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研究發現,手術及化療後接受免疫治療可激活自身免疫系統,攻擊殘留的癌細胞。 與傳統手術及化療相比更有效減少57%復發風險,若患者屬PD-L1高度陽性,使用免疫治療的無疾病存活率提升超過一半,整體存活期亦有顯著改善趨勢。 關愛基金在今年5月將免疫治療藥物納入資助計劃,需要生物標記測試屬於高表達才合資格,每年惠及約200名患者。 林指,現時有數據顯示即使低至中表達亦有治療效果,吳則希望當局可放寬門檻,讓每年1000名不適合標靶治療的患者可獲治療。
有見及此,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希望政府可以盡快將治療早期肺癌病人的免疫治療藥物納入藥物名冊和關愛基金的資助項目範圍,使它可以用於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病人身上,作為第一線治療方法,減低復發風險,讓更多肺癌病人受惠。 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鄭志堅表示,大部份早期肺癌患者即使在手術和化療後,1至2年內仍有復發風險,在接受手術切除腫瘤和化療後採用免疫治療作輔助治療,可刺激身體免疫系統消除漏網的癌細胞,減低癌症復發風險,亦可以改善患者長期存活率並提升患者生活質素。 其它國家不少早期肺癌病人已經採用了新的免疫治療,情況理想,對早期肺癌治療來說是一個重要的突破。 肺癌是本港的頭號癌症殺手,即使大部分早期患者均曾接受手術及化療,惟復發機會亦相當高,一旦復發時出現腫瘤轉移,將令病情更難控制。 有機構早前研發出新式免疫治療技術作為輔助治療,將可刺激自身免疫系統消除「漏網」的癌細胞,從而降低復發風險,對早期肺癌治療來說是一個重要的突破。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 ( 九龍 )
提供服務:結合個人籌款、基金、慈善基金會、企業及藥廠的支持,資助癌症患者購買醫院管理局非安全網下的自費藥物。 提供服務:為合資格及通過經濟審查的病人提供經濟援助,讓他們可以得到資助購買一些治療過程中需要,但不屬公立醫院和診所標準收費提供的「自費藥物」。 治療藥物的療效和副作用是不少癌症病人最關心的事情,其次還有藥物是否受資助計劃涵蓋。 現時香港醫院管理局設有藥物名冊,病人可以在網上查詢自己需要使用的藥物是否受醫管局的藥物資助涵蓋。
- 梅花十三配音:段藝璇本作女主角,玄武國刺客,目前在刺客排行榜第37名,曾刺殺斯坦國(第二季中改爲斯特國)的陳嘉傑博士。
- 透過詳盡癌症資訊及情緒支援服務,包括「身心靈工作坊」、以及由癌症康復者組成的「癌協之友」,減輕癌症的負面影響,令癌症病人更勇敢、從容地邁向復康。
- 提供服務:癌症基金會屬下的香港癌症基金會服務中心,現時匯聚了21個癌症病人自助組織,並成立為「癌協之友」,共同發揮「抗癌路上不孤單」的服務宗旨。
- 患癌病人接受化療後,一般均會出現惡心和嘔吐等副作用(即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簡稱為CINV),惟大部分患者均對藥物預防副作用的認知不足。
- 藥物和治療,是癌症病人在抗癌路上的最大開支,以下介紹三個較大型及涵蓋廣泛種類藥物的資助計劃,患上不同癌症的病人都可以受惠。
- 有組織調查發現,近80%人在化療後曾出現CINV;惟僅25%人知道CINV是可預防的;更有逾40%人以為是無法預防。
- 交流,歡迎同路人和照顧者互相交流,分享親身經驗、抗病點滴,甚至日常生活中的感動片段,彼此支持和鼓勵。
可樂配音:朱蓉蓉異能美少女,具有被動技能“通過身體接觸會讓異性身體僵硬”,實際上患有癌症,並聘請伍六七刺殺自己,最後病情被神醫用陳年腐乳控制住,真實身份是斯特國基因實驗工程的失敗實驗品,編號爲303。 神醫配音:謝錫平小雞島上的醫生,可能是一個戴着貓臉且擁有機械動能的賽博坦。 江蕙蓮配音:劉曉倩敬稱“江主任”,小雞島純淨協會主任,武功高強,原天蓮派繼承人,也是赤牙以前的師姐。 何大春配音:斑馬畢業於保鏢職業技術學院硬氣功專業,昌崗街道安保大隊副警、兼職保鏢,位於保鏢排行榜1736位。 練有金剛不壞童子身,尚未練到最高級,所以有個弱點是肚臍,後用一塊圓板擋住了自己的肚臍來防護。 聯歡會中,大家同唱賀年歌曲,並加插了古箏表演、獨唱、集體遊戲等項目。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癌症關注團體倡肺癌免疫療法技術納入藥物名冊
由於以手術切除腫瘤癌細胞,一些隱藏的癌細胞可能產生抗菌性仍然存活,因此免疫治療料可將「漏網」癌細胞殺清。 但同時衍生出另一問題,醫療支出日益上升,社區上的癌症服務需求亦變得甚為迫切;有見及此,癌症資訊網成立「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主要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藥物或生活援助,並致力在病人漫長的醫治期間提供全面及合適的支援。 本基金的服務發展及日常運作經費主要由「癌症資訊網」撥款支持,惟持續服務的需求甚殷,公眾的捐助對本基金至為重要。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事實上,若是原位癌,即癌細胞沒有入侵到旁邊的組織,不會出現轉移癌,患者甚至有機會不用進行輔助治療便能醫好,存活率亦較高。 在此想告訴大家,乳癌治療日新月異,即使患上乳癌亦不需要過於擔心,現時很多針對不同基因變異的藥物,不單止治療效果顯著,副作用也相對地少。
及後Candy要接受手術與為期12周的化療,然而期間所引起的噁心及嘔吐症狀嚴重,每日大約會出現4至5次不適情況,飯後亦會嘔吐,甚至「要抱著桶嘔」。 Candy表示,這已嚴重影響其飲食習慣,令她連水都不敢喝,也不想活動,擔心一鬱動就會嘔。 提供服務:提供資助給有經濟困難的癌症,例如資助他們購買假髮、義乳或額外營養品等,幫助改善他們的生活質素。 癌症病人和家屬於分秒間便可從網絡上取得各種有關癌症藥物、癌症飲食、癌症治療等資訊,非常方便。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 ( 香港島 )
MoneyHero網站顯示的金融產品及服務資訊僅供參考,並非提供建議。 貸款產品比較頁面顯示的實際年利率及每月還款額是根據閣下所輸入的資料而作出之估算。 醫生及藥劑師均警告,未經註冊仿製藥來歷不明或混有雜質,胡亂服食恐令病情惡化。 現時購買抗癌標靶藥須由香港註冊醫生向病人直接供應藥物或憑醫生發出的處方,在註冊藥劑師監督下在註冊藥房購買。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癌症及成因
會長楊迺賢在致歡迎詞中,感謝澳洲眾議院反對黨黨魁達頓MP 致更生會的一封信; 除向該會仝人及支持者拜年外,他讚揚華裔公民對澳洲的貢獻,認同並嘉許更生會對華人癌症病人、家人的支持與付出。 會長繼續鼓勵會友們在疫情緩和下,恢復前往各區服務中心參與各類活動; 更感激梁先生給予南區服務中心一個寬敞的會址,發展會務,幫助更多需要支持的癌病患者。 MIRROR成員呂爵安(Edan)、楊樂文(Lokman)和邱傲然(Tiger)昨日出席活動。 本月26日是Lokman生日,Edan捧住生日蛋糕為他預祝生日,粉絲還大合唱生日歌,令Lokman十分開心。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慈善捐款
申請人的家庭總資產亦不多於80萬港元,自住物業不會計算在內。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圖(左至右):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主席方嘉儀、肺癌患者Alice、臨牀腫瘤科專科鄭志堅醫生、癌症資訊網創辦人吳偉麟 。 癌症是香港的頭號殺手,按政府數據,過往10年癌症發病率有上升的趨勢,個案以每年增長約3.1%,幾乎平均每日有96人確診癌症。 「癌症資訊網」創辦人吳偉麟表示,要戰勝癌症,關顧患者的身、心、靈健康與藥物同樣重要,多與大自然接觸也是撫慰心靈的良方。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藥物資助機構
女性患者Alice在2017年確診2A期非小細胞肺癌,當時她進行手術和化療作為治療方法,但仍在2019年癌症復發,所幸使用標靶藥控制病情,現時情況相當理相,病情沒有惡化。 另外,坊間慈善組織及非牟利機構提供不同的藥物資助或緊急經濟援助,同時亦因應病人和家屬的心理需要,多個組織也有提供心理支援服務,以及由癌症康復者組成的互助小組,分享自身經驗,照顧癌症病人的心靈健康。 患上癌症的病人,除了要應付病情上的變化,亦要面對癌症和治療副作用對日常生活上的各種影響。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CICF
對於不少癌症患者來說,化療後所引起的噁心及嘔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是最令人困擾的副作用。 今年40多歲的癌症康復者Candy於2019年確診大腸癌三期,並接受手術及12週期的化療,然而所引起的噁心及嘔吐,不僅嚴重影響飲食,不敢喝水,甚至令她擔心一鬱動就會嘔。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醫生得悉她的情況後,決定處方二合一止嘔藥物,成功為她消除不適,Candy更形容這款藥對化療患者而言「猶如仙丹」。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提供的免費專業癌症支援服務。
Lokman表示生日願望是身體健康,快點可以去旅行,粉絲準備透過慈善活動將收益不扣除成本,以他的名義捐給「香港癌症基金」,Lokman認為這是有意義又可以積福的善舉。 之後的磁力共振顯示腦轉移已經消失,肺部的腫瘤亦開始慢慢縮小。 可是黃先生一家又陷入另一種困境,因為免疫治療的成本十分高昂,每次療程也花了好幾萬元,更不幸地因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黃先生一家也失業了,我給黃先生寫了轉介信往公立醫院繼續治療,可是免疫治療在公立醫院也屬於自費項目,一直以來沒有任何資助計劃。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癌症治療|創新免疫治療法有效消除漏網癌細胞!減57%早期肺癌復發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希望加強公眾教育,讓癌症患者知道預防CINV的重要性。 患癌病人接受化療後,一般均會出現惡心和嘔吐等副作用(即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簡稱為CINV),惟大部分患者均對藥物預防副作用的認知不足。 有組織調查發現,近80%人在化療後曾出現CINV;惟僅25%人知道CINV是可預防的;更有逾40%人以為是無法預防。 該組織認為,大部份患者對預防CINV的認知存在誤解,希望加強公眾教育,讓患者知道可透過藥物預防CINV。 然而,大部份年輕人並沒有意識到自己與危疾的距離非想像中遙遠。 另外,亦有調查發現大部份年輕人均沒有儲蓄習慣或購買危疾保險,以致面對突然其來的危疾時,往往會因為未能繼續賺取日常生活開支,加上額外的醫療費用而措手不及。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大部份早期肺癌患者 手術化療後1-2年內復發
業界領先的醫療保險專家保柏香港瞭解箇中的需要及未雨綢繆的重要性,因此非常支持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是次活動。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2025 疫情漸退,各類活動逐漸復辦,當中最需要放鬆身心的莫過於癌症病患者。 癌症患者及康復者組織「癌症資訊網」逾20名抗癌戰士及其家人上週五(17日)參加「粉嶺球場歷史生態體驗遊」,在古樹環抱的自然環境盡情放鬆身心,支持他們積極面對病情。
由於標靶藥主力攻擊癌細胞,大大減低對身體傷害,副作用及後遺症等亦較傳統化療為輕,患者對治療的耐受程度提高,因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隨著醫學發展,現時能夠應用標靶治療的癌症越來越多,特別在乳癌、大腸癌及肺癌的應用上,標靶治療的技術越趨成熟。 鄭志堅(右)指免疫治療可刺激自身免疫系統消除「漏網」癌細胞;左為肺癌患者Alice接受治療後康復情況理想。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癌症患者可申請傷殘津貼及其他資助
仿製藥雖能令藥物價格下降,但質量不一定與專利藥一致,療效上或會出現很大的差異,因各地的法規和實行情況差異,不同國家或地區的仿製藥藥商有沒有遵守保持質量標準的相關指引,是藥廠所生產的仿製藥療效的關鍵。 標靶治療藥物主要分為口服藥(如片劑或膠囊)及靜脈注射劑,近年某些標靶治療藥物(如抗HER2型標靶藥)亦發展了皮下注射的方法。 口服藥需按照醫生所處方的確切劑量、服藥時間服用;靜脈或皮下注射則需到診所或醫院進行。 標靶藥顧名思義,以癌細胞的特定突變基因和蛋白為「靶點」,藥物成份只會針對性地攻擊癌細胞,猶如箭或子彈準確擊中癌細胞,再令其消失。 標靶治療望要透過幹擾這些令癌細胞快速生長的「靶點」,盡可能在不影響正常細胞的情況下,減慢癌細胞的生長及擴散速度。 乳癌的傳統治療包含乳房全部或部分切除與腋窩淋巴的清除,而腋窩淋巴清除會導致淋巴水腫,進而引起患者上肢水腫疼痛、活動受限等情況,我建議患者適當地進行上肢運動,可有效紓緩淋巴水腫等治療副作用,龍舟運動便是其一。
三位抗癌勇士隊員的患癌及康復經歷頗為相似:無家族患癌史,患癌前經常因學業或工作捱夜,同樣在20多歲病發,亦沒有儲蓄或保險。 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吳劍邦指出,CINV可以分成急性及延遲性兩種類型,前者一般發生在給藥後數分鐘至數小時之內,後者則多在進行化療24小時之後發生,可能持續數天。 他表示,CINV不但會嚴重影響癌症患者的生活質素,而且會降低病人對抗癌治療的依從性,以至最終影響療效。 嚴重的噁心嘔吐可能導致脫水、電解質紊亂、缺乏營養、焦慮、體力狀況水平降低、傷口裂開、食道黏膜撕裂等嚴重後果。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癌症病人的最佳聽眾
癌症資訊網成立「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主要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藥物或生活援助,並致力在病人漫長的醫治期間提供全面及合適的支援。 肺癌的標靶藥物卻不是人人適合,替代的免疫治療藥物更索價達數萬元一劑。 醫管局及關愛基金設有計劃資助合資格病人購買自費癌症藥物,治療肺癌的藥物在今年5月納入計劃,有病人團體希望可放寬門檻,讓每年1000名不適合標靶治療的患者可獲治療。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新公佈2020年數據,每27位本港男性當中有一位有機會患上前列腺癌。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2025 在癌症新增個案當中,前列腺癌共有2,315名患者,佔男性癌症新症總數的13.9% ,與2010年相比,整體新症宗數大幅上升55%,屬發病率升幅較快的癌症之一。 香港癌症基金會多年來一直為前列腺癌患者及其家屬提供免費支援,推出針對性的「前路無阻」前列腺癌支援計劃,以全面和實證為本的方法,回應他們的需要。
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鄭志堅指出,肺癌患者在接受手術切除腫瘤和化療後採用免疫治療作輔助治療,可刺激身體免疫系統消除漏網的癌細胞,減低癌症復發風險,亦可改善患者長期存活率並提升患者生活質素。 提供服務:由一班華人乳癌患者組成,致力推廣乳健教育,加強各地華人乳癌團體間的資源共享,並將最新的乳癌資訊、治療及支援方法帶給各地團體,務求切合華人患者的需要。 組織提供免費的「粉紅天使乳癌化療陪診服務」,由乳癌康復者義工陪伴癌症病人在醫院進行化療,讓病人在抗癌路上不再孤單,又透過過來人的經歷扶助新確診患者,助癌症病人勇敢面對治療。 透過我們的直接服務與社區其他癌症服務機構的合作,為癌症患者提供無縫及適時的支持。
她續指,現時有適當的治療藥物可以控制甚至預防CINV,並提供不同藥物配方讓癌症患者選擇。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2025 一九五零年成立的撒瑪利亞基金,為符合特定臨牀準則及通過經濟審查的病人提供經濟援助,病人可以獲得資助,購買一些治療過程中需要、但不屬公立醫院和診所標準收費提供的「自資購買醫療項目」或「自費藥物」。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2025 另外,有些癌症康復者或癌症病人都會在互聯網或社交平臺些分享自己的抗癌經歷,可以鼓勵其他癌症病人,但是病人和家屬需要明白,每一個癌症個案都有不同,即使同一種癌症,使用的藥物、治療、出現的副作用等等也未必一樣,最好還是根據醫生的建議作出適當的治療。
科技的進步讓研究人員更清楚地瞭解肺癌細胞的活動情況,藉免疫治療消除癌細胞對免疫細胞的抑制作用,重啟免疫功能,激活T細胞消滅癌細胞。 雖然透過手術及化療可以移除腫瘤並消滅未被手術去除的癌細胞,但一些隱藏的癌細胞可能會產生抗藥性並存活,所以手術及化療後接受免疫治療可激活自身免疫系統,可助攻擊殘留的癌細胞。 與傳統手術及化療相比更有效減少57%復發風險,若患者屬PD-L1高度陽性,使用免疫治療的無疾病存活率提升超過一半 ,整體存活期亦有顯注改善趨勢。 癌症病人由於失去了最好治療的機會,家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逝去,無可奈何。
該基金主席方嘉儀表示,希望可加強公眾教育,讓癌症患者知道預防CINV的重要性,並提供不同藥物配方讓癌症患者選擇,以助患者改善化療後的生活質素。 當時腫瘤壓住Stella心肺等器官,轉換過兩款標靶藥物及電療,醫療總開支約20萬,治療及休養2年才重回正常生活,後來她更成立Facebook專頁「彤姐話你知Cancer咋嗎!?使乜驚呀!」及將抗癌歷程集結成書出版,提醒年青人也要留意癌症警號。 Stella於化療期間試過抽筋至休克,所以康復後曾避免劇烈運動,但近年她勇敢走出一大步,接觸不同運動,例如潛水及遠足,全因她相信與其擔心癌症復發,不如活在當下。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健康醫療網
我們希望在癌症患者不完整的生活中豐富他們的生命,不完美才是美為他們的生活添上色彩。 患者Alice在2017年確診2A期非小細胞肺癌,當時她進行手術和化療作為治療方法,但不幸在2019年癌症復發,復發後,患者對需要再一次面對治療而感到恐懼,情緒低落,幸能使用標靶藥控制病情,現時情況相當理相,病情沒有惡化。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2025 肺癌患者Alice表示,在2017年確診2A期非小細胞肺癌,曾接受手術和化療後康復,不幸於兩年後復發,惟接受使用標靶藥後有效控制病情,現時康復情況相當理想。 該基金期望,新藥可免卻令肺癌病人面對復發時已為晚期或面對死亡的風險。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表示,現時已經有藥廠研發出新式免疫治療技術,對早期肺癌患者有顯著作用。 然而新藥物一般價格相當高昂,一般癌症病人未必能夠負擔,建議政府可以儘快把藥物納入藥物名冊和關愛基金的資助項目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