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肝癌5大優勢2025!(小編推薦)

若然患者患有晚期肝硬化,肝功能欠佳,即使腫瘤體積尚小,亦未必可以進行肝切除手術。 本港醫院普遍使用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第七版(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AJCC)的TNM分期系統,以數字0至4期區分,期數愈大,表示腫瘤擴散範圍愈廣。 不過,接受治療約一個月後,腫瘤破裂了,導致腹腔出血,病人因急性肚痛入院。 由於擔心採用標靶藥物會影響血小板,令出血情況更多,故區醫生停止採用標靶藥物,繼續採用免疫治療藥物。 過去10年,只有一種標靶藥物可供一線治療,至去年FDA認可樂伐替尼是治療肝癌的新一線標靶藥。

「原發性肝癌」是由肝臟細胞引發的惡性腫瘤,常見的原發性肝癌有「肝細胞癌」及「膽管細胞癌」;由其他器官的癌細胞擴散到肝臟而引致的肝癌則稱為「轉移性肝癌」。 其中,術前接受碘氰綠(ICG)滯留測試對肝癌手術非常重要。 這測試主要檢查肝臟解毒和代謝功能,可以讓醫生準確瞭解肝臟情況,及評估手術風險。 相比切除腫瘤和換肝,消融治療是規模較小的微創手術。 患者在接受麻醉後,醫生會向腫瘤位置刺入探針,以放射熱能、冷凍或純酒精殺死癌細胞,使腫瘤及其邊緣組織壞死。 適合換肝的,是腫瘤體積較小,直徑未足六釐米;癌細胞尚未擴散;以及身體足以承受手術的患者。

治療肝癌: 肝癌的病人如何妥善照顧自己?

腹腔鏡手術是指在腹腔內部進行多處微創手術;醫師會將細長的管子伸入肝臟,觀察並切除癌化區域。 治療肝癌2025 此手術,不需要大範圍的切割,也就是血流較少,術後較不疼痛,也會比較快復原。 目前仍將腹腔鏡手術視為實驗性質的手術,大多用在位置長得比較容易被腹腔鏡觸及的小腫瘤上。 磁力共振掃描與電腦掃描相似,不同之處是使用磁場代替X光,構成身體橫切面的影像。 它可以顯示腫瘤位置、大小和立體形狀,以區分腫瘤屬良性或惡性,觀察軟組織和肝臟血管的狀況。 乙型肝炎是東南亞地區的流行疾病,而香港乙型肝炎帶病毒率一直處於中至高水平。

  • 肝癌治療武器多元,從開刀、換肝、電燒、栓塞、化學治療、質子治療到標靶藥物、免疫藥物,每種療法都有其優點和限制。
  • 免疫檢查點抑製劑療法是常用於治療晚期或複發性肝癌的免疫療法類型。
  • 副作用、併發症及禁忌:因為可能有偵測不到之腫瘤存在,無法達到治療效果。
  • 肝癌末期是指癌症已經擴散到肝臟左右兩頁,或是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腫瘤通常會處於 T4、N1 或 M1 的狀態。
  • 在後續覆診期間,醫生可能會進行測試和血液檢查,例如甲胎蛋白、肝功能檢查,也可能進行影像檢查,例如超聲波、CT 或MRI掃描。
  • 這些併發症通常都可以有效防止和醫治,但嚴重者或可致命。

免疫治療則是透過改變身體的免疫運作,以自身免疫系統抑制腫瘤。 美國FDA現在把標靶治療列為晚期肝癌病人一線療法,免疫治療為二線。 除了上述兩種一線標靶藥和二線免疫治療外,還有另兩種新標靶藥亦已獲美國FDA批准,作為晚期肝癌二線治療。 中期肝癌是腫瘤已擴散至左右兩邊肝臟或入侵肝內門靜脈或肝靜脈,但仍未擴散到肝外靜脈或其他器官。 中期肝癌患者中,小部分肝功能良好的病人仍然可以做手術切除,但大部分已難以根治,只能以姑息治療延長生命及紓緩徵狀。

治療肝癌: 肝癌有甚麼徵狀?

有晚期患者家屬直言審查複雜,冀政府可簡化申請手續。 至 2010 年底止,根據衛生署的數據顯示,臺灣肝癌患者 5 年的整體存活率為 27 %。 早期肝癌藉由手術切除和燒灼治療,仍有機會治癒,5 年存活率 5 成到 7 成 5;到了中期,接受血管栓塞治療,3 年存活率 5 成;若是晚期肝癌,1 年存活率 5 成。 另外,肝是可再生的器官,憑藉這特性,一些病人可接受分階段手術將癌腫切除。 肝動脈化療栓塞法是利用局部注射化療藥物(Cisplatin及Lipiodol)以增加腫瘤區化療藥物的濃度,殺死腫瘤細胞,並降低化療藥物的副作用。 治療間會用到海綿施行血管栓塞,切斷腫瘤營養和氧供應,使腫瘤壞死,從而抑制腫瘤的生長。

  • 使用者應向醫師尋求醫療建議,尤其是在自我診斷任何病痛或開始新生活方式或運動方案前更應如此。
  • 雖然手術切除是治療的最佳選擇,但是結果好壞,端賴發現時的腫瘤大小、個數以及是否有轉移。
  • 準備接受肝臟移植的患者,可能需要一段很長時間等候合適的肝臟。
  • 乙型肝炎在香港十分普遍,全港約有十分之一的人口都是帶病毒者或曾經感染乙型肝炎。
  • 合併內科疾病,像心臟衰竭、心肌缺血、慢性肺病、腎臟衰竭的病人,不適合接受肝切除手術。
  • 腸鳴,可能是平時喫的食物過多不消化,和喫的豆類食物和含量的食物過多引起的。
  • 但放射線治療有可能增加肝內或肝外之腫瘤轉移,因此放射線治療成功後需考量新病竈之出現及治療。

病人需要服用強效藥物來幫助預防排斥反應,而這些藥物可能有其自身的副作用,包括削弱免疫系統,使病人更容易受到感染等。 由於傳統栓塞療法或會影響健康的肝組織,因此患者或需要4至6週的時間完全恢復。 栓塞手術可能引發的副作用包括腹痛、發熱、噁心、肝臟感染等,但嚴重的併發症並不常見。 肝臟的神經主要分佈在肝表面,內部沒有神經,因此早期的肝癌症狀不明顯,到發現時已是中晚期,増加治療的難度。

治療肝癌: 肝癌治療後多久追蹤一次?要做哪些檢查?

本文章內容由 Bowtie 團隊 提供並只供參考,不代表 Bowtie 立場,Bowtie 對任何人因使用或誤用任何信息或內容,或對其依賴而造成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不承擔任何責任。 此文章內任何與 治療肝癌2025 治療肝癌2025 Bowtie 產品相關的內容僅供參考及作教育用途,客戶應參閱相關產品網頁內詳細之條款及細則。

治療肝癌: 轉移性肝癌

它緊貼右肺葉,位於橫隔膜下方,胃的右邊,形狀呈角錐形,分為左葉和右葉。 體外放射治療將來自體外的放射源聚焦在腫瘤上,過程無痛,一般每次治療持續數分鐘,每週 5 天、持續數週。 遞交此表格表示本人確認及同意信諾使用及/或轉移我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用途; 治療肝癌 否則,本人必須於以下空格加上「✓」號以表示反對。

治療肝癌: 預防肝癌7大貼士

是項研究分析整體免疫抑制與細胞間的相互作用,亦凸顯了TIGIT-NECTIN2 免疫檢查點軸標靶治療在更有效抵抗腫瘤的重要性。 治療肝癌2025 這些均提供了機理基礎以助設計針對肝癌的新一代免疫治療。 研究團隊利用大量臨牀標本進行研究,並對大量(超過18,000個)肝癌單細胞進行測序。

治療肝癌: 肝癌免疫組合治療 已納入政府「安全網」

乙型肝炎在香港十分普遍,全港約有十分之一的人口都是帶病毒者或曾經感染乙型肝炎。 治療肝癌2025 在這羣長期帶病毒者中,有四分之一人會演變成肝硬化,因此而導致肝癌。 在2019年,肝癌新症共有1 876宗,佔本港癌症新症總數的5.3%。 按粗發病率計算,每十萬香港人口中即有25宗新增個案。

治療肝癌: 肝癌的治療方式

肝臟是一個位於腹部右上方、橫膈膜下方和胃部上方的器官。 肝癌可分為幾種類型,最常見的是肝細胞癌,是指肝細胞在癌變後,逐漸演變成癌症。 其他類型的肝癌,如肝內膽管癌和肝母細胞瘤,則較不常見。

治療肝癌: 晚期肝癌治療方式多元 醫師視病情進行個人化治療

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會主席兼創辦人潘冬平指,肝癌難以在早期察覺,發現或有症狀已是中晚期,傳統的治療以口服標靶藥物為主,僅維持到12至14個月存活期。 現時研發出的「免疫組合治療」,可降低三成重症及死亡風險。 肝癌為五大常見癌症,本港每年有近1500人死於肝癌。 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會表示,患者現時可採用「免疫組合治療」,比傳統標靶藥可降低惡化及死亡風險逾三成,惟費用高昂,不少患者及家庭難以負擔。 政府於2022年12月已將免疫組合治療藥物納入醫管局安全網,由關愛基金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