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怡半島地鐵站出口5大著數2025!專家建議咁做…

港鐵亦預告,早前在車站工地考古的文物,將會安排在車站內展出,其中最具特色的古井更會原址重置,詳情仍有待港鐵公佈。 土瓜灣站內亦融入社區特色,逾100位街坊提供家中物件的照片及背後獨一無二的故事,與藝術家梁美萍共同創作的《家》,將車站變成時光錦囊外,亦展現土瓜灣獨有活力。 新車站設計各有千秋,亦分別以藍、黃兩色作為設計主題顏色,《香港01》將盤點各站特色,讓讀者先睹為快。

2009年7月版本同2010年6月版本嘅刊憲方案圖則嘅切面圖都顯示,車站大堂與兩個月臺處於同一層,而大堂位於月臺(路軌盡頭)西面,同新加坡地鐵樟宜機場站樓層佈局相近。 但係,最終落實嘅設計已經改為將大堂同月臺分開兩個樓層。 港鐵公司曾經就車站選址提出兩個方案,原本選址喺鴨脷洲邨旁邊嘅海怡路,屬於一個半沉降式車站,特色係車站大堂同出口處於同一層,預計2015年落成。 後來因為原本選址有港燈公司嘅電纜阻礙而預計需要延遲3年去到2018年啟用。 所以港鐵公司提出另一個選址,就喺怡南路同利南道交界,屬於地底車站。

海怡半島地鐵站出口: 車站歷史

凡於新海怡廣場內消費(要向個別商戶查詢消費金額),憑商戶蓋印車票或商戶蓋八達通卷即日內在場內停車場可享免費泊車優惠。 華御結分店遍佈香港、九龍及新界,包括商業區、購物商場、鐵路站、各大型屋苑以及學校周邊等,我們希望大家都能品嘗到由日本米所製成的美味「御結」。 南港島線海怡半島站現錯字 海怡半島地鐵站出口 Road與Drive不分〉,《香港01》。 2009年2月,有南區區議員引述港鐵稱將採用方案二,其後在刊憲方案得以確認。 海怡半島地鐵站出口 同年7月及2010年6月版本之刊憲方案圖則切面圖均顯示車站大堂與月臺處於同一層,大堂設於月臺(路軌盡頭)西面。 使用單程票的乘客如欲經尖沙咀站或尖東站轉綫,將被視作兩程車程。

  • 由於車站目的服務當地小區,所以入口位於寶血小學旁邊,鄰近鴨脷洲邨第19座及第33a座。
  • 65歲老翁嚴金鐘喺當日朝早七點半至九點期間,響地鐵荃灣站入閘,上咗一列往中環站方向嘅荃灣綫061號列車。
  • 此優惠不適用於屯門-南昌全日通、港鐵都會票、小童/長者八達通、以及「學生身分」/「殘疾人士身分」個人八達通。
  • 晚上9時,港鐵海怡半島站突然化身「水舞間」,大量水由天花板降下,水淹整個港鐵站,由於水浸情況嚴重,升降機暫停運作,職員約在9時20分關閉所有出入口。
  • 為配合屯馬線全線通車,紅磡站已加建兩層全新月臺,並將在屯馬線全線通車前一個星期(6月20日),安排西鐵線率先使用靠站,當日起並會實施新轉線安排。

乘客只須以同一張備有可用票值之八達通,並於1小時內於香港站、九龍站或青衣站轉乘至機場快綫或任何港鐵之車程,即可享免費港鐵接駁服務(如途經尖沙咀站或尖東站轉綫,必須於30分鐘內完成)。 免費港鐵接駁服務包括羅湖站及落馬洲站,但不適用於輕鐵、港鐵巴士、港鐵接駁巴士)及東鐵綫頭等額外費。 如使用市區預辦登機服務,免費港鐵接駁服務只適用於前往市區預辦登機服務之前一程港鐵車程。 金鐘站嘅土地自1878年起曾經係船塢,於1970年代拆卸。 由於起金鐘站嗰時已經計劃該站成為港島綫嘅轉車站,所以初期嘅金鐘站已經設立一組兩層嘅側疊式月臺,並預留一側上下層月臺畀承建商喺1981年12月進行港島綫工程之用。

海怡半島地鐵站出口: 灣仔

為咗方便乘客慣性流向,當時月臺嘅安排係荃灣綫往中環方向嘅月臺同港島綫往柴灣方向嘅月臺響一層,而港島綫去金鐘方向嘅(終點站)月臺同荃灣綫往荃灣方向嘅月臺都響同一層,等乘客可以跨月臺轉車。 當港島綫第二期(金鐘至上環)1986年通車後,金鐘站繼續做佢轉車站嘅角色。 由於中環站同最近嘅公共運輸交匯處有一定距離,加上可以接駁嘅陸上交通路線唔夠金鐘站集中,因此而家有唔少乘客響金鐘站公共運輸交匯處或者金鐘道轉巴士、小巴或電車去香港中西區、南區、荃灣同埋天水圍等地。

  • 金鐘站響香港島中西區金鐘嘅一帶海旁商業中心區,周圍有地標性建築物、公司總部、主要政府部門、高等法院、外國領事館、酒店、公園及購物商場。
  • 在車務安排上,每晚8時前,列車通常使用2號月臺,而1號月臺通常只於每晚8時後使用。
  • 繁忙時段喺附近嘅車站亦會有提示金鐘站比較擠迫,提醒乘客經過金鐘站轉車可能需要較長時間。

車站共有4個月臺,以2個島式月臺方式排列,所有月臺都有月臺幕門。 計劃喺兩層地下月臺嘅下面再起新嘅轉車大堂畀南港島綫同埋南北走廊使用。 轉車大堂會以扶手電梯連接大堂嘅擴建部份,與及荃灣綫同港島綫嘅月臺。 晚上9時,港鐵海怡半島站突然化身「水舞間」,大量水由天花板降下,水淹整個港鐵站,由於水浸情況嚴重,升降機暫停運作,職員約在9時20分關閉所有出入口。 港鐵在晚上9時22分宣佈,南港島綫海怡半島站的列車服務受阻,建議市民考慮使用其他交通工具。 西灣河體育館位於香港西灣河筲箕灣道111號2樓(毗鄰西灣河文娛中心),於1990年10月啟用。

海怡半島地鐵站出口: 港鐵路綫圖

小西灣體育館位於香港小西灣道15號小西灣綜合大樓2樓至4樓,於2011年7月啟用。 柴灣體育館位於香港柴灣怡順街6號,於1989年2月25日啟用。 車站附近設有海怡半島同鴨脷洲邨兩個大型屋苑,加上鴨脷洲南部(鴨脷洲工業區)嘅員工喺平日星期一至星期五會利用車站轉乘新巴95線,因此使用量幾高。

海怡半島地鐵站出口: 車站藝術

)係香港一個鐵路車站,港鐵南港島綫東段嘅南面總站,喺鴨脷洲海怡半島同鴨脷洲邨一帶,2016年12月28號啟用,擁有港鐵系統中最窄嘅月臺(6米闊)。 港鐵特惠站在2002年由當時的地鐵公司(現稱港鐵公司)及八達通合作開發,設置於部份香港商場,它們都是比較遠離港鐵站出口,但是港鐵的潛在乘客時常到訪的地方。 港鐵特惠站是一種三贏方案,港鐵可以用有效特惠價方法,贏取更多為節省車資而改變主意的顧客。 商場也能利用港鐵特惠站,將宅放在以往人流較少的區域,從而增帶旺該區域。 ),前稱地鐵特惠站,是一種提供港鐵車費優惠的電腦終端機。

海怡半島地鐵站出口: 銅鑼灣

不過呢個站受原有結構保護,加上受空間限制,因此B出入口頂部由防火板建造,有別於一般車站以混凝土建造嚟配合防水層。 十大屋苑中,海怡有較多海景盤,而且低層戶亦可望海, 要在港島區尋覓實用呎價低於 2 萬的臨海單位,而又實用率高,兼享會所及商場,相信除海怡半島外,選擇不多。 2 期也是屋苑「住戶俱樂部」的所在地,位於 13 座側,設有戶外泳池,為 2 期單位(除 15 座外)提供池景,亦令部分 11 至 13 座單位,兼享近池景和遠海景。 海怡半島 1 期位處屋苑北面,直望鴨脷洲碼頭對出香港仔灣漁港景緻,對岸是香港仔石排灣。 一期當中,幾乎所有座數均前臨海岸,只得 2 座「海暉閣」座落於 1 座「海昇閣」後方,向北單位海景被 1 座遮擋,僅向西北單位,在 1 座和 3 座之間空隙望到漁港。 其他以「海景單位」聞名的屋苑,如太古城「海景花園」、麗港城第 4 期、甚至乎貝沙灣的部分座數,都不如海怡半島般近海,其他屋苑與海之間,通常有公園或未發展地皮隔開,而海怡半島則是臨海而建,享多角度環海優勢。

海怡半島地鐵站出口: 出入口

乘客須先購買一張前往該站的車票,車票於該站出閘時會被閘機收回,乘客須再另購一張車票,繼續餘下車程,但兩程的合計車費會高於使用一張單程票前往同一目的地。 持有二維碼的乘客如欲經尖沙咀站或尖東站轉綫,將被視作兩程車程。 須先於尖沙咀站或尖東站出閘時掃瞄二維碼支付轉綫前車費,然後在另一車站(尖沙咀站或尖東站)再掃瞄二維碼入閘繼續餘下車程,並於目的地出閘時支付這第二程的車費。 為進一步加強B出入口防水能力,港鐵公司於B出入口進行改善工程,在適當位置加設鋼板,加強車站結構及其他地底公共管線的分隔,並於B出入口天花加鋪防水物料,改善工程於2017年5月中完成。 海怡半島地鐵站出口 海怡半島站以青綠色為主調,大堂牆身及月臺支柱鋪上焗漆板,月臺部分牆身及通往出口之電梯及樓梯間之分隔欄則鋪以紙皮石。 駕駛列車嘅車長決定將列車駛去金鐘站,並廣播通知乘客準備疏散。

海怡半島地鐵站出口: 港鐵特惠站位置

而好多時,地鐵唔載客嘅列車會用到呢個站嘅渡線,由本站荃灣綫嘅4號月臺駛入該站嘅金鐘渡線區,響嗰度調頭及調度。 之後,嗰列唔載客嘅地鐵列車就會由金鐘渡線區駛入呢個站港島綫嘅3號月臺。 因此,呢個站嘅渡線係唔少唔載客嘅地鐵列車使用嘅熱門地方。 金鐘站係荃灣綫往返港島綫嘅跨月臺轉車站之一,乘客可以行去對面月臺直接轉車去目的地,月臺同時設有寬闊嘅轉車通道畀乘客轉車。

海怡半島地鐵站出口: 街道圖

合資格學生如使用單程票或二維碼乘搭港鐵,需支付成人車費。 如同南港島綫利東及黃竹坑站,此站是首批全站不設客務中心之港鐵重鐵車站,大堂僅設資訊臺及三部自助客務機,乘客如遇票務疑難,須透過自助客務機之視像通話功能向站外職員求助。 連接大堂的電梯位於月臺(路軌盡頭)的西北端,因此車站大堂及出口均位處車站西北面。 喺港島綫未投入服務前,金鐘站曾經係中華巴士大部份地鐵接駁巴士嘅起點站。 港島綫通車之後,金鐘地鐵站公共運輸交匯處漸漸轉型為來往港島各區巴士路線嘅中途站,同埋部份過海巴士路線嘅終點站。 而金鐘站F出口更連接太古廣場嘅行人隧道,乘客可以響F出口去太古廣場,甚至可以去到灣仔皇后大道東一帶。

海怡半島地鐵站出口: 金鐘

金鐘站響香港島中西區金鐘嘅一帶海旁商業中心區,周圍有地標性建築物、公司總部、主要政府部門、高等法院、外國領事館、酒店、公園及購物商場。 加上呢個站係港島綫、荃灣綫、南港島綫同東鐵綫嘅重要轉車站,尤其係南港島綫唯一嘅轉車站,因此每日繁忙時間都會有好多乘客用呢個站轉車,往返香港島各區、九龍同埋新界。 除此之外,唔少乘客都會利用呢個站去金鐘廊同太古廣場等等地方返工、買嘢同飲食。 所以,響返工同收工嘅繁忙時間,有唔少乘客都會用呢個站出入。

海怡半島地鐵站出口: 車站大堂

位處海怡半島公共運輸交匯處外面一段怡南路地底,採用島式月臺設計,兩個月臺位處同一個月臺島上面,設有月臺幕門。 車站位於南港島綫路軌盡頭,往海怡半島嘅列車駛入月臺開門後,就會改為相反方向駛離車站。 設喺怡南路同海怡路交界、海怡東商場牌樓前面嘅地底,垂直處於月臺同路面之間。 同利東同埋黃竹坑站一樣,係首批全站不設客務中心嘅港鐵車站,大堂只有資訊臺同三部自助客務機,乘客如果遇上票務疑難,需要透過自助客務機嘅視像通話功能向站外職員求助。 2016 年通車的港鐵南港島線,正好解救了南區居民的窘境。

海怡半島地鐵站出口: 路線數目

宋皇臺站為地底車站,設有3大主要出入口,其中B出口直達九龍城核心的南角道,巿民前往食肆、醫院、學校,以及九龍寨城公園等,十分方便。 在未有南港島線連接的海怡半島,居民出入靠巴士,經由長期塞車的香港仔隧道出市區,舉例到中環上班,快則半小時,慢則一個鐘,車程分分鐘比由新界大西北出發到中環更耗時。 港鐵南港島綫於 2016 年尾全綫通車,海怡半島頓成鐵路上蓋物業,離金鐘站僅 4 站之距,海怡半島兼享海景和鐵路優勢,身價再度攀升。 海怡半島地鐵站出口2025 海洋公園站是一個架空車站,車站B出口連接著香港海洋公園,而此車站亦是在香港鐵路系統中,第二個連接大型主題公園的車站。 巴士站鄰近多座大型商業大廈,如交易廣場、怡和大廈、遮打大廈等,郵政總局亦在不遠處;車站後方設有行人天橋通往中環碼頭及中上環其他地區。

2011年7月8日,南港島綫(東段)工程項目正式動工。 2002年,特區政府邀請地鐵公司重新研究規劃南港島綫,其中建議興建「海怡半島站」。 2003年11月,地鐵大幅修改南港島綫走綫規劃,為此提出三個初步方案,首次建議以海怡半島站作總站。

港島東體育館位於香港西灣河鯉景道52號 (毗鄰香港電影資料館),於2001年1月啟用,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首個會所式室內體育館。 車站設施方面,所有出入口均設有升降機或扶手電梯,共設6部升降機及10條扶手電梯;車站大堂的付費區亦設有洗手間及育嬰間,方便「人有三急」的乘客。 由於南港島綫班次唔頻密嘅關係,平日非繁忙時間同假日,通常只會使用2號月臺,而1號月臺則喺平日繁忙時間先會使用。 怡和大廈(Jardine House)巴士站,位於港島中西區中環幹諾道中東行巴士專線內,介乎康樂廣場與畢打街之間,怡和大廈南側,乃一路邊中途站。 2017年2月14日約晚上9時57分,近海怡路地底的一條淡水管爆裂,引致大量積水沿海怡半島站樓梯及假天花流向站內大堂,故南港島綫列車服務受阻超過3小時。

海怡半島地鐵站出口: 地鐵站出口. 有匙即睇. 平地電梯. 交通便利

2009年2月,有南區區議員引述港鐵將會採用後者,即係車站會如期落成,有關選址喺刊憲方案得以確認。 海怡半島級數與太古城相若,同為十大屋苑,相比之下,海怡商場不如太古城中心般豪華,反而提供更多街坊消費選擇。 屋苑第 4 期的 25 – 28 及 32 – 33A 座,命名為「御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