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頭磡邨2025全攻略!專家建議咁做…

這兒本來是舊的長沙灣邨,拆卸後土地空置,然後租了出去作哥爾夫球練習場。 市區土地建高球場,可想像引來不少爭議。 後來這兒規劃為出租公屋,然後又加入綠置居,名字改來改去,終於變成現在的麗翠苑,其中四座出售,兩座出租。 香港過去數年的房屋政策很不穩定,很多計劃改來改去,也反映在現實的社區當中。 橫頭磡邨2025 )原是一個徙置屋邨,位於香港九龍橫頭磡,即黃大仙西北部近龍翔道的位置,總共有26座,於1962年建成。

  • 舊長沙灣邨本來不在這兒,而在麗翠苑那邊。
  • 留守至最後一刻的路線,1984年7月22日悉數遷往樂富中心地下新落成的巴士總站。
  • 深水埗作為香港其中一個最窮的社區,同時又處於市區黃金地段,土地問題特別突出。
  • 不過西邨和東邨的差異很大。
  • 現長沙灣邨的位置本來是警察宿舍,重建後繼承了長沙灣邨的名字。

1980年代初香港政府開始計劃重建,建成現在的屋邨。 樓宇於1982年至1994年期間落成,現由卓安物業顧問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 )係香港一條公共屋邨,喺九龍黃大仙橫頭磡近龍翔道,開頭廿六座喺1962年起好,由1979年到1990年之間重建,十八座新樓由1982年至1994年間落成,而家由佳富物業服務有限公司管理。

橫頭磡邨: 沙田區

翻查資料,當時政府則特別強調「蘇屋邨三寶」於重建時獲得保留:小白屋、燕子亭,和金漆大門牌。 小白屋據說從前是士多,重建時原計劃是開咖啡室,不過位處屋邨中央似乎不太合適。 橫頭磡邨 到訪時看到變成了一家補習社,也很合理。 橫頭磡邨2025 原落成於1960–1963年,2016–2019年重建。

富昌邨的北面有兩座公屋大廈,可能因為入夥年份比富昌邨晚很多,所以另外算一條邨:榮昌邨。 落成於2001–2002年。 橫頭磡邨2025 西九龍走廊對出的填海工程分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兩部分,前段就是現在的富昌邨,不過當時是深水埗碼頭。 到了九十年代再填海,深水埗碼頭被撤銷,這兒便建成富昌邨,原來的海岸線變成深旺道。

橫頭磡邨: 橫頭磡邨歷史背景

裏面尐樓全部都係宏字頭,好似宏照樓咁。 1980年代初,政府開始為徙置區屋邨進行計劃重建。 徙置大廈第12至14座率先於1980年拆卸,重建成樂富中心及上蓋的宏康樓、宏逸樓、宏旭樓及宏樂樓,並與地下鐵路樂富站上蓋的宏順樓及宏達樓於 年間落成。 初期該等樓宇仍屬橫頭磡邨,樓宇興建期間亦以「宏」命名。 另在1982年,即重建初期,在19至20座及8至9座之間的空地加建宏暉樓及宏暉中心。 原落成於1955年,1980–1984年重建。

  • 就在海壇街一帶,一個新的市區重建局樓盤剛剛落成,代表這兒周邊的土地利用也將會面對很大震盪。
  • 橫頭磡巴士總站(Wang Tau Hom Bus Terminus),位於九龍黃大仙區橫頭磡富美街與聯合道之間,橫頭磡邨25-26座外,曾是橫頭磡徙置區重要的巴士總站。
  • 房屋署在原址興建居屋富強苑,1991年入夥。
  • 到訪時看到變成了一家補習社,也很合理。
  • 畢竟這兒對外交通也不太好,人口有限亦不能支撐很多商店,商場不少位置現在更已轉租給大學作夜校。

從前的公屋除了有住宅,也有工廠。 石硤尾工廠大廈就是一個歷史見證。 隨著香港製造業的沒落,加上創意產業論述的興起,這兒變成了創意藝術中心。 當然,石峽尾邨內最老資格的,還是第41座美荷樓。

橫頭磡邨: 黃大仙區

現長沙灣邨的位置本來是警察宿舍,重建後繼承了長沙灣邨的名字。 舊長沙灣邨有十三座大廈,現長沙灣邨只有兩座,中間一個小公園,一眼看完。 幸福邨離開元州邨不遠,只有三座,同址另有兩座公屋。 大廈都是和諧型,很有九七前後的(沒有)特色。 雖然這條邨不大,但也有自己的商場。

橫頭磡邨: 屯門區

有大坑東邨,當然也有大坑西邨。 不過西邨和東邨的差異很大。 東邨和香港大多數屋邨一樣,是房委會屋邨;西邨則是由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所建的。

橫頭磡邨: 橫頭磡邨

現在香港大多數公屋都是房委和房協轄下的,但在五六十年代還出現過其他機構,例如之前提到的模範邨就是由香港模範屋宇會興建。 橫頭磡邨 和模範邨一樣,大坑西邨因為不是房委或房協轄下,重建也出了問題,到最近才落實由市區重建局介入。 除了在石硤尾、大窩口、大坑東和李鄭屋一帶興建徙置大廈外,政府還在老虎巖(現稱樂富)及本邨現址興建徙置大廈,爲低下階層提供穩定居所,時至今天,本邨所有徙置大廈已拆卸,當時這些徙置大廈由徙置事務處管理。

橫頭磡邨: 九龍城區

當中德強苑及富強苑因鄰近廣播道豪宅區,是樂富/橫頭磡綠表市場成交價最高的屋苑,也是九龍以至全香港綠表最高成交價最高的屋苑之一,未補地價每實呎成交價超過一萬港元。 落成於2004–2005年。 橫頭磡邨2025 總算在入黑前趕到深水埗之行的最後一條邨:海麗邨。 以前為大學找社區服務點,就選了海麗邨。

橫頭磡邨: 大廈資料:橫頭磡邨宏德樓

深水埗區知名的公屋屋邨有好幾條,蘇屋邨是另一名邨。 蘇屋邨的名氣,一方面來自它的歷史,算是香港早期最大規模和規劃最完善的公屋屋邨;另一方面來自它的居民,曾經是許多香港名人兒時成長的地方,其中最有名的應該是許冠傑、許冠文、許冠英兄弟,還有黃家駒、黃家強兄弟。 在維基百科的條目上,還有非常之多的名字。

橫頭磡邨: 香港公共屋邨一覽

李鄭屋邨應該是香港其中一條最有名的屋邨,理由和屋邨本身無關,而是處於邨內的李鄭屋古墓。 五十年代香港開始發展公共房屋,建設時無意中發現李鄭屋古墓,這是每個香港小學生都知道的故事。 印象非常不確定,如果有的話恐怕也是六歲前,記憶早已混淆。 首代樓宇建於1969–1979年,現存樓宇分別於1975–2020年間落成。 和石峽尾邨一樣,白田邨也是一個不斷經歷拆卸與重建的大型屋邨。 邨內處處沙塵滾滾,新建的白田商場和上蓋的樓宇尚未入夥。

橫頭磡邨: 香港大廈搜尋

現時宏順樓原址的山中有一座大王爺古廟,橫頭磡南麓山腳是虎尾村屋舍及農田。 1960年,虎尾村700多間屋舍全部清拆,5000多名居民徙置到佐敦谷及官塘雞寮徙置區,大王爺廟亦在雞寮重建。 榮昌邨附近有個近年變得很重要的地標:西九龍法院大樓。 近年很多和抗爭運動相關的案件,從二零一四年的佔領運動到二零一九年的抗爭浪潮,都在這兒審判。 我也來過這兒聽審,而我覺得真的要聽過審,才能感到當今香港司法制度有多荒謬。

橫頭磡邨: 香港樓宇目錄

房委會研究顯示,22個高齡屋邨結構良好,喺2013年嘅邨齡介乎34至61年,但係到2043年就會去到64至91年樓齡,保養費會好高,若果拆咗起過,可重新規劃,以符合當時標準,但受制於原區安置居民用地或單位缺乏,暫時只有華富邨同美東邨確定重建。 有團體認為,當局應率先重建地積比率較低、人口較少嘅公屋。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黃遠輝指出,華富邨重建計劃率先確定,係由於附近5幅地可提供遷置,而其餘20條屋邨重建機會均等,但唔代表喺可見將來就可以落實重建,主要取決於喺邊度搵到遷置居民嘅資源。 呢個表包括由喺上面所提及嘅三間組織轄下嘅公共屋邨,包括已經落成、起緊、重起緊、等緊起或者建議緊,同埋拆咗同改做其他用途嘅公共屋邨。 看到這條邨不叫「邨」而叫「苑」,得知又是一個入夥前幾經轉折的地方。

跨過深旺道,就來到九十年代因為機場工程而來的新填海區。 這邊有三條邨,其中最新的是海達邨。 深水埗作為香港其中一個最窮的社區,同時又處於市區黃金地段,土地問題特別突出。 就在海壇街一帶,一個新的市區重建局樓盤剛剛落成,代表這兒周邊的土地利用也將會面對很大震盪。 事實上,附近的通州街公園和天橋底是無家者的集中地,早前還發生過警察無故毀壞無家者的事件,又有一位受警暴的無家者在囚期間自殺身亡。 香港設計中心早前亦在天橋底舉辦 Cyberpunk 藝術展,在這個極端貧富懸殊的現場不無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