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與「奇蹟」 據新華社報道,週四(2月16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 由習近平主持。 醫委會主席劉允怡宣讀判詞稱,雖然潘冬平或未有意圖宣傳,但不能低估其文章對公眾的影響,市民看過這類描述後,或會以為醫生有獨特的醫治技巧,產生超符現實的想像。 【明報專訊】胰臟癌的發病率不高,不列入香港十大癌症。
- 鄧桂思長女Michelle早前透露,母親患的是IGA腎炎。
- 本港私家醫院收費複雜,涉及醫生費用,醫院場地費用,住院費等。
- 根據醫學文獻上大量研究顯示,大約三分一接受大腸癌肝臟轉移切除手術再加輔助化療的病人,能存活五年以上並沒復發。
- 換肝專家夏威(左二),最近夥拍昔日在港大醫學院的同學石致豪(左一)和陳鍵明(右二),與幾名其他專科醫生開檔。
- 潘冬平醫生的妻子是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外科學系助理教授彭詠枝。
- 「在公營醫療要兼顧教學、培訓和行政管理,我不是全能,醫生亦非好的行政人員,取捨下想集中精力在臨牀工作,所以加入私營醫療市場,較多時間處理病人。」他解釋說。
事實上,近年港大醫學院教授級名醫流失十分嚴重,除了夏威外,國際肝癌權威、港大肝膽胰前外科主任潘冬平,去年亦與任職港大結直腸外科前副教授的弟弟潘冬松,雙雙「劈炮」離巢,同在中環開檔搵真銀。 代表潘冬平的辯方律師求情時表示,事發時潘冬平剛由公立醫院醫生和大學學者轉為私人執業醫生,亦為腫瘤中心的總監,需要應中心要求提交一份自我介紹,遂呈交了於大學任職時使用的個人簡歷。 辨方形容,潘冬平未有注意醫學學者和執業醫生所用簡歷的分別,在事件中確有過錯、欠謹慎。 潘冬平是位外科醫生,其專業資格包括: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院士、香港大學外科碩士、香港外科學院院士、 香港大學哲學博士、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外科)。 該片講述了在1930年至1939年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1980年,「潘冬子」的原型卻一生低調,香港綜合腫瘤中心,跨專科診斷與腫瘤治療服務。
潘冬平醫生太太: 註冊專科醫生/分類
對於體檢計劃,有些簡單抽血,只是檢驗血常規、肝功能加幾個癌症指標。 如果是針對胰臟癌檢測,包括血液檢驗CA19-9及上腹超聲波。 順帶一提,超聲波檢查的準確度視乎操作的醫護人員的經驗和訓練。 有些檢驗中心是由放射科專科醫生負責,有些是由一般技師負責。 醫委會主席劉允怡宣讀判詞時稱,醫生使用不當的宣傳文章,會令公眾或病人誤以為該醫生擁有特別治療技巧,從而產生不切實際的期望,有關行為已構成專業失當,雖然潘冬平或未有意圖宣傳,但不能低估其文章對公眾的影響。 本港肝癌專家潘冬平醫生,被投訴於2015年刊載一篇內容涉及宣傳、描述優於其他醫生的自我簡歷,醫委會今日﹙27日﹚展開紀律聆訊,潘冬平承認一項專業失當,被判在醫生名冊除名一個月,緩刑6個月。
- 【明報專訊】胰臟癌的發病率不高,不列入香港十大癌症。
- 所謂「一站式」,是中心提供的診斷與治療,包括三結合PET/MRI/CT掃描、內視鏡系統、小型手術室。
- 1982年於香港中學會考中取得8優1良,1984年的香港高級程度會考獲取4優。
- 昔日大腸癌第四期病人只能接受「姑息性」治療,現在大腸癌轉移肝臟仍有機會治癒,一方面是肝臟手術的安全性近年大大提高,由以往超過10%手術死亡率降低至近年少於2%,甚至可與大腸癌切除手術同步進行。
我遇過一位病人,癌指標高,不過磁力共振也找不到腫瘤。 我要帶出一個重要信息:即使癌指標正常,也不能排除沒有腫瘤。 舉個例子:肝癌也有獨特癌指標(甲胎蛋白),三分之一肝癌病人,即使癌細胞已擴散,癌指標從來都不高的。 因此,以為癌指標正常就一定沒有那種癌症,是錯誤的觀念。 主診醫生是潘冬平醫生,他很有善,個子不大,談吐專業,他說:每位病人都會得到個人化的治療; 由於即使同一種疾病, 病情亦會因人而異,唯有針對每位病人的獨特性,才能更有效提高治癒率。
潘冬平醫生太太: 潘冬松診所潘冬松診所 (中環) Jensen Poon Clinic 19 讚好 中心醫生醫評總數
他透露,正計劃成立慈善基金支援有需要的病人,不希望公私營醫療成為對立,盼將來醫保出爐後,可疏導部分公院病人。 萌生去意之際,適逢夏威當年在港大醫學院的同學石致豪,向他招手加盟新開的醫療集團,雙方一拍即合,還找來另一名同學、耳鼻喉科醫生陳鍵明,埋班組「兄弟檔」。 現時集團尚有剛離開瑪麗的骨科醫生吳富源,和乳腺外科醫生羅杏斯。 曾參與本港首宗跨血型換肝手術,又有份為瑪麗第一千宗肝移植手術操刀,他不是沒有掙扎過,但終於選擇毅然離開公院,出來開檔闖一闖。 潘冬平醫生太太 「在公營醫療要兼顧教學、培訓和行政管理,我不是全能,醫生亦非好的行政人員,取捨下想集中精力在臨牀工作,所以加入私營醫療市場,較多時間處理病人。」他解釋說。
一般來說,如果要用高劑量類固醇,即使無乙肝紀錄,都要先為病人抽血,瞭解是否乙肝帶病毒者。 潘冬平醫生太太2025 若情況許可,對於乙肝帶病毒者,在處方類固醇時,應提早2星期用抗乙肝病毒藥物,文獻指有關做法可以令急性肝炎風險降至接近0。 去年潘冬平(右二)、潘冬松(左一)的綜合癌症中心開幕,食衛局長高永文(右三)和梁智鴻(左三)亦有出席。 面對私營醫療市場的競爭,他指集團定位是雲集不同專科頂尖、在行內有名的醫生,未來會繼續向更多醫生招手,目標有十多人。
潘冬平醫生太太: 肝癌名醫潘冬平自我介紹文章含宣傳成分 專業失當判停牌1個月緩刑6個月
要治癒大腸癌肝轉移,外科和腫瘤科醫生的緊密合作至為重要。 近數年大腸癌已成為香港發病率最高的癌症,據香港癌症資料中心統計,2016年度大腸癌個案達5,437宗,創歷史新高,佔全部癌症個案逾17%。 與此同時,政府亦積極推動大腸癌篩查計劃,務求及早診斷,及早醫治。 可是,仍然有大約20%的大腸癌病人確診時已達「末期」(第四期),即癌細胞已擴散至其他器官,最常見是肝臟;另有20%的病人會於大腸癌切除後「隨訪」時發現有肝臟轉移的情況。
潘冬平醫生太太: 外科醫生
不少人以為乙肝「無藥醫」,但其實已有非常有效抗病毒藥物。 他建議病人「自保」,如果自知是乙肝帶病毒患者,在求醫時可不厭奇煩向醫生說出病歷。 潘冬平續稱,若病人腎炎非常嚴重,不可先處方乙肝藥物,應在處方類固醇時,同步使用抗乙肝病毒藥物,亦可把肝炎風險大大降低。 鄧桂思長女Michelle早前透露,母親患的是IGA腎炎。 治療IGA腎炎一般每日用上40毫克「潑尼松龍」,遠超低風險的10毫克。
潘冬平醫生太太: 醫學資格
他是香港大學外科學系名譽教授,以及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會創辦人及主席。 好啦,咁發現新瘤時已經好大貼住血管,佢叫我地去瑪麗換肝,咁瑪麗又做多次號片個d都搞左成二三個星期,話已經大到塞左血管入左去,佢地唔會換。 搞到而家咁,換肝都叫有5,6成機會消滅所有cancer 潘冬平醫生太太 ,返唔返發又另一會事,但而家,咪等死囉…我每次唸起都喊,點解唔睇多個醫生,信死一個… 潘醫生的診所十分之有規模,診所內的醫療設備都很先進,如檢出任何有關腸胃肝臟的問題,這裡的護士都會細心安排及跟進,以預防或及早診斷疾病。 因為我有肝病的前科,所以我特別留意到診所可提供的服務,希望這些資訊能幫到有需要的病人。 辯方形容,潘冬平事後已深感後悔,發現犯錯時已即時移除相關文章,強調他並無意圖作宣傳及宣稱優勝於其他醫生;又呈上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等醫生的求情信,肯定潘冬平對港大、醫學專業的貢獻。
潘冬平醫生太太: 專業資格
潘冬平表示,外科手術的級別界定相對清晰,醫生費則完全無明確指引,易成濫收費的漏洞。 他透露,部分醫生以診症時間長短,作為診症費的準則,與病情無必然關係。 他認為,醫管局有責任確保收費公平,建立清晰收費指引。 「找到胰臟囊腫,其實是一個好時機,不會等到癌變才做手術,這樣太遲了。癌變之前及早切除,達到預防效果。」潘冬平指出。
潘冬平醫生太太: 私人癌症中心「星」級醫生應診
潘冬平醫生引入射頻消融、微波消融及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肝癌,並改進肝癌手術,令死亡率降至5%以下。 潘冬平醫生太太2025 潘冬平醫生太太 潘冬平醫生的妻子是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外科學系助理教授彭詠枝。 辯方律師代表潘求情指,2015年潘由公營醫院轉私人執業,當時香港綜合腫瘤中心着他呈交自我介紹文章,潘遞交過往作為香港大學學者的簡介,未有留意到針對執業醫生的規例與學術領域不同。 簡介內容亦圍繞潘的學術成就而非臨牀技能,無任何系統性宣傳計劃,或以減價甚至免費治療作招徠。 潘冬平獲外資財團委任為中心籌備人,初步擬定租用中環花旗銀行大廈其中一幢的二、三樓全層,成立癌症綜合治療中心,內設診症室及檢查中心。
潘冬平醫生太太: 肝癌權威潘冬平簡歷涉宣傳 裁定專業失當罰停牌1個月緩刑半年
您可隨時從我們網站的Cookie聲明中更改或撤回您的同意。 瞭解更多有關我們是誰、如何聯繫我們以及我們的私隱政策如何處理個人數據的信息。 Getty Images 最近,中共最高領導層中央政治局常委召開會議總結中國三年疫情防控,以「重大決定性勝利」、「奇蹟」等詞總結中國抗疫,並稱中共應對疫情措施成效巨大。 潘冬平醫生太太2025 研究中國政治的專家對BBC指出,此次會議在兩會前召開,是在宣傳上統一聲音,對異議者發出警告。
潘冬平醫生太太: 潘冬平醫生 Dr Ronnie Poon 外科-尋醫報告 睇醫生網
他於1989年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畢業,其後獲香港大學外科學系聘為助理教授。 潘冬平於1991年晉升為副教授,及後於1996年升任為外科教授。 2011年,潘冬平擔任首席教授,成為外科學系最年輕的講座教授,同年獲頒明德教授席,並擔任瑪麗醫院肝膽胰外科的部門主管至2014年。 潘冬平於一九九○年獲列入普通科專科名冊,二○○二年成為外科專科醫生。
潘冬平醫生太太: 【好媽媽換肝】原可避免的悲劇 醫生:事件明顯是疏忽引起
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會表示,患者現時可採用「免疫組合治療」,比傳統標靶藥可降低惡化及死亡風險逾三成,惟費用高昂,不少患者及家庭難以負擔。 政府於2022年12月已將免疫組合治療藥物納入醫管局安全網,由關愛基金資助。 潘冬平醫生太太 醫委會表示,醫生不當宣傳會令病人對醫生的技巧有不切實際想法,考慮潘冬平有悔意及醫學成就傑出,判停牌一個月,緩刑半年。 港怡醫院營運總監邱定駿表示,套餐式收費屬於嶄新的收費模式,難以與其他私家醫院的價錢比較,套餐收費着重讓病人及家屬在住院期間,毋須因為突發情況或經濟問題需擔心。
以鄧女士今次使用類固醇「潑尼松龍」為例,如果連續使用4星期,每日使用超過10毫克潑尼松龍,「乙肝再激活」發生機會會大增。 他又指,文獻指25%乙肝帶病毒者,會有「乙肝再激活」情況,而當中四分之一,病情會非常嚴重至肝衰竭。 夏威(右五)指前上司盧寵茂(右六)和範上達是「神一樣的教授團隊」,當年他有份參與「跨血型」換肝手術。 政府《財政預算案》早前公佈,削減本年度醫管局撥款一千二百萬元,令原本已不堪負荷的公營醫療系統雪上加霜。 潘冬平醫生太太 見勢色不對,不少公院醫生紛紛跳船,加入私營醫療市場搵真銀,殺出條血路。
施先生胰臟5cm 腫瘤多數需要切除, 因為惡性病變機會高, 確實是良性或惡性要看掃描影像。 肝臟細小的血管瘤則多數可以定期每年影像觀察, 不用切除。 個人對這位病人印象特別深刻,不僅她是大學同事的太太,而是自她和丈夫退休移居到美國後,近五年來每年我都收到她遠道寄來的聖誕卡。 潘冬平醫生太太 每年的聖誕卡都印有她溫馨家庭近照,這張卡除了送上節日祝福,也代替了每年的隨訪,函告她身體安康,更分享她寫意的退休生活。 因應她的病情,我們先安排她進行直腸癌切除手術,三個星期後再進行右肝切除手術,以清除所有肝轉移癌。
其實係在st Teresa body check完醫生話我個肝有兩個洞唔知咩嚟,轉介我去看專科,所以唸住去開嗰度欏轉介 … 可以在Facebook、Instagram、Youtube 等各大社羣媒體上關注我們,獲取最新最熱的文章、專欄及影片。
2013年,潘冬平首度引入分階段分肝切除手術(ALPPS),與瑪麗醫院的醫療團隊進行了全港首個分階段分肝切除術治療肝癌,為病人切除肝癌腫瘤。 案情指,二○一五年十月三日,醫委會收到電郵投訴,指潘於香港綜合腫瘤中心網站刊登的簡介涉嫌違規,在該簡介中,潘形容自己是國際知名學者,稱自己屢獲殊榮,並帶領着本地肝癌治療的發展。 潘冬松指,過往公院每週僅能安排兩次跨部門會議,一般只會為較罕見的癌症病例召開,病人或輪候二至六週也未獲轉介到另一專科,最終等兩至三個月才開展治療。 潘冬平說,病人平均每等三個月癌細胞數量便會增一倍,癌細胞轉移機會亦增,更添治療難度。 若可盡快展開跨部門會議,兼能無約束地使用病人負擔得起的標靶藥物,病人存活率有望提升。
潘冬平醫生太太: 醫生
他又指,過往有八成癌症個案接受電療或化療後毋須住院,故相信癌症綜合治療中心能配合政府擬推出自願醫保的理念,讓病人毋須住院做檢查都能獲保障。 潘冬平醫生太太 上月中,香港大學肝膽胰外科名譽臨牀副教授夏威正式落戶中環,與三名醫生組成醫療集團,準備省靚招牌大展拳腳。 潘﹕市面上有很多身體檢查套餐,甚至有些專門提供身體檢查的公司,大家需要小心選擇。
潘冬平醫生太太: 醫生潘冬平介紹文章帶宣傳性質 認專業失當除名一個月緩刑半年 (14:
前幾年因肝臟出現了問題,開始看潘冬平醫生,他的治療技術,使我的病情康復得很好。 我是經朋友介紹潘冬平醫生,因為我之前胰臟發現有黑影,見過三個專科醫生之後,也不能判斷裏面是什麼,因此經過潘冬平建議之後,我做了胰臟尾部切除手術。 潘冬松醫生 Dr Poon Tung Chung,故從小在醫院「長大」,開始發燒,到私家診所進行大便隱血測試。 如肝轉移病竈太廣泛,又或有其他器官多發轉移,便要先進行化療,看看腫瘤能否縮小再評估手術治療的可行性。 腫瘤科專科醫生邱宗祥表示,肝癌致命率高,癌細胞生長速度快,乙型肝炎病毒更是每10人中就有1例,呼籲市民定期篩查。
如果這位病人的指標高,但超聲波正常,建議多做一個磁力共振或電腦掃描。 不幸在體檢發現內臟有腫瘤,姊姊在網上夫找到香港肝膽胰及結直腸微創外科中心,我當時心裡思想負面,六神無主,找那間治療都沒有主見了。 劉允怡續說,有見潘冬平即時移除涉事文章移除,相信他已吸取經驗, 而潘在醫學界有傑出成就,受到同業及病人尊重,故判停牌1個月,緩刑6個月,其外科專科資格則交由教育委員會處理。 腸鏡檢查除咗可以診斷腸癌,因為個小朋友唔係公仔, 有時候真的好難找,「八十後」出生的年輕醫生的視角, 7月底醫院在胃部底放了支架改善進食情況, 肝同樣5CM大腫瘤發現,好在後來亦冇發生怪事。 港大醫學院近年頻流失名醫,講座教授級的包括韋霖及梁憲孫等,已加盟養和醫院。
潘冬平醫生太太: 私家醫生:收費價格不吸引
潘冬平承認一項專業失當,求情指當時剛由公立醫院轉為私人執業,把港大的個人簡歷交給中心,未有為意屬宣傳,中心不會再刊登相關文章及會仔細檢查文章內容,並呈上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和病人的求情信。 辯方求情稱,事發時潘冬平剛由公立醫院醫生和大學學者轉為私人執業醫生,他當時應中心要求,把自己在香港大學使用的個人簡歷交給中心,讓中心作介紹文章之用。 辯方形容潘冬平未注意醫學學者和執業醫生所用簡歷的分別,發現犯錯時已即時移除相關文章。
潘冬平醫生太太: 「免疫組合治療」醫肝癌已納入安全網 病人家屬:盼政府可簡化申請手續
但醫委會認為潘冬平已有悔意,亦肯定他的醫學成就,決定判停牌1個月,緩刑6個月。 代表潘冬平的辯方律師表示,當時潘為腫瘤中心的總監,需提交一份自我介紹,於是便呈交了於大學任職時使用的個人簡歷。 代表律師承認,事件確有過錯,但強調潘並無意圖作宣傳及宣稱優勝於其他醫生,並指潘過往一直在港大及瑪麗醫院工作,剛轉到私人執業,故才犯下錯誤。 辯方律師昨代表潘求情指,一五年潘離開公營醫院,轉往香港綜合腫瘤中心擔任醫療主任,當時中心着他呈交自我介紹文章時,潘把過往作為香港大學學者的履歷稍作更改後便交給中心,但未有留意到註冊醫生簡介的規限。 潘形容50歲是人生一個里程碑,「人去到某個時刻,都會諗嚇係咪應該轉一轉個位置」。 他說對於離開醫學院後將減少參與研究感到可惜,但強調自己在醫學院任教授期間,科研、教學和處理私家症個案的時間比例一直依足規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