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麻地企街2025必看介紹!內含油麻地企街絕密資料

與香港其他舊區一樣,油麻地的樓宇多數是地下和二樓爲商業用途,其餘的樓層是住宅。 每天晚上廟街的馬路會擺滿售賣各式各樣貨品和食品的攤檔,有如臺灣的夜市。 由於貨品價格比較便宜,而且街道充滿地道特式,廟街已成爲旅客的旅遊點。 香港2030+指出,爲實踐可持續發展,香港需要改造發展稠密的市區,以應對綠化,公共空間及公共設施不足的問題。 另應提高公共空間與私人空間的協同效應,改善/重建未符合標準的措施。 根據2011年實施的新《市區重建策略》,政府會在各個地區成立<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臺>,以“地區爲本”的原則,促進公衆參與及諮詢市區更新的事宜。

  • 整體樓宇中超過50%,即1,700多幢樓宇的樓齡更爲50年以上。
  • 研究涵蓋範圍約爲212公頃,涉及約3,300座樓宇,當中超過80%,即2,700多幢樓宇的樓齡爲30年或以上。
  • 油麻地及旺角區擁有大量超過50年樓齡的舊樓,估計佔該區整體樓宇數量約五成,當中不少更超出現行城市規劃或建築物條例准許的發展密度。
  • 1968年,香港政府擬在天后廟的廣場的附近興建梁顯利社區服務中心,引起該處經營的200多個流動小販對搬遷安排的不滿。

街市大廈的建築工程於1956年冬天開始,工程費約62萬港元,1957年11月1日上午8時45分由時任市政局民選議員李有璇醫生主持啟用典禮,並由李夫人進行剪綵。 )分為兩部分,其一是指位於香港九龍油麻地甘肅街20號的一座多層街市大廈,於1957年落成(66年前);其二是指昔日至現在歷史悠久的街市大廈傍的新填地街戶外街市市集。 由於開發時缺乏城市規劃和監管,地產商在發展市區外圍的新區時,為了盡量利用昂貴的土地,一方面將新建建築物向高空發展,另一方面將大廈與大廈之間的距離縮至最小,形成屏風樓效應,使市區內部的舊區變得有如盆地一樣。 有油麻地居民表示,周遭興建了屏風樓宇後,使區內氣溫上升,有居民要開著空調消暑,令夏天的電費高昂。 油麻地是歷史悠久的地區,中華電力公司早於1903年開始為人口稠密的油麻地區供電,香港歷史最悠久的豆製品品牌——廖孖記腐乳,也在1905年在閩街成立,於1911年成立的廣華醫院更是九龍第一所醫院。 區內有不少歷史建築物,例如油麻地戲院、油麻地抽水站宿舍(俗稱「紅磚屋」)和油麻地警署,此外果欄、玉器市場和俗稱榕樹頭的油麻地休憩公園等地方都極具特色,還有舊式茶樓得如酒家(已結業)。

油麻地企街: 巴士站位數目

在地鐵修正早期系統通車初期,位於彌敦道的五個車站,除了尖沙咀站外,其餘四站的英文名稱都是以所在街道命名,而當時油麻地站的英文名稱為「Waterloo」,取自該站所在的窩打老道的英文名稱。 至1985年5月31日英文名稱改為油麻地的英文拼音「Yau Ma Tei」。 填海工程與避風塘則分別於1904年及1915年完成興建。 這些建設不僅爲油麻地搭建了便利的水陸交通網,加強了與九龍、新界及港島的聯繫。 英國人自1860年佔領九龍後,因建設軍事基地的需要,將尖沙咀的居民陸續驅散至油麻地一帶。

  • 清朝時期,廟街的中段建有一座天后廟,即油麻地天后廟,廟街因而得名。
  • 位於L2層的上層月臺為荃灣綫月臺;而L3層的下層月臺則為觀塘綫月臺。
  • 路線3從油麻地長樂街到紅磡北拱街大概路程1.88公里,全程約需7分鐘,途經3個站點,途中不換乘,直接到達,換乘車輛線路有城巴r22路。
  • 油麻地是歷史悠久的地區,中電集團早於1903年成爲人口稠密的油麻區供電,香港歷史最悠久的豆製品品牌——廖孖記腐乳,也在1905年在佐敦閩街成立。
  • 從油麻地長樂街 約步行108.0米到勞資審裁處, 乘坐九巴93k路經過3站,在紅磡北拱街下車; 約步行24.0米便到達終點紅磡北拱街。
  • 以黃色巴士作人氣標記的am.pm,提供多款不同口味的梳乎釐班戟,每份份量豐且富空氣感。

廟街——由佐敦一直延伸到油麻地文明裏,是香港最著名的夜市,營業從下午兩點至次日凌晨。 玉器市場——油麻地甘肅街及炮臺街交界處,有數百個玉器攤。 其實本來“油蔴地”方爲該地區正名,只是民間將其簡化,特別港鐵(當時仍爲香港地下鐵路有限公司)於當地設建油麻地站後,約定俗成纔出現“油麻地”的寫法,之後“油麻地”已取代“油蔴地”,成爲該區通用名稱。

油麻地企街: 香港將撥款1億港元,努力取代新加坡全球家族辦公室中心的地位

而從2000年代初開始,隨着登打士街陸續出現更多的樓上食肆及潮流商場,進出車站人流並逐漸增多。 當中車站A出口經常出現擠擁情況,傍晚時分港鐵更須實施人流管制,乘客須以緩慢步伐才能離開A出口。 西九龍填海工程完成後,在佐敦道碼頭以西至中港碼頭一帶的填海區上興建了地鐵九龍站、柯士甸站和機鐵站,亦在車站上蓋發展住宅及商業地產。

路線5從油麻地長樂街到摩士公園游泳池大概路程6.03公里,全程約需29分鐘,途經16個站點,途中不換乘,直接到達,換乘車輛線路有九巴7路。 路線2從油麻地長樂街到紅磡北拱街大概路程1.86公里,全程約需7分鐘,途經3個站點,途中不換乘,直接到達,換乘車輛線路有九巴14路。 路線3從油麻地長樂街到紅磡北拱街大概路程1.88公里,全程約需7分鐘,途經3個站點,途中不換乘,直接到達,換乘車輛線路有城巴r22路。 路線4從油麻地長樂街到紅磡北拱街大概路程1.92公里,全程約需7分鐘,途經2個站點,途中不換乘,直接到達,換乘車輛線路有九巴224x路。 路線5從油麻地長樂街到紅磡北拱街大概路程1.64公里,全程約需7分鐘,途經2個站點,途中不換乘,直接到達,換乘車輛線路有九巴296d路。 路線2從油麻地長樂街到爵祿街大概路程4.82公里,全程約需19分鐘,途經9個站點,途中不換乘,直接到達,換乘車輛線路有九巴14路。

油麻地企街: 觀塘綫延綫

同日下午1時29分左右,庾被發現在羅湖邊境管制站,由於庾不能與他人溝通,身上並未有身份證明文件,入境事務處職員誤以為庾是非法入境內地兒童,將庾遞解出境往深圳,其後一直下落不明。 隨着觀塘綫延綫的啟用,車站於2016年10月23日凌晨約1時04分開出最後一班往調景嶺的列車,油麻地站正式結束作為觀塘綫的西行終點站的歷史。 從當日的早上頭班車起,黃埔站取代了油麻地站成為觀塘綫的西行終點站。 油麻地站連接大堂及月臺的原有升降機屬舊式油壓型號,港鐵已於2015年8月17日開始停用該升降機,以更換成較新型號,並於2016年4月23日重投服務。 位於L2層的上層月臺為荃灣綫月臺;而L3層的下層月臺則為觀塘綫月臺。 如果有個旅遊團,在晚上帶你參觀兇殺案發生地,給你講述案發時的情形,你願意(敢)參加嗎?

油麻地企街: 美軍官宣稱中國”使用奴工製造軍艦” 美專家看不下去了

廟街以售賣平價貨的夜市而聞名,被喻為香港的「平民夜總會」。 由於廟街的性質與旺角的女人街相似,而到訪的人則以男性為主,故亦有「男人街」的稱號。 梳乎釐班戟一向在香港甚有市場,am.pm就是其中一間人氣油麻地美食。 以黃色巴士作人氣標記的am.pm,提供多款不同口味的梳乎釐班戟,每份份量豐且富空氣感。 當中以炎燒布丁梳乎釐是招牌口味,面層淋上牛奶吉士醬及加上黑糖、白糖及黃糖,更以火槍烤製焦糖面層,蛋香味十足,非常吸引。 1953年以前油麻地有兩處地方經營公眾街市,其一是新填地街市場(位於現街市原址),主要聚集雞鴨、水果及蔬菜檔;另一為位於上海街與街市街之街市街市場,主要銷售豬牛肉及鮮魚。

油麻地企街: 月臺配色及車站英文舊稱

陸上的巴士車輛以佐敦道碼頭巴士總站爲終點站或中轉站——去尖沙咀的便在此下車步行,赴港島的便在碼頭搭船過海。 因此,油麻地自然也具備了地利,匯聚着通過這裏前往香港各個區的人流。 從油麻地長樂街到紅磡北拱街大概路程1.72公里,全程約需6分鐘,途經3個站點,途中不換乘,直接到達,換乘車輛線路有九巴93k路。

油麻地企街: 車站藝術

同月16日,港鐵車務總監李家潤才首次承認事發時有約150名乘客沿路軌撤離時看到有列車在身旁駛過;而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亦批評事件極為嚴重,形容無傷亡是「幸運」。 油麻地的繁華與發展,離不開通達、完善的水陸交通網的發展。 1933年,佐敦碼頭建成並取代位於衆坊街海邊的油麻地碼頭,漸漸成爲九龍最繁忙的碼頭和交通樞紐。 往來港九的油麻地小輪早於1920年代初營運,至1933年更是出現上層載人、下層載車的汽車小輪;而俗稱「嘩啦嘩啦的電船」,是渡海小輪未出現之前,或淩晨及深夜時份的渡海選擇。

油麻地企街: 九龍最早的華人社區

若市建局未來透過修改規劃條例,放寬油旺發展限制,允許在舊區興建更多單位,不但令兩區的人均休憩空間變得更低,更有違2030+“宜區城市”的發展原則。 油麻地企街 油麻地及旺角區擁有大量超過50年樓齡的舊樓,估計佔該區整體樓宇數量約五成,當中不少更超出現行城市規劃或建築物條例准許的發展密度。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曾在網誌表示油旺兩區樓宇約有四分之一、即超過800幢舊樓已用盡地積比率,甚至達到“負數”,若發展這800幢舊樓,料錄得1380億元虧損。

油麻地企街: 香港百億富豪掃大街住破房,只爲體驗窮人生活,慘遭現實毒打

1975年3月,當時的香港市政局在廟街劃出“小販認可區”,使廟街原有的小販得到有系統的管理。 廟街的小販認可區包括文明裏至衆坊街一段,以及甘肅街至南京街一段,共有近600多個劃定位置供小販擺賣。 油麻地企街2025 攤位本來在傍晚開始營業,1998年中部分的營業時間更改由中午開始。 1968年,香港政府擬在天后廟的廣場的附近興建梁顯利社區服務中心,引起該處經營的200多個流動小販對搬遷安排的不滿。 在油麻地街坊會及香港警方協調後,政府決定在廟街及上海街近榕樹頭一帶劃出攤位作安置之用,但須經過抽籤分配。

油麻地企街: 香港“大動脈”紅磡海底隧道

有油麻地居民表示,在油麻地區周遭地方興建了屏風樓宇,使區內氣溫上升,有居民要開着空調消暑,令夏天的電費高昂。 油麻地是歷史悠久的地區,中電集團早於1903年成爲人口稠密的油麻區供電,香港歷史最悠久的豆製品品牌——廖孖記腐乳,也在1905年在佐敦閩街成立。 有不少歷史建築物,例如油麻地戲院、油麻地抽水站宿舍(俗稱“紅磚屋”)和油麻地警署。 此外,果欄、玉器市場和俗稱榕樹頭的油麻地休憩公園等地方,都極具特色。 根據政府統計處2011年香港人口普查統計資料,油尖旺區的居住人口爲307,878人,以每平方公里計算,人口密度爲44,045人,遠高於全港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爲6,544人的平均數字。 ,比全港人口密度高約6.5倍,是全香港、以至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油麻地企街: 研究方向

政府亦計劃在這帶興建廣深高速鐵路香港總站,並在填海區最南部興建西九龍文娛藝術區,以發展香港的文化藝術,打造文化樞紐與創意地標。 油麻地企街 油麻地位於中國香港九龍半島西部,與旺角緊密相連,連同尖沙咀組成九龍繁華的“油尖旺”區。 油麻地之名與知名景點天后廟有密切關係,以前,天后廟前的土地曾是漁民曬船上麻纜的地方,不少經營桐油及麻纜的商店在那裏開設,故名“油麻地”。

油麻地企街: 月臺

當時廟街分爲兩段,以油麻地天后廟爲界,以北一段被稱爲“廟北街”,以南一段則稱爲“廟南街”。 由1920年代開始,天后廟對出的廣場(俗稱“榕樹頭”),開始發展成大笪地式的休憩場地,帶動了廟街附近不少販賣雜物及小食攤檔的存在。 油麻地企街 廣場對出一帶的街道衆坊街(英文爲 PUBLIC SQUARE 以前曾譯爲“公衆四方街”),也是由這個廣場得名的。 清朝時期,廟街的中段建有一座天后廟,即油麻地天后廟,廟街因而得名。 另一方面,由於廟街的性質與旺角的女人街相似,而到訪的人則以男性爲主,故亦有“男人街”的稱號。

油麻地企街: 九龍最早的華人社區

該道路以首任北愛爾蘭總督鹹美頓公爵(James 油麻地企街2025 Hamilton, 3rd Duke of Abercorn)命名。 於2016年6月11日,為配合觀塘綫延綫的上下行列車行走安排,車站的3/4號月臺須互調月臺編號(即原3號月臺改為4號月臺,反之亦然。),詳見#觀塘綫延綫章節。 1981年11月10日下午,一列由中環開往觀塘的地鐵列車,駛進油麻地站1號月臺時,車長及月臺上部份乘客均看見一名身穿校服的十多歲女學生墮軌,車長緊急煞車,但列車仍滑行了一段路並把該女學生捲進車底才停下,同時車長亦感到有物件撞到列車及捲進車底。 地鐵職員、警員、消防員和救護員火速到場檢查並展開營救,但無發現死傷者,連血跡也沒有。 此事當時轟動香港社會,更成為都市傳說,鬧鬼之說不脛而走。

油麻地企街: 研究方向

路線2從油麻地警署到德立街大概路程6.81公里,全程約需21分鐘,途經9個站點,途中不換乘,直接到達,換乘車輛線路有城巴n11路。 油麻地企街2025 從油麻地長樂街到摩士公園游泳池大概路程5.42公里,全程約需20分鐘,途經6個站點,途中不換乘,直接到達,換乘車輛線路有觀塘線。 為保障行車安全及班次穩定,港鐵於2016年6月11日起為油麻地站3/4號月臺進行月臺編號互換。 而由同年8月21日直至觀塘綫延綫啟用前,乘客只能於3號月臺乘搭前往調景嶺站沿途各站的列車;而4號月臺則改為落客專用,列車於車站4號月臺清客後繼續前往何文田站及黃埔站,再折返至油麻地站3號月臺起載 。 運輸署的研究顯示,旺角平均每日因上班,上學及其他原因而衍生的交通流量高達100萬。 同時,旺角及油麻地兩區亦是兩個吸收最多旅客觀光及購物的地區之一,單是旺角女人街/波鞋街及油麻地廟街每年就已經吸收了14%的總旅客流量。

油麻地企街: 香港百億富豪掃大街住破房,只爲體驗窮人生活,慘遭現實毒打

據思匯2017年公佈的休憩用地研究,現時旺角(每人0.6平方米)及油麻地(每人1.5平方米)兩區的休憩用地,均遠低於目前香港的規劃標準(每人2.2平方米)。 本土研究社認爲2030+作爲指導香港規劃方向的策略報告,清楚表明香港未來的城市發展必須朝著“宜居城市”的方向設計。 策略報告明確提出要藉市區更新,改造舊市區擠迫的情況,空氣質素及噪音環境。 具體措施包括在市區提供更多綠化及休憩用地,以提升舊區市民的生活質素。

由於貨品價格比較便宜,而且街道充滿地道特式,廟街已成為旅客的旅遊點。 油麻地企街 ),原名油蔴地,位於香港九龍半島西部,行政上屬於油尖旺區,其範圍北至登打士街與旺角分界,南至西貢街接壤官湧,其東面為何文田及京士柏,南面的官湧一帶因應地鐵興起而形成佐敦的地名,區內的廣華醫院亦是中華民國第12、13任總統馬英九的出生地。 從油麻地長樂街 約步行108.0米到勞資審裁處, 乘坐九巴93k路經過3站,在紅磡北拱街下車; 約步行24.0米便到達終點紅磡北拱街。 從油麻地長樂街 約步行108.0米到勞資審裁處, 乘坐九巴26路經過10站,在景泰街下車; 約步行122.0米便到達終點爵祿街。 這裏除了有攤販售賣商品,還有職業棋手的地攤,歌手演唱粵劇、廣東歌等,所以又叫“平民夜總會”。 晚上的油麻地很冷清,大部分的店都很早就關門,除了廟街,越晚越熱鬧,並且很多電影都曾以該條街道取景,值得一去。

在油麻地街坊會及皇家香港警察協調後,政府決定在廟街及上海街近榕樹頭一帶劃出面積3呎乘4呎的攤位作安置之用,但須經過抽籤分配。 與香港其他舊區一樣,油麻地的樓宇多數是地下和二樓為商業用途,其餘的樓層則是住宅。 每天晚上廟街的馬路會擺滿售賣各式各樣貨品和食品的攤檔,有如臺灣的夜市。

雖然荃灣綫列車廣播只會提及轉乘觀塘綫往黃埔站沿途各站,但仍有不少荃灣綫轉乘前往調景嶺站沿途各站的乘客為避開旺角站的擠迫人潮,會選擇在油麻地站轉乘觀塘綫。 從西貢巴士總站到油麻地街市(甘肅街)大概路程16.94公里,全程約需61分鐘,途經22個站點,共換乘1次,換乘車輛線路有新界區專線小巴1A路→九巴93k路。 路線2從油麻地長樂街到摩士公園游泳池大概路程6.4公里,全程約需23分鐘,途經16個站點,途中不換乘,直接到達,換乘車輛線路有九巴3c路。 路線3從油麻地長樂街到摩士公園游泳池大概路程5.43公里,全程約需23分鐘,途經15個站點,途中不換乘,直接到達,換乘車輛線路有九巴9路。 路線4從油麻地長樂街到摩士公園游泳池大概路程6.48公里,全程約需24分鐘,途經11個站點,途中不換乘,直接到達,換乘車輛線路有九巴11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