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奕霖醫師是專精脊椎微創手術、骨水泥、人工關節、退化性關節炎、骨質疏鬆症、骨折創傷的骨科專家,希望透過Dr.Ortho分享一些專業的骨科醫療資訊,希望能在日常生活中幫到大家。 硬膜外類固醇注射治療:將 cortisone 類藥物注射到神經周圍的空間,可以通過減少炎症來緩解疼痛。 根據統計分析,通常如果患者已經進行了 6 週或更長時間的其他非手術治療無效後,透過硬膜外注射可以成功地減輕患者的疼痛。 椎間盤突出手術 核磁共振成像(MRI)掃描:核磁共振檢查提供了身體軟組織的清晰圖像,包括椎間盤。
- 治療成效此手術可治療由頸椎病所引致的症狀,有助減低疼痛及預防進一步永久性神經損害,亦可改善頸部靈活性。
- 術前 2 – 3天應停止服用非類固醇消炎藥物。
- 而且雙通道內視鏡進行椎間盤突出開刀的費用也更便宜,不像以往傳統的單通道脊椎微創手術費用高達10幾萬元,想了解雙通道內視鏡脊椎微創手術,可以參考「脊椎微創手術」這篇文章。
- 銀髮族羣若出現肩膀、頸椎疼痛症狀,應及早尋求骨科醫師診斷,避免延誤治療。
- 異體植骨通常是由本地骨庫提供,骨庫收集捐贈者同意於死後捐贈的骨組織。
- 雖然已篩選帶有傳染病毒的骨組織,但偶然也會收到因污染的同種異體植骨造成脊椎受深層感染的報告。
- (圖 6, 7)對某些病人來說,此方法能夠保留較多的脊椎活動範圍。
牽開器就位後,會以X光檢查目標椎間盤位置是否正確。 經過復健科、骨科或神經外科等醫師的診斷後,可口服藥物止痛,或做「神經根注射」。 「神經根注射」是將藥物(長效型麻醉藥與少量類固醇)直接注射到神經根附近來消炎止痛,這需要進開刀房做局部麻醉,且在X光機導引下施打,一般約20~30分鐘內可以結束。 「椎間盤」是兩節脊椎骨之間的一種盤狀軟骨組織,它就像一個軟墊一樣,可以緩衝脊椎的壓力,讓脊椎有彈性可以順利進行彎曲等動作。
椎間盤突出手術: 【01醫務所】椎間盤突出手術 開刀微創各不同
但脊椎微創手術的學習曲線會比一般手術來的長,因此,對醫師的挑戰也是比較高。 另外,因為小傷口處理疾病,所以微創脊椎手術有時會比傳統手術增加手術時間。 椎間盤是脊柱兩節錐體之間的軟骨盤,是富彈性的軟組織,除了可以保護神經,還有幫助運動和減低震動的功能。
深層的傷口感染則較嚴重,通常需要靜脈注射抗生素,有時亦可能需要進一步的手術,幸好這情況屬罕見(0.3%)。 椎間孔硬膜外類固醇注射屬微創手術,手術過程相對安全,風險亦很小。 因局部麻醉劑阻止了神經訊息傳送,患者可能會短暫感到腿部的麻痺或無力嚴重了。 這情況通常會在麻醉藥的效力過後的8-12小時內消失。 假如您能及早並定時服用口服止痛藥,通常會得到最佳療效。
椎間盤突出手術: 椎間盤突出開刀3次 疼痛不減反增
▲長年的頸部姿勢不良、用力不當容易加重頸部負擔,使椎間盤向外突出突出壓迫到神經,而產生肩膀、手臂、手指刺痛及麻痺,在此狀況下,肌肉力量減弱,無法發揮正常功能時,甚至會造成肌肉萎縮。 此前,有其他醫師請病人去做核磁共振檢查,結果非常嚴重:他頸椎的第三節與第四節之間,發生了非常嚴重的椎間盤突出。 從片子中可以明顯看出,突出的椎間盤已經嚴重壓迫脊髓,可以說是把脊髓推進去了。 椎間盤是連結脊椎骨,並同時支撐著我們體重的啫喱狀物質。 當我們的脊椎無法承受外來的力量時,尤其是彎腰或扭動動作所產生的過度壓力,椎間盤就會被推到後方,甚至有機會壓著神經,繼而出現痛症或麻痺的情況。 腰椎間盤突出的診斷方法包括有磁力共振(MRI)、X光,電腦斷層(CT)掃描和肌電圖及神經傳導檢查。
對於許多需要久坐的工作者來說,一天往往需要以坐姿的型態持續6-8小時,正是因為如此,錯誤的坐姿往往日積月累的造成傷害。 椎間盤的中心和內部是由水份合凝膠填充而成的核心(有如汽車輪胎的內膽相同部分),周邊則是外環形的纖維層(如輪胎的橡膠外層)。 長期久坐或姿勢不正確者;8.核心組羣肌肉、腹部及背部肌力較弱者。 來自全合成物質的骨替代品 – 塑膠、陶瓷、或生物可吸收的化合物,優點是沒有人傳人的疾病傳染風險,理論上供應也是源源不絕的。 除服用中藥外、拔罐、推拿及針灸等手段也是有效的治療方式。 當中,針灸能迅速緩解肌肉緊張,調整氣血循環,疏導經絡氣血不通的阻塞。
椎間盤突出手術: 椎間盤突出手術成效/成功率
醫生可能會要求進行 MRI 掃描,以幫助確認診斷並瞭解更多有關脊髓神經受到影響的信息。 當由於長期的磨損或突然的外力傷害,導致其椎間盤中果凍狀的髓核向其外環推動時,這種對外環的壓力可能導致腰痛、下背痛、或腳麻,讓你產生椎間盤突出的症狀。 如果壓力繼續,髓核可能會一直壓迫椎間盤的外環導致纖維環凸起,這會對脊髓和附近的神經根施加壓力。 恢復意識後,您會被送往普通病房,在那裡您會漸漸恢復活動(坐在椅子上或步行)。
椎間盤突出手術: 椎間盤突出要看哪科?如何檢測?
椎間孔鏡手術是近年發展很快的微創技術,利用特殊的器械,透過7mm左右的面板切口,摘除突出的椎間盤。 除了上述3個日常生活貼士外,李騫賢醫師亦介紹了一套可鍛鍊腰背肌羣的瑜伽動作,透過強化腰肌從而保護腰椎間盤。 傳統手術:為了看清楚病竈範圍,表皮傷口會比脊椎的病竈範圍稍大,適合病況嚴重、複雜的患者。 也因此傳統手術是比較安全的,醫師在手術過程中能在肉眼下把病竈看得一清二楚,不會不小心傷到不該傷到的結構。 李宜軒醫師指出,目前手術分為傳統、顯微鏡、微創內視鏡等。
椎間盤突出手術: 椎間盤突出的分類
,這是目前針對脊椎手術後疼痛症候羣治療(FBSS)提出的中西整合治療新趨勢,也是ㄧ項有效的治療模式。 頸部按摩:手掌跨過後頸部,用四隻手指揉捏頸部肌肉,亦可換手。 此外,手術也有一定的風險,病患和醫生都應該仔細評估。 伍安麗表示,頸椎手術如果做得不好,也會有很多後遺症。 椎間盤突出手術 雖然過程中症狀一度似乎變嚴重,但最後還是堅持了下來。
椎間盤突出手術: 疫情趨緩口罩用量大減如何保存? 醫師曝務必做好這件事
椎間盤切除術是切除脊椎骨間的椎間盤及碎片,切除後,醫生會以植骨填補之間的空隙。 此手術的目的是協助兩塊椎骨癒合在一起(稱之為「融合」)。 在融合期間,為提高穩定性,醫生可能會在脊椎骨上放入金屬板(支架、鏍絲及骨板)以鞏固植骨。
椎間盤突出手術: 椎間盤突出的治療
不論是鋼釘固定、融合、減壓,都有相對應「傳統手術」跟「微創手術」的做法。 最重要是先查檢查清楚,再選擇最必要的手術方式,同時醫師也會看椎間盤壓迫嚴重程度、脊椎有無不穩定、患者能否承受麻醉風險給予建議,家屬則會考量身體狀況,以及經濟條件、手術有無健保給付。 隨著椎間盤退化日益嚴重,膨出的纖維環變得更為脆弱且突出,開始壓迫周圍的神經組織,此時症狀變得較為明顯,有時會感受到肢體麻木,或是坐骨神經隱隱作痛。 中心部分稱為髓核,為胚胎發育時期之脊索退化後的遺留物,主要由柔軟有彈性的膠狀物質所構成。 外層部分稱為纖維環,為一呈同心圓排列的多層韌帶結構,與上下方之終板軟骨、脊椎骨邊緣之環狀隆起以及後縱韌帶緊密相連。 由於椎間盤有此內軟外韌兩種結構,在人體活動時,除了可以維持脊椎的穩定度與可動性之外,同時也可均勻分散脊椎受力,減緩外力對脊椎所造成的衝擊。
椎間盤突出手術: 椎間盤切除術
在進行手術的過程常會進行切割及縫合的動作,因此難免會破壞脊椎旁的原本結構。 當脊椎手術破壞了脊椎旁的韌帶、椎間盤及脊椎旁的肌肉、神經,導致支撐脊椎的結構鬆動及控制肌肉的神經異常時,脊椎就會出現不穩定的現象導致疼痛。 一旦如此,到時是連復健都無法挽救,種種疑慮讓他遲遲不願意接受開刀。 椎間盤突出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疾病,最常發生在30-50歲之間。 椎間盤突出手術2025 雖然大多數的椎間盤突出患者的症狀都能在保守治療6周內得到改善,但由於其造成的不適感可以十分強烈,往往會大大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
椎間盤突出手術: 椎間盤突出不一定會疼痛
江研壹進一步說明,椎門日術後早期的核心重建上,以核心肌羣的等長收縮訓練為主。 江研壹醫師推薦「鳥狗式」,就很適合做為術後重建軀幹能力的項目,能增加軀幹抗旋轉的能力與穩定性。 椎間盤突出手術 若對於本院有任何讚美、抱怨及建議請至「院長信箱」,如有健康問題諮詢請至「民眾發問」,會有專人回覆您,謝謝您的配合。 傷口由防水粘合性敷料覆蓋,術後即可淋浴,但應避免浸浴或直接用水沖洗開刀範圍。
椎間盤突出手術: 椎間盤突出手術風險
音樂治療師有計畫性的使用音樂,透過歌唱、聆聽、即興、玩樂器、創作等多元的管道,提昇幼兒主動探索的意願。 讓幼兒在與治療師的音樂互動經驗中,引導幼兒作出期待性改變與成長,像是認知,行為,情感表達,語言,大小動作,心理的發展目標,以達到在社會上更好地適應。 椎間盤突出手術2025 彎腰或頸時,可能會出現痛楚,手部或腿部更可能出現麻痺繃緊的感覺。
椎間盤突出手術: 由於骨骼肌肉破壞較多,須使用較久較多止痛劑,且術後需引流管引流血水。
在儀器及融合術下,骨頭會沿著金屬板及螺絲生長 – 就類似鋼筋混凝土。 頸椎間盤問題的第一線治療,是以控制疼痛和物理治療為主。 若這些方案都失敗,或有明顯的神經功能缺損,那麼外科手術會較為合適。 儘管近年椎間盤突出多採用顯微手術,開完刀很快就可以下牀走路,但原本不足的肌力並沒有因此得到改善,如果能接受復健重建肌力,結果會大不相同。 根據醫學期刊的研究,術後有做復健運動的患者,核心功能較佳,而復發下背痛、甚至再度必需手術的機會,則遠低於沒做復健運動的族羣。 微創脊椎手術適應症包含有:椎間盤突出、脊椎骨刺壓迫、脊椎滑脫、轉移性脊椎腫瘤、脊椎骨折,甚至是脊椎感染,都可以有機會接受脊椎微創手術治療。
讓人喫驚的是,曾經椎間盤突出、嚴重壓迫脊髓的那個位置,已經很明顯能看出完全沒有壓迫了。 伍安麗建議病人,如果實在不想動手術,根據檢查結果可以採用運動、藥物治療。 但是她告訴病患一定要積極配合,認真做她交代的運動,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滾筒是時下運動員經常用來放鬆肌肉的器材,藉由滾筒的幫助,平常人難以處理的背部、大腿肌羣也能用滾筒跟自身體重來放鬆。
椎間盤突出手術: 椎間盤突出該不該手術?
您應該避免彎曲腰部、抬起重物(超過3公斤)或在4至6星期內扭腰,以避免勞損或復發性椎間盤損傷/突出。 此外,術後早期應避免久坐(超過40分鐘),應定時站起伸展背部。 因為臥牀時脊椎的壓力較小,患處可較為放鬆;相反地在行走、彎腰時,脊椎直立,患處較易被壓迫而感到不舒服。 沒想到,某天晚上當他泡完澡想從浴缸起身時,腰卻突然痛到不行,癱在浴缸裡動不了。 所幸家人發現,送到急診室,確診是椎間盤突出才導致無法行走,最後緊急開刀,才結束了這一場驚魂記。
椎間盤突出手術: 李世偉醫生 — 脊椎滑脫症
椎間盤的外圍是具有韌性的纖維環,而內部則是果膠狀的「髓核」。 情況較輕微的椎間盤突出,大多會先進行保守治療,例如多休養、藥物及物理治療等。 急性發作時,除了必須臥牀休息,也會搭配肌肉鬆弛劑等藥物幫助舒緩。 身體躺平在瑜伽墊上,臉朝上,兩腳打開並屈膝,利用臀部的力量將臀部儘量抬起,每次維持10秒並重覆做15次。
椎間盤突出手術: 椎間盤突出的應診及手術流程
它潛在的好處是防止壓力上升至指標水平以上。 不過,此手術只建議於早期椎間盤退化及骨骼狀態良好的情況下採用。 頸椎小面關節炎、骨質疏鬆、發炎性關節炎、先天頸椎異常、骨質疏鬆(軟骨)的患者都不適宜接受這手術。 椎間盤突出手術2025 對於單一個椎間盤的退化/突出,頸椎前路椎間盤切除及融合術仍是黃金治療標準。
對腰間椎間盤突出患者來說,向前彎腰會疼痛,而向後彎腰則可以紓緩疼痛。 此外,研究也發現,椎間盤突出的體積變小,那症狀幾乎一定會改善;但有趣的是,即使椎間盤突出沒有明顯變小,症狀也有機會改善。 因此,椎間盤突出到底變小了沒其實不重要,症狀改善與否,纔是真正該在意的事情。
沒有特殊風險因素的年輕一族亦常見患有此病。 若保守治療未如理想的話,手術是一個好的選擇,其風險不高。 現在有更新的技術可以克服過往手術的問題,不但減低了手術風險,而且更可加快痊癒。 椎間盤突出主要跟自然老化、運動受傷、扭傷或跌傷有關,因為不良的姿勢、過重、經常彎腰和提重物,都會增加椎間盤的壓力,加速其退化。 此外,長期缺乏運動,便有可能令血管無法直達椎間盤,為椎間盤補充營養和帶走代謝物,最終引致提早退化。
當中包括利用電療儀器幫助患者止痛和放鬆肌肉,從而減低對藥物的需求及依賴。 直腿抬高(SLR)測試:該測試是 35 歲以下患者椎間盤突出的非常準確的預測方式。 在測試期間,您躺在牀上,醫生小心地抬起受影響的腿。 如果您感到腿部疼痛和膝蓋以下疼痛,則表明您有椎間盤突出症狀。 此外,椎間盤會釋放出化學刺激物,這種刺激物會導致神經炎症。 當神經根受到刺激時,你的一條腿或兩條腿可能會出現疼痛,麻木和虛弱,這種情況就稱為「坐骨神經痛」。
椎間盤突出手術: 椎間盤突出有哪些風險因素?
江研壹說明,椎間盤手術後即使在戴著護腰的期間,也該接受運動復健,以強化肌肉功能。 他指出,之所以會發生椎間盤突出,基本上多是長期姿勢不好、久坐不動、核心太差等「綜合性」的結果,而術前的肌力、耐力或穩定度不足,加上早期開刀後還需要休息一段時間,更容易讓患者失去肌力。 復健專科及運動醫學專科醫師江研壹表示,復健科門診常遇到腰椎重複開刀的個案,可見得開刀並不保證不會復發,如果錯誤的姿勢不修正,同樣的事情會一再發生,成為「輪迴」。
手術前 1 至 2 週應依照醫生吩咐停止服用所有薄血藥。 術前 2 – 3天應停止服用非類固醇消炎藥物。 此外,術前一星期及術後兩星期內都要停止吸煙、咀嚼煙草及飲酒,因這些都有機會導致出血問題。
椎間盤富含水分、有彈性,但經過反覆使用,彈性會隨著年紀變差,會慢慢變扁,可能會往前後左右其中一個方向突出來。 這類罹患脊椎手術後心因性神經痛的病患,大多數過去都有焦慮、恐慌、憂鬱其中一或二項以上的病史。 病患可能原本精神心理方面病史,因病情穩定多年,因此並未繼續服用藥物控制。 脊椎滑脫或椎間盤塌陷時,過去外科醫師採取的術式是先將上下節脊椎復位,並以鋼釘及金屬板將上下節脊椎固定,避免脊椎再次滑脫或椎間盤的間隙再度受壓迫。 ▲從(圖一)可以明顯看到:王女士之前因脊椎滑脫而採取手術固定,將腰椎3、4、5三節以金屬固定,並以金屬支架將脊椎的間隙撐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