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臺北共創歌」共創匯聚歌單,臺北年代音樂,即時解放深夜情感;「白晝夜夜談」由知識對論白晝之夜,混種觀點立體飛奔;「藝術百草圖」號召藝術家們以臺北為靈感,幻想原創影音草圖;「白晝幻境映」手牽手走過城市,紀錄片與驚喜座談。 今年白晝之夜「藝術百草圖」企劃號召60組包含表演藝術、服裝及舞臺設計、光電裝置、攝影錄像、繪畫雕塑等跨界創作者,深入臺北市的大街小巷汲取靈感,把對臺北的想像化為一紙草圖或一段影音,彷彿臺北的藝術預言,而白晝之夜當晚只要連結官方網站,就可盡覽藝術家的精心創作。 第一區以南港車站出口的南興公園為核心,四周設有南港行政區與三鐵共構的南港車站等動能交會分流特性之建物。
「思念習慣」則是放置於草地上,並在裝置底下安置光源,透過夜間投射的地面,在緩緩柔軟的光流之間,形成彼此相映的光環。 其中來自英國的Filthy Luker,以10米只見腳而不見其身的充氣章魚腳,霸佔了停車場建築;無政府狀態的幽默令Filthy Luker在國際街頭藝術運動中獨樹一幟。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眾所矚目的「WBC 2023世界棒球經典賽臺中A組預賽」將於3月8日至3月12日在臺中洲際棒球場登場,7-ELEVEN獨… 今晚間6點起,一連12個小時,再次召喚大家一夜不眠,而這次不必身在臺北,在任何地方都能羣聚在一起,遊走虛實共融的探索時光。
白晝之夜: 假好好玩!全臺「主題樂園&休閒景點」優惠 兒童新樂園延長、12歲以下玩劍湖山、麗寶99元、義大隻要1元
在臺灣邁入第六年的「白晝之夜」 ,起源於法國巴黎,每年10月的第一個週六晚間六點到隔日清晨六點,在夜晚展開各式藝術文化活動,而臺北更是全亞洲最盛大的白晝之夜舉辦城市。 因為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緣故,2021年的「白晝之夜」首度於線上展開,在全球面臨疫情撼動的時刻,解構重組白晝之夜,將交流現場的共感精神,以虛實互聯體驗聚合起來,帶來全新的2021臺北白晝之夜「線上感 Interoperability」。 由文化媒體《VERSE》企畫的「臺北共創歌」將邀請多位音樂人擔任一夜DJ,整夜線上輪流放歌和直播演出;午夜有知名作詞人上線分享他的雙城觀察,新銳音樂創作者用R&B與嘻哈在捨不得睡的深夜與社會共同脈動,鬼才作曲家與社會觀察家陪伴你在臺北聲音風景中迎接早安晨之美。 同時,白晝之夜也將收集市民最愛的經典歌曲並由LINE MUSIC集結成「臺北城市歌單」與「我的臺劇歌單」,相關活動敬請持續關注官方網站,即有機會獲得免費體驗序號讓你聽整夜。 2022 臺北白晝之夜此次以士林為中心,將「士林大戲院」Welcome to the Grand Shilin Theater 作為主題,不僅呼應跨夜限定美術館,同時想傳遞在眾人生活中的日常百態,猶如電影般消縱即逝卻又永久流傳的特性。 活動在今年特別提供三種不一樣的體驗模式,像是「現場體驗」,可以親自造訪活動,並遊走在巷弄感受作品帶來的感動;第二種「線上體驗」只要登入互動型網站,晝夜站長便會在網上帶領你欣賞每件作品,輕鬆在家就能逛展!
- 眾所矚目的「WBC 2023世界棒球經典賽臺中A組預賽」將於3月8日至3月12日在臺中洲際棒球場登場,7-ELEVEN獨…
- 包括「臺北共創歌」共創匯聚歌單,臺北年代音樂,即時解放深夜情感;「白晝夜夜談」由知識對論白晝之夜,混種觀點立體飛奔;「藝術百草圖」號召藝術家們以臺北為靈感,幻想原創影音草圖;「白晝幻境映」手牽手走過城市,紀錄片與驚喜座談。
- 而表演者劉唐成、方式馬戲等利用廠區腹地,透過誇張的肢體與鮮豔的色彩,為即將退役的臺電廠房注入青春的擾動。
- 高德亮〈星火〉以測量用的紅色雷射光,來回掃描國產局圍籬內的百年老樹,幽微的紅色光點如同樹林中流竄的火光,探測著隱喻著城市與自然之間的內在能量。
- ,又稱白夜,也曾被翻譯為白色夜晚)是法國首都巴黎舉辦的一個文化活動,開始於2002年10月,於每年10月第一個週六晚間六點至週日清晨六點舉行。
- 2020臺北白晝之夜訂於10月3日至4日跨夜舉行,將有18件裝置作品、9種周邊活動、50組表演團隊帶來精彩演出和戶動,12小時限定的快閃活動,將臺北市南港區打造成「都市美術館」,有興趣的人趕緊把日期筆記下來。
- 巨蛋計畫是由透明布面結合繽紛色彩圖示所圍出的空間,民眾可以走進裡面,依照自己的感受與情緒張貼字樣或圖案在周圍,在這樣簡單且毫無任何拘束的情況下,引導出每個人的「好奇心」。
有60位跨界藝術家以臺北市12個行政區為靈感基地,在他們最感興趣的場域中,用表演藝術、服裝及舞臺設計、光電裝置、攝影錄像、繪畫雕塑、文學創作,為臺北構築城市藝術地圖。 2021年的白晝之夜,因為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防疫措施,決定改為「線上」登場。 透過結伴線上遊走、觀看、聆聽用對話框創造,新羣聚模式,擴充你的城市觀從黃昏到黑夜、再邁向清晨。 藝術家黑青以此發想,與實踐親近自然生活的「雪諾必克Snow Peak」共同合作,以露營的情境營造自然環境的氛圍,結合影像投影,在城市中,人們可以透過科技online回歸自然,歡迎你來白晝之夜體驗城市野營。 藝術家「404.NF」透過裝置在場域捕捉其中細微的感知與動態,並重新定義⼈與空間裝置的關係,試圖喚醒觀者們的身體經驗與感知,創造獨特感官世界。
白晝之夜: 推薦行程
活動當天輸入獨家體驗序號「NBTPE2021」,就能一起#線上羣聚聆聽三組共創歌單的好音樂。 ,身為北投音樂人代表之一的旺福貝斯手推機 X 主唱小民一家四口將分享最 白晝之夜2025 Chill 的音樂養小孩之術;VERSE 創辦人張鐵志與臺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又會從不同專業掏出什麼樣的「時代歌單」呢? 利用此區舊時兵工廠作為場域特性分析依據,集紀念、孵化、展演於一身,體現流行產業「集合」的強悍聚落。 綺影映畫與法國團隊Digital Rise共同推出VR作品〈囍宴機器人〉,將於修整後的首度啟用的歷史建物「瓶蓋工廠臺北製造所」A2棟展出,觀眾將化身為玩家,進入一個人型機器人已經上市的年代,並經歷一場約30分鐘的沉浸式體驗,現實與幻想、科技與情感將不斷交錯進行。 說起「Nuit Blanche 白晝之夜」,是在2002 年創始於法國巴黎,通常都在10月的第一個週六跨夜舉行,是相當知名的夜間性城市藝術季。
▲B棟內身體藝術家劉侑珣、黃任鴻、陳曄瑩等,將帶來身體雕塑、行為藝術及瑜珈等,在一個封閉的室內空間,開啟觀眾對於身體運動的想像。 英國充氣塗鴉藝術家藝術家Filthy 白晝之夜2025 Luker的〈章魚入侵〉(Tentacles),將有巨型章魚腳從CITYLINK所屬停車場外牆竄出。 2021臺北白晝之夜以對話框創造新羣聚模式,邀請大眾一起在臺北上空線上相會,翻轉你對臺北的城市想像。
白晝之夜: 回顧 2019 臺北白晝之夜:跳躍在內湖與大直的「雙面芭蕾」
綺影映畫與法國團隊 白晝之夜2025 Digital Rise 共同推出 VR 作品〈囍宴機器人〉,將於修整後的首度啟用的歷史建物「瓶蓋工廠臺北製造所」A2 棟展出,觀眾將化身為玩家,進入一個人型機器人已經上市的年代,並經歷一場約 30 分鐘的沉浸式體驗,現實與幻想、科技與情感將不斷交錯進行。 首先於六點公佈的「宣言影片—開啟夜晚的 100 種方式」,將由曾操刀 2017 臺北世大運形象廣告的尹國賢與林君樺共同執導,透過點亮生活中不同夜晚場景,正式啟動 2021 臺北白晝之夜。 接下來同步進行的四大藝術企劃頻道,將以 12 小時接力賽方式呈現豐富精彩的節目內容,且活動時間截止隨即關閉網站。 「臺北白晝之夜」將於10月3日晚上6點起,連續12小時不停歇點亮南港,今年橫跨捷運南港站到昆陽站,串起南興公園、南港車站、極限運動訓練中心、瓶蓋工廠臺北製造所、臺北流行音樂中心東、西廣場與臺電修護處等7大場域,21件視覺裝置、50組表演團體作品及多項限定活動,趕緊把各區亮點筆記下來。 除了上述七大區域的定點式視覺作品與表演外,今年白晝之夜更邀請遊擊式表演團隊,如演洋娛業、複象公場、李明潔、高詠婕、張汶皓、貓肉先生創作、Swing Taiwan 等在各區意想不到的時間與地點,突然現身並聚眾演出。 另外,擅長利用聲音演繹情緒的藝術家陶維均與樊宗錡,將運用 Audi 車廠提供的最新電動車款 e-tron 創作,車子行進白晝之夜活動場域時,e-tron 同時是導覽員、表演者、藝術家,更是一位擁有知識的未來人,讓乘車體驗的觀眾沉浸在科技帶來的豐沛情感之中。
白晝之夜: 白晝之夜
1樓的廣場大廳將帶來「科學大舞廳」,由法國DJ 狄文斯Divyns 融合臺灣生活經驗,將日常中的各種背景音融入電子舞曲中,這次將加入科學教育館常設展「生物多樣性」的元素。 另外,還有以數個巨大而不斷變化的方框,探討「科技」與「夢境」間真實與虛構的界線的作品「頻道 Channels」,也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作品。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譚天」把小丑作為一種喜劇身體,遵照內心,不受拘束,他會盡其所能地冒犯你或取悅你,讓我們一起徹夜狂歡。
白晝之夜: ✶ 白晝之夜精神三:免費參加
利用此區舊時兵工廠作為場域特性分析依據,舊時的軍事用地因著時代洪流推進於此,歷史的印記在此疊加豐熟,集紀念、孵化、展演於一身,體現流行產業「集合」的強悍聚落。 黃懷德作品〈老人流〉,描繪快速變化的全球局勢下,日漸緩慢的老人間所呈現出的衝突景象,甚至透過想像力,試著詮釋起活在未來的老人,讓參與此作的觀眾,能夠透過不同視野角度的情境,看到自己所處的世界。 其中呼聲最高的就是位於美堤河岸旁的巨型兔子裝置作品《打攪》,有著強烈白光的七尺高充氣兔子,在夜晚顯得特別顯眼突出,因而吸引大批民眾前往拍照留念。
白晝之夜: 闖進馬戲帳蓬!「臺北白晝之夜」10/3登場…7場域完整攻略
即將於明天(10/2)晚上六點登場的「2021年臺北白晝之夜」,首次將現場交流的身歷其境轉化為「線上感」;然而一如藝術家王煜松所說的,白晝之夜就是透過藝術家多元的觀察視角讓大家看見,這座我們所居住的城市,原來也存在另一種模樣。 新創通訊服務團隊Tico以可私密可公開的線上聊天室,創造新羣聚模式,白晝當晚更有特別嘉賓開房間,邀請你一起上線羣聊。 官網首頁上線同時,由擅長以資訊設計建構創新溝通模式的Re-lab操刀線上測驗題,呼應疫情下的空城面貌,使白晝之夜化身為晝夜轉運站,線上深入解析你可能知道卻不認識的臺北人樣貌。
白晝之夜: 想要搶先感受白晝之夜2022的熱鬧?每週五夜晚的 Swing Dance 體驗就不容錯過,搖擺你的週末!
此區作品依城市交通、市民服務等需求特性,從演繹「沈靜的喧囂」作為藝術作品選件依據,由 FOCA 福爾摩沙馬戲團將客製化的拼圖、日常用品如牀墊衣架等,在堆疊、置換、拼湊的過程中,帶來一連串身體與物件意想不到的組合。 派對高手 SUPER ADD 以擅長的現成物裝置與 DJ 演出,邀請 O! Balloon 共創〈銀色氣球團〉打造從地面飄忽而出的閃閃發亮氣球奇觀。 因此此區作品選件強調「共融性」,像是驫舞劇場〈看見你的自由步〉以AR方式重新定義舞蹈的觀賞與演出形式。 國際備受注目的新媒體藝術團隊Ouchhh作品〈DataMonolith〉,藝術家以AI人工智慧收集新石器時代遺址的考古數據,轉化為抽象視覺圖像,在白晝之夜這一晚將古今通電,展現人類文明發展。 從南港車站走上地面層的梯間天井,邀請鳳甲美術館以〈臺灣國際錄像藝術展2020白晝之夜特別精選〉挑選過去歷屆展出精彩錄像作品,邀請觀眾來場露天藝術觀影體驗。
白晝之夜: 頃藝術文化亮點!香港西九文化區新地標 世界級藝術聚集地
這次的臺北白晝之夜「科技感」與「未來感」是一個很重要的主題,因此以「賽博格 Cyborg」的人機一體機器人為本次臺北白晝之夜的主視覺設計。 今年白晝之夜「藝術百草圖」企劃號召 60 組包含表演藝術、服裝及舞臺設計、光電裝置、攝影錄像、繪畫雕塑等跨界創作者,深入臺北市的大街小巷汲取靈感,把對臺北的想像化為一紙草圖或是一段影音,彷彿臺北的藝術預言。 疫情期間在 Youtube 引起眾多關注的嚎哮排演,怕觀眾線上體驗白晝之夜到深夜肚子餓,以《來去你家做一碗》直播宵夜廚房,與觀眾聊人生,不只暖胃也暖心! 6 組表演團隊各自發揮天馬行空的藝術創意,讓民眾宅在家就能欣賞精彩絕妙的即時直播藝術表演。
白晝之夜: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兵工廠」
在白晝之夜時,巴黎從晚間19點開始到天亮會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巴黎市政廳也對民眾開放。 除了巴黎之外,白晝之夜也在多倫多、俄羅斯的聖彼得堡、和臺灣的臺北等城市舉行。 往西移動,忠孝東路上的極限運動訓練中心、CITYLINK 所屬停車場外牆、南港車站平臺等建物,皆位於躁動、迅速的動線交界之處,此區依自然地形與建物特性延伸藝術作品本身的自帶宣言。 像是位於極限運動訓練中心的展演作品跟「身體極限」相關,蘇品文的〈少女須知〉利用身體演繹為觀眾朗讀女性宣言意識,橘牆樂園的電音 DJ QuestionMark、惡王 Kazuya 白晝之夜2025 摔角、御宅藝術等,皆透過操作身體 Hyper 的狀態釋放出蠢蠢欲躁的極限張力。 英國充氣塗鴉藝術家藝術家 Filthy 白晝之夜2025 Luker 的〈章魚入侵 Tentacles〉巨型章魚腳從 CITYLINK 白晝之夜 所屬停車場外牆竄出。 南港車站平臺上有明日和合製作所〈等待果陀〉,搭建一座仿如遊樂園冒險的馬戲帳蓬,一次只接待一位體驗者入內一窺究竟,體驗者出來後,可以分享在裡面看見的一切,亦能將此次體驗當作自己內在的一次悸動,而帳篷外熱鬧挑選體驗者的儀式。
白晝之夜: 白晝夜夜談:質感青年通宵暢聊,跨世代作家與你談文學嗑宵夜
再以「一個人熬夜,不如大家一起白晝之夜。」召喚大家走上臺北城南的「時代精神軸線」,讓每一個人都在這晚成為藝術家。 由文化媒體 VERSE 企劃的「臺北共創歌」將邀請多位音樂人擔任一夜 DJ,整夜線上輪流放歌和直播演出;午夜有知名作詞人上線分享他的雙城觀察,新銳音樂創作者用 R&B 與嘻哈在捨不得睡的深夜與社會共同脈動,鬼才作曲家與社會觀察家陪伴你在臺北聲音風景中迎接早安晨之美。 同時白晝之夜也將收集市民最愛的經典歌曲並由 LINE MUSIC 集結成「臺北城市歌單」與「我的臺劇歌單」。
蔡炳坤副市長表示,臺北白晝之夜今年邁向第五年,南港7大場域過去沒有直接關聯,現在透過活動將各點串連起來,拉近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並帶動南港的轉變與發展契機。 同場進駐多組視覺及表演藝術家,引領玩家沈浸體驗於這處臺北罕見的工業地景之中。 2019年白晝之夜於大直、內湖一帶舉行,吸引不少民眾前來,今年則選在臺北南港區,從捷運南港站、昆陽站,串連新開幕的臺北流行音樂中心、臺電修護處、南港瓶蓋工廠、南港車站、極限運動訓練中心、南興公園等6大場域。 就靠藝術界的時間魔術師駐法藝術家林人中同步直播在巴黎實境表演,從藝術家的作品看見巴黎鐵塔、盧森堡公園、聖母院、塞納河與羅浮宮,也在白晝之夜的起源地,看見臺灣。
臺北東區新門戶之全新建案「世界明珠」透過藝術跨域與城市建設共創出意想不到的當代藝術感官享受,林瑜亮利用工區圍籬投影出超乎肉身的〈運動軌跡〉,許巽翔更是挑戰建築工地大型機具在地平面與天際之間拉起了發出藍光的〈參考線〉。 除此之外,此區亦有當代視覺團隊豪華朗機工、何理互動,表演團隊小事製作、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可揚與他的快樂夥伴等共同出演。 疫情擋不住藝術的熱情,今年白晝之夜將精選6組的表演藝術團隊組成白晝藝術小隊,接力進行舞蹈、戲劇、脫口秀等不同形式的演出,在這一晚用最低限的人與人接觸創造藝術與創意的魅力,讓觀眾在家透過螢幕即可觀賞精采表演。 而今年白晝之夜也與新北投車站、梅庭、中心新村及臺北市立美術館等多處館所合作延長夜間開放,讓民眾一窺藝文場域難得一見的夜晚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