地達7級。 而明日的東至東南風5級,初時間中6級,離岸及高地達8級。
八號風球距離: 澳門
紀念孫中山公園有打破有紀錄以來10月最高日雨量之可能性,而非大炮臺山。 當地發出之最高風暴信號:一號風暴信號10月4日上午5時,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對其發出一號風暴信號,並於10月6日上午11時,獅子山離開菲律賓責任區時撤銷。 天文臺最新風暴消息,三號強風信號會在今早及下午初時維持。 打工仔聽到八號風球都難免暗喜,但如WFH要繼續返工嗎? 受尼格及東北季候風的共同影響,預料本港風勢會在未來一兩日逐漸增強,海面有大浪及湧浪,天文臺提醒市民應遠離岸邊及停止所有水上活動,又指尼格會在星期二(11月1日)及星期三(11月2日)進一步靠近廣東沿岸。 【Yahoo 新聞報道】尼格正靠近本港,天文臺表示將會發出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
- 翻查資料,超強颱風「山竹」2018年9月16日凌晨集結在香港之東南約410公里,當時天文臺發出8號東北烈風或暴風信號,為1961年以來距離本港最遠的8號風球。
- 截至今清晨5時,共有14人在風暴期間受傷需前往公立醫院急症室求診,4人仍留院,1人情況嚴重。
- 至今的分析顯示,山竹在香港之西南偏南約100公里掠過,與韋森特一樣,在過往「十號風球」中是距離香港最遠的一個(表一)。
- 當八號或以上信號生效期間,無線電視之翡翠臺、明珠臺及高清翡翠臺以及亞洲電視本港臺、國際臺及亞洲臺將於每半小時或一小時提供一節風暴消息。
- 如須安排必要人員當值,首要考慮他們在工作地點的安全。
《颱風及暴雨警告下工作守則》 主要針對僱員工作的安全及往返工作地點的交通而定。 但由於在家工作不需在惡劣天氣下往返工作地點,加上家居亦屬安全地方,所以,假設天文臺懸掛八號或以上風球,或黑色暴雨警告生效時,在家工作的打工仔或需要繼續工作。 1959年及1997年,只發出2次(由發出信號至取消所有信號視為一次,改發較高或較低信號不分開計算)。 當中1959年亦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歷時最短的一年,全年只維持36小時35分鐘(1日12小時35分鐘)。 風暴中心距離香港最遠的八號信號:最接近香港時距離為490公里,打破2020年熱帶風暴浪卡之440公里紀錄。
八號風球距離: 獅子山仍未最近本港
山竹襲港期間,在橫瀾島及長洲錄得的最高60分鐘平均風速分別為每小時161及157公里,均是該站歷來的第二最高,僅次於1983年的愛倫並超越了1962年的溫黛、1971年的露絲、1979年的荷貝等歷史颱風。 當日香港大部分地區錄得每小時超過150公里的陣風,大老山的陣風更達每小時256公里,排名於溫黛(1962年)和露比(1964年)之後,位列該站歷來第三最高。 八號風球距離2025 當熱帶氣旋距離香港較遠時,與其相關的外圍雨帶偶然會橫過本港並帶來狂風,導致短暫時間有四個或以上的參考測風站錄得風速超過3號或8號信號指定的風速下限。 由於預料在雨帶掠過後風勢不會持續,天文臺一般不會發出有關信號。
八號風球距離: 路徑最曲折颱風 韋恩
過去一小時,橫瀾島、長洲泳灘及北角分別錄得的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 85、75 及 61 公里,最高陣風分別為每小時 96、91 及 87 公里。 過去一小時,長洲、大美督及中環碼頭分別錄得的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 82、65 及 56 公里,最高陣風分別為每小時 118、80 及 78 公里。 在過去一小時,坪洲、青洲及大美督分別錄得的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 71、62 及 59 公里,最高陣風分別為每小時 91、89 及 75 公里。
八號風球距離: 澳門今午至晚間發出3號風球機會偏高
俄羅斯聯邦安全局上月表示,已對一名涉嫌從事間諜活動的美國公民提出刑事訴訟。 美國一再警告公民離開俄羅斯,對上一次公開警告是在去年9月俄羅斯總統普京下令局部動員之後。 另外,部分民間氣象網站,例如「地下天文臺」亦會報告十分鐘風速、十分鐘陣風、一小時平均風力,以及一小時陣風等實時數據。 繼2015年颱風蓮花及2017年熱帶風暴洛克後,第三個沒參考自動氣象站錄得烈風及三號也不達標的八號信號。 年內第5個需發出八號或以上信號的熱帶氣旋,平1964年、1999年紀錄,成為二戰後發出最多八號信號的年份之一。
八號風球距離: 風力不似8號波
隨後於1956年4月15日新增三號強風信號,形狀為倒T字形 八號風球距離2025 ,以及推出強烈季候風信號,以區分由季候風和熱帶氣旋所引致的強風警報。 家長、學生、學校當局及校車司機均應留意電臺及電視臺有關學校的公佈。 有需要外出的人士應小心考慮天氣及道路的情況及注意安全措施。 八號風球距離 海洋公園方面表示,水上樂園今日(8日)沒有受暴雨及風球影響,樂園正常開放。
八號風球距離: 熱帶低氣壓週四最接近本港 料命名「馬鞍」
天文臺表示,熱帶低氣壓的發展及移動路徑仍然存在變數,不過就指與其相關不穩定天氣,將會於今個星期中至後期影響廣東沿岸。 根據香港天文臺於2017年強烈熱帶風暴苗柏報告,位於天文臺總部以東25公里雖沒登陸,但位於香港東部水域,可視為進入香港境內。 根據天文臺的紀錄,由1946年至今,此信號共發出過125次。 (不包括轉方向,又或者取代較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視發出至取消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為一整體的數目)。 2018 年襲港的山竹是自1983年「愛倫」以來對香港造成最嚴重破壞的颱風,大家對巨浪侵襲杏花邨、住宅被吹爆玻璃、城門河河水上漲的畫面仍歷歷在目。
八號風球距離: 今日日間氣溫徘徊在21度左右
如工作地點因惡劣天氣影響而有潛在安全風險,僱主應安排他們返回安全的地點。 天文臺發出三號風球後,應作出防風措施,把容易被風吹倒的物件縛緊或收回屋內,留意溝渠有否阻塞。 八號風球距離 昨日的馬拉松賽事不乏星級跑手,當中以10公里賽事最多藝人參加! ViuTV男神陳安立以47分58秒完成賽事,在20,341名參賽者中排第430位,成眾藝人之冠,保錡則以55分12秒成為第2名,第3名是56分29秒的C AllStar成員釗峯。
八號風球距離: 懸掛風球數字系統及晚間燈號
政府表示,由於香港天文臺會在今日正午十二時至下午二時之間改發三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幼稚園、肢體傷殘兒童學校及智障兒童學校今日停課。 即將改發、正懸掛或除下 8 號風球期間,列車服務可能隨著熱帶氣旋逐漸逼近而遞減;港鐵巴士亦會在 8 號風球懸掛 3 小時後停止服務,如天氣惡化,列車、港鐵巴士服務更可能會即時暫停。 目前港鐵表示,正加派人手協助乘客,且或於部份車站實施客流管理措施,並按需要盡量加密旗下列車及巴士服務的班次。 政府宣佈,由於香港天文臺會考慮在下午六時至九時之間改發八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所有學校今日停課。
八號風球距離: 風暴消息
天文臺於早上9時45分表示三號信號將於未來數小時維持,當香港風力進一步減弱時,會考慮改發一號戒備信號。 天文臺於中午12時40分改發一號戒備信號,隨即表示香港風勢正逐漸緩和,當獅子山不再對香港構成威脅時,會取消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其後於下午1時45分表示將於短期內取消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獅子山吹襲期間,天文臺測風網絡8個參考自動氣象站有5個錄得強風,其中2個錄得烈風,更有1個錄得暴風,三號信號達標,但八號信號不達標。 長洲、機場、西貢、啟德及流浮山測得最高10分鐘平均風速分別為每小時94、63、56、46及44公里。
八號風球表示香港近海平面處現正或預料會吹烈風或暴風,由信號所示方向吹襲,持續風力每小時63至117公里,陣風可能超過每小時180公里,且風勢持續。 天文臺發出一號風球後,離岸及高地受強風影響,海面風浪頗大及有湧浪,計劃戶外活動時應考慮熱帶氣旋可能帶來的危險,甚至取消活動。 即使熱帶氣旋距離香港尚遠,其外圍環流仍會帶來酷熱天氣及狂風雷暴。 香港的熱帶氣旋警告源於1884年,以圓柱形、球形及圓錐形信號表示熱帶氣旋的位置、距離及移動方向,於避風塘及多個港口的當眼處懸掛,讓漁民得悉最新風暴消息,這就是「掛波」或「掛風球」的起源。
山竹在南海北部曾以時速約35公里迅速向西北偏西移動,以六小時平均計,在一眾「十號風球」中排名第二,僅次於1979年荷貝的每小時42公里移動速度。 香港長時間位於風暴的右半圓(亦即危險半圓),風暴的風力及移動速度的疊加令香港當日大部分時間受到破壞性的風力吹襲。 至今的分析亦顯示,受山竹眼壁影響的黃茅洲測風站,風力亦遜於距離山竹較遠的橫瀾島及長洲(圖五)。 根據微波衛星圖像(圖三)、雷達圖像(圖四)及實測風力的分析,山竹在橫過南海北部及接近珠江口一帶的時候,眼壁外螺旋雨帶的風力比眼壁的風力更為猛烈。 若以風暴生命週期中的最高強度作比較,山竹在2018年9月14日登陸呂宋前的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十分鐘平均)為每小時250公里,是一眾「十號風球」颱風之最,比1979年的荷貝更強(表一)。 其後山竹橫過呂宋北部,受地形影響,中心風力減弱,進入南海後僅僅維持超強颱風強度,而在接近香港時更減弱為強颱風。
八號風球距離: 馬鞍逼近丨港澳天文臺均料離岸風力可達8級烈風 風球信號或「坐3望8」
山竹吸收溫暖海洋的能量而不斷發展,在9月11日已增強為超強颱風,並於三日後(9月14日)達到最高強度,中心附近持續風力達每小時250公里,成為今年西北太平洋最強颱風。 獅子山未來,另一在菲律賓以東的另一熱帶氣旋已生成,命名為「圓規」(Kompasu,日本提供名稱)。 天文臺更料其會穿過臺灣與菲律賓呂宋島以北之間的呂宋海峽,進入南中國海北部,並由熱帶風暴增強至強烈熱帶風暴,在本港以南400公里內掠過,暫料本港將吹7級東至東北風。
八號風球距離: 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生效時的措施
利奧顯然受乾燥東北季候風影響快速減弱,圓規則因地形因素,帕布及洛克是烈風覆蓋範圍太小及風力結構鬆散,而蓮花則是登陸後出乎意料地急劇減弱,才令八號信號生效時風力嚴重不達標。 隨著獅子山開始遠離,香港風勢逐漸減弱,天文臺於10月10日凌晨1時45分表示在日出前考慮改發三號信號。 最終天文臺在凌晨4時40分改發三號強風信號,並預料會在上午維持一段時間。
八號風球距離: 天文臺視乎風力情況 下午初時考慮改發三號
在預計「共同效應」的影響下,各大電腦模式亦預測香港高空近1000米的風力會在十月十三日早上達烈風(63-87公里/小時)至暴風(88-117公里/小時)程度(圖二)。 電腦模式亦顯示香港附近在十三日會不時出現烈風(圖三)。 今次香港除了受熱帶氣旋浪卡的影響,同時亦有東北季候風的「助攻」。
澳門氣象局凌晨1時指出,尼格集結在澳門東南偏南約790公里,預料隨後將緩慢向北移近華南沿岸。 受東北季風補充的影響,今日日間仍有陽光及乾燥,雖然早上風力可能間中達6級,但預料晚間東北季風將進一步增強及南推,加上尼格逐漸移近,風勢會進一步增強,因此今日下午至晚間發出3號風球的機會偏高。 天文臺指在過去一兩小時,與尼格相關的對流有所減弱,但其中心附近仍有烈風。 預料尼格會進一步減弱,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維持的時間,會視乎尼格的減弱程度。 如尼格減弱為一個熱帶低氣壓,或本港的風力顯著減弱時,天文臺會改發較低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3+1) 首次連續12年發出八號信號(1970年-1981年),成為自1946年有紀錄以來連續最多年發出八號信號的年份之一。 八號風球距離 一至十號信號系統成立初期,當水警總部懸掛一號風球時,香港仔、長洲、蚊尾洲、屏山、赤柱、筲箕灣、西貢、沙頭角、荃灣、大澳及橫瀾島的信號站會懸掛「輔助信號」: (當水警總部懸掛一號風球)及 (當水警總部懸掛五號至十號風球)。 經1934年香港及菲律賓雙方協議,1935年1月1日起,廢除二號至四號風球,保留一號及五號至十號,而七號及八號的標誌,分別改為兩個朝上錐體 和兩個朝下錐體 。
八號風球距離: 發出最多次數的年份
學校應實施應變措施,確保學生安全,並在安全的情況下,方可安排學生返家。 天文臺指過去數小時,本港風力有所增強,部分地區吹強風。 與馬鞍相關的外圍雨帶正影響南海北部及珠江口一帶,預料入夜後本港風勢將迅速增強,今晚有非常大浪,海面有湧浪,市民應遠離岸邊並停止所有水上活動。 晚上 11 時,強烈熱帶風暴馬鞍集結在香港以南約 210 公里,即在北緯 20.4 度,東經 114.3 度附近,預料向西北偏西移動,時速約 28 公里,大致移向廣東西部沿岸。 珠海市氣象局在10月10日05時30分將全市暴雨預警信號升級為橙色,並再於早上7時45分將全市暴雨預警信號升級為紅色,學校停課。
根據天文臺對熱帶氣旋在不同位置時香港錄得之風力統計(詳見《如何預測掛風球的時間》一文)並加以觀察,當強烈熱帶風暴或以上強度的熱帶氣旋進入香港西南方 公里時,天文臺就會考慮發出3號風球。 對於強度較弱的熱帶氣旋(例如熱帶風暴或以下),這個距離大約是 公里。 假於熱帶氣旋集結在香港東南方,香港風力較弱,熱帶氣旋可能要進入400公里內天文臺才會考慮發出3號風球。 按照現時預測路徑,尼格會在明日(2日)相當接近珠江口一帶,在本港西南約200公里左右掠過,其強度會逐漸減弱,但減弱速度仍存在變數。
這情況對市民也是十分危險的,天文臺亦會成為被罵的對象。 八號風球距離2025 澳門氣象局表示,受熱帶風暴獅子山本身的東南風及東北季風的共伴效應影響,期間澳氹大橋上持續錄得8級或以上風力,某些時段更錄得陣風超過90公里/小時以上。 而造成澳門長時間吹烈風的原因,是由於「獅子山」移動的速度慢,珠江口東南面持續有強雨區發展,整個雲雨帶相當廣闊,持續為澳門帶來驟雨並伴隨較長時間的強烈陣風。 每當是一個颱風有機會數小時內正面吹襲香港時,天文臺的預報中心便開始忙碌,天氣預報員、新聞發佈員與臺長各自分工,不斷用科學方法分析、對外發佈和討論颱風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