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經常聽到「智慧城市」一詞,政府希望將香港構建成智慧城市,利用科技聯繫許多不同的流程和服務,使市民的生活更便利。 中大在此進程中是重要持份者,故此我們將願景定於使中大變成「智慧校園」。 中大全面實踐大學社會責任,確保可持續發展並非可有可無的選項,而是緊扣中大精神的一種哲學和文化。 我們在不同領域訂立了可持續發展目標——從健康到教育、從共融到夥伴關係,從氣候行動到負責任的運作模式。 這些目標確立了中大的方向,我們將致力轉化大學的社會責任爲行動,只有坐言起行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然而,大學用的主要是公帑,如何吸引商界投資創新科技成為關鍵,段崇智表示,他回港後,對情況之理想有點驚奇,他說香港富豪很多,而且很多是願意捐款的,其中部分是中大校友,學校自然可以加強這方面工作。
- 在大家都放下戒備的情況下,我看到同學無助的眼神,哭訴他們親身所受的身心痛楚,懇求大學保護他們。
- 1992年至1995年,段教授出任托馬斯傑佛遜大學醫學博士及哲學博士課程學術總監,1997年於同校設立美國第一個細胞及組織工程學博士課程,旨在培育專精再生醫學和研發人造組織的新一代「跨文化」生物醫學科學家。
- 而溫德卻選擇在清華如守墓者一般,守了整整三年與廢墟無差的空蕩校園——日軍曾四次“拜訪”北平這一小小孤島,可卻次次無果,均被溫德一人之軀死死地攔下。
- 段教授2016年加入中大擔任傑出訪問教授,以及組織工程學及再生醫學研究所首任所長前,擔任匹茲堡大學醫學院骨科手術傑出教授。
他現爲美國賓夕凡尼亞州匹茲堡大學骨科手術系傑出教授兼常務副系主任、Arthur J. Rooney, Sr. 運動醫學講座教授、細胞及分子工程中心總監、軍事醫學研究中心首任總監、McGowan 再生醫學研究院助理總監以及生物工程學系教授。 段教授熟悉香港高等教育與學術研究,曾出任香港研究資助局生物及醫學學科小組的成員和主席,並於2016年起出任中大傑出訪問教授及擔任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研究所所長。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教授感謝所有參會嘉賓對本次活動的支持。
段崇智教授: 大學校長要求調查香港警察濫權
2001年-2009年,受聘於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關節炎和肌肉與骨骼和皮膚病國家學院內部研究計劃,擔任軟骨生物學及骨科分部首任主管。 1977年,獲得美國紐約洛克菲勒大學博士學位,導師爲細胞生物及免疫學家Zanvil A. Cohn, MD,其後到哈佛大學醫學院擔任博士後研究員,先後師從兒童醫院整形外科部的Melvin J. Glimcher, MD及馬薩諸塞州總醫院發展生物學實驗室的Jerome Gross, MD。 我們必須建立共同承擔氣候問題的文化,並鼓勵更多人蔘與其中,不僅是中大的教職員和學生,還包括訪客和公衆人士。 中大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在此擔當重要角色,其社區外展項目讓中大學生參與氣候行動的相關活動,從經驗中學習及培養領導才能。
聯合研究中心建立在雙方深厚的合作基礎上,將構建一個更制度化、實體化的平臺,進一步發揮各自的研究專長,充分利用兩所大學的優質研究資源。 2018年,我們與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合作,領導「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網絡」香港地區分會(簡稱SDSN Hong Kong)的運作。 該網絡將結合企業、政府部門、大學和社區組織的專業知識來解決迫切的環境、社會和經濟問題。 爲響應香港特區政府銳意把香港發展成爲區域創新中心,中大亞太工商研究所於2021年4月特意開發全港首個”企業創新指數”(Corporate Innovation Index – CII),並得到香港總商會支持擔任策略合作伙伴。 此項目由中大亞太工商研究所常務所長張惠民教授發起,並獲得創新科技署 (ITC) 轄下”一般支援計劃”(GSP) 資助。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於9月26日舉辦「未來教與學新常態教育論壇:釋放老師空間」活動,邀來一衆教育專家及學者,共同探討未來教學的新常態及釋放教師空間的可行方案。
段崇智教授: 甲子連心 任重志遠 | 香港中文大學隆重舉行60週年校慶啓動禮
他指出,兩校成立合作指導委員會以來,不斷鞏固科研教學交流成果,培育新的合作增長點;期待面向未來擘畫藍圖、協同共進,通過數字化改革引領區域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共同爲國家和全球繁榮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我們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並肩負起本港、國家、以至全球的社會責任。 中大關注社區需要,並由自身做起,開展多項重要計劃,「中大綠色辦公室計劃」是其中一個成功例子,計劃展開八年,期間不斷進行評估和調整,持續提高中大的大學社會責任工作成效。 此外,我們還啓動了其他與大學社會責任相關的項目和措施,例如「可持續發展目標行動資助計劃」、多元共融政策和外判政策等,影響遍及中大學生和教職員,促進校園的可持續發展工作。
- 基於事件的嚴重性,我會去信行政長官,希望行政長官考慮針對現時大學已掌握初步資料的約20宗個案,在現有機制以外作出嚴正跟進,讓法治精神得以彰顯,讓信心得以重建。
- 段崇智小學至中學就讀聖若瑟英文小學及聖若瑟英文中學,預科轉至皇仁書院。
- 本屆論壇匯聚來自全球的傑出專家,共同探討在數字新時代下,如何培養新一代的醫生,以實現健康中國2030。
- 他強調,兩校新成立的數字經濟聯合研究中心將以中國數字化實踐爲研究背景,探索學科發展規律,創造前沿理論、培養一流人才,促進數字經濟和區域一體化發展。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是一所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按《中外合辦大學條例》設立的大學,特色是國際化的氛圍、中英並重的教學環境、書院制傳統、通識教育、新型交叉學科設置和以學生爲本的育人理念。
- 本次論壇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徐揚生校長擔任大會主席,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鄭仲煊院長擔任大會執行主席,邀請到國家衛健委領導、省市領導、國內外醫學院校/醫院院長、專家學者、大學主管領導及各部門負責人出席活動。
成立儀式主禮嘉賓包括中大校長段崇智教授、中大副校長及李嘉誠生物醫學講座教授陳偉儀教授、中大生物醫學學院陳文樂教授、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教授、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陳志敏教授,及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林鑫華教授。 典禮上,聯合研究中心兩位聯席主任陳文樂教授及林鑫華教授分別介紹中心的概況及展望。 段崇智表示,聯合研究中心的成立是雙方目標一致、共同努力的一個實質性成果展現。 港中大“2025策略計劃”中的一個策略性研究範疇即創新生物醫學,其作爲一個跨學科的研究主題,當中涉及生命科學、基因、基因組和精準醫學等領域。
段崇智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委任段崇智教授爲下任校長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宣佈成立「香港中文大學敬霆靜觀研究與培訓中心」,透過教育、研究和培訓,推廣並普及「靜觀」,從而提升大眾的身心健康。 團隊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靜觀有助婦女緩解更年期心理上的徵狀,特別是幫助她們排解緊張不安和低落的情緒。 中大與倫敦帝國學院合作的“經腔道複雜手術機械人內窺鏡平臺”設有兩支機械臂,已透過臨牀前研究證能成功進行胃內鏡黏膜下剝離術。 這項創新科技的應用,將可提升微創、機械人輔助,以至經腔道手術的表現,爲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療選擇,及減低因手術造成的創傷。 這些技術進步能爲長者帶來更優質的護理,減輕病患造成的社會經濟負擔,有助應對人口老化。 那咱們就來回顧一下段校長在港中大卷入“修例風波”中的一系列作爲吧!
段崇智教授: 段崇智教授續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他曾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段崇智教授2025 2月12日晚,香港中文大學(CUHK)60週年校慶啓動典禮於中大校園內舉行。 段崇智教授 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主席雷添良等擔任主禮嘉賓,也有中大校長段崇智、中大校董會主席查逸超、中大(深圳) 校長徐揚生與前中大校長金耀基等校方人士出席。 當晚香港中文大學校董及主管人員、學生、校友、教職員、特區政府官員、立法會議員及合作伙伴等逾1200人蔘與典禮,一同爲港中大校慶活動揭開序幕。
段崇智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世界排名
2017年6月,只有一年中大資歷的段崇智教授,獲香港中文大學遴選委員會一致推薦為香港中文大學下任校長人選。 段崇智教授2025 前中大學生會會長黎恩灝擔心該一年資歷只是為了讓其未來成為校長而作預備,而且段教授長期於外國進行研究及教學,有意見認為來港短短一年半載加上中大特別的書院制度會令其難以應付。 段崇智父親為中華民國安徽省人,母親為中華民國廣東省惠州人,同於1949年逃港潮期間到英屬香港。 段崇智小學至中學就讀聖若瑟英文小學及聖若瑟英文中學,預科轉至皇仁書院。
段崇智教授: 全港首屆”企業創新指數頒獎典禮暨論壇2022″表揚排名最高企業
但他亦指出,財政上是永遠不足夠的,美國的大學也出盡法寶,希望有下一代的年輕富豪可以積極參與,未必完全是捐款,而是投資。 段崇智教授2025 此外,今年還有來自印尼、韓國、馬來西亞、泰國、越南、菲律賓、蒙古、孟加拉國、敘利亞、土耳其、挪威、芬蘭、加拿大、新西蘭和津巴布韋共全球15個國家近100位國際新生加入港中大(深圳)大家庭,部分國際生已經按要求完成防疫隔離流程來到大學校園。 爲進一步擴闊及深化此創科發展措施的層面,團隊已獲多個業界團體的鼎力支持和合作,當中包括精準醫療設備和儀器製造領域的全球領袖。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中大校長段崇智教授,和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先生等親臨見證簽署儀式。
段崇智教授: 活動回顧 | 大灣區國際高等醫學教育高峯論壇隆重舉行 開啓醫學教育的新篇章
在香港,絕對匱乏 和相對匱乏 只是一線之差,前者是指一個社會完全缺乏資源;後者則是指部分人欠缺資源,因而不能參與正常社會生活。 Marmot教授從這一點着手,他深信這顯示本港健康公平的整體狀況非常獨特,值得深究。 翌年,中大成立健康公平研究所,希望檢視香港的健康公平情況,並制訂社會和經濟方案,糾正社會上健康不公。
段崇智教授: 中大承擔社會責任 段崇智教授談大學肩負的人類使命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校長段崇智教授於4月28日至29日率團前往上海及杭州,走訪浙江大學(浙大)、復旦大學(復旦)及上海交通大學(上交大),期間促成多項合作項目,加強與兩地夥伴院校之間的聯繫。 段崇智教授 CII是一套企業創新管理和評估的工具,並以”構建企業創新指數以提升香港經濟活力”爲目標,藉以推廣企業的創新文化,提升香港大小企業的創新能力和成就。 CII招募了二百多間來自零售、貿易及物流、製造、旅遊與款待、商務及專業服務、金融服務及金融科技、房地產、建造及房地產科技、資訊、科技及通訊,與醫療及生物科技等跨業界的企業參與調查,審視他們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的相關表現。 200部無人機在空中砌出中大等多個代表性元素,包括“CUHK”、“CU60”字樣、中大校巴與未圓湖的獅子亭等等。 據悉,校慶活動期間,校方將舉行100多項祝活動,展示大學跨越60年的成就,並通過與學生、教職員、校友、學者建立聯繫,提升中大在本地、全國和全球的聲譽。
段崇智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敬霆靜觀研究與培訓中心」成立
至於物資,白修德、賈安娜的《驚雷中國》中寫,“騾馬馱運米和麪餅,再跟着幾輛撲哧撲哧的卡車,在崎嶇不成形的路上爬行”。 而溫德卻選擇在清華如守墓者一般,守了整整三年與廢墟無差的空蕩校園——日軍曾四次“拜訪”北平這一小小孤島,可卻次次無果,均被溫德一人之軀死死地攔下。 1925年,溫德隨吳宓到清華任教,兩人一起設計的英文系培養方案,奠定了清華外文課程體系的基礎。 或許,《吳宓日記》(後簡稱《日記》)可以爲溫德提供又一個側影。
段崇智教授: 企業創新指數2022中小型企業星級排名:
同時,我們的外展工作使廣大社區受益,亦呼籲社區人士實踐更氣候友善的生活方式。 一張張青春洋溢的新面孔在南國秋日點亮神仙湖畔,來自全球各地的3000多名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爲他們的理想征程掀開新的篇章。 段崇智教授 段崇智教授 鑑於深圳疫情形勢,港中大(深圳)本次入學典禮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分散方式舉行,大學主管人員、教授與本科新生在主會場進行典禮環節,研究生新生分散在多個教室分會場線下觀看和參與典禮,新生家長、社會各界嘉賓在線上全程觀看了入學典禮系列活動。
段教授就職中大校長後,曾與學生會合辦高桌晚宴,以聽取學生對校政意見。 段崇智教授 但是,由於可參與人數極為有限,加上在此嚴肅場合下難以進行交流,此舉被批評為「假諮詢」。 沒有料到的是,此時洛克菲勒基金會決定對昆明正字學會停止資助,溫德的生計難以維持,只能極不情願地回到美國。
段崇智教授: 企業創新指數2022 排名
下面我們一起看一下香港中文大學申請Phd直招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和要求,以及託福、雅思語言成績要到多少才能申請。 他們展現傑出的學術成就、領導才能,並對肌肉骨骼研究領域、該學會及其管治作出重要貢獻。 院士亦會代表學會於相關學科和專題研究中擔任引導者和專家代表。 段崇智教授 據中大網站介紹,段崇智教授1977年獲紐約洛克菲勒大學頒授生命科學博士學位,爲國際知名生物醫學科學家,專注肌肉骨骼生物學及組織再生研究,先後在多間國際知名學府任教、做研究,獲殊榮無數,著作等身。
段崇智欣賞香港中文大學的全人教育理念,認爲這建基於該校歷史悠久的通識教育和德智並重的教育方針。 段崇智教授2025 遺憾的是,目前爲止我們所接觸的同學,都因爲對警方有不安情緒或對投訴警察課及監警會的制度失去信心等而尚未願意踏出這一步。 我感到無奈之餘,亦明白同學及公衆對現有機制的不信任,並非一朝一夕形成的。 基於事件的嚴重性,我會去信行政長官,希望行政長官考慮針對現時大學已掌握初步資料的約20宗個案,在現有機制以外作出嚴正跟進,讓法治精神得以彰顯,讓信心得以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