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體時需要注意:應保持室溫狀態,檢查者的手也必須溫暖,以免寒冷刺激引起睾丸回縮。 可採取平臥位檢查,還可讓小兒取坐位,兩大腿外展外旋(cross leges位),或採取蹲踞位進行檢查。 檢查者用雙手觸及陰囊,若在陰囊內觸及不到,則仔細檢查內環口及腹股溝區。 除能否觸及睾丸之外還需鑑別其他特殊情況,特別注意是否存在滑動性睾丸及回縮睾丸。 隱睾症患者的笫二性徵爲男性,患側陰囊空虛、發育差,觸診陰囊內無睾丸,右側多於左側。 單側者陰囊發育不對稱,雙側者可無明顯陰囊。
- 希愈腫瘤中心隸屬新風天域集團,秉持最新的臨牀概念專注於癌症的診斷,治療和研究。
- 現今,人們對健康極爲看重,在這方面的意識逐年提升。
- 男人一生中得到睾丸癌的幾率大約爲0.4%,發病人羣主要爲生育高峯期的年輕男性,約一半的睾丸癌患者年齡介於20到34歲之間。
- 觸及到的患側睾丸較健側體積略小,質地偏軟,彈性差,有時睾丸和附睾分離或者沒有附睾,不能推入陰囊。
- 腹股溝區域也會受睾丸癌的影響,患者會感到小腹疼痛。
曾有睾丸未降(隱睾)或睪丸異常發展的情況——一個或兩個睾丸在病人出生前都無法從腹部移至陰囊。 隱睾症的男性患睾丸癌的可能性比睾丸正常下降的男性高很多倍。 隨訪內容包括:體檢、腫瘤標記物檢測、胸片和(或)CT。 根據細胞的分化程度,生殖細胞腫瘤可分爲精原細胞瘤和非精原細胞瘤。 後者包括胚胎癌、畸胎癌、畸胎瘤、絨毛膜上皮細胞癌、卵黃囊瘤等。 異時性對側睾丸的累積風險較低 癌症和被診斷爲 異時性對側睾丸癌。
睾丸癌症: 睾丸腫瘤
獲得性因素包括睾丸損傷、職業和環境、營養不良和局部溫度升高等。 近年來國外研究發現,種族、患者母親妊娠時體重增加程度和雌激素水平、患者出生時的體重、年齡、社會地位、生活習慣、受教育程度、血清膽固醇水平等均與睾丸腫瘤發病有關。 基因學的研究表明睾丸腫瘤與12號染色體短臂異位有關,p53基因的改變與睾丸腫瘤的發生具有相關性。 睾丸癌是年輕男性中比較常見的癌症,當然它也可以影響其他年齡段的人。 睾丸癌有很多症狀,比較常見的是睾丸腫塊,腹股溝疼痛,陰囊疼痛,以及乳房腫大等。 睾丸癌症2025 隨着輔助生殖技術的開展,通過睾丸活檢術能直接從附睾和睾丸組織獲得一定數量的精子,用於男性不育症的治療,因此其在生殖中心顯示越來越重要的應用價值。
- 睾丸腫瘤起病隱匿、病情兇險,多見於20~45歲的中青年男子,一旦發病,如不及時治療,很快就會擴散轉移,危及生命。
- 如果您不確定睾丸自查是否適合自己,請諮詢您的醫生。
- 睾丸腫瘤分爲生殖細胞腫瘤、非生殖細胞腫瘤和睾丸繼發性腫瘤,其中以生殖細胞腫瘤最多見,佔90%~95%。
- 胎兒發育時睾丸在腹部形成,通常出生前降至陰囊。
- 因此,中青年男子要增強防病意識,提高警惕,一旦發現以下特殊徵象,應及時上醫院檢查。
- 而且絕大多數睾丸癌僅限於一側,癌細胞不會侵犯對側的睾丸,很多患者在治療後仍然可以結婚生育。
約80% 的睾丸可在體表觸及,多位於腹股溝區。 觸及到的患側睾丸較健側體積略小,質地偏軟,彈性差,有時睾丸和附睾分離或者沒有附睾,不能推入陰囊。 併發嵌頓疝、睾丸扭轉時,出現陰囊或腹股溝急性疼痛和腫脹。 爲了正確診斷你是否患上睾丸癌,醫生可能會進行各種檢驗,包括肛門指檢、驗血、驗小便、超聲波檢查和進行手術抽取組織樣本化驗。 因此,對侷限性精原細胞瘤可採用根治性睾丸切除術和腹膜後外放射治療,治癒率可達90%以上。
睾丸癌症: 睾丸腫瘤病因
電腦斷層掃描是一種特殊的X光檢查,利用電腦分析影像,可由橫斷面評估腫瘤的大小、侵犯範圍等,可以顯示癌細胞是否擴散到淋巴結、肺、肝或其他器官,以幫助確定癌症的分期。 睾丸是男性生殖器官之一,自青春期起開始製造精子和分泌雄激素的腺體,當一個或兩個睾丸的細胞異常生長,便有可能形成的癌症。 糖類抗原199是一種細胞膜上的糖脂,在血清中以唾液粘蛋白的形式存在,通常存在於人體胰腺、膽管上皮等部位,是血液循環中消化道腫瘤的抗原。 睾丸癌需要與睾丸扭轉、附睾炎以及鞘膜積液、腹股溝斜疝、陰囊血腫、精液囊腫及其他良性睾丸腫瘤等疾病相鑑別。 前列腺癌去勢治療的確有治療效果,但是也知道去勢治療以後,男性就會徹底的喪失性功能。
如果雙側睾丸都摸不到,在進行上述定位檢查之前,尚可作hCG試驗[注射hCG 3日,再測定血中促卵泡激素(FSH)、促黃體生成素(LH)和睾酮水平。 睾丸癌症2025 如果睾酮水平增高,而FSH和LH水平正常,表示存在有功能的睾丸組織,可行定位檢查或手術探查,發現的隱睾有保留價值。 相反,如果FSH和LH的值增加,而睾酮值並不上升,表示缺乏有功能的睾丸組織,定位檢查或手術探查若發現隱睾,也無保留與復位的必要]。 針對睾丸癌的治療,目前主要是手術切除,當然,也包括放化療。 由於一些男性是在年輕時候發病,擔心睾丸癌手術會影響接下來的生育。
睾丸癌症: 男性生殖系統
腫大的形狀並不均勻,有時很不規則,生有腫瘤的一側睾丸可以腫大突出得格外明顯。 胚胎期牽引睾丸降入陰囊的索狀引帶退變或收縮障礙,睾丸不能由原位降入陰囊。 或者,精索血管發育遲緩或終止發育,造成睾丸下降不全。 治療方法愈早證實患上睾丸癌,完全康復的機會愈高。 睾丸癌症2025 睾丸癌治癒的整體成功率非常高,超過九成患者可以康復。 10%的男嬰在出生時睾丸未在陰囊,而是處於腹股溝或者腹腔內,通常在一歲之內睾丸會下移到陰囊內。
睾丸癌症: 男性常見疾病 – 睪丸癌
用手觸摸睾丸,看看兩個睾丸是否有不同之處。 用手握着陰囊和睾丸,輕輕觸摸,對比兩個睾丸是否存在明顯不同。 如果一個睾丸明顯比另一個大得多,或是形狀、硬度異常,則應該及時就診,接受進一步檢查。 在隱祕、光線好的地方,檢查陰囊是否有明顯的腫塊、腫脹或其它不尋常的跡象。
睾丸癌症: 睾丸癌病因
腹部CT可顯示腫瘤三維大小及與鄰近的組織的關係,鑑別睾丸腫塊是囊性或實性準確率達到90%~100%,並能區別腫瘤中心壞死液化與囊腫。 MRI對軟組織的對比度較好,可顯示血管結構,減少臨牀分期的誤差達22%。 尿的促性腺激素和尿液膠乳實驗,如爲陽性,則對診斷有決定性意義。
睾丸癌症: 睾丸癌晚期
睪丸癌治癒的整體成功率非常高,超過九成患者可以康復。 很奇怪,年齡從30歲的小夥子到70多歲的老大爺都有,湊到了同一天,讓我哭笑不得,患者有健康查體意識非常值得表揚,但是……很少這樣扎堆。 但就算是這樣小小的鈣化點,檢查後聽到心裏也會無比擔心,尤其是要是出現在自己生殖器裏,那就更加擔心了。 根據英國癌症研究基金會的數據顯示,睾丸癌復發機率取決於癌症類別和分期。 萬一不幸復發,一般會在治療後2年內發生,甚少會發生在之後。
睾丸癌症: 糖類抗原199多高才是癌 意義是什麼
精原細胞瘤生長和擴散速度比比非精原細胞瘤慢,而精原細胞瘤又可分為典型精原細胞瘤和精細胞性精原細胞瘤。 典型精原細胞瘤(Classical 睾丸癌症2025 睾丸癌症 睾丸癌症2025 seminoma)——超過95%的精原細胞瘤都是此類型,大多發生在25至45歲之間的男性。
睾丸癌症: 睾丸微石症:與睾丸癌有關嗎?
一隻手輕輕固定陰囊和陰莖,另一隻手檢查一側睾丸。 用拇指和食指輕柔地揉搓睾丸,檢查是否有腫脹、腫塊、硬度異常或沉重感。 如果觸摸到睾丸表面有豌豆、米粒大小的腫塊,需要引起注意。 檢查附睾時可用食指和拇指輕輕擠壓,注意其中是否有痛性結節、附睾硬結和瘀積等現象。 男人一生中得到睾丸癌的幾率大約爲0.4%,發病人羣主要爲生育高峯期的年輕男性,約一半的睾丸癌患者年齡介於20到34歲之間。
睾丸癌症: 睾丸腫瘤檢查
睾丸獨聯體似乎由胎兒淋細胞發育而來,組織學特徵爲僅含有 Sertoli 細胞和惡性生殖細胞的生精小管。 由於睾丸腫瘤是腫瘤細胞大量生長形成,所以是一個實質性腫塊,生長到一定程度後,睾丸的重量驟增,患者會有沉重的下墜感覺,甚至影響行走。 如果用手托起睾丸,猶如託着石頭一般,有一定的重量感。 睾丸腫瘤固然可惡,但只要早期發現和採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大部分是可以治癒的。 因此,中青年男子要增強防病意識,提高警惕,一旦發現以下特殊徵象,應及時上醫院檢查。
睾丸癌症: 睾丸癌治療
睾丸腫瘤(tumor of testis)是泌尿外科中常見的腫瘤之一。 睾丸腫瘤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絕大多數都是原發的,繼發性極爲罕見。 睾丸腫瘤幾乎都是惡性的,其中生殖細胞腫瘤佔90%~95%,非生殖細胞腫瘤佔5%~10%。 生殖細胞腫瘤中以精原細胞瘤最常見,約佔睾丸原發性腫瘤的40%~50%,胚胎性癌次之,約爲20%~30%,再次爲畸胎瘤,約爲10%左右,其他細胞類型睾丸腫瘤少見。 發病年齡有3個高峯:嬰兒期以卵黃囊瘤(嬰兒型胚胎性瘤)爲多;20~40歲間可見各類型睾丸腫瘤,但仍以精原細胞瘤爲多,70歲以後主要爲精原細胞瘤。 其病因尚不明瞭,認爲其發病與遺傳和後天因素均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