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有些病者雖然只有輕度的抑鬱症(見「嚴重程度」一欄),但病情可以維持數年(見「維持時間」一欄),而且病因方面可能涉及遺傳因素(見「原因」一欄)。 另有一些抑鬱症患者則會出現嚴重但短暫的抑鬱症徵狀。 要令精神病康復者正式投入社區重過新生活,家人和社會人士的接納和支持十分重要。 假如患者家人發現精神病康復者受到情緒困擾,或家人自身感到備受壓力,記緊求助。
以下連結載有不同精神科疾病的簡介,例如焦慮症、躁狂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症等,讓你瞭解這些疾病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另外,思覺失調患者常會出現幻覺,並強調其為真實,所以容易與家人發生磨擦、爭執。 故此,思覺失調患者的家人可接受心理治療教育,學習如何與患者相處,令患者可以在一個更好的環境下康復。 在精神病復原概念中,很多人誤解「藥物治療」的角色。
精神病情緒病: 1 抑鬱症(Depression)
香港的思覺失調的定義是指由於腦部思想跟感覺功能不和諧,可併同其他精神症狀,如:躁狂症、 妄想症等。 社區精神科服務另一邊廂,精神科日間醫院和精神科門診診所為精神科病人提供多個專科的診斷、持續護理及康復服務。 醫生會根據病人的情緒病種類名程度,處方藥物控制病情。
- 此外,每二十位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就有一位會患上老年癡呆症。
- 所以當我們明白精神病並非是絕症以及其普遍性,我們便更能幫助自己及其他人克服精神病患。
- 有些患者在高昂的情緒與幻覺中產生暴力或者自殘行為,有時也會作出不可理喻的行動或者決定。
- 例如:冠心病是心臟的機能因心肌裡面的血管栓塞,因而產生心絞痛等病徵,以及心臟功能衰竭。
- 親友愛護患者,替患者感到難過,衷心希望患者康復。
請注意,抑鬱症自我測試絕對不能代替專業臨牀評估。 如果你對抑鬱症有任何疑問,請向臨牀心理學家或有關醫生尋求專業協助。 這樣的情況如果沒有造成任何令當事人無法忍受的不便,則不需要治療,嚴格來講也不被視為疾病,但仍舊被歸類為雙相症的一種形式。
精神病情緒病: 情緒病 | 認識7大常見情緒病的病徵症狀、原因、種類及治療:抑鬱症/焦慮症/驚恐症/強迫症/鬱躁症/社交焦慮症/創傷後情緒病
故此,如懷疑自己或身邊的人出現思覺失調病徵例如妄想或幻覺,最好找精神科專科醫生求診。 雙相情緒病的患者,或會交替地出現躁狂狀態和抑鬱狀態。 當他們出現躁狂狀態時,最顯而易見的病徵包括﹕情緒高亢、容易發怒、自信心澎漲、精力異常充沛、對性的渴求增加等。 精神病情緒病 他們都會以為自己無所不能,容易做出盲目投資的行為,甚至因此出現財問題,影響生活。 對於精神病患,很多時即使病徵完全消退,病人重拾狀態去應付工作及生活,但精神科醫生會建議繼續藥物治療一段時間 (維期數月甚至數年) 。 原因是即使同一藥物,在治療中不同階段的角色都不同,在病徵已醫好後,藥物的角色便為了鞏固康復。
新一代的情緒調節劑屬非依賴性藥物,能令腦部血清素及其他化學傳遞物質回復平衡,紓緩病人症狀。 大多數患者接受藥物治療後,病情都有明顯的進步。 根據醫院管理局資料顯示,本港抑鬱症和焦慮症的新症,由1997年的5,029宗已升至2001年11,227宗,升幅高達123% ,可見香港人受情緒病困擾愈來愈普遍。 情緒病患者除了會在情緒上產生煩躁、憂慮及不安等症狀,亦會因為情緒問題引起頭痛、失眠、疲倦、心悸等身體不適的症狀。 因此,大部分情緒病患者都不察覺自己患病,亦不知道身體不適是因情緒病而起,往往以為只是身體出現毛病,以致延誤治療,加重病情。 成因:研究顯示,孩子腦部的傳遞物質分泌不平衡,導致腦部負責專注力、自我抑制、組織計劃等功能不能作出適當的調節。
精神病情緒病: 心理治療
認識精神科疾病除精神科疾病外,患有不正常精神狀態,如思覺失調的病人,亦需我們關注。 你可瀏覽以下連結瞭解有關思覺失調的資訊,以及為年輕患者而設的「思覺失調」服務計劃。 心理治療主要是透過臨牀心理學家的治療,改善患者的情緒問題,包括負面思想及行為。 心理治療有認知行為治療、認知治療、行為治療、動眼治療、支援性心理治療、壓力管理及家庭治療等。 精神病情緒病 思覺失調的廣義意思是包括抑鬱症、鬱躁症、短期精神症患、妄想症。 所謂病向淺中醫,實在有必要正視思覺失調這初期精神病。
精神病情緒病: ▼ 情緒病 | 快速連結 ▼
故此,遇上情緒困擾該找友人傾訴,如有需要應及早求醫。 在精神病中,康復是指患者重拾對自己生命的控制權,以及在教育、工作、人際關係上,擁有社會上一般人所應有的機會。 要達到這些目標,很需要將由大腦功能障礙而產生的各種病徵糾正,在這一方面,精神科藥物是尤其重要。 精神病情緒病 隨著病徵得到妥善處理,復康訓練以及親友的支持便能幫助患者重拾他在家庭、朋友、及工作間的角色。 在精神病中,康復是指患者重拾對自己生命的控制權,以及在學業、工作、人際關係上,擁有社會上一般人所應有的機會及角色。 「非藥物治療」包括各種的心理治療及精神科復康訓練。
精神病情緒病: 容易被忽略的情緒病
而近年雙相情緒病亞型漸受注目,全因有研究指病發率可能達到百分之三,為一般躁狂抑鬱症的病發率的三倍。 培養正向思維,我們不能控制所有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但我們可以選擇看每件事物的角度。 精神科復康訓練透過安排病人做一份與其能力相符的工作,以維持他對工作的動力以及工作技巧的掌握,並讓患者重拾在日常生活及工作所需要的相處技巧。 「疾病」是人體的器官機能和結構因某些原因而產生異常變化,並引起各種症狀及能力喪失。 例如:冠心病是心臟的機能因心肌裡面的血管栓塞,因而產生心絞痛等病徵,以及心臟功能衰竭。
精神病情緒病: 焦慮症:
另一原因是,情緒病可能引起身體不適,例如頭痛、頸痛、疲勞、心悸、暈眩、耳鳴、胸口不適、體重上升或下降。 因此,患者及其家人,往往以為只是身體出現毛病,可是身體檢查的結果,大多是正常。 這會延誤患者接受有效治療,令病況加劇,甚至出現併發症。 下面有針對七種常見情緒病的病徵、思想行爲模式、初步自我測試和相關報導及資訊,旨在幫助可能患有情緒病的人士,認識各種情緒病,早日尋求專業評估和治療。
精神病情緒病: 情緒病的病徵5. 身體不適
若一個人的腦部先天上,基於遺傳因素在生理功能上較脆弱,在面對外來壓力 (如失戀或吸食毒品) ,他的腦袋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時,精神病即告發生。 各種精神病有不同的主要症狀,例如抑鬱症的主要症狀是情緒抑鬱;思覺失調的主要症狀是思想及感官異常;老年癡呆症的主要症狀是認知功能受損。 精神病情緒病 症狀之不同取決於腦部哪一個部位受創,以及個人先天上傾向哪一種病。 目前,情緒病患者常見症狀是抑鬱及焦慮,抑鬱的人士會長期思考已經發生的事,覺得自己做錯事、做得未夠好,或者自己應該可以做得更好。
精神病情緒病: 抑鬱症自我測試
如何界定一種情緒或者一個念頭是屬於不正常,甚至是有病? 一般而言,一個精神病有兩部份── 一、病徵;二、病徵所引致日常生活功能上的影響或令個人感到困擾。 精神科醫生在鑑定每一個病徵時,會考慮其持續性、嚴重性和其他伴隨的症狀。 例如,在抑鬱症中,情緒是整天都顯著低落,持續超過兩個星期,並且有其他症狀 精神病情緒病 (例如疲倦及對事物失去興趣) 。 最終,鑑定精神是否異常需要醫生的臨牀技巧及經驗,所以若懷疑患有精神病,最好是尋求醫生的診斷。
精神病情緒病: 不同程度的情緒病病徵
親友試想想假若自己是一位精神病患者,問一問自己有什麼說話是自己不想聽到,即可大約知道與患者溝通時要注意的地方。 親友應多聆聽患者,引導患者講出他認為對自己有益的做法。 相對於別人對患者的規勸,患者往往較容易實行由自己親口說出的事。 由於社會對精神病的歧視和誤解,令患者不願意求診及接受治療。 即使患者鼓起勇氣求醫,他們常常也要隱瞞自己的病。 所以當我們明白精神病並非是絕症以及其普遍性,我們便更能幫助自己及其他人克服精神病患。
精神病情緒病: 治療
當你感到抑鬱的時候,可能只是日常的情緒反應,或者是正常的哀慟,通常不需要任何治療。 但當抑鬱的嚴重性增加(在圖向右移)的時候,就會進入抑鬱症的領域,需要開始接受治療了。 患者的狀況愈往右移,表示抑鬱的程度愈來愈嚴重。 情緒病就是泛指以情緒波動為主要病徵的疾患,其症狀一般會持續 4 星期或以上,並且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如工作或學業表現、社交生活、家庭關係等)造成負面影響。 他們有時會動過不停、吵吵鬧鬧,有時又可能會做白日夢,不能集中精神或完成手上的工作。
根據《殘疾歧視條例》,精神病患者或精神病康復者及其照顧者不應因病人的殘疾而遭受歧視、騷擾或中傷。 社會福利署為精神病康復者提供多項社會康復服務,例如職業訓練、住宿服務和社區支援服務,務求幫助精神病康復者盡量發展其能力,重新融入社會。 精神病情緒病 1分鐘自我評估25個症狀:失眠、有自殺念頭、自殘、對生活失去興趣…
精神病情緒病: 常見的情緒病
同樣地,腦部亦影響其他器官的運作,例如,大腦想起一些令人驚嚇的事物,即時會心跳加速,血壓上升。 由此可見,「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是密不可分的。 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定義「健康」為──個人在生理、心理及社交三方面的和諧、安寧狀態。 抗精神病藥物,也常被用來控制躁症,甚至是鬱症。 由於第一代(典型)抗精神病藥物長期使用後,容易導致憂鬱的傾向,所以上述的這些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的出現便顯得相當重要。
特徵為經常幹擾或打斷別人說話,缺乏耐性、做事不考慮後果,例如無法排隊時等候,活動或遊戲時不能和別人輪流參與等。 身體上的症狀:心跳加速、出汗、頭暈、呼吸困難、胸口不適、作悶嘔心、發冷發熱、有麻木刺痛的感覺、覺得喉嚨哽塞等。 康復進程就如一場馬拉松般需要很多的勇氣和毅力,而心存希望是最重要的原動力。 精神病情緒病 事實上,的確有足夠的客觀理據去支持這份希望,因為醫學的進步令治療越來越有效。 拉莫三嗪抗憂鬱效果比抗躁症效果強,是目前美國德州規範建議的雙極性憂鬱期的首選藥物。 其他的抗癲癇藥物或鋰鹽或抗精神病藥物多半以抗躁症的能力較強。
精神病情緒病: 情緒病的治療方法
隨著科學知識不斷發現更多有關健康的真相,很多基於傳統的健康概念被發現為謬誤,尤其是有關於人體大腦方面,因為在一、兩百年前,絕大部分腦部的生理構造仍是一個「謎」。 不過,鋰鹽濃度若太高,會造成中毒反應,所以目前常使用一些其他的的藥物如抑止多巴胺理思必妥2ml來搭配鋰鹽,而不是單用鋰鹽治療。 其他可用的抗癲癇藥物還有卡馬西平、丙戊酸、樂命達、氯硝西泮等。 精神病情緒病 由於成本低和普及度高,碳酸鋰片和碳酸鋰緩釋片是臨牀上常用的藥物,但通常需要搭配其他藥物使用,並注意副作用。
精神病情緒病: 6 社交焦慮症(Social Phobia)
如果該現象是由藥物或過量飲用咖啡所引發,則不能診斷為雙極性情感疾患。 精神病情緒病 會出現類似症狀的疾病和情況包括:藥物濫用、性格異常 、過動 、思覺失調症以及數種醫療狀況。 精神病情緒病2025 情緒病是常見的都市病,除了易哭、暴怒、情緒失控,情緒病還有什麼病徵?
),患者會感到憂鬱,包括悶悶不樂、傷心、做任何事都提不起勁、悲痛、自我厭惡、內心空虛等。 反之,若在發作初期即受到良好的控制,就能保護患者的社會功能,使受到的損害儘量小。 躁狂則損害患者的認知能力,可能產生幻覺,從而妄想及認知扭曲等。 有些患者在高昂的情緒與幻覺中產生暴力或者自殘行為,有時也會作出不可理喻的行動或者決定。 情緒病的主要特質雖然是情緒困擾,但其表現形式除了有煩躁、緊張、憂慮及情緒低落等情緒病徵外,還會以身體病徵如失眠、頭痛、疲倦和原因不明的疼痛等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