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還有一種「射槍」,內藏一粒粒難喫死的朱古力豆,我們不是為了喫,只愛開槍打人。 現在還有人喫的,包括柿餅、蠶豆、納豆和瓜子(分開紅色、黑色、白色)。 兒時小食 不健康的叫「涼果」,糖精醃製,現在優之良品還有賣,什麼話梅、檸汁薑、陳皮梅、鹹檸檬等等,他們說對懷孕婦女有益,有「止嘔」作用。
- 因為它較其他零食貴,而且份量不多,所以偶爾才會買的。
- 三月又來玩過山車,成個portfolio 最大鑊時輸成七位數,點知用尾又升返上黎,真吹脹😤!
- 當時百貨公司為吸引顧客,在每週的「星期美點」中出現了蛋撻。
- 乳酪蛋糕質感同芝士蛋糕差不多,但乳酪蛋糕食落會較為清新一啲,而且無芝士蛋糕咁漏,是不可缺少的健康下午茶。
- 兩個一巷之隔的舖位,一邊放著煙櫃、百事可樂汽水櫃,另一邊放滿經典零食,空間細小但應有盡有。
- 家長越來越愛錫子女,以為孩子喫得豐富就是Good!
- 不過在外面買不如自己做啦,還能創造出各種有創意又健康少少的小食。
日本有天婦羅,韓國有炸雞,而來到香港就要喫煎釀三寶! 話雖三寶,但其實是各樣釀了鯪魚肉的食物,像青椒、尖椒、豆腐、紅腸、茄子、雲吞皮等等,下至滾油裏炸到金黃色,非常香口,不過記得要節制,喫得太多會熱氣。 我有一個朋友,去旅行的時候,酒店房間放滿零食,問她為什麼? 她說:「一個人孤零零在外地,零食如好友,帶來溫暖,送上幸福;睡,也特別甜!」我啼笑皆非,也許,我老了;也許,今天的「化學零食」,再打不動我的心,我只掛念童年的手作美食,人與人的故事,往事如煙。 感謝在天上的爸爸媽媽;當天填滿我小肚子的零食,都是他們辛苦賺回來的「血汗錢」。
兒時小食: 小時候一有零用錢就最愛到小食部買零食,兩至三蚊就有包薯片。以下盤點10大童年懷舊經典零食,例如媽咪麵、大發鱈魚絲、欣欣杯等,都是一眾80、90後兒時集體回憶,同大家回味一下童年回憶零食啦~
小時候家裏總有一包花佔餅,嘴饞的時候就拆開來喫。 小朋友最喜歡揀顏色喫,黃、綠、橙、粉紅色等味道各有不同,大家更會把糖霜拔起來喫,留下味道較淡的圓餅,最後袋子都會剩下一堆餅乾。 崩砂起源於清代乾隆年間,崩砂以廣東順德大良的出品最為著名,南乳崩砂更為其中的表表者。 我以為其正名為崩砂,不但因「砂」較「沙」的顆粒大,還會令人咬崩牙。 但見手信的包裝,寫的既非「崩沙」也非「崩砂」,而是「蟲」字旁:「蟲崩䖢」。
- 1995年兩個市政局通過消滅小販大排檔政策,正式全面消滅流動小販出現。
- 大人小朋友都喜歡的煎蛋餃, 加上韓國粉絲和切碎的蔬菜, 小朋友一口接一口, 好味道呀, 沾茄汁一…
- 上海生煎包也有改良了的煮法,並成了獨一無二的港式水煎包。
- 黃色包裝的檸檬蜜糖大家一定食過,以前$1就有幾粒,可以同同學仔分。
- 今個月終於收返多少少股息, 主要來自12,1883和1098。
2022年初到今日踏入第四季,真係升少跌多,跌到成個人都呆左,你買美股港股咩股都死。 股債搭配經常說可以抵消跌幅,好可惜,今年股債齊跌,問你死未😩? 不過如清流君講:應該一開始做好準備,可應付不同的風險的配置。 無人知道什麼時候會止跌回升,一定要預留錯誤空間,保持堅持和耐心在股海中…
兒時小食: 街頭小喫,讓我們瞭解民族喫的文化;好喫的東西,更牽動千千萬萬小孩子的心,是國民教育的一種。我只掛念童年的手作美食,人與人的故事,往事如煙。
叮叮糖是一種傳統手藝製糖,據傳源自廣東,因製糖師傅在賣糖時會用錘子將糖塊敲碎,過程中會發出「叮啄」的聲音,因而得命。 今日在街邊仍偶見有小販販賣叮叮糖,讓人重拾童年回憶和味道。 近年潮流興復古,想不到連懷舊童年回憶 Viennetta 千層雪糕也捲土重來,18cm 長的波浪紋脆皮雪糕相當受港人追捧。 經典雲呢拿味以外, Viennetta 兒時小食 千層雪糕還推出了香橙朱古力味及薄荷味等等,不乏創新滋味。 外形獨特兼色彩繽紛的四方果,算是健康潮流底下最先被淘汰的懷舊童年零食,只因製造四方果的生產商認為它所含的人造色素未及健康,因而宣佈停產,8、90後的一代童年回憶就此消失,直教人大呼可惜。 童醫生:家長們首要協助子女重拾生活作息及讓他們知道生活作息與血糖有著密切的關係。
經過今次的尋找舊式士多之旅,我先發現到原來香港還有一個個被遺忘的角落,那裹,每個人每日都重覆做自己的事,每日活在自己最自在的地方,樂天知命,無懼外界的改變。 當然,以我的年紀,未去到說甚麼新不如舊,舊的一定最好,甚至乎我覺得日韓零食更合我口味,但偶然我還是會記起戒指糖的甜味。 依莉詩覺得,我們 兒時小食 unwire 兒時小食2025 網站以「玩生活。樂科技」作口號,其實這句話意思並不等於甚麼都要用最新推的科技,而是如何去活用科技去幫助生活而已。 小小士多裡沒有 paywave 或八達通,收錢時靠算沒收銀機幫助,有的只有心算或算盤。 門前亦沒有好像「奇趣天地」有最新的咭機打怪戰,不過有舊式彈波波、 Yes 咭或萬變咭抽,強逼改用新科技的話,反為他們會適應不來。 非也,每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人卻愛這種舊式人性味,不是冷冷的機器所能取代。
兒時小食: 食譜1,831篇
香港人除了平日生活節奏快捷、工作速度快以外,在飲食方面亦可顯出港人講求快速的心態,不但喫得快,連製作食物的也要快速,才能在社會生存,街頭小食恰好顯示出這個特點。 根據《蘋果日報》在2002年8月8日的一篇報道估計,香港人當時每日便喫掉55噸,約375萬粒的魚蛋,數量驚人,從此可見香港人對街頭小食的熱愛。 扇形一大包的沙爹魚串對於 90後的我來說,包裝上沒有太大分別,但從嘉南士多老闆娘口中得知,原來 80年代的魚串放係大膠盒內,可以一串串獨立買,想食幾多串就買幾多,不過後來衛生問題所以改成現在的包裝方法。 而我找到的同以前不太一樣,看來是日本零食的潮流令士多入貨都有所改變,由以前中式的魚圖案變成日式的字句,味道上魚串的質感無以前咁稔身,而且無咁辣同重味精。 對於唔食辣的我反而覺得更好味,食完一串又一串。 深水埗同屋邨有些不同,以前都是工廠,所以好多工人買酒同煙。
兒時小食: iPhone拍攝編輯10個小技巧!iPhone 用家專屬+新年「回憶」影片
記得以前仲有種汽水形狀,裝住汽水味,酸酸地幾好味,可惜依家搵唔番。 點了一碗三餸車仔麵,豬腸用的是小腸,口感彈牙,亦沒有肥膏。 粗麵沒有鹼水味,喫來感到清風送爽,湯頭顏色淡淡,但味道濃厚,鹹淡適中。 值得一提是店內的叔叔非常細心有禮,很有回家的感覺。 乳酪蛋糕質感同芝士蛋糕差不多,但乳酪蛋糕食落會較為清新一啲,而且無芝士蛋糕咁漏,是不可缺少的健康下午茶。
兒時小食: 懷舊零食
另外,曾有報道指出,幾十年前的雞蛋仔是用鴨蛋製而成,因為鴨蛋的價錢較便宜,而且味道較濃,但由於現時的鴨蛋大都用來製造鹹蛋,新鮮鴨蛋價錢較貴,貨量少,故現在的「雞蛋仔」都以雞蛋製造。 隨著時代的改變,現在的「雞蛋仔」都很少以炭爐燒烘而成,取以代之的,是以石油氣爐或電模所烘製而成。 這些看似是個人懷緬的情懷,經過傳媒的介紹及報道後,卻發現是一種集體回憶。 在電臺的節目內,尋求經典小喫的時候,更突顯這一點。 若要再明顯一些的例子,應該會是移民或留學到外地回港的人了。 兒時小食2025 由於飲食文化與一個地方或者時代有不可分割的關係,所以當離開香港到外地生活或移民外地的時候,就會更突顯這一種飲食文化上的差異。
兒時小食: 士多啤梨冰糖葫蘆 |いちご飴 影片
「魚蛋」是五、六十年代開始的小喫,當時所運用的材料,是製作潮州白魚丸所剩餘材料,或不太新鮮的魚肉以減低成本,混合再經油炸而成。 現在市面大多的「魚蛋」都是由批發而來,所以味道沒有太大的差別。 有商販為製造更豐富的味覺刺激,遂製作出辣咖喱味的「魚蛋」。 近年市面的「魚蛋」,都以自家出色的辣味或咖喱味道作招徠。
兒時小食: 香港必試的地道街頭小食
糖罐,都會聞到一陣臭味,但把糖果放進口裏時,又沒有喫到怪味。 罐仔糖有提子及可樂兩種口味,糖果非常迷你,入口即溶,每口都會喫幾顆以上,馬上就會喫完一罐。 毫無疑問,如果要選出最嘈的食物,大家第一時間都會想起哨子糖。 一塊「o」形的糖果豎直地含在口中,用力吸氣或吹氣,就會發出響亮的哨子聲。 不懂吹口哨的人最喜歡喫哨子糖,只是呼吸就可以吹出聲音。 可是往往有一兩個同學連吹哨子糖也不會,只能羨慕地看着其他人吹得「嗶嗶」響。
兒時小食: 雞蛋大菜糕
大家最喜歡搖勻味粉的過程,一邊哼着藍毛毛演奏會的旋律,一邊搖來搖去。 不過無論搖多久也好,喫到最底的時候都會覺得太鹹,但最後都會一口氣把麵碎倒進口裏。 茶果可分甜味或鹹味,以前在香港是很常見的小食,但現在已經買少見少,想喫的朋友可能要到新界或離島地區才喫到。
兒時小食: 媽媽腸 腸住玩 腸住食
7月28,29號日日跌成千點,以為全部short put 要接貨,食哂要成百幾萬,好彩最後只係食咗3隻(1398,2328,12),少咗一半錢。 我覺得可以睇一兩個月,說不定這3隻好似之前1113今,升返上去。 不過,今個月跌咗不少TWR 由22%跌到17.9%,斷崖式下…
兒時小食: 香港懷舊小食11. 茶果
軟棉棉的糯米餈外面沾上花生碎及糖,「煙韌」的口感加上甜甜的味道,一喫便會停不了口。 除了與朋友比賽吹波外,吹波珠還隱藏了一個神祕玩意,就是印水紙! 兒時小食2025 兒時小食2025 每一盒吹波珠都會有一張印水紙,印在手上裝作紋身總會覺得自己長大了。
把甜的麵粉搓成古代人物,穿彩色衣裳,想是染色素。 老伯伯很聰明,當時已有combo,如「八仙過海」系列,希望小朋友多買幾個。 另一隻叫「麥芽糖公仔」,黃金色的糖漿,拉成不同的人物,最愛是敦煌仙女,披着飄渺的飛紗,美極了。 兒時小食 中秋節時候,餅店把餅皮的材料,拉成一個長餅,放在小竹籠,叫做「豬籠餅」,小朋友玩花燈的時候,會喫餅,還掛上一把古代木「寶劍」。 美食可以短暫錯過,愛,不能永久失落;各校的少男少女,午飯時,到後巷尋覓情人。 兒時小食2025 驕陽下,街角的她喫着咖喱豬皮,你急忙跑到火石道,心猿意馬,她卻走向另一男孩,躲往石階咬雞蛋仔。
兒時小食: 香港懷舊小食7. 麥芽糖餅
所以他們總會常常想念香港的食物,當中少不了「街頭小食」,「咖喱魚蛋」、「雞蛋仔」,甚至是「缽仔糕」都是其中的代表。 由食物作為媒介,從而回顧一份從前的情懷及回憶;不少的經歷與這些小喫都已是分不開的。 然而這些小喫,借用荷爾的說法,就造就了一個同一性,一個共同分享的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