睪丸癌症狀2025詳解!(持續更新)

但成年之後再施行包皮環切術,則對陰莖癌無明顯的預防作用。 睪丸癌主要可分為精原細胞癌和非精原細胞癌兩類。 前者可發生在所有年齡層的患者,年長的睪丸癌患者通常是這一種;後者則傾向發病於較年輕的患者身上,而且快速生長和擴散,殺傷力較大。

  • 一旦若發現睪丸腫瘤多數是惡性,可能要進行切除手術,導致「蛋蛋的哀傷」。
  • 當然,最重要還是嚴格遵從醫生的指引,包括定期覆診,以便醫生緊貼患者的康復進度,同時監察任何與癌症復發有關的徵兆。
  • 睪丸癌是比較罕見的癌症,根據香港癌症治療統計中心,在 2020 年間,共有 81 名男性曾確診睾丸癌,常發在 20 至 44 歲 之間的男性。
  • 如果不及時治療,癌細胞有可應很快出現擴散跡象,所以應先進行外科手術以提高存活率。
  • 例如部分個案病情已漸趨嚴重,治療效果有限,只能作紓援病徵之用,難以完全防止其他正常組織受癌細胞影響,那陰莖癌復發的機會相對較高。
  • 大部分男性的身體均可自行清除HPV病毒,但某些情況下,病毒並不會消失,演變成慢變感染,甚形引致癌症,包括陰莖癌。

有些類型的睪丸癌因為會影響到荷爾蒙分泌,而讓患者有男性女乳症,原本平坦的胸部變得像女性一般微微隆起。 睪丸癌若早期發現,通常僅需切除單側睪丸,且五年存活率高達95%左右,如果對側睪丸功能正常,一般不會影響生育。 一般人只要覺得陰囊內或腹股溝有腫塊,就應懷疑有睾丸腫瘤的可能性,要及時就醫。 睪丸癌症狀 大多數睪丸癌始於生殖細胞,生殖細胞是負責產生精子的細胞,比較常見的睪丸腫瘤是精原細胞瘤和非精原細胞瘤,非精原細胞瘤傳播非常迅速,導致患者會有陰囊墜脹的感覺。

睪丸癌症狀: 睪丸癌形成的原因

一般正常成年人的睪丸大小,大約會比OK手勢圈起來的範圍再小一些,而睪丸質地則比去殼的水煮蛋再有彈性一點,大概是1個水煮蛋以上,鐵蛋未滿的概念。 睾丸硬梆梆:用手觸摸睾丸像硬硬的石塊狀和普通睾丸出現炎症時,質地較軟且呈均勻性腫脹有明顯差別。

睪丸癌的治療方法包括單獨或混合進行外科手術、化療(使用抗癌或荷爾蒙藥物)或放射治療(利用X光對付及消滅癌細胞)。 醫生會根據癌症部位的大小、癌症對患者生活的影響程度,以及是否有其他病態出現,向患者建議最佳的治療方法。 陰莖癌是一種惡性細胞腫瘤,如未能及早發現並治療,很大可能會繼續生長並擴散至陰莖的其他位置,破壞周邊組織,最終使陰莖未能發揮正常的性功能,甚至日常的泌尿功能也會受損。 即使撇功能受損,陰莖癌本身也會引致腫痛、紅疹等症狀,一旦缺乏妥善治理,患者要進行性行為也加倍困難。 先談染病成因,陰莖癌是源於細胞突變而不斷增生,最終演變成惡性腫瘤;HPV及愛滋病均主要由身體接觸感染,例如與此等疾病的患者進行性行為、共同針筒等。 此外,如癌細胞已進入陰莖更深層位置,則除了陰莖外,附近的淋巴結(大多在腹股溝)也需要局部切除。

睪丸癌症狀: 睪丸癌發病及存活率

而其五分之一患者,甚至會在無骨骼轉移下出現血鈣升高現象。 吸菸是包皮垢外重要的誘發陰莖癌因素,因血凝塊阻塞血管,血管閉塞,除陽痿外亦會癌變陰莖癌。 男士濫交、沒進行割包皮手術(割禮)、牛皮癬、人類乳突病毒、曾患或已患上性病疣(椰菜花)、愛滋病等其他性病,均是罹患「陰莖癌」的高危因素。 磁力共振/正電子斷層掃描:磁力共振和CT掃描相似,但以磁力來造影,掃描結果是患者身體的橫切面影像;正電子斷層掃描是一項新的掃描方法,可顯示器官細胞活動。 胚胎剛在媽媽肚裡發育時,其實睪丸並不位於陰囊裡面! 在媽媽懷孕七個月左右,男孩的睪丸才漸漸往下移動,大多會在出生前通過腹股溝進入陰囊,不過約有2%的足月兒及20%的早產兒會出現隱睪症,也就是睪丸沒有進入陰囊內。

作為男性最關鍵的生殖器官,陰莖也跟其餘身體部位一樣,難逃患上癌症的風險,不過出現的機率相對較低,尤其在西方國家。 美國癌症協會資料顯示,歐洲及北美洲每年在每100,000名男性之中,只有少於1人確診陰莖癌;在美國,陰莖癌只佔當地男性患癌個案的不足1%。 早期睪丸癌不痛不癢,多是偶然間發現的,有些是由其性伴侶發掘的。 睪丸癌症狀2025 睪丸癌症狀2025 最常見的症狀是睪丸呈無痛性的腫大, 有沈重感。 有人會合併陰囊積水、男性女乳化, 10% 的人會因睪丸內出血或梗塞造成急性疼痛, 另外有10% 的人會出現轉移的症狀, 如背痛、咳嗽、咳血、骨頭痛、下肢浮腫等。

睪丸癌症狀: 睪丸癌的治療

但是睾丸是私密的器官,男性不容易和別人比較睾丸的大小硬度,女性對於男性的器官更是陌生。 睪丸癌可以說是比較容易治癒的癌症,但病人接受治療後需要定期覆診,以監察有沒有復發的跡象或產生治療副作用。 另外,病人亦要經常自行檢查餘下的睪丸有沒有異常情況。 醫生會在病人恥骨區域正上方切一個切口,並通過開口從陰囊中取出睪丸。 然後,將整個腫瘤連同睪丸和精索(包含部分輸精管和淋巴管)切除,防止癌細胞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

睪丸癌症狀: 睪丸癌可自我檢測嗎?需要切除睪丸嗎?

50%以上的病人就診時有同側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睪丸癌症狀2025 晚期腫物可侵及陰莖及陰囊內容物,發生血行轉移。 陰囊鱗癌的病理組織學改變與身體其他部位鱗癌相似,腫瘤由侵入真皮內的鱗狀上皮細胞不規則增生團塊所組成。 團塊內為不同分化程度的細胞,但僅從鏡下觀察異形性不一定明顯,確診癌變與惡性程度仍以浸潤情況為主。

睪丸癌症狀: 自我睪丸檢查方法

我們會於2個工作天內回覆,為閣下提供更多有關合作詳情。 治療方法愈早證實患上睪丸癌,完全康復的機會愈高。 睪丸癌症狀2025 睪丸癌治癒的整體成功率非常高,超過九成患者可以康復。

睪丸癌症狀: 睪丸癌如何診斷與治療?

美國的醫學資料顯示陰莖癌只佔全部男性癌症個案千分之四,即每一千多名癌症男士中只有4人患上。 而陰莖癌之年發生率,一向小於每十萬人1人,屬於罕見的癌症。 例如部分個案病情已漸趨嚴重,治療效果有限,只能作紓援病徵之用,難以完全防止其他正常組織受癌細胞影響,那陰莖癌復發的機會相對較高。 另一方面,如患者於康復後再度出現與陰莖癌相關的風險因素,包括繼續吸煙、再次感染HPV病毒或愛滋病等,也有機會引致陰莖癌復發,因此患者接受治療後,仍須時常保持良好衞生及護理。 睪丸癌症狀2025 這是利用藥物打擊癌細胞的方案,進行形式視乎癌症階段。 部分患者或會在施手術前先接受化療,減低手術難度。

睪丸癌症狀: 睪丸癌有哪些併發症?

或癌細胞不論有否生長至陰莖更深層位置或附近的結構,亦不論有否擴散到附近的淋巴結,但已擴散到更遠距離的身體部位。 至於存活率方面,陰莖癌並非特別難以治療,但效果視乎診斷的時機。 睪丸癌症狀2025 根據美國臨牀腫瘤學會的數據,整體陰莖癌的5年存活率為67%,但各階段的情況可謂大相逕庭。

睪丸癌症狀: 睪丸癌有那些症狀

雖然這行為跟陰莖沒有直接關係,但任何形式的煙草都含有有害甚至致癌物質,這些致癌物質進入肺部後,會被吸收到血液,並經血管運行全身,繼而可能釀成陰莖癌。 睪丸癌症狀2025 協會統計指,美國確診陰莖癌的男性平均年齡為68歲;換個方式計算,當地大約8成確診個案都年屆55歲。 兩項數據均反映,隨著年紀增加,患上陰莖癌的機率也會因而上升。 卵黃囊癌(Yolk sac carcinoma)——看起來像人類早期胚胎的卵黃囊,是青春期前幼童最常罹患的睾丸腫瘤。 3.睾丸有腫大的現象:這是腫瘤細胞大量繁殖增生的表徵。

睪丸癌症狀: 睪丸癌治療方法

有隱睪症的人,罹患睪丸癌的機會為一般人的四到八倍。 原來,睪丸需要在溫度低一點的環境下才能正常發育、運作,但腹腔內的溫度太高,睪丸會長不大,甚至失去製造精子的能力。 此外,睪丸過熱還容易使睪丸內的細胞病變,因此增加了日後罹患睪丸癌的機率。

睪丸癌症狀: 睪丸癌的分期

雖然睪丸癌治療大多不會影響生育能力,但保險起見,陳鈺昕醫師建議,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可先將其精子冷凍起來,如有不適請盡速就醫,請專業醫師進行診斷和治療。 陰莖癌的早期病徵包括腫痛、流血、出疹、散發異味等。 睪丸癌症狀2025 此外,醫生亦會仔細檢查病人的生殖器官,視察有沒有任何顯示患上陰莖癌的徵狀,例如腫脹、紅疹等。 醫生也可能會輕按病人的腹股溝(陰莖兩旁、腹部下方),檢查是否有腫脹情況。

睪丸癌症狀: 睪丸癌的預後

精原細胞性精原細胞瘤——這是比較罕有的,大多發生在均年齡大約為65歲的老年男性中。 與典型精原細胞瘤相比,它的生長速度更慢,並且更不可能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 就診時若醫師認同這個陰囊腫塊很可疑,通常會先安排超音波檢查。 在患者平躺,腳張開的狀況下,於陰囊皮膚上塗上凝膠,以超音波探頭檢查陰囊內狀況。 看看腫塊是在睪丸內還是在睪丸外,是液體狀的還是實心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