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原細胞瘤是惡性腫瘤,是睾丸最常見的腫瘤,佔睾丸生殖細胞腫瘤的40%-50%,其中80%-90%爲經典型精原細胞瘤,其餘爲精母細胞性精原細胞瘤。 精原細胞瘤2025 多數發生於35-45歲,平均年齡爲40歲人羣,超過50歲者和兒童少見。 絕大多數表現爲睾丸腫大,少數伴有睾丸疼痛,約1%-3%的患者首發症狀是出現轉移,最常見腹膜後轉移,約10%的Ⅰ期精原細胞瘤患者、25%已發生腫瘤轉移者血清HCG增高,這與腫瘤中還有滋養層細胞有關。
- 精原細胞瘤患者血清HCG和AFP均可輕度增高,其腫物大體通常表現爲灰白、質硬、境界清楚、略呈分葉狀、大小不等,最大者可達31cm。
- 與病理對照,作出正確診斷23例,超聲診斷符合率爲92.0%(23/25)。
- 當今的非生殖性的腫瘤的預後有顯著提高,但是仍取決於鉑基化療方案的使用。
- 根治術後或者預防性放化療後的患者密切監測計劃如下圖所示,重點是患者必須嚴格按照複查方案進行,也只有做到嚴格按照下圖複診,才能保證100%治癒率。
臨牀即使是晚期的精原細胞瘤病人,只要不放棄治療,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也可以達到50%左右的水平。 由於精原細胞瘤對化療、放療,都屬於非常敏感的腫瘤,一旦診斷了精原細胞瘤,一定不要放棄治療,應該給予積極的綜合治療,來延長病人的生存,爭取更多的治癒機會。 典型精原細胞瘤結構單一,瘤細胞大小一致,與正常生精小管內精原細胞相似,所以在聲像圖上表現爲較均質的低或稍低迴聲。
精原細胞瘤: 精原細胞瘤手術有什麼風險?
根治術後或者預防性放化療後的患者密切監測計劃如下圖所示,重點是患者必須嚴格按照複查方案進行,也只有做到嚴格按照下圖複診,才能保證100%治癒率。 IA,IB 可選擇臨牀密切監測,尤其是病理分型PT1-PT3的病人。 還可選擇預防性化療:卡鉑七天一個療程或者兩個療程。 與原發性肝癌(HCC)相關的腫瘤抗原glypican-3(GPC3)通過結合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等生長因子來調節細胞增殖信號,在胚胎細胞的增殖和分化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可促進腫瘤生長。 頂級醫學期刊Nature Medicine發佈了CAR-T之父Carl June最新研究,也是首個CAR-T治療實體瘤臨牀研究結果。 證實了抗TGF-β的CAR-T細胞療法治療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這一實體瘤是安全可行的。
體檢可觸及患側睾丸腫大,質韌,有沉重感,透光試驗陰性。 睾丸腫瘤標記物、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甲胎蛋白(AFP)濃度分別可能在精原細胞瘤、絨毛膜細胞癌、胚胎癌或混合性生殖細胞瘤患者的血清中增高。 B超顯示睾丸均勻性增大,回聲增強而不均,血流信號強。
精原細胞瘤: 睾丸癌病因
精原細胞瘤的病人能夠活多長時間,主要取決於精原細胞瘤分期的早晚。 如果Ⅰ期的精原細胞瘤病人,經過積極有效的治療之後,大多數病人能夠存活10年以上,甚至超過20年的時間。 精原細胞瘤2025 如果是Ⅱ期精原細胞瘤的病人,在積極的治療之後,患者的10年生存率也可以達到90%左右。
- 精子生成需要了適宜的溫度,陰囊內溫度較腹腔內溫度低2℃左右,適於精子的生成。
- 採用GE公司LOGIQ-7及SIMENS Acuson Sequoia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7~13MHz。
- 不適合化療的IIB期精原細胞瘤患者應接受主動脈旁和同側髂骨RT(36 Gy/2 fractions)。
- 發病年齡有3個高峯:嬰兒期以卵黃囊瘤(嬰兒型胚胎性瘤)爲多;20~40歲間可見各類型睾丸腫瘤,但仍以精原細胞瘤爲多,70歲以後主要爲精原細胞瘤。
- 本組中2例均爲腹股溝管隱睾惡性變精原細胞瘤者,表現爲瀰漫性病變。
- 精原細胞瘤最重要的預後指標就是腫瘤的分期,血清HCG中等度以上增高,提示預後較差。
- 縱膈腔(mediastinum)生殖細胞腫瘤:腫瘤若壓迫到氣管或支氣管,可能引起咳嗽、喘、胸痛、咳血等症狀。
若患者有博來黴素的禁忌症,IGCCCG預後良好患者應接受3個週期BEP或4個週期EP [II,A]。
精原細胞瘤: 病理
照射野包括腹主動脈旁及同側髂血管淋巴引流區,劑量DT20~30Gy。 精原細胞瘤2025 關於放療開始的時間,應在睾丸切除術後儘早進行,一般在術後10d即可進行,間歇不應超過1個月。 放射治療遠期併發症包括不育、胃潰瘍和放射線所致第二原發腫瘤等。 精原細胞瘤2025 由於精原細胞瘤發生在睾丸,因此大部分患兒就診的症狀,主要是睾丸的無痛性腫塊,因爲位置比較表淺,所以在早期比較容易被發現。 部分患兒出現腹膜後的轉移,特別是淋巴結的轉移,甚至更遠處,此時需要做腹部的增強CT,判斷腫瘤是否出現轉移,血行轉移也可發生,但比較少見。
精原細胞瘤: 睾丸癌診斷
儘管觀察到的發病率有所增加,但由於有效的治療,死亡率已顯着降低。 精原細胞瘤 精原細胞瘤睾丸切除後放射治療,25~35Gy(2500~3500rad)3周照射主動脈旁和同側髂、腹股溝淋巴結。 精原細胞瘤2025 如臨牀發現腹膜後病變即第II期,則縱隔及鎖骨上區亦照射20~35Gy(2000~3500rad)2~4周,5年生存率亦可達80%以上。 由於睾丸白膜比較韌厚,未被腫瘤破壞,故通常睾丸的原來輪廓尚保存。 切面瘤組織呈淡黃或灰黃色,實體性,均勻一致如魚肉,其中往往可見到不規則壞死區。
精原細胞瘤: 精原細胞瘤會發生在兒童/年輕人中嗎?
由於GD2在黑色素瘤中也有較高水平表達,目前GD2-CAR-T細胞治療黑色素瘤的I期臨牀試驗正在進行,希望不久的將來能有好消息。 睾丸精原細胞瘤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腫瘤內部可見豐富的血流信號,多呈短線狀或樹枝狀分佈,阻力指數較低(RI<0.6)。 睾丸精原細胞瘤的血流特點與睾丸炎的高血流灌注不同,後者整個睾丸內血管明顯增粗、增多,走行及分佈有序,容易顯示其血管長軸。 Luker等認爲睾丸腫瘤內不規則血管走行及分佈對睾丸腫瘤的診斷有幫助。 Horstman等發現,睾丸精原細胞瘤血管的阻力指數明顯低於睾丸非精原細胞瘤,大多接近或低於0.5,他認爲這可能與惡性腫瘤的新生血管存在血管畸形、動靜脈瘻,且血管壁缺乏肌層有關。 Valdevenito則認爲腫瘤血管越接近末梢,其血管畸形性(舒縮成分缺如、狹窄、阻塞等)越明顯,阻力逐漸增高,因而RI逐級增高。
精原細胞瘤: 治療
CIS將在大約5%的對側睾丸中發現(大約 精原細胞瘤 與隱睾丸的比率相同)。 應告知患者睾丸切除術後的治療選擇:監測或進行卡鉑輔助治療;以及治療特異性複發率、急性和長期不良事件。 1990年後,國際CNS GCT研究小組也開展了對顱內生殖細胞腫瘤的研究。
精原細胞瘤: 精原細胞瘤一期怎麼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在臨牀還可以見到急劇疼痛性睾丸腫瘤,但往往被認爲是炎症,發生疼痛的原因是腫瘤內出血或中心壞死,或因睾丸腫瘤侵犯睾丸外的組織而發生疼痛。 因需要持續化療,轉移性GCT患者應考慮預防TEE,尤其是當出現一種或多種公認的危險因素時:腹膜後淋巴結>3.5cm,III期疾病,中心靜脈通路導管,中或高風險特徵[III,B]。 和生殖性生殖細胞瘤相比,非生殖性的腫瘤生長程度更快,診斷出的病發平均年齡要更早(25歲比35歲),而且五年後的生存率更低。 生殖性的腫瘤患者的生存率更高,部分是因爲這些腫瘤對化學療法或放射療法非常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