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醫療中心(S座)位於瑪嘉烈醫院EF座大樓對開斜坡,樓高17層,樓面總面積達21,600平方米,其中8層是負氣壓隔離病房,提供108張隔離病牀,其中14張為深切治療病牀。 各病房以獨立隔離病室組成,每個病室設一或兩張病牀,病房安裝雙重負壓電動互鎖門,並配以負壓空調及高效能空氣過濾系統。 病房設獨立更衣區(潔淨與污染區),同時亦設有獨立淋浴室與厠所,醫療中心的空氣先經過高效能空氣粒子過濾系統消毒才排放,而排污系統加設自動消毒系統,經消毒的污水才排放往公共污水渠。 瑪嘉烈醫院泌尿科2025 瑪嘉烈醫院泌尿科 瑪嘉烈醫院外科部泌尿科顧問醫生姚銘廣下月一日調任瑪麗,接替已轉投私營市場的談寶雛,屆時瑪嘉烈僅餘另一名顧問醫生負責機械臂手術及相關培訓。
有團體於去年調查發現,近40%受訪露宿者情緒不穩,惟當中僅約20%有接受精神科治療,而覆診等候時間過長,導致露宿者求診意欲大減。 警方前年在粉嶺截查一名網絡工程師,在他的行李箱發現大量化學粉末、煙花棒、爆竹及無線電遙控,他在警誡下說,收取1萬至2萬元報酬運送這些物品。 控罪指,44歲被告2021年2月在榮福中心外的行人路,明知而管有、保管或控制爆炸品,即包括一萬多克的硝酸鉀粉末、二千多克氧化鐵(III)粉末、一千多克煙花棒、約一百多克爆竹及兩套無線電遙控。 案情透露,被告當日帶同紅白藍袋,乘的士到聯捷街,進入榮福中心後,手持行李箱出來。 瑪嘉烈醫院泌尿科2025 警方上前截查,在行李箱內發現控罪所指的物品,並在紅白藍袋發現約200個防毒面具濾芯。 經政府化驗所專家檢驗,確認涉案粉末為炸藥原材料,無線電遙控可用作遙距引爆。
瑪嘉烈醫院泌尿科: 服務範圍
2019年,馬醫生轉任瑪嘉烈醫院泌尿外科主管,進行成人及小兒腎移植及機械臂輔助微創手術包括腎臟局部切除術、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輸尿管重建術及膀胱切除術。 2021年4月,《香港01》揭發醫院手術室經理在同年3月發送手術室安排的電郵未經過加密處理,結果將130名病人資料洩露予20多名瑪麗醫院和港大員工,資料包括姓名、身份證號碼、病歷及手術名稱等資訊。 私隱專員公署到2022年4月底已完成調查,裁定醫管局違反《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並向局方發出警告信。 羅又指,新大樓將集中處理住院服務,增加不同類型的儀器,包括電腦掃描、超音波儀器,亦將設化驗室,以及打造智慧醫院,使用電子系統監測病人維生指數,利用AMR自主式智能機械人運送餐飲、牀單、醫療文件。 病房每層亦會設小型康復中心,方便病人毋須離開自己的病房樓層,也可接受復康治療。
- 瑪嘉烈醫院共有超過一千七百張病牀(其中二百六十八張位於荔景大樓)及五千多名員工。
- 瑪嘉烈醫院採用新一代模擬情境訓練中心的設計,當有大事發生(例如疫症爆發)時,可以更快的轉回病房用途。
- 醫院一向重視社區為本的服務,會繼續配合醫社合作的方向發展醫療服務。
- Bowtie 透過創新科技及醫療專業,提供零中介、免佣金,更方便的網上平臺,讓客戶隨時隨地獲得「自願醫保計劃」產品報價、覈保及索償服務。
- 事主向醫管局公眾投訴委員會投訴,委員會認為該醫生行為失當,投訴成立。
金琬瀞指,以前病人會因為PCN的適應症到急症室求診,設立診所後往急症室的比率亦大減35%。 部分泌尿科病人須置入導尿管或腎喉,解決排尿問題,但外置的喉管影響起居生活,包括擔心外出時喉管移位、晚上憂壓住喉管致阻塞而未能安心睡覺等。 有泌尿科的顧問護師,在公餘時間亦樂於參考和學習其他地方的護理程序,並主動去信外國生產商引入新的護理用品,改善病患憂慮,提升生活質素。
瑪嘉烈醫院泌尿科: 專科服務
但是,手術後常見的副作用是逆行性射精,因為位於膀胱出口的前列腺被刮除,因而導致膀胱出口變鬆,精液不從陰莖射出,而倒流入膀胱裏(逆行性射精)。 倒流的 精液會隨著尿液排出,對健康並無妨害,但對於希望懷孕的婦女,則無法藉由一般性行為受孕,必須要求助於人工受精才能順利受孕。 前列腺肥大 / 前列腺癌的治療 瑪嘉烈醫院泌尿科 經尿道內視鏡前列腺切除術(TUR-P) 當排尿障礙的狀況嚴重到連藥物治療也沒有辦法獲得改善時,首先考慮的就是以內視鏡手術(經尿道內視鏡前列腺切除術(TURP))治療。 但治療法和前列腺肥大症不同,因此檢查後,必須再接受鑑別診斷。
瑪嘉烈醫院復康及療養大樓設於荔景大樓,距離瑪嘉烈醫院大概五分鐘車程。 大樓共有268張病牀,為急症病人提供療養同復康支援;另設有老人科日間醫院,提供40個名額畀年老病人。 )是一所位於香港香港島南區西高山的大型公立綜合醫院,並提供24小時急症服務,也是香港兩所教學醫院之一,為香港大學醫學院教學醫院。 該院於於1937年4月13日啟用,是當時香港以至遠東地區規模最大的醫院之一。 醫院以英皇佐治五世皇后特克的瑪麗(Mary of 瑪嘉烈醫院泌尿科2025 Teck)命名。 大樓共有二百六十八張病牀,為急症病人提供療養及復康支援;另設有老人科日間醫院,提供四十個名額予年老病人。
瑪嘉烈醫院泌尿科: 專科門診診所(外科)名單
大樓共有二百五十六張病牀,為急症病人提供療養及復康支援;另設有老人科日間醫院,提供四十個名額予年老病人。 截至二○一四年三月三十一日,瑪嘉烈醫院有一千五百四十二張病牀(其中二百五十六張位於荔景大樓)及四千一百三十六名員工,是本港傳染病科、腎科及泌尿科的專科轉介中心。 瑪麗醫院大部分建築物落成至今已經有相當長的時間,需要考慮重建瑪麗醫院或額外撥地興建教學醫院。 醫院管理局已經就重建瑪麗醫院的建議提交予政府考慮,政府原則上接納了重建計劃。 有待醫院管理局進行前期策劃工作,以確定工程計劃的技術可行性。
瑪嘉烈醫院泌尿科: 醫院建築
尿道支架留置法 在因前列腺肥大而遭受壓迫的尿道中放入支架(金屬或矽製)。 放入支架後,排尿就會立即變得順暢,但有時會引起血尿、尿失禁,尿道感染等併發症,因此必須接受定期檢查。 超聲聚焦 可以在不傷害周邊組織的情形下,將超音波能量集中,把腫瘤以一次一小區域 (米粒大小)的方式,燒一個三維陣列而逐步摧毀,而且超聲聚焦 不同於傳統的放射線療法,無輻射性,可反覆治療同一部位,也無化學治療常見的全身性副作用。 原發性膀胱頸阻塞 原因不明原因,造成膀胱與尿道間的連接部分膀胱頸無法舒張的疾病。 若結石大小在0.5公分以下,只要多喝水,運動後結石就會隨著尿液排出體外。 若結石超過0.5公分,則最 常利用「體外震波碎石術」來治療,體外震波碎石術是利用專門的設備,由體外的震波將結石震碎。
瑪嘉烈醫院泌尿科: 瑪麗醫院
醫院於1933年正式開始興建,因資金不足,延至1937年4月13日正式落成啟用,由繼任港督郝德傑主持開幕儀式。 此外,羅振邦醫生亦積極參與醫管局的服務規劃及質素改善工作,他分別出任醫管局內科統籌委員會主席及九龍西醫院聯網老人社區照顧服務統籌委員會主席。 瑪嘉烈醫院及北大嶼山醫院行政總監羅振邦稱,現時荔景大樓日間醫院服務對象僅限老人科,住院服務則只涵蓋內科、老人科及腦外科病人;日後日間服務將延至骨科,並盼住院服務可擴展至外科及骨科。 「因應病人的不同需要而提供適當的公立醫院服務,改善醫院環境,處處為病人利益著想……關懷病人、竭誠服務、具高效率、善用資源……」。 九龍西聯網65歲或以上的長者人口持續增長,導致全面醫護服務的需求增加,特別是康復及療養支援服務。
瑪嘉烈醫院泌尿科: 公餘時間主動引入新療法 泌尿科「裁縫」樂助病人
警方在被告手提電話發現,事前有人透過通訊軟件向被告表示要「整蛋糕」,被告則稱只負責交收。 警方指,網上有人討論用麵粉導致爆炸,示威者以「整蛋糕」作為管有麵粉的辯解。 瑪嘉烈醫院泌尿科2025 另外,被告身上被搜出榮福中心某單位的鎖匙,單位內搜出伸縮棍、弓箭及箭頭等。 同案62歲被告被控管有單位內的物品,他否認管有攻擊性武器等罪,案件排期8月開審。 瑪麗醫院落成時為遠東地區規模最大的醫院,H型的7層主建築物共分為6個翼,啟用同年起亦成為香港大學的醫科生臨牀實習及教授的地方。 1945年10月1日,即香港重光後一個多月,瑪麗醫院便開始重新投入運作。
瑪嘉烈醫院泌尿科: 精神科
曾子充指出,舊大樓淨作業面積是8,500平方米,而新大樓就有24,000平方米,故日後兩座大樓最少可提供32,500平方米的淨作業面積,比現時多2.76倍。 目前荔景大樓只有268張住院病牀和60個日間醫院名額,在工程完成後,便可額外提供572張住院病牀和24個日間醫院名額,即分別增加2倍及40%。 本身為外科醫生的醫學界立法會議員梁家騮批評,善心人願捐錢購入新儀器,醫管局卻「送都唔要」,難免予人縮骨印象。
瑪嘉烈醫院泌尿科: 診所地址
本港不少醫院附設婦女健康中心,但專為男士而設的同類中心則不多,一名男子兩年前發現下體分泌物帶血,向瑪嘉烈醫院求醫,但卻得不到任何藥物治療,醫護人員不但沒有解釋病因,更說「流血係正常」;另一名患上前列腺增生的男子,覆診要等到二○一四年。 香港男士關注組過去三個月接獲五宗類似求助,批評政府忽略男士健康問題,促請增撥資源設立男士專科服務。 瑪嘉烈醫院泌尿科2025 此外,熟悉以機械臂切除婦科腫瘤的瑪麗醫院婦產科顧問醫生譚家輝,以及擅長機械臂婦科泌尿手術的東區醫院婦產科顧問醫生劉雅婷,先後轉投養和醫院。 有公院外科醫生擔心,機械臂技術及經驗集中於少數資深醫生,一旦他們離開醫管局,勢令相關經驗一併流失,最終損害服務質素。
瑪嘉烈醫院泌尿科: 醫務中心
尹昨氣憤地說︰「即係男人下面唔流血就唔正常?」他後來在區議員協助下,院方承諾本月底向他詳細解釋病情。 瑪嘉烈醫院泌尿科 擴建計劃的籌備工作已在2019年12月開展,而工地平整及地基工程已於2021年8月開展。 58歲的李女士曾受失禁困擾多年,更因此影響社交,她說:「只要有咳嗽,便不敢約朋友外出,因擔心會失禁。」直至她到瑪嘉烈醫院泌尿科求醫,始知自己可靠學習盆骨底肌肉運動改善,經過約3個月鍛鍊,她已可減少使用護墊。 不過,有些患者卻過猶不及,擔心尿頻而減少喝水,嚴美心指此舉反而對膀胱有害,故建議患者應每天至少喝1.5至1.8公升水,平時維持良好生活習慣,睡前減少使用電話,有充足休息「一覺瞓天光」,尿頻情況亦自然有改善。
瑪嘉烈醫院泌尿科: 專科門診診所名單
她建議患者應學習「忍尿」,毋須擔心有害健康,因這亦是膀胱訓練的重要一環。 此外,患者的一些飲食習慣亦會造成不良影響,例如很多女性愛喝茶或咖啡等利尿飲品,尿頻患者就不宜多喝。 去年獲得醫管局傑出員工獎的金琬瀞指,最好的治療方案不一定是最適合,「聆聽病人所需才最重要」,又稱病人的一個笑容、一句多謝,以及獲取病人、家屬的信任,便是她工作上源源不絕的動力。
若還是無法震碎的話,則將內視鏡伸入輸尿管,直接利用雷射或 氣動壓力等將結石震碎。 若是腎臟內的結石已非常大時,則是將內視鏡伸入腎臟中將結石擊碎。 導致排尿障礙的其它疾病 膀胱炎 膀胱炎是受到細菌感染所引起膀胱粘膜發炎,又分急性膀胱炎和慢性膀胱炎兩種。 而慢性膀胱炎的病患則以男性居多,大部分的病因是因前列腺炎或前列腺肥大症所引起,主要症狀是長期下腹部疼痛等。
瑪嘉烈醫院泌尿科: 香港區醫院
不過,工地平整及地基工程將於今年第三季動工,料2025年才能建好新大樓,而前期籌備和工地平整等工程已經耗資超過5億元,未包括主要興建工程費用在內。 衛生防護中心設辦公室於傳染病中心內,中心設有生物安全第三等級臨牀實驗室及放射診斷設施(包括X光機及電腦素描間)。 不論兒童或成年男性,只要出現包皮過緊﹑過長﹑排尿困難﹑龜頭發炎或尿道炎等症狀都應該考慮進行割包皮手術。 除了運動治療,她說在接觸患者期間,發現不少人因誤解而導致情況惡化,就是大部分人都沒「忍尿」習慣,「一有尿意便要上廁所,但適切地忍尿能令膀胱更適應儲存尿液」。
有公院外科醫生踢爆,年多前曾有善長願捐出逾千萬元,讓伊院引入機械臂,預計至少令泌尿科、婦科、腸胃科及胸肺外科四類病人受惠。 另外,威院本身有三部機械臂,約兩、三年前曾提出將其中一部較舊款的捐給屯門醫院。 伊院及屯院原已提交詳盡計劃書,一心為病人提供新服務,然而兩項計劃悉數被醫管局否決。 瑪嘉烈醫院毗鄰葵涌醫院,由醫院管理局管理,屬於九龍西聯網,主要為荔枝角、新界西南(包括荔景、葵涌、青衣及荃灣)以至東湧和大嶼山的居民提供服務。
Bowtie (「保泰人壽」)是持牌人壽保險公司及香港首間虛擬保險公司,致力於填補健康的保障缺口。 Bowtie 透過創新科技及醫療專業,提供零中介、免佣金,更方便的網上平臺,讓客戶隨時隨地獲得「自願醫保計劃」產品報價、覈保及索償服務。 Bowtie在 2021 全年於直接銷售渠道中持續排行第一。 香港泌尿外科學會網頁中所登載有關泌尿系統疾病的內容和訊息全經由泌尿科專家撰寫和審校。 除了從病因、病徵、診斷、治療等方面對不同疾病分別作了簡介,還設有自我評估問卷,公眾可就有關泌尿系統健康情況進行自我評估。
繼承舊荔枝角醫院的傳染病科龍頭地位,在香港受SARS、禽流感、2019冠狀病毒病威脅時,瑪嘉烈醫院亦爲指定專科醫院。 瑪嘉烈醫院泌尿科2025 2019年,馬醫生升任瑪嘉烈醫院泌尿外科主管,進行成人及小兒腎移植及機械臂輔助微創手術包括腎臟局部切除術、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輸尿管重建術及膀胱切除術。 2007至2013年,馬醫生在瑪嘉烈醫院服務,處理各種成人及小兒泌尿疾病。 醫管局已就瑪嘉烈醫院重建計劃制定總體發展大綱,目的是更新該院設施以達至現代化標準,從而應付日益增加的臨牀服務需求。 為騰出用地進行重建工程,該院需要額外空間以供調遷現有服務和支援設施。 擴建荔景大樓除了可為日後重建瑪嘉烈醫院時提供部分調遷安排外,還旨在加強荔景大樓的日間醫護服務,以減少不必要的住院治療,並確保大樓設施符合現代化醫療環境的感染控制措施和服務水平。
現時葵青區已設有地區康健中心,羅振邦承認部分服務與荔景大樓重疊,會與康健中心商討,容許荔景大樓病人使用該中心的服務。 醫管局官方記載之地址爲「九龍荔枝角瑪嘉烈醫院道2-10號」。 瑪嘉烈醫院之地理位置實爲新界下葵涌茘枝角灣對上山坡,興建期間曾稱爲「新荔枝角醫院」。
瑪嘉烈醫院泌尿科: 診所治療中心
醫委會2001年展開聆訊,未能證實事件與病人腸臟穿破後遺症有關係,裁定該醫生沒有專業失德。 瑪嘉烈醫院泌尿科 2011年年初,全港首間移植及免疫遺傳學部化驗室於瑪麗醫院開幕。 3月11日,瑪麗醫院公佈取得為期4年的澳洲醫療服務標準委員會(ACHS)評核認證。 羅振邦醫生將接替退休的謝文華醫生,出任九龍西醫院聯網總監和瑪嘉烈醫院及北大嶼山醫院行政總監,羅振邦醫生將於二○二一年一月四日履新。
瑪嘉烈醫院泌尿科: See Clinic 健康活力 為健康同心合力
泌尿系統結石的治療包括體外衝擊波碎石﹑輸尿管內窺鏡﹑激光碎石等。 馬醫生同時積極參與學術團體,為現任亞洲泌尿外科協會委員、國際泌尿外科醫師學會地區代表和《國際泌尿外科雜誌》編委會會員。 他有超過100項同行評審著作,包括書籍篇章、文獻綜述、原創研究及文獻摘要,獲收錄於國際及本地醫學文獻。 馬偉傑醫生在2003年於香港中文大學醫科畢業,於2011年取得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院士、香港外科醫學院院士及香港醫學專科學院外科院士資格,並於2019年獲得美國外科專科學院院士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