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除了是前香港公益金籌募會委員、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的前校董(1995年至1998年)和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教務委員會委員(1994年至1999年),亦是現任九龍樂善堂的義務及名譽顧問以及社區投資共享基金「社會資本摯友」會員。 而譚萬鈞未退任校長前在1995年起為香港公開大學成立助學基金,協助在囚人士自我進修。 雖然他現時已任學校校監,他仍然服務社區,為香港童軍總會出任訓練委員會主席與領袖訓練學院校董會委員。 與此同時,是香港聯合國教育、科學與文化組織協會可持續發展教育項目的榮譽顧問。 1990年譚萬鈞將伯裘英文書院(正校)遷至大道村的時候,校舍前身正是盧家炳之別墅大宅,盧家炳曾經在原址創辦盧氏英文書院。 據說大道村伯裘書院初期辦學的時候,校方趕在暑假期間安裝風扇檯椅,開學後還要一面上課、一面裝修。
- 申請者需面試,並以學業成績(30%)、面試表現(20%)、校外比賽表現/課外活動(20%)及操行(30%)為考覈標準。
- 譚萬鈞接辦書院之時正值元朗區逐漸發展成城市時期。
- 又在1999年成立「萬鈞教育機構」管理萬鈞伯裘書院、賽馬會萬鈞毅智書院、萬鈞匯知中學、萬鈞教育基金等相關機構。
- 學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3 年9月升讀中一)。
- 新界可以分為兩大部份,分別是與九龍半島相連的新界內陸和以大嶼山為主的233個島嶼所組成的離島。
多年來,我們為了減少經濟困難對學生造成的束縛,我們以不同形式獎勵及資助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包括遊學、專題研習和課外活動等,以增加他們的學習機會和生活經歷,希望藉此能培養他們獨立的思考能力及解難能力,即使面對將來競爭極大的社會,亦能找到自己的發展空間。 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們將會繼續籌辦不同類型的課程和活動,為學生增加不同的學習經歷。 誠然,年青一輩的成長,有賴你與我們的關心、接納和尊重,祈盼彼此共挽手,讓每一個青年人發揮潛能,創出光明前路,成為香港未來的棟樑,回饋社會。 伯裘書院舊址 基金是以學習券及獎學金的形式,獎勵品行良好而經濟較有困難的學生。
伯裘書院舊址: 伯裘書院舊址9000萬獲洽購
隨着學業慢慢回到正軌,智軒對自己越來越有要求,他希望以後跟隨哥哥的步伐,修讀資訊科技(IT)相關專業,升讀日本的大學。 為此他自學日文,在選修經濟和資訊科技之餘,還報讀了浸大和賽馬會合辦的資訊課程,為升學做準備。 他也參加了學校的IT小組,有一段時間他為了做IT項目和練播音,每日在學校逗留至晚上九時才離開。
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 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務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
伯裘書院舊址: 伯裘書院舊址招標叫價1億
而學校設施方面則包括多媒體教學中心、校園電視製作室、學生活動室、圖書館、互動英語角、籃球場、排球場、雨天操場、學生花園、社工室、輔導室等。 匯知中學(QualiEd College)是香港一間由政府直接資助的男女子中學,位於西貢區調景嶺勤學裏2號,由萬鈞教育機構(前稱匯知教育機構)於2003年創立,校長是張志文,而校監是譚萬鈞教授。 呢個香港中學一覽係依十八區劃分,包括官立、資助、直接資助計劃同埋私立中學、英基學校協會旗下嘅中學同埋其他國際學校。 1969年譚萬鈞教授開始接手錦田伯裘英文書院(正校),在1974年成立伯裘英文書院 (香港)並先後發展寶城樓分校(1974,分校)、康樂路分校( 1975,三校)、以及大埔分校 (1981,現已改名為匯知中學)。 在其後的廿年間,元朗伯裘英文書院的正校及分校,都經歷了離離合合的命運。
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 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 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伯裘書院舊址: 學校行政
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 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在伯裘書院營辦初期,學校的發展未臻完善。 譚萬鈞身任校長的時候曾持續進修,加強自己在教育行政管方面的認知。 他在1972年修畢香港中文大學教育文憑(主修經濟)。
伯裘書院舊址: 學校特色
匯知專業持續教育書院為匯知中學附設書院。. 至於寶城樓分校、也曾經搬遷至洪水橋及又新街等地,最後在 2000年停辦。 伯裘書院舊址2025 原來伯裘書英文書院也曾經設有大埔分校,後來遷至美孚新邨,即是今天匯知中學的前身。
伯裘書院舊址: 香港島
然而,隨着元朗區跨境學童需求增加,校舍於2015年「復活」,由原辦學團體以原有校名營辦有時限性的資助小學至2023—2024學年。. 萬鈞伯裘書院(英語:Man 伯裘書院舊址 伯裘書院舊址 Kwan Pak Kau College)是一所直資男女校,屬於元朗區校網,地址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天水圍天華路51號。 辦學宗旨:我們抱著「人人可教 皆可成材」的辦學理念,為學生提供多元化課程及學習機會,致力營造關愛校園文化,提供優質完善的中學教育。
伯裘書院舊址: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他之所以放棄在津貼中學教學是因為不想學校的管理和自主空間因政府資助辦學而受到限制,故此在往後數十年時間都在私立學校教學,而且把自己管理的學校申請成為直接資助學校。 伯裘書院舊址2025 至2002年為止,他所管理的直資學校計有伯裘書院、伯裘女子中學以及柏雨中學,以增加自主管理校政的空間。 趙聿修紀念中學是全港排名約91–119,元朗區內排名第4的Band1B~C中學,而且為官立的男女校。 該校平均考獲大學入學最低要求的學生大約76.2%,考獲副學士要求的則是93.7%,本地及非本地的學士課程錄取比率為60.3%。
伯裘書院舊址: 學生支援
及後在1979年完成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教育碩士學位,又在1993年遠赴英國倫敦大學完成教育研究院哲學博士學位,四年後更獲倫敦大學教育研究院頒授榮譽院士。 他的個人事業發展至1990年代起了變化,開始參與更多教育公職。 其中包括在1992年至1998年出任香港公開大學校董會委員、在1994年至1996年擔任教育委員會學校教育檢討小組主席兼教育統籌委員會委員和在 1993年至2001年期間獲委任為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副主席。 其後於2000年代以後,他仍繼續參與其他相關公職。 例如曾擔任社區體育事務委員會學校體育活動統籌小組委員會委員、專上教育機構開辦課程貸款評核委員會主席(2001年至2012年)、專上教育機構校舍分配委員會主席(2002年至2012年)以及教育局「青少年持續發展及就業相關培訓專責小組」成員(2004年至2008年)。 萬鈞匯知中學前身為「伯裘女子中學」,更前身為伯裘書院的分校,於1981年在大埔創立,並於1991年遷入位於美孚新邨的校舍,並改為只收女生。
伯裘書院舊址: 元朗區的中學
途經:英華女學校,那打素醫院遺址,合一堂,醫學博物館,卜公花園,YMCA,公理堂、皇仁書院舊址,倫敦傳道會辦事處舊址,雅麗氏利濟醫院舊址,道濟會堂舊址,百子裏公園。 目的:1842年英國統治香港島後,太平山下上環一帶成為華人密集的商居之地,也是香港教會的開基之地,初期華人生活艱難,瘟疫蔓延,民不聊生。 藉著認識宣教士和華人信徒如何在太平山下不畏艱難,創建醫院、學校、教會、社區服務等,將愛傳播,從而激發今天的信徒更多愛惜香港的心,願意委身關懷社區,反省教會整全的福音使命。 目的:1898年英國租借新界後,基督宗教傳入錦田,早年的傳教工作甚為艱苦,通常伴隨著照顧貧苦居民的教育和醫療。
伯裘書院舊址: 學校資料
凱莉山國際幼稚園:原址在官湧街38號The Austine Place 1樓及地下5號舖,於2021年停辦。 派到可道中學(位置喺洪水喬), 親友話呢間學校唔好... 今日用 人士關係 轉左去柏球書院(位置喺天水圍,每月要比學費)... 其實我兩間學校都未聽過 而家想請問有邊位知道邊間比較好d...
伯裘書院舊址: 中學分區名單
周家蕙形容,品學兼優、成績卓越的學生,並非推薦的唯一因素,而是希望透過計劃表揚一些經過奮鬥的學生。 小學時期的周文軒迷信暴力可解決問題,經常與同學們拳腳相向,情緒大起大落,更不時逃課、對師長朋輩態度惡劣;相關頑劣行徑於小三、小四時尤其嚴重,最後需接受警司警誡,並轉讀香港扶幼會則仁中心學校。 此校現時的校舍為一座後期型中學千禧校舍,佔地8,000平方米,設有30間課室及各種特別室,並與毗鄰的將軍澳香島中學及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共用一個足球場及車輛入口。 曾借出給電影《機動部隊—人性》取景拍攝。 而譚萬鈞教授本人,他身兼多個教育公職及數次榮獲勳銜,在1992年獲頒非官守太平紳士勳銜,他在1999年成立萬鈞教育機構, 管理伯裘書院、毅知書院及匯知中學。 伯裘英文書院正校先在1990年遷至洪水橋大道村1935地段,後來伯裘書院分校、三校因校舍物業租約到期, 譚萬鈞在1992年把三間伯裘書院進行整合,並遷至屏山南北路20號校舍。
原學校佔地廣闊,空間極大,共提供26個課室及13個活動室,高峯期曾容納超逾800個學生。 本物業推出市場之後反應熱烈,多家國際學校來電查詢,預約看樓。 香港有 60 間直資中學,佔整體約 13%;香港有 伯裘書院舊址 394 間男女中學,佔整體約 85%;瞭解更多:中學分佈圖表。
伯裘書院舊址: Band 1 元朗中學
雖然過往學生的品行存在問題,但近年無論在收生質素,學生表現上已大大改善;伯裘書院於2015年曾推行「公開教室」計劃,讓校外人士在觀課後給予意見。 該計劃的概念是原自日本教育家佐藤學提倡的「學習共同體」理論,即建議教師每年最少一日開放課堂讓外界觀課,課後接受意見與批評,老師教學質素亦日見成熟。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麪積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
伯裘書院舊址: 2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元朗信義中學
校舍近大閘的一端,有一幢獨立建築物,昔日立面及側牆均懸有「柏雨中學」校名,是高年級課室及學校圖書館。 原來,這一幢建築物,就是昔日洪水橋「及時雨農場」的範圍,曾經用作為孵雞仔場,大量雞花便是在樓上的房間孵出來販賣。 以前大道村一帶有設有很多農場及雞場,最出名是盛產鵪鶉,每日可出產幾百盒,不過隨著飼養家禽條例收緊,村內的農業已經息微。 今天在大道村柏雨中學校舍前,仍然可以看到校舍牆身,仍然遺留著「柏雨中學」校名的痕跡。 大門門樓後方,設有校長室及校務處,後面一列建築物,是低年級課室、電腦室及實驗室所在地。 跑遊元朗大道村,記錄了村內好幾處地方,都是出乎意料之外,原本只想去大道村裡的柏雨中學,去看它是一幢怎麼樣的校舍。
舉辦CLAP-Tech賽馬會鼓掌-創新教育課程,獲撥款200萬,全港5間先導學校之一,與香港浸會大學協作共同設計創新科技課程。 舉辧AI 伯裘書院舊址 for the Future中大賽馬會智為未來計劃,獲撥款150萬,全港六間先導學校之一,與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及教育學院資深教授共同設計為期3年之初中人工智能課程。 學習和教學策略:1:推動STEM學習,強調科學、科技、工程、數學教育,中一學生各配備Microbit及相關感應器,進行編程學習,另設課後科創時段2:以實驗式推展STEM教育,加強學生創意發明能力。 5:推行語文及多元學習計劃,重視閱讀及寫作,高中中英文分組寫作;6:舉辦深度學習週,跨越各大學習領域,於不同地點進行探究式學習;7:全年舉辦至少8個交流團,足跡遍及中、日、韓、英、美、澳、紐等地。 8:舉辦CLAP-Tech賽馬會鼓掌-創新教育課程,獲撥款200萬,全港5間先導學校之一,與香港浸會大學協作共同設計創新科技課程。 9:舉辧AIfortheFuture中大賽馬會智為未來計劃,獲撥款150萬,全港六間先導學校之一,與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及教育學院資深教授共同設計為期3年之初中人工智能課程。
萬鈞伯裘書院屬於直資中學,需要繳付學費,中一級學費$5740,中二級學費$5740,中三級學費$5740,中四級學費$5740,中五級學費$5740,中六級學費$5740 。 世邦魏理仕昨日宣佈,獲委託代理公開招標方式出售元朗伯裘書院舊址。 伯裘書院舊址 物業將以交吉形式公開標售,截標日期為3月28日(星期四)。 易入的直資其他區都有,例如,沙田林大輝、大埔三育、羅定邦、北區信義會心誠、九龍勞工子弟、中聖、惠僑、陳樹渠、聖道珈南、美孚地利亞….
伯裘書院舊址: 會員著數
因在辦學方和服務社會兩方面有卓越表現,他分別在2000年、2003年和2009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銅紫荊星章以表彰他在優質教育方面、教育界及社區方面的義務工作表現卓越和獲香港童軍總會分別頒發「青龍勳章」與「銀龍勳章」。 在此之前,譚萬鈞於2002年與福光基金會理事長李子、永亨銀行執行董事兼總經理馮鈺聲和時富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關百豪一同獲香港公開大學頒授榮譽院士。 譚萬鈞於2000年當選香港立法會選舉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教育界分組委員,之後於2006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中當選為教育界分組委員。
伯裘書院舊址: 香港18區媽媽會
2002年與胡定欣參加無綫電視自辦的全球華人新秀賽總選獲季軍,開始推出唱片、拍廣告、電視劇和電影。 吳華峯(Ng Wah Fung),生於香港,已退役香港籃球運動員,暱稱「波爾」,現時在伯裘書院擔任中學體育老師。. 薛永恆一行先到位於大圍的保良局王賜豪(田心谷)小學,透過觀看學生在「e樂團」中以iPad接受非一般樂器演奏訓練,以及學生介紹以物聯網作數據收集的「空中花園」項目,加深瞭解學生資訊科技學習情況。
元朗(Yuen Long;1960年代以前作“Un Long”)是香港新界元朗區的主要區域,是一個沖積平原。 遠自宋朝,骨灰即已遷入岑田(今日錦田)居住,現時人口約53萬。 區內也有些漁塘和田地,但因人口愈來愈多,城市化更趨嚴重,以致漁塘和田地面積陸續減少。 元朗市中心以唐樓居多,近年政府致力發展元朗,現在市中心外圍已有較多新住宅大廈落成。. 新界首位太平紳士兼元朗錦田鄧氏望族成員鄧伯裘之子前新界鄉議局主席鄧乾新為紀念其父便以伯裘教育機構名義於1954年創辦伯裘英文書院,以英文授課。 該校前校長譚萬鈞於1969年接手出任伯裘英文書院校長,其後於1973年正式接掌整間中學繼續營辦,直至2011年起擔任校監。
伯裘書院舊址: 香港已結束學校列表
回顧元朗教育史上,跟錦田鄧伯裘有關的學校,除了伯裘書院﹐還有由鄧伯裘創辦的錦田蒙養小學(1926年創辦)和水門頭少岐義學(1926年創辦),可見昔日鄉紳辦學教育村中子弟,一百幾十年後亦可以流名於世。 譚萬鈞於2003年停辦位於美孚新邨的直資學校伯裘女子中學,以重新整合教學資源予匯知中學的長遠發展鋪路。 另外,他在2014年因買賣元朗鄉村學校柏雨中學舊址合約問題捲入訴訟。
成立家長「裘」學堂,透過講座、工作坊及親子體驗活動,加強家長與子女之互動及與學校之溝通。 舉辦為期三星期的中一新生暑期適應課程及插班生適應課程,著重學生生涯規劃指導,目標訂定及強調自信心的建立。 伯裘書院舊址2025 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2 年9月升讀中一)。 申請者需面試,並以學業成績(30%)、面試表現(20%)、校外比賽表現/課外活動(20%)及操行(30%)為考覈標準。 設有AI ENG LAB、AI ENG STUDIO、數碼校園電視臺、校園電臺、互動戲劇中心、健身室、攀石牆等設施,建設優化校園環境。 在師資方面,萬鈞伯裘書院全校教師總人數為68人,其中68%擁有教育文憑、99%擁有學士資格、40%是碩士、博士或以上學歷、22%具有特殊教育培訓資歷;年資方面,49%老師年資在4年或以下、7%年資5年至9年、44%老師擁有10年或以上年資。
至1969年,譚萬鈞被元朗首富鄧伯裘之子兼前新界鄉議局主席鄧乾新聘用為私立伯裘書院的校長。 同年由於創辦人鄧乾新移民海外,加上譚萬鈞覺得沒有學校會聘請曾任校長的人去當教師,譚萬鈞於是籌錢接辦伯裘書院,直至1973年才正式接掌整間中學繼續營辦,於2011年起擔任該校校監。 譚萬鈞接辦書院之時正值元朗區逐漸發展成城市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