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硤尾邨美映樓2025詳細介紹!內含石硤尾邨美映樓絕密資料

今日(8日)下午4時許,石硤尾邨美映樓一高層單位發生火警,不斷冒出濃煙。 警方接獲多人報案,消防趕至出動一喉一煙帽隊灌救,最後將火救熄。 事件中3名住客吸入濃煙不適送院,約150名居民自行疏散。

  • 醫務衞生局表示,「口罩令」明日起延長14日,至下月8日。
  • 第一期樓宇樓高37-39層不等,大部份單位附設窗臺及/或花槽,外牆主色是白色底色襯藍色及紫色,項目於2007年1月入夥,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管理。
  • 政府強烈提醒市民必須嚴格遵守強制檢測要求,按時完成強制檢測。
  • 另外,一名居大角嘴長豐大廈的30歲男子(11043)於前日(2日)發病,屬早前確診的25歲女子(11028)之緊密接觸者,二人都居於上址,曾一起到尖沙嘴馬哥孛羅香港酒店Staycation。
  • 即使是已經接種新冠疫苗的人士,亦必須接受上述強制檢測。
  • 此期重建項目,興建2座33層公屋大樓及平臺,提供1,056個單位,預計可容納約3,310人居住。

此站鄰近石硤尾邨第一期(美映樓、美如樓)、南昌戲院大廈(基座為名都廣場)、香港盲人輔導會總部大樓暨賽馬會盲人中心、香港四邑商工總會黃棣珊紀念中學、白田邨運田樓及聖方濟愛德小學。 石硤尾邨美映樓昨晨發生煤氣洩漏事故,9名消防員登門調查,搜索漏煤氣源頭期間,單位突然爆炸。 事後消防在廚房門後發現男戶主屍體,旁邊有一支士巴拿,煤氣管被拔掉,男戶主離奇穿著8件上衣及3條褲,不排除有人企圖自殺。

石硤尾邨美映樓: 石硤尾邨美映樓

今晨(23日)7時36分,有駕駛人士途經灣仔摩理臣山道時,發現一輛的士停在路上,一名女子坐在車頂、狀似瘋迷,擔心發生意外,於是報案求助。 該名女子其後脫去上衣,半身赤裸在附近徘徊,更一度衝出行車線。 2020年7月27日,702A線取消下午放學時間回程服務,由新開辦之702B線取代。 石硤尾邨美映樓2025 因應白田邨重建工程,原有之白田公共交通總站於2015年9月22日起停用,過海隧巴104線及新巴702A線的白田邨總站因而須暫時遷往白雲街下山方向之路旁,直至替代原有總站的白雲街永久巴士總站落成為止。 街坊形容自殺獨居男子陳伯「沉默寡言」、「行為怪異」,街坊與他碰面,他並不主動回應,不多說話。

  • 香港青年旅舍協會負責活化美荷樓的項目,在2012年美荷樓會變身成一座青年旅舍,當中還會建立一個生活館,展示石硤尾及深水埗區舊日居民的生活。
  • 受檢人士若在2021年2月7日至2月9日期間已進行檢測,會獲視為已遵從強制檢測公告的規定。
  • 2007年,香港建築師學會、香港工程師學會、香港規劃師學會及香港測量師學會合辦,由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民政事務局贊助名為「無限之旅」的石硤尾邨美荷樓意念創作比賽,分設專業組及公開組,讓專業人士及公眾分別就美荷樓的去向提供設計構思,集思廣益。
  • 現在的第19及20座興建於原本的徙廈第3至6座位置,於1979年7月至9月落成;而第21至24座則建於原來徙廈第11至13座位置,於1979年4月至1982年9月落成。
  • 美荷樓是石硤尾邨首8座徙置大廈之一,原稱H座,1973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後將其改稱為石硤尾下邨第15座。

消防處助理處長(九龍)吳偉強表示,鑑於登樓破門的9名消防人員全數受傷及正在醫院接受治理,爆炸的原因及細節尚未能夠瞭解,包括未能夠確定受傷消防人員在爆炸時,是否已經進入肇事單位。 石硤尾邨美映樓 他強調消防處在處理漏氣事件上具備足夠的指引及訓練,包括處理程序及守則等,並且將會成立專案小組調查事件。 同時疏散附近的住客趕往地下公園暫避,並且安排開放位於深水埗的一間社區中心予被影響的居民休息。 與此同時,消防人員動用一條滅火喉撲救火勢,至中午12時28分將火熄滅。

石硤尾邨美映樓: 石硤尾邨美映樓爆炸事件

政府會在個別指明地方上門拍門通知有關居民強制檢測的要求,並已在各區設立流動採樣站,便利他們根據強制檢測公告的要求接受強制檢測。 石硤尾邨美映樓 他們應同時密切留意身體狀況,就算只有輕微病徵亦必須立即求醫並接受檢測。 石硤尾邨美映樓2025 該處後來改建成香港紅十字會捐血站,直到2012年石硤尾邨拆卸重建為止,現址為石硤尾邨美映樓前面的公園,有靈異節目主持將縱火案與2014年石硤尾邨美映樓爆炸事件拉上關係,說成是同一位置。

為紀念石硤尾邨歷史,美益樓地下設有展覽廊,內設展板及互動遊戲,介紹石硤尾邨的歷史及屋邨生活的演變,對出亦保留了重建前的紅磚屏風。 美益樓及美賢樓以粉紅色間花為主調,而美笙樓及美盛樓以橙黃色為主調,低層的間色模仿原址第1型徙置大廈,由周餘石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由領先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管理;承建商為瑞安建業。 第三期和第七期在美荷樓旁興建,分別包括1幢12層公屋和1幢13層公屋,並分別名爲美葵樓及美菖樓。 這兩幢公屋以白色為底色,再襯上深紅色,共提供487公屋單位,單位類型由1/2人、2/3人、1睡房、2睡房、以至3睡房單位均有提供,其中美葵樓更是目前全港唯一擁有三睡房(3B)構件式單位的非標準公屋大廈,於2019年3月入夥。 兩期面向白田街的一邊均設有街舖,而美葵樓一樓亦設有商舖。 此期重建項目,興建2座33層公屋大樓及平臺,提供1,056個單位,預計可容納約3,310人居住。

石硤尾邨美映樓: 香港消防處

該名同事嗅到煤氣味,曾經拍門惟無人反應,認為事態不尋常,遂報警求助。 香港政府於8月3日公佈新一輪驗水結果,結果顯示石硤尾邨59個水辦則有5個超標,數值介乎11至19微克。 2015年7月22日,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稱早前在石硤尾邨中2012年重建完成的第二期及第五期中,抽取6個樣本化驗,其中第二期美亮樓3個單位的4個水辦含鉛量超標,最嚴重的水辦更錄得每公升含87微克鉛,超出世衞標準7.7倍。 13樓(12/F)設有特式大單位,單位大小是兩個標準單位合併而成的。 而第21座及第24座的一樓(G/F)設有分別有兩間幼稚園及一間自修室,其餘是地下層單位,這些單位可不經大堂直接從側門按密碼進入到達。

石硤尾邨美映樓: 石硤尾邨美映樓附近學校

人員經深入調查後,昨晚約7時在沙田區拘捕一名36歲男的士司機,涉嫌強姦。 石硤尾邨美映樓氣體爆炸事故,出事的美映樓11樓已經解封,居民可以返回寓所。 至於受傷消防員有兩人情況有好轉,現時有3名消防員危殆,3人嚴重,3名消防員情況穩定。 其中傷勢仍然危殆的包括在瑪嘉烈醫院深切治療部留醫,腦部受創的消防總隊目梁國基,以及在廣華醫院留醫的高級消防隊長湯裔昌。 事件發生後翌日,房屋署和社會福利署在美映樓大堂設立櫃位,登記居民居住單位因為事故而造成的破壞,並且安排稍後維修。

石硤尾邨美映樓: 石硤尾邨美映樓的交通站點

第7期重建項目主要興建1座13層公屋大樓及平臺,提供247個單位,已於2019年3月20日入夥。 而窩仔街西面的位置,前石硤尾邨25-34座位置,則為第五期重建工地,為保留窩仔街與白田街交界的大樹,房署會在該邨重建第5期中,只興建4幢「T字形」式樓宇,中間位置會成為中央廣場。 石硤尾邨美映樓 第五期重建計劃樓宇於2012年5月入夥,其中美益樓地下,預留地方作為展覽廳,展示石硤尾邨文物與歷史。

石硤尾邨美映樓: 香港樓宇目錄

),位於香港九龍石硤尾寮屋區清拆後分期重建的石硤尾邨,1954年建成,是香港最早期、現時碩果僅存的「H」形6層徙置大廈,獲評為二級歷史建築。 石硤尾邨美映樓 石硤尾邨舊型大廈重建,第41座美荷樓則獲得保留,耗資2億2千萬港元改建為美荷樓青年旅舍及旗下之美荷樓生活館,於2013年12月開幕。 石硤尾邨美映樓2025 香港消防處火警調查組其後發現單位內的供氣喉掣被扭開,認為事件起因有可疑;經過香港警務處西九龍總區重案組初步調查後,懷疑死者生前以煤氣自殺。 翌日上午10時許,逾10名西九龍總區重案組人員聯同政府化驗師和火警調查組人員重返現場蒐證,及向街坊瞭解死者背景及生活習慣。

石硤尾邨美映樓: 石硤尾邨美映樓評論

美荷樓是石硤尾邨首8座徙置大廈之一,原稱H座,1973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後將其改稱為石硤尾下邨第15座。 至1981年,該等大廈獲改建為具有獨立廚房及廁所的單位後,改為第41座及命名為美荷樓。 )是香港首個由政府興建的公共屋邨,位於九龍深水埗區的石硤尾,在1954年最早期建成入夥的徙置大廈,於1973年開始首次改建及重建工程,其後採用的舊長型大廈及新落成之非標準型樓宇分別於1977年至1984年間、2007年至2019年入夥。

石硤尾邨美映樓: 設計比賽,落實計劃

第42座及第44座樓宇設有平臺層(P/F)出入口及升降機大堂,升降機亦會停於此層。 據房屋署網頁資料,第42座至44座是以數字為正式命名樓名,以中文名為副。 由於本邨全盛時期同時有44座,居民早年已習慣以數字分別及稱呼,第1期落成後才改變為以中文名為主的做法。 第42座及第43座相連成一個L型,而第43座與第24座一樣,只有半座,而43座正正就是面向第24座旁的空地,以致兩座不成「握手樓」。

石硤尾邨美映樓: 石硤尾邨美映樓附近醫院

深水埗區議會於美映樓對開地段設立諮詢站及安排於晚上8時半召開居民大會。 石硤尾工廠大廈是山寨廠 石硤尾邨美映樓2025 (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本土家庭式輕工業)集中地,現已改建為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內裡保留了昔日的工廠大廈建築特色,是一項獲得香港建築師學會「全年境內建築大獎」的改建,並於2008年開幕,以自負盈虧非牟利機構模式運作。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第2期樓宇採用非標準設計,但部份1及2房大型單位重新使用了新和諧一型構件,連同第5期成為最後一批附帶和諧式設計單位的大廈。 設有平臺層,有兒童遊樂設施、商店、餐廳、非牟利機構辦公室、商場管理公司辦公室及公廁,而地下層亦有郵政局,四面設有樓梯連接地下層,並有4條天橋連接美山樓、美彩樓、近美亮樓對出空地及重建第六期。 第20座因地盤大小問題只有半座,但設獨立升降機服務及大堂,與同為半座的24座有所差別。

石硤尾邨美映樓: 大廈資料:石硤尾邨美柏樓

此外,一名23歲女子(11045)則住在新蒲崗彩虹道48至56號麗景樓。 事件令政府修訂相關的建築物條例和消防條例,包括要求所有銀行辦事處必須備有火警逃生的後門通道,強制設置消防灑水系統,電鎖在斷電時必須有緊急開門裝置等。 現時,在全港所有地區,如有住宅(包括商住兩用)大廈新增一宗或以上確診個案,或其污水樣本檢測呈陽性,顯示可能存在感染風險,均會被納入強制檢測公告。 針對工作場所的檢測方面,如某一個工作場所出現兩宗或以上的確診個案,便會被納入強制檢測公告。 按上述準則,昨日(9日)有8個指明地方會被納入強制檢測公告。

2008年,美荷樓成為首批《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的7幢建築物之一,落實由香港青年旅舍協會改裝成為設有129間房的青年旅舍,復修成本約2億2千萬港元,於2013年竣工。 現場樓層仍未解封,部分同層受影響居民,昨晚到附近社區會堂或老人院過一夜後,今早獲警方安排上樓拿回私人物品。 房屋署在大堂設櫃位,登記居民居住單位因事故造成的破壞,稍後會安排維修。 化學物質檢測器Haz MatID Elite:於2014年12月起使用,每部價值47萬港元,人員只需要抽取少量樣本放置在檢測器上,就能夠透過光譜資料分折液體及固體化學物質樣本,於1分鐘內顯示出其化學名稱及成份。

石硤尾邨美映樓: 香港大廈搜尋

「石硤尾邨重建計劃第三、六及七期」簡介(附件一)(文件編號:67/1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996年10月港英政府下最後的一個雙十節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於學生時代用菲林傻瓜機拍攝的石硤尾邨美荷樓,大廈的兩翼之間掛上了樓高數層的青天白日旗。 第2期重建成兩幢40層十字型的非標準設計大廈出租公屋,於2012年中入夥。 分別為美薈樓及美亮樓,另設有停車場及樓高8層的服務設施大樓,亦設有地舖。

值得一提的是,美禧樓及美柏樓乃是全港最後兩座按照「整體重建計劃」興建而落成的大廈。 1954年4月,政府設立徙置專員一職,「徙置事務緊急小組委員會」建議政府設立基金以興建多層徙置大廈,並成立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 同年6月,成立徙置事務處,首8座工字型的第一型徙置大廈(A-H座,後改稱10至13、35至41座)由聯合國捐款建造。 日前被納入強檢大廈名單的公共屋邨則繼續爆疫,一名無病徵的4歲女童個案編號為10693,居於黃大仙下邨龍輝樓,該大廈早前已有2名確診者。 觀塘安泰邨明泰樓再多兩宗確診,分別是21歲及29歲的男子,累計5宗確診。 同屬強檢大廈名單內的東湧映灣園悅濤軒3期9座再多一名66歲女子染疫,該大廈在過去兩周已累計10人確診。

石硤尾邨美映樓: 公共屋邨食水含鉛超標事件

香港房屋委員會原先建議保留石硤尾邨第15至18座4幢7層大廈,重新規劃和包裝,並且發展成為集歷史、文化、教育及旅遊一身的主題建築組羣,命名為「石硤尾邨生活體驗及旅遊活動中心」,不過計劃卻被腰斬。 之後於2005年由鄰舍輔導會在17及18座空地開辦「石硤尾人文館」作為石硤尾邨50週年紀念。 房屋署最後決定將美荷樓改建,構思將大廈交予非政府團體營運,將最低兩層改建為公共房屋博物館,重現昔日居民的生活。

石硤尾邨美映樓: 設計

第二期位於窩仔街與偉智街之間,前第8-13座位置,建造兩座公屋大廈美薈樓、美亮樓及石硤尾邨綜合服務大樓,由有利建築施工,於2012年5月入夥,為鄰近白田邨1-3及12座重建提供主要安置單位。 第37座和附近的第39至41座於2005年6月12日封閉,但是第41座美荷樓獲列為1級歷史建築,獲得保留;第17、18座曾於2004年底改建為「石硤尾人文館」(與其他徙廈一同於2006年10月16日封閉)。 所有舊徙置大廈於2007年6月20日起清拆,並分7期進行重建,但該7期工程並非按數字順序進行,故此處以各期建成時間先後次序述之。 源頭不明個案包括家庭主婦、退休人士及安老院舍負責人等,分別居於九龍城啟晴邨滿晴樓、葵涌葵盛西邨6座、薄扶林置富花園富恆苑、馬鞍山錦豐苑錦蘭閣、旺角君柏1座、石硤尾邨美薈樓、柴灣興華(二)邨裕興樓,以及將軍澳日出康城緻藍天2座。 1994年1月10日上午約11時,朱寶光(41歲)因為不滿他的妻子離家出走,遂拿著兩罐天拿水闖進石硤尾邨第一座地下的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分行內,向職員查詢其妻子的下落(其妻子有朋友在該分行內工作)。

區議員在美映樓對開設諮詢站,同時安排晚上8時半開居民會。 2015年1月22日香港消防處舉辦年終回顧記者會,消防處處長黎文軒表示正在聯同政府化驗所、機電工程署及香港警務處協作調查事件之成因,涉及事件的人員均將會陸續完成錄取口供,並且訂定一份調查報告及交予警務處,以決定是否召開死因研訊。 石硤尾邨美映樓2025 處方亦會根據調查結果,檢討處理氣體洩漏的行動指引是否有需要修訂、及裝備使用上是否需要更新。 消防人員其後在單位內發現一具男性屍體,後來被證實為肇事單位住戶;連同3名受傷鄰裏,事件當前合共釀成12受傷和1人死亡。 由於傷者太多,救護人員在現場設立臨時救護站,經過分流及初步治理後,將他們分別送往長沙灣明愛醫院、美孚瑪嘉烈醫院、薄扶林瑪麗醫院、油麻地廣華醫院及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接受治療。

石硤尾邨美映樓: 改建為青年旅舍

粗體表示該樓宇牽涉26座問題公屋醜聞,其混凝土強度未達高層單位20.7MPa或低層單位31MPa的標準,相關樓宇除第21-23座外已納入整體重建計劃下重建、而第21-23座由於情況並不嚴重,故此一直未列入「整體重建計劃」。 政府引用《預防及控制疾病(對若干人士強制檢測)規例》,就《規例》下的強制檢測公告刊憲,要求於指定期間曾身處33個指明地方的人士接受核酸檢測。 政府發出強制檢測公告,要求於指定期間曾身處以下50個指明地方的人士,須在10月30日及31日接受核酸檢測。 紅磡海逸豪園1座有一名無源頭患者,為65歲女子,個案編號為10685,該屋苑其他座數過去14天曾有住戶染疫,包括11座及19座。 逾150名居民疏散至石硤尾中央遊樂場,3名分別姓範(87歲)、姓方(87歲)及姓餘(88歲)老翁吸入濃煙不適送院。 火警期間,附近街道南昌街、大坑西街、偉智街一度須暫時封閉。

石硤尾邨美映樓: 公共交通

大廈外觀髹漆間調跟第5期大廈大致相同,以黃綠色為主色調。 其中2棟公屋之間設有平臺連接,平臺層有休憩空間和小型公園,平臺亦設住宅大堂,並預留了天橋口作連接日後第20座重建後的新平臺。 第二期重建計劃最低幾層的間色模仿原址第一型徙置大廈,由周餘石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由領先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管理。 另服務設施大樓7樓將會用作重置因白田邨清拆而搬遷的小型公共圖書館,命名為石硤尾公共圖書館。 2000年代,石硤尾邨各座舊型大廈陸續清拆,並且分期重建,興建4,110個單位,於2011年落成,接收鄰近的蘇屋邨拆遷戶。 除了重建公共房屋,房屋署亦興建安老院、青少年中心和小學等公共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