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線皮膚癌2025懶人包!(持續更新)

這種皮膚癌的生長速度由數個月至數年不等,而外觀可謂變化多端,有些是肉色的腫塊,亦可以是潰爛的結塊,甚至是紅斑或黑色素瘤。 紫外線皮膚癌 雖然這種皮膚癌極少出現轉移,但可以對皮膚下面的骨骼及神經造成嚴重破壞。 皮膚癌是一種常見的癌症,據估計,單在美國每年便有超過一百萬宗新症,最常見警號是傷口不能癒合或潰瘍。 陽光是引致皮膚癌的主要原因,膚色及眼珠顏色較淺的人尤其容易被陽光灼傷,故亦是皮膚癌的高危族。 幸而大部分皮膚癌可以在早期階段察覺,而及早發現治癒率可達百分百。

  • 醫生會建議以手術切除癌細胞;而對於不適宜做手術切割的患者,醫生則會採用低能量輻射治療,即X光放射治療法。
  • Natalie並無自暴自棄,她積極抗癌,經常在個人社交平臺分享患癌經歷及感受,並提醒大家防曬的重要,惟病情沒好轉。
  • 當皮膚癌復發時若復發位於需再次進行細針穿刺或進行切片,手術是首選治療方式,後續是否需要其他輔助治療需經醫生評估,詳細治療方向仍需詢問並與主治醫師討論。
  • 若以每十萬人口計算,非黑色素瘤皮膚癌的發病率為14.5%,而黑色素瘤則為1.1%。
  • 有時候,醫生於進行活組織切片診斷時,就已經把癌變部分切除,不需再用其他方法治療。
  • 醫生會為患者進行局部麻醉,然後利用像茶匙般的刮除刀,在帶有癌細胞的皮膚範圍,或隆起的皮膚組織上, 挖出皮膚組織,然後利用電灼在傷口上止血,以及殺死周邊殘餘的癌細胞。

若鱗狀細胞癌大於2cm、腫瘤厚度超過2mm,病理報告顯示為低度分化腫瘤或有神經侵犯,或腫瘤位置在脣/耳,歸類為「高風險鱗狀細胞癌」,要考量淋巴結轉移風險,建議接受電腦斷層檢查。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近26年於馬偕醫院切片診斷的基底細胞癌,發現近2000例中有33例位於生殖器部位,約佔1.8%,可見基底細胞癌中p53基因突變並不完全為紫外線造成的癌化。 亞洲人的基底細胞癌約八成都帶有色素,臨牀上看起來腫瘤也較黑。 消炎止痛藥:如果疼痛難耐,服用阿斯匹靈(Aspirin)、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等非類固醇止痛藥,可減緩曬傷部位疼痛和發炎症狀,不過喫藥並不會加速復原。 手術切除:最廣泛運用的皮膚癌治療方式,以手術將癌組織與周遭的皮膚切除,病竈愈大則切除的範圍與深度都會增加,以免日後再度復發。 紫外線皮膚癌 國人對皮膚癌認識普遍不深;由於相較於白人,黃種人皮膚可分泌較高的黑色素,可減少紫外線吸收,因此罹患皮膚癌的機率比起白人較低。

紫外線皮膚癌: 紫外線與皮膚癌

紫外線是看不見、觸不到的輻射,其波長剛在可見光的紫色部份以外。 紫外線是人眼看不到的輻射,其波長剛在可見光的紫色部份以外。 如果身上的痣突然變大,甚至潰瘍出血,可能是黑色素瘤作怪。 黑色素瘤是皮膚表層黑色素細胞不正常生長或變異形成,由於病徵不明顯,患者發現時往往已是第3至4期。 有別於一般的化療,患者使用化療藥膏治療皮膚癌無須接受靜脈注射,患者可以在發病位置塗上化療藥膏,每日使用一至兩次,過程持續數星期。

若癌細胞已出現擴散,醫生便可能需要切除更多組織,或配合其他治療方法以清除癌細胞。 紫外線皮膚癌 紫外線皮膚癌 基層細胞瘤約佔整體個案的60%,多發生於40歲以上的男士。 皮膚白皙、年老,或過往曾過度在陽光下暴曬也是基層細胞瘤的高危因素。

紫外線皮膚癌: 顏色偏黑,但是色素並非均勻分佈,可能一塊黑、一塊是皮膚色。

同時盡量選擇有遮蔭的地方,或利用傘子,減低直接被太陽照射的機會。 假如真的要長時間進行戶外活動,特別是參與水上活動,亦應最少每2小時為身體和麪部補上防水、強度合適的防曬產品,以免皮膚被紫外線曬傷。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界定的紫外線指數及其對應的曝曬級數,我們可以看到指數有1至11+級,並分為低、中、高、甚高和極高5個等級。 而參考天文臺的數據,香港夏季時的日間紫外線指數一般都超過10,屬於甚高或極高水平,所以在夏天,人們需特別注重防曬,免受傷害。 紫外線指數是量度當日太陽紫外線對人類皮膚可能造成的傷害。

  • :由於皮膚癌的主要治療方式為手術切除腫瘤,手術後是否需要加上輔助加強性放射治療,則由手術切除的腫瘤病理報告結果來決定。
  • 本人明白上述資料之提交即表示本人同意信諾使用及/或轉移本人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並可收到有關其產品、服務及特別優惠的直接促銷資訊。
  • 雖然皮膚癌於香港的發病率遠較西方低,不過本地的新症數目由2009年至2019年間亦錄得33%的顯著增幅。
  • 導致細胞病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長期暴露於紫外線照射,例如像是手臂、手背、臉、頭皮、耳朵、嘴脣,或當夏季時經常穿著短褲而露出腿部,都是容易在陽光曝曬下容易被紫外線照射到的皮膚區域。

因為它不會造成皮膚發紅(紅斑),因此他不能用SPF的數值來測試[來源請求]。 沒有好的臨牀藥物可以阻絕UVA的輻射,但防曬是對阻絕UVA和UVB是很重要的。 一些科學家指責防曬霜不能濾除UVA,使防曬霜的使用者成為黑素瘤的高風險者。 夏天就是要在太陽下玩樂, 對很多人而言,夏天是一年當中最美好的季節。 他們喜歡外出,坐在路邊咖啡廳、公園和游泳池,享受晴朗的好天氣。 當人們提及紫外線,通常只會説到它危險的一面——但紫外線對我們有許多不同的好處。

紫外線皮膚癌: 皮膚癌的分期

前者約佔照射到地球紫外線總量的95%,穿透力強,會透過表皮直達真皮層,研究已經證實,長時間暴露紫外線下會傷害到肌膚深層,引發皺紋、黑斑或肌膚鬆弛等皮膚光老化現象。 剩下來的5%就是UVB,UVB會曬傷皮膚,引起紅腫、脫皮等症狀及引起患皮膚癌的風險。 澳洲一名28歲女子於8年前發現腳趾突然出現一粒痣,求醫檢查後,證實患皮膚癌3期並已擴散,演變為第3期轉移性黑色素瘤,去年已屬末期,今年病逝。

紫外線皮膚癌: 曬傷初期

在現在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遠紫外線C的作用恐怕不大。 紫外線C對新型冠狀病毒會產生何種作用目前還沒有進行任何研究,但過去的研究顯示紫外線C能用來對付其他種類的冠狀病毒,例如薩斯病毒。 紫外線C的輻射會破壞病毒分子的基因物質,致使它無法繼續增生。 第三種就是紫外線C(UVC),紫外線C的波長更短,更危險,能夠殺死人體和病毒分子的基因物質。

紫外線皮膚癌: 光療機照射 導致皮膚細胞受損死亡

純氮(比氧低約10ppm)在150-200納米的波段上是可以穿透的,這對半導體的製程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在過程中一直使用短於200納米的波長。 在無氧的環境下工作的人員與設備都無須承受在真空中工作所產生的壓力差。 其他在這個光譜範圍工作的科學儀器,像是圓偏光二色性光譜儀,通常也用氮來清潔。 每一個人對紫外線的容忍度不同,視日照累積量到某一極限,就會造成傷害。 而暴露於工業設備產生的UV-C或高強度UV-B及UV-A同樣會造成眼睛表層組織的傷害。 特定藥物:有一些可以用來治療黑色素瘤的藥物中(BRAF inhibitors),藥物的副作用就是皮膚出現鱗狀細胞癌。

紫外線皮膚癌: 皮膚長痣、長斑是皮膚癌前兆?皮膚癌初期4大症狀快確認、檢測、9大皮膚癌風險全解析

在香港的夏季,紫外線指數在陽光充沛的日子通常可上升至超過 10。 醫生會先局部麻醉隆起或有斑點的皮膚,再用類似小匙的刮除刀,將癌腫挖出來,最後在傷口處進行電灼,幫助止血和殺死殘餘癌細胞。 傷口在幾個星期後可以癒合,手術後可能會留下淺色的疤痕。 冷凍手術通常用於無法進行其他手術的患者,透過超低溫的液態氮噴射癌腫部位,凍死癌組織和附近的皮膚。 手術後的幾天,傷口會疼痛、紅腫,甚至起泡,凍死的組織隨後會自動脫落,約數星期後,傷口便會癒合,但可能會留下一個白色的疤痕。 皮膚在日常生活中有幾個重要的作用,能夠保護身體免受傷害、透過排汗以降低體溫及防止身體脫水。

紫外線皮膚癌: 紫外線雷射

根據香港天文臺的數據顯示,每年夏季的紫外線指數均處於「甚高」,甚至「極高」水平。 紫外線皮膚癌 紫外線皮膚癌 請緊記,紫外線可穿透雲層及污染物,故即使陰天也要做好防曬措施。 有研究數據發現,採取有效及適當的防曬措施,能遏止皮膚製造黑色素及演變成為皮膚癌,成功機率達80%。

紫外線皮膚癌: 皮膚癌個人護理

只是UVA相較UVB會到達皮膚更深層,接觸到皮膚的表皮層及真皮層,照射會破壞彈性纖維和膠原蛋白,使皮膚喪失彈性,導致皮膚鬆弛、褶皺,嚴重時會誘發皮膚癌等,想避免這樣的情況防曬的是不能忽視的。 皮膚癌見於身體表面,比一般癌症容易發現和診治,尤其是增長較慢的非黑色素瘤,只要及早治理,通常可治癒。 由於基底細胞癌和鱗狀細胞癌共佔皮膚癌的98%,故醫學上統稱為「非黑色素瘤」(Non-Melanoma Skin Cancer)。 紫外線(簡稱UV),其波長比可見光短,因此不為人的肉眼所見。 紫外線對人類的健康既有益處也有害處,益處為幫助製造維生素D,增進骨骼健康,害處則包括曬傷皮膚,嚴重的還可引起皮膚癌和其他疾病如白內障或老年黃斑點病變等。

紫外線皮膚癌: 皮膚癌

在2019年,皮膚癌(非黑色素瘤)新症共有1 081宗,佔本港癌症新症總數的3.1%。 紫外線皮膚癌 按粗發病率計算,每十萬香港人口中即有約14宗新增個案。 雖然皮膚癌於香港的發病率遠較西方低,不過本地的新症數目由2009年至2019年間亦錄得33%的顯著增幅。 巴西的科學家經過分析後發現,焚燒作物時陽光被濃煙遮蔽,這個時候流感病例增加。 但科學家認為是空氣中的流感病毒沒有被陽光照射到,而不是物體表面的病毒。 照射陽光也能消毒物體表面,但問題是我們不知道需要照射多久時間。

紫外線皮膚癌: 醫師 + 診別資訊

在紫外線指數偏高(6或以上)的日子,應避免長時間在戶外逗留,盡量減低皮膚曝曬的時間及避免陽光直接照射眼睛。 除以上各種外,治療皮膚癌亦可以選擇冷凍、刮除、電灼、光動力等治療方法,只要及早治療,皮膚癌患者均有機會痊癒。 不過,治療癌症往往需要一定的時間及金錢,影響工作收入之餘,更要支付各項醫療費用,所以一份癌症保障計劃正正能為您拓展醫療保障,提供財政上的實報實銷支援及無間斷支援,以免患病時頓失預算。

紫外線皮膚癌: 皮膚癌發病及死亡統計

簡單地說,它與要多久纔在太陽光下被紫外線B曬傷有關。 舉例來說,使用SPF15太陽油,在10分鐘出現明顯曬傷的情況會延長至150分鐘纔出現。 適量接觸陽光,有助身體製造維生素D,令骨骼更強壯,減少骨折的機會。 但過量的紫外線會曬傷皮膚及導致皮膚老化,催生皺紋,同時亦會增加患上皮膚癌和白內障的風險。

初起時皮膚上會冒出一個新斑點,或是身體上原有的斑點或痣產生變化,例如面積擴大、形狀改變或顏色轉變,過程由數星期至數個月。 黑色素瘤的形狀一般不規則,表面凹凸不平,驟看以為是污跡,顏色亦不一,又或傷口呈衛星狀,有可能急速增大。 在表皮層最深處的黑色素細胞會製造黑色素,依其產生的多寡,可以決定皮膚的顏色,因之有黑人、白人之分。 在真皮層裡面有血管、淋巴管、神經、毛囊以及一些腺體。 這些腺體可以產生汗液,幫助我們調節體溫;也會產生皮脂,使皮膚不致於乾澀脫皮。 皮膚癌所指的是皮膚表層上的惡性腫瘤,最常發生在臉部、脖子跟手臂這三個最常被陽光照射的地方。

其中UVA穿透力最強,可達至真皮層,會造成皮膚老化鬆弛、出現皺紋、黑色素沉澱,長時間累積更增加患皮膚癌之風險。 至於UVB,大部分會被皮膚表皮所吸收,過量照射會引起曬傷及皮膚紅、腫、熱或痛,嚴重的還會起水泡或脫皮。 外科手術是治療皮膚癌的主要方法,不過在特定的情況下,醫生亦會建議患者使用其他治療方法以進行輔助治療,增加殺滅癌細胞的機會和預防癌細胞擴散及復發。 任何年齡的成年人亦有可能發生病變,但白種人,或皮膚較白皙的人士的患病風險較高。 黑色素瘤皮膚癌患者的皮膚通常會冒出新的痣,且痣的面積一般會出現不規則的增大、出血、痕癢、顏色變化、潰爛等;皮膚亦有可能冒出新的色斑、色塊。 黑色素瘤皮膚癌的腫瘤惡性程度較高,癌細胞增生速度快,即使早期亦有可能擴散至其他器官。

紫外線皮膚癌: 皮膚癌有3種 從外表特徵辨別

其原因是與黃種人的皮膚色素有關係,它可減少紫外線的吸收,因此皮膚癌的發生率較低。 早在1890年代,已有報告指出紫外線與皮膚癌的發生有關係,在1906年,更有文獻具體述說某些人特別容易因曝露在紫外線下而產生皮膚癌。 其後在1928年,動物實驗中證實紫外線照射可導致皮膚癌。

紫外線皮膚癌: 癌症專區

各種皮膚癌的病徵各異,下表以非黑色素瘤皮膚癌為例 4,初期症狀多數出現於經常接觸日曬的頭、頸和上身皮膚。 不過 SPF 值愈高的產品,皮膚的負擔也會隨之增加,有機會令毛孔堵塞,增加皮膚敏感的風險。 基本上,SPF50 的產品已可達到 98% 的保護,無需過分追求高 SPF 值。 年約七十歲的鄭伯伯來診,主訴是額頭上有顆大黑痣最近經常流血,希望醫師看看能不能幫他點掉,免得壞了面子。 然而,醫師定睛一看就發現「代痣」並沒有阿伯想得那麼簡單,原來,那顆大黑痣其實是皮膚癌的偽裝。

以薩斯病毒為例,照射陽光15分鐘對病毒的傳染性不起任何作用。 紫外線皮膚癌2025 另一方面,遠紫外線C的殺菌消毒能力也比較弱,因為光線無法照到過於微小的一些細菌和病毒。 有研究發現遠紫外線C防止老鼠傷口感染超級細菌MRSA,也有研究顯示遠紫外線C殺死懸浮於空氣中的流感病毒。

根據統計臺灣黑色素腫瘤有BRAF突變僅約14.3%。 而免疫治療的副作用中最常見為內分泌器官發炎,效果好的病人通常可以維持一段無復發時間及較好生活品質。 黑色素原位癌,及一期及二期黑色素癌及主要治療方式仍為手術,自1989年起莫氏手術逐漸被重視,包括外國人較常見的臉部/軀幹黑色素瘤,及亞洲人較常見的足底黑色素瘤,莫氏手術顯示有較低局部腫瘤復發率。

我們都知道過度的紫外線照射以及長時間使用曬燈裝置會增加患上皮膚癌的風險, 因此,紫外線是造成皮膚癌的主因。 但可惜的是,當我們想到紫外線防護時,通常不會想到眼睛。 事實上,所有皮膚癌病例中有5至10%涉及到眼睛,5 為確保敏感的眼睛也能得到全面的紫外線防護,我們建議配戴太陽眼鏡或具備高達400 nm全面紫外線防護的一般清澈眼鏡。 這樣也能保護眼睛周圍區域,避免出現紫外線造成的早發性光致老化現象。

紫外線皮膚癌: 醫療及健康保險

黑色素瘤可說是皮膚癌當中最為棘手的,有別於前兩者黑色素瘤比較容易有轉移的可能,常見先轉移至淋巴結,其後轉移至肺部、腦部、肝臟等身體各處,此時預後就非常差。 黑色素瘤形狀通常長得像痣,亞洲人的又通常以手掌、腳掌等較難以發現的部位為主,因此容易讓人忽略,應多加留意其他的風險因素。 在我們的防癌守則裡,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東西都強調適度便可,不宜過量。 對日光的曝曬,原則上曬太陽可刺激身體對維生素D的吸收,使骨骼更加強健。 但是,過量曝露在陽光中的紫外線下,可使皮膚細胞產生突變,形成皮膚癌。 研究人員指出,美甲沙龍中常用的光療機通常是用340至395nm波長的紫外線燈,日光浴則是使用280至400 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