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路:臺北捷運新莊線沿此路而建,貫穿新莊現今正市中心全境,是新莊區最主要幹道之一,也是過去往來臺北市及桃園市的必經道路,為臺1甲線。 新莊位置位於臺灣島北部,新北市西部大漢溪以北,面積為19.7383平方公里。 新莊東鄰三重區,南邊以大漢溪與板橋區相望,西南大致以塔寮坑溪及劉厝圳與樹林區相鄰,西接桃園市龜山區,北部分別與泰山區和五股區接壤。
- 第 七 段 是 港 島 徑 中 較 易 行 走 的 一 段 。
- 從2014年起,擴大舉辦為新北市鄉土藝術季,不僅在新莊區演出,還擴展至泰山區、林口區、五股區、三重區、蘆洲區、平溪區、石門區、貢寮區及坪林區等區域演出。
- 勵志更生中心可提供160個名額,但日均收容率在2012年只達約三分之一,所以保安局到2014年1月向立法會建議將該中心用地和沙咀懲教所部分用地對調,意味石澳道的設施會變回懲教所用途,而勵志更生中心會遷回石壁。
- 民安路:福營地區主要道路,有民安東路與民安西路兩條分支,也是下新莊最熱鬧的商圈所在,鴻金寶戲院大樓即坐落於此,為區道北70、71號。
- 2010年12月25日,因五都升格,臺北縣新莊市改制為新北市新莊區。
同樣的情況亦出現於臺灣各個其他高度都市化的市轄區,如板橋區、中和區、三重區、桃園市桃園區。 2010年12月25日,因五都升格,臺北縣新莊市改制為新北市新莊區。 新莊的工廠分佈於四個地區:化成路頭前工業區、新樹路西盛工業區、新莊路兩側、中正路丹鳳段,產業以化學、紡織、機械、金屬所佔的比例最大,這幾項產業吸引了大量的工業人口,外地人相繼遷入人口急增。 【名宅傳奇】金庸住了11年 山頂道1號見證香港豪宅史…
石澳道: 政府機構
新莊市鄉土藝術季從民國89年開辦,在每年9至11月之週末假日,由新莊文化藝術中心籌畫,邀請全國傑出藝文團隊深入新莊各公園、廣場等公共空間演出。 讓民眾可以近距離的觀賞藝文活動,培養市民對藝文活動的興趣。 石澳道 從2014年起,擴大舉辦為新北市鄉土藝術季,不僅在新莊區演出,還擴展至泰山區、林口區、五股區、三重區、蘆洲區、平溪區、石門區、貢寮區及坪林區等區域演出。 新莊區公所是新北市政府在新莊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新北市政府。 在區長、副區長及主任祕書之下,設有6課4室等10個內部單位。 經過2021年9月21日調整市議員選區後,新莊區為新北市議會第三選區,在市議會的66席市議員中,新莊區共選出7席區域市議員(不含平地原住民與山地原住民議員)。
三泰路:區道北72號,連結泰山明志路與新樹路間的重要道路,可通往輔大後門並銜接泰山區貴子路,曾為市道107號舊路線。 思源路:原來為南北向路幅寬闊50米林蔭大道,南接大漢橋通往板橋區,北接五工路通往新北產業園區。 原為新北市特一號道路,目前為市道106甲線,環狀線通過本路上方,臺北醫院亦在本路上。 發展始於新莊老街,日治時期的商業中心則轉移到鐵路拆除後鋪設的中正路上。 國府接收後的商業發展大抵以中正路、新泰路為中心呈輻輳狀擴散;另外在幸福路一帶、輔仁大學四周、南新莊之民安路-富國路與四維路-後港一路亦各成完整的商圈。
石澳道: 大浪灣道12號
耗時8年、耗資2億興建,佔地2萬平方尺,由於裝修材料以美國紅木為主,被外界稱為「超級木屋」。 其位置也是絕佳,位於觀音山山崗,前臨大浪灣,北與石澳效野公園內的古石刻遙遙相對,東眺藍塘海峽,南望石澳高爾夫鄉村俱樂部。 大浪灣畔的石澳半島豪宅區,一共只有22幢別墅,掩映在山海之間的蔥翠林木中,外人很難一睹真容。 這22幢別墅被稱為「石澳大班屋」,所謂大班屋,指的是19世紀到20世紀初在香港的外國商人住宅。 石澳位處香港南區,在赤柱、大潭以東,大浪灣以南、鶴咀以北。 本地乃至全球的遊客都會在假日特意來到此地看海、看山、看絕世美景,但繁華的背面,卻是香港最為神祕的超級傳統豪宅區。
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裏分別是中原裏與國泰裏,2022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14,655人與1,365人,其中中原裏也是新北市人口第七大里。 石澳道2025 1973年1月20日,臺北縣政府頒布實施「新莊都市計畫」,定下了新莊鎮的都市紋理與空間格局。 石澳道2025 與此同時,宏國集團、聯邦集團、宏泰集團等建設公司紛紛在新莊開發大規模的的公寓社區,如宏安、聯邦、宏泰、正邦、正安、宏友、宏全、元興、金鑫等社區。 新莊的人口自1970年五萬兩千人至1980年改縣轄市前夕已達十六萬八千人,十年之間社會增加十二萬人,新遷入居民多過世居的新莊人兩倍,1980年7月1日因破15萬人口而改制為縣轄市。 18世紀以前,凱達格蘭族武朥灣社曾在新莊平原活動。
石澳道: 主要巴士路線
鄰近住宅有紅山廣場,裡面有超級市場、幼兒園及教育中心等。 另外,屋苑設接駁巴士到赤柱、筲箕灣及中環,車程10至20餘分鐘,十分便利。 配套方面,紅山半島有兩個會所,分別供分層及洋房住戶使用,提供泳池、網球場、壁球場、健身室、桑拿浴室及多功能室等設施。 除上述兩棟超級豪宅之外,李澤楷名下的大浪灣道12號超級木屋也被傳為豪宅界的佳話。
石澳道: 使用情況資訊
在清朝乾隆、嘉慶年間舟船熙攘、商賈聚集曾盛極一時,擁有「千帆林立新莊港,市肆聚千家燈火」之美譽。 嘉慶中葉以後,因當時淡水河另一條河道淤積,這條河道大致同於今日的“二重疏洪道”,它在清代嘉慶以後的淤積成陸地後,使新莊失去了航運之便,交通輻輳地位讓予艋舺,新莊的發展也就此停滯。 沉寂一時的新莊到光緒中葉,因臺灣鐵路興建完成有了重振跡象。 但日治初期鐵路改線經由枋橋(今板橋),新莊再次喪失交通地位。 會所設施方面,浪琴園設室外全海景泳池、室內暖水泳池、桑拿及蒸氣浴室、餐廳、高爾夫球練習場、兒童遊樂室、健身室、壁球場、網球場、壁球室等,並提供餐飲服務,可外賣送到住戶單位內。
石澳道: 道路結構資訊
此外,住客也可以前往赤柱廣場購買日常用品。 石澳道原來係一條山路,通往石澳海灘、石礦場、又經大浪灣道分支到大浪灣海灘等。 石澳道 石澳道可以睇到好多香港自然景色同埋植物,好似紅山半島、大潭灣、石澳灣、藍塘海峽等。
石澳道: 前往起點:
於 馬 塘 坳 往 大 浪 灣 , 遠 觀 澎 湃 的 海 岸 , 細 賞 醉 人 的 景 致 , 實 在 令 人 心 曠 神 怡 。 整 段 港 島 徑 在 大 浪 灣 終 結 。 石澳就唔係好多西餐廳,呢間餐廳位於石澳小山上。 佢的中文名稱叫做昌盛飯店,但其實係一間家庭式的西餐廳。 龍脊景觀壯麗,吸引了不少攝影師到來拍攝日出、日落以及月出的美景。 有關日出、日落及月出時間,可查看香港天文臺網頁。
石澳道: 大浪灣道10號
石澳的名稱由來沒有官方解釋,有說法是此處沿岸盡是陡峭的石崖和嶙峋的岩石;而岸邊有許多沙灘,兩種地貌湊成「石澳」地名。 另一說法指地名中的「石」源自此處採石業的歷史,而石澳石礦場就是曾在這裡運作過的礦場。 事發時,女事主駕駛電單車沿石澳道往石澳方向行駛,駛至石澳泳灘對上一落斜彎位時懷疑失控越過對面行車線,高速與一輛跑車迎頭猛烈相撞。 基於石澳巴士總站面積狹小,每逢夏季週末及假日,巴士總站會遷到附近石澳泳灘公眾停車場,務求盡快疏導乘客。 在 郊 野 公 園 內 設 有 多 個 燒 烤 區 及 郊 遊 地 點 , 大 浪 灣 郊 遊 區 、 石 澳 海 角 郊 遊 區 及 石 澳 海 灘 附 近 , 均 設 有 公 廁 、 涼 亭 及 燒 烤 場 地 。 接 着 深 入 樹 林 之 間 , 山 溪 處 處 , 寧 靜 的 環 境 石澳道2025 與 先 前 壯 麗 的 景 色 , 截 然 不 同 。
石澳道: 交通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32,000,年齡中位數為 43.1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香港的石礦場 參考便覽第9/2007 石澳道2025 號,土木工程拓展署土力工程處礦務部。 石澳道原為山路,通往石澳泳灘、石礦場、經大浪灣道分支到大浪灣海灘等。 石澳道建築於山腰,可觀香港自然美景,如紅山半島、大潭灣、石澳灣、藍塘海峽等,並可遠眺南中國海,是駕車人士閒暇拍拖和吹吹風的好地方。
石澳道: 石澳道1號 位置地圖
港島交通部特遣隊人員進行研究,辨識駕駛者因高速入彎而容易橫越雙白線的位置,進行錄影執法。 交通人員會針對蓄意或魯莽橫越雙白線,並可能對其他道路使用者構成危險的駕駛者,進行執法行動。 自9月中旬行動開始,警方已識別超過200架車輛於錄影地點橫越雙白線,人員會跟進調查並作出檢控。 南區的石澳@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64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2,451人。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石澳山仔20-20C號,石澳山仔11A-11D號,石澳山仔19-19C號,石澳山仔21-21C號,石澳村。
石澳道: 巴士分站
而且全程沒有補給及沒有中途退出路線,要自備足夠的行山裝備,包括足夠的食物和水、做好防曬,及有需要時建議使用行山杖。 石澳道2025 龍脊行山路線早前有外國傳媒指龍脊是「亞洲最佳市區遠足徑」,令本來人氣已經超旺的龍脊更加出名! 龍脊全長8.5公里,由起點到山頂需約一小時。 龍脊的起點是由土地灣村出發,上到山頂「打爛埕頂山」,然後可選擇由「石澳郊野公園」、「歌連臣山」或「大浪灣村」離開。
石澳道: 主要連接道路
2021年1月,時任保安局局長李家超表示因應免遣返聲請問題,政府已為大潭峽懲教所翻新,並於同年5月22日重新啟用,接收在《入境條例》下被羈留的人士,分擔青山灣入境事務中心的職能。 石澳泳灘地處偏僻,交通不便,只有新巴9號(筲箕灣開出)和紅色小巴直達。 泳灘附近設有不少停車場,一些人也會駕駛私家車前往。 從港鐵筲箕灣站A3出口的筲箕灣巴士總站搭乘9號巴士,或於巴士總站旁邊搭乘前往石澳的紅色小巴,在石澳道土地灣下車。 中華路:旁邊為中港大排,是近年來新莊新闢的中港綠堤,原位於復興路與中原路之間,後將安寧街納入成為一段,原路段則編為二段,後新闢往中山路方向為三段。
22幢大宅非輕易可以買到,但我們依然可以買到石澳區內的其他豪宅。 它們在擁有絕佳配套的同時,也極具升值潛力,或享受極致居住體驗、或入市投資坐收樓價紅利。 在這22幢大宅裏,最為出名的便是大浪灣道10號,作為全港最貴重的豪宅之一,其佔地面積87,150方呎,大宅樓面8,805方呎。 17年以前,這棟洋房的市值就已經達到7億,如今豪宅價格飛升,又升值幾多各位可以盡情想象。 低調奢華的大浪灣道10號之所以會如此出名,是因為2008年,富商許晉亨和港姐李嘉欣在這裡舉辦的一場億元婚禮,轟動全港。
石澳道: 人口
本網頁所提供的遠足路線及交通資料只供參考。 遠足人士應在出發前自行選擇最合適的路線,以及查閱運輸署或相關交通機構網頁以獲取最新的交通資訊。 柴灣港鐵站 B 出口小巴總站乘 16M 綠色專線小巴前往舂坎角,沿連城道上經火葬場在石澳道路口下車。
石澳道: 新莊區
龍脊是很多人到香港遠足的首選,這裡景觀壯麗,曾獲旅遊指南《孤獨星球》選為「香港最佳遠足路線」之一,也是CNN旅遊網站推薦的「香港島五條新手遠足路線」之一! 登上龍脊遠眺遼闊壯觀的海景,腳下盡是渺小的島嶼,再以水清沙幼的大浪灣作終點,此趟旅程必定能讓你心馳神往。 石澳道(Shek O Road),是來往石澳的必經之路,北接大潭道,南接石澳村道,並與歌連臣角道、鶴咀道、大浪灣道連接。 新巴9號線及公共小巴筲箕灣至石澳線均途經整條石澳道。
石澳道: 石澳道1號
各 徑 道 沿 途 風 景 優 美 , 可 遙 望 赤 柱 、 大 潭 、 石 澳 和 離 島 , 更 可 飽 覽 大 潭 灣 的 山 光 水 色 。 這 裏 早 已 成 為 附 近 居 民 晨 運 及 市 民 郊 遊 遠 足 和 享 受 大 自 然 的 好 地 方 。 沿 途 可 遙 望 大 浪 灣 、 石 澳 , 及 山 巒 起 伏 的 龍 脊 一 帶 的 山 光 水 色 , 與 鄰 近 的 柴 灣 及 小 西 灣 等 石 屎 森 林 , 構 成 對 比 強 烈 的 不 同 風 貌 。 除 了 港 島 徑 第 八 段 , 港 島 徑 第 七 段 亦 坐 落 於 石 澳 郊 野 公 園 範 圍 內 。 第 七 段 是 港 島 徑 中 較 易 行 走 的 一 段 。 沿 途 經 過 爛 泥 灣 村 、 東 丫 村 、 東 丫 背 村 、 銀 坑 村 等 多 條 漁 村 , 便 到 石澳道2025 達 最 後 一 站 土 地 灣 村 , 隨 石 級 可 登 上 石 澳 道 。
石澳道: 石澳道
回 首 腳 下 , 土 地 灣 以 至 大 潭 灣 一 帶 的 海 灣 風 光 , 和 赤 柱 等 怡 人 景 致 , 都 盡 收 眼 底 。 從 龍 脊 遠 眺 紅 山 半 島 打 爛 埕 頂 山 石 澳 郊 野 公 園 最 負 盛 名 的 是 雲 枕 山 與 打 爛 埕 頂 山 之 間 的 一 段 高 低 起 伏 的 山 路 - 龍 脊 。 要 前 往 這 段 行 山 徑 , 可 選 行 港 島 徑 第 八 段 。 此 路 徑 是 港 島 徑 的 最 後 一 段 , 亦 是 山 路 最 多 的 一 段 。
爬上打爛埕頂山的觀景臺,你可以俯瞰石澳、大浪灣、東龍島,以及香港島東面海域的壯麗景色。 由打爛埕頂山至雲枕山的一段山徑如騰飛的龍背般高低起伏,「龍脊」的名字由此而來。 路線起點位於石澳道近土地灣村的港島徑第八段,走過一段林蔭小徑後,眼前就是一大片藍塘海峽的美景。
石澳道: 石澳道1號 位置地圖
大宅於上世紀誕生,陪伴著香港由一個小漁村變遷成國際大都市,更見證了香港樓市的起伏。 成為名門豪宅的主人固然可喜,但「無價寶」背後的故事,也值得… 陽明山莊陽明山莊棲身於綠意盎然的大潭郊野公園之內,前臨南區海灣景緻,為住客提供獨樹一幟的多元生活體驗,成就優雅極致的享受。 石澳道 其設計理念是要為住客提供一個綜合性的高尚生活空間,集豪華住宅、無與倫比的餐飲、娛樂及消閒設施於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