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敦道46號2025詳細介紹!(小編貼心推薦)

2008年9月30日:凌晨零時許,一輛往佐敦(匯翔道)方向的丹尼士巨龍(S3N336/FZ7591)在乙明邨開門讓女乘客落車後,車門將女乘客的手袋夾住拖行,其後女乘客乘的士追至九龍塘聯合道分站向車長投訴及報警,女乘客手肘受傷送院。 2005年6月20日:下午一時許,一輛往佐敦(匯翔道)方向的利蘭奧林比安(S3BL280/DY9071)在汀角路近大埔政府合署燈位因衝紅燈,將一名正在橫過馬路的老翁撞倒。 老翁送院後證實不治,而車長則涉嫌危險駕駛導致他人死亡被警方拘捕。 粉嶺裁判法院在2006年3月開庭審訊,涉事的鍾姓車長否認一項危險駕駛導致他人死亡罪名,而控方傳召乘客作供,目睹車長當時衝紅燈並撞倒老翁,證供獲裁判官接納。 經審訊後,裁判官在3月21日裁定車長罪名成立,判處即時入獄兩個月及停牌兩年。 雖然70線的路線迂迴、乘客量低,但由於70線車程長,而且乘坐熱狗的機會甚高,所以不少巴士迷間中會選擇乘坐此路線遊車河,享受長途熱狗車程。

現時彌敦道最小的門牌號碼是彌敦道19-21號九龍酒店,1至18號則從缺,原因是早年原計劃將尖沙咀天星碼頭至現時彌敦道起點的路段也撥歸彌敦道,惟最終當局將有關路段撥歸梳士巴利道,所以令彌敦道1至18號的門牌號碼未能使用。 佐敦道是公共小巴政策下,於九龍半島可以行駛的範圍內的南端盡頭。 2011年1月13日起,禁區範圍進一步擴充,介乎加士居道與廣東道之間的佐敦道西行,以及介乎南京街與佐敦道之間的彌敦道南行皆禁止公共小巴進入。 此外,公共小巴曾經於文匯街設立總站,因為位置接近佐敦道碼頭而稱為「佐敦道」總站,其後改於佐敦道以北及甘肅街以南的街道作總站,但總站名稱不變。 事實上,即使本路線派出單層巴士行走,該車亦甚少出現客滿的情況。 2011年5月1日起,該輛單層巴士用車被調往203線,本路線因而回復全線派出雙層巴士。

佐敦道46號: 佐敦道46號附近學校

九龍汽車於1947年開辦「16」線,由元朗開出,途經藍地、新墟、青山灣、大欖湧、深井、汀九、荃灣、九華徑、荔枝角、青山道、欽州街、荔枝角道、上海街,到佐敦道碼頭總站,全程超過40公里,每程行車時間約為100分鐘。 )途經佐敦道、油麻地、旺角、深水埗、長沙灣、荔枝角、美孚、荔景終點站麗瑤運營時間只在西九文化區舉行活動時行走班次頻率活動完結後約15分鐘起提供服務,客滿即開票價$14.0九龍巴士46線是香港的一條日間巴士路線,來往麗瑤及佐敦(西九龍站)。 上述種種均令70號的客量大受打擊,每年虧蝕達800萬港元,最終於2008年12月7日功成身退。 已停辦的新界市區巴士路線70,由九巴營辦,來往上水及佐敦(匯翔道),途經聯和墟、大窩西支路、太和、大埔墟、運頭塘、大埔滘、馬料水、源禾路、乙明邨、新田圍邨、獅子山隧道、九龍塘及油麻地。 著名巴士迷容偉釗曾在其著作《香港巴士掌故系列-二十世紀新界(東)區巴士路線發展史》一書指香港為日軍佔領時,日本軍政府指示下組成的香港自動車運送會社曾於1942年10月至1943年8月期間營辦5號線,由尖沙咀經荃灣及元朗往返上水。

1978年5月6日:配合屯門公路當日通車,往元朗(東)方向駛至青山公路近杯渡路交界後,改經迴旋處、杯渡路、屯門公路,然後折返青山公路原有路線行駛。 九巴於5月16日開辦行經屯門公路的新路線68,來往元朗(東)及佐敦道碼頭。 1974年7月12日:下午4時許,一輛往佐敦道碼頭方向的利蘭亞特蘭大(2L28/BD5108)在葵涌道近瑪嘉烈醫院地盤時因左前軸突然爆軚,失事撞向建造中的行車天橋地盤並墮坑翻側,車頂被削開。 由於車長弄錯路線牌,車上乘客較少,但意外仍造成3人死亡,9人受傷。 事後九巴因車齡問題不作修復,巴士在香港服役僅一年[註 14]便告退役。 新界巴士路線46,由九巴營辦,來往葵涌(麗瑤邨)及佐敦(西九龍站),途經荔景邨、祖堯邨、瑪嘉烈醫院、九華徑、美孚、長沙灣、深水埗、旺角及油麻地。

佐敦道46號: 大廈資料:佐敦薈

香港西九龍站的周邊設有行人天橋及行人隧道,連接附近的公共運輸設施,包括柯士甸站、西九龍站巴士總站,並經商場連接九龍站和九龍站公共運輸交匯處。 香港西九龍站巴士總站旁亦設有30個設有收費錶的非專營巴士泊車位供停泊之用。 由於匯民道非專營巴士上落客區不準停車等候,非專營巴士可使用上述泊車位短暫停泊。 2000年1月31日:下午二時許,一輛往上水方向的巴士沿窩打老道中線行駛,至廣華醫院對開時,慢線泥頭車突然切入中線,車長立即剎車,車上乘客東歪西倒,所有乘客沒有報稱受傷,車長繼續車程。 當駛過獅子山隧道後,坐在下層車尾的老婦欲按鐘下車時,感到腳部劇痛不能站立,同行友人隨即要求車長直接駛往醫院,經過乘客同意下,車長將巴士駛往威爾斯醫院,然後繼續行程。 1992年11月28日:早上約七時,一輛往上水方向的利蘭勝利二型(G344/CN4704)在獅子山隧道沙田出口與一輛行走80線的利蘭奧林比安(3BL156/DJ3134)及一輛爬頭的私家車相撞,私家車上3人死亡,另有5人受傷。

  • 1996年12月21日:上午九時半,一輛往上水方向的丹尼士喝采(N174/CL8753)於獅子山隧道管道行駛時起火焚毀,其後不獲修復,除牌退役。
  • 旅客可由香港西九龍站步行到柯士甸站或九龍站,轉乘港鐵前往各區。
  • 2月25日:往佐敦道碼頭方向駛至上海街後,改經登打士街、彌敦道及公眾四方街,然後返回上海街原有行車路線。
  • 邨內設有非屋苑管理的消閒設施如健身中心、保齡球場及戲院(已相繼結業)等,鄰近有公共圖書館、街市、室內運動場及荔枝角公園,使居民可享受各種活動。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西九龍站巴士總站本週日啟用(附圖)〉[新聞公報],2018年9月10日。
  •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統一大廈,嘉文花園,富裕臺,百安大廈,康源閣。
  • 1980年3月6日:往元朗(東)方向駛至廣東道後,改經公眾四方街、上海街、荔枝角道、太子道、大南街、柏樹街、汝州街及欽州街。

不過,據1942年10月1日的《香港日報》之〈新界巴士〉報道所述,該路線實際上是往來大角區(即旺角)至上水,途經荃灣及元朗,並非如容氏著作所述往返湊區(尖沙咀於日治時期之名稱)。 )位於香港九龍,連接旺角與尖沙咀兩大主要商業區,為香港最著名的道路之一,也是九龍的第一條道路,以第13任港督彌敦爵士命名。 道路南北走向,南起梳士巴利道,北接長沙灣道及大埔道,經過佐敦及油麻地一帶,是九龍油尖旺區的骨幹道路,全長3.6公里。

佐敦道46號: 旺角段

〈通州街新填地深水埗新渡海碼頭 佐敦道46號 明日起啟用 設備一流率先採用電動開關閘 渡輪航程時間不改仍為十五分 碼頭廣場巴士總站將同時啟用〉,《華僑日報》,1978年6月24日。 受敬祖路近祖堯天主教小學及製衣業訓練中心的彎位影響以及途經專營巴士低排放區的影響,此路線只可使用11.3米或以下長度及達歐盟五型或以上標準的低排放巴士。 1992年:配合上海街逐步改為單向南行,此路線往麗瑤方向於旺角及油麻地多次改道:5月21日:介乎荔枝角道至旺角道改為單向南行,改經旺角道及彌敦道。

佐敦道46號: 物業地圖

此路線於2009年加入單層低地臺巴士行走,用車為一輛斯堪尼亞K230UB 10.6米(ASB5/NU8647)。 2012年改為丹尼士飛鏢 10.1米(AA39/GF9466)行走。 同年再改為Enviro200 Dart 10.4米(AAU26/PZ7263)行走。

佐敦道46號: 佐敦道46號

由於戰後巴士不足,此路線改用貨車改裝而成的卡車行走,派車兩輛。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西九龍站巴士總站本週日啟用(附圖)〉[新聞公報],2018年9月10日。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九巴36B, 42A, 46, 60X, 63X, 佐敦道46號 68X, 69X, 81, 佐敦道46號2025 95, 110及296D線更改總站位置〉[新聞稿],2009年12月14日。

佐敦道46號: 資料來源

〈新荔枝角天橋建成長九百呎 明早開放通車 西行車輛可通往荔枝角大橋及青山道〉,《華僑日報》,1970年7月25日。 1981年5月15日:一輛往元朗方向的丹拿F型(D644/AR7579)停靠妙法寺對出巴士站時,車上一名男童在上層探頭出窗口,期間被尾隨一輛行走68線巴士撞到,男童頭部受傷送院。 1964年6月4日:下午5時許,一輛行走16線往佐敦道碼頭方向的亞比安勝利者(L118/AD7031)在元朗大馬路輾傷一名年僅五歲的女童,女童傷勢嚴重,被救護車送往元朗醫院救治。 1938年11月28日:中午時分,一正行走9號綫往元朗的巴士(車號813)沿青山道行駛,於青龍頭與大欖湧交界之十五咪附近轉彎時失控撞向山邊大樹,車頭完全碎毀。 1941年7月16日:奉警察司諭,行走此路線的巴士不再設有企位,保障乘客安全,同時班次由每小時五班增至六班。 佐敦道46號2025 2012年4月21日:早上九時許,一輛往麗瑤方向的富豪超級奧林比安(ASV73/KZ7576)在旺角彌敦道左轉荔枝角道時,因閃避切綫私家車而失控,撞向右邊行人路,掃毀6米長鐵欄,再撞塌行人過路燈,3人受傷。

佐敦道46號: 九巴70線

2003年12月20日,連接屯門站至南昌站的九廣西鐵(現併入屯馬綫)通車。 1968年,美孚油庫遷往牙鷹洲,原址改建為美孚新邨,原本的發展商為美孚石油所創立的美孚企業有限公司。 1991年,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收購美孚企業,繼承了美孚新邨幾乎所有道路的擁有權及未用盡的可建樓面。 1997年因第七期(萬事達廣場)成立業主立案法團,便易名為匯秀企業有限公司;現為新創建旗下的富城集團所有。

佐敦道46號: 大廈資料:佐敦道46號

古蹟辦文件亦有指,若有資料支持該建築物有較高文物價值,古諮會會考慮是否應獲評為一級建築。 翻查資料,彌敦道190號被評級為歷史建築時,業主提出反對。 於彌敦道190號旁邊、有利大廈保安員鄺先生稱,一個多月前大廈獲通知,旁邊的190號會清拆,但未有說明原因。 據瞭解,190號物業由大生地產持有及管理,但多年來只於大廈後樓梯,貼上寫有管理公司電話號碼的字條。 此一舉動令居住於地段旁邊大廈的居民甚為不滿,並羣起抗議,事件亦令私人物業中剩餘地積比率的問題漸漸受到社會關注。 邨內設有非屋苑管理的消閒設施如健身中心、保齡球場及戲院(已相繼結業)等,鄰近有公共圖書館、街市、室內運動場及荔枝角公園,使居民可享受各種活動。

佐敦道46號: 路線資料

由於彌敦道一帶是人流密集的地區,該處由早到晚都是車水馬龍、人來人往,但也經常發生交通意外,因此香港政府除了設交匯處通黑點警告牌,提醒途人及駕駛者注意交通安全外,亦在沿路興建行人隧道,如旺角豉油街跨越彌敦道的地底隧道。 持有「九巴月票」之乘客在車票有效期內,每日可享最多10程任何九龍巴士路線(包括本路線,以及聯營過海線的九龍巴士提供的班次);而B1線及B9線則分別每日可享最多各2程(不會計算每天10次合資格車程)。 上述只表列於香港西九龍站附近主要上落客位置的專營巴士及專線小巴路線。 如欲查詢更多有關香港西九龍站附近的專營巴士及專線小巴服務及收費詳情,請使用運輸署「香港出行易」流動應用程式或聯絡巴士公司或專線小巴營辦商。 除以上特快路線,乘客亦可選乘香港西九龍站附近的現有專營巴士路線前往目的地。

佐敦道46號: 九巴46線

駛經敬祖路的巴士路線曾於2017年11月到2018年2月獲准以12米巴士行走,本路線亦出現該等巴士行走此路線的特見,包括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MMC12米、富豪B9TL12米。 乘客亦可透過多元化電子支付系統(e度嘟)繳付車資,包括使用非接觸式VISA卡、JCB卡、萬事達卡、銀聯卡、Apple Pay、Google Pay、Samsung Pay、AlipayHK「易乘碼」及銀聯雲閃付「乘車碼」。 乘客使用此付款方式,使用此支付方式的乘客可享有中途下車之分段收費,以及與其他九巴/龍運獨營路線或聯營線九巴/龍運班次之轉乘優惠,惟不適用於與非九巴/龍運路線之轉乘優惠,亦不能享有「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及「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

佐敦道46號: 九巴50線

現時用車包括4輛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400(ATSE)、1輛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200 Dart 佐敦道46號 10.4米(單門版AAS)和1輛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MMC 11.3米(E6M),均屬荔枝角車廠。 2009年12月20日:本線總站由佐敦(匯翔道)巴士總站遷往佐敦(渡華路)巴士總站,以配合廣深港高速鐵路西九龍站工程。 B2層 (抵港大堂)(高度限制2.2米)則設車站停車場,包括上客區及約500個私家車車位供公眾使用。 香港西九龍站經行人天橋及行人隧道連接屯馬線柯士甸站及東湧線/機場快線九龍站。

1973年3月29日:往上水方向繞經聯合道、富美街、鳳舞街及龍翔道前往獅子山隧道,不經歌和老街以北的一段窩打老道。 此改動是因應獅子山隧道九龍入口興建交通總匯期間,該段窩打老道須臨時封閉而作出之臨時交通安排,為期三個月,生效日期原訂為3月22日,最後推遲至3月29日。 該段窩打老道重開後,此路線並無立刻恢復原線,一直拖延至六年後才取消繞經橫頭磡的安排。 2月25日:往佐敦道碼頭方向駛至上海街後,改經登打士街、彌敦道及公眾四方街,然後返回上海街原有行車路線。

站內亦有不少自助服務,包括自動櫃員機、自動售賣機和自動照相機。 近E出口的大堂已付費區亦設有香港郵政郵箱,方便乘客在車站內投寄郵件。 另外,近C出口的非付費區設有「會員服務站」,供乘客及享用港鐵友禮會的會員優惠。 佐敦(西九龍站)開經:海泓道、佐敦道、彌敦道、荔枝角道、界限街、海壇街、欽州街、長沙灣道、美荔道、荔灣道、荔景山路、敬祖路、荔景山路、聯接街及麗祖路。 麗瑤開經:麗祖路、聯接街、荔景山路、敬祖路、荔景山路、荔灣道、美荔道、長沙灣道、欽州街、荔枝角道、上海街、佐敦道及海泓道。 海防道46號位於尖沙咀海防道46號(中原樓市片區:尖沙咀)。

佐敦道46號: 尖沙咀段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18,250,年齡中位數為 42.7歲。 2005年10月31日,運輸署建議改善彌敦道的交通安全問題,提出3個方案,包括擴闊部分行人路及實施部分特別交通管制措施;限制電單車、私家車及貨車使用該段道路;或設立巴士專用線,將整段彌敦道由三線改為兩線行車,以擴闊兩邊行人路,但最終被擱置。 後來大部份的樹木因為阻礙雙層巴士行走,加上要興建工業大廈,大樹阻礙發展而被鋸去,現在只剩下九龍公園一小段仍然留有當年種下的大樹。 九龍佑寧堂亦會借出場地及設施供其他基督教團體使用,其中包括採用粵語傳道的合一堂及普通話傳道的信義會,也包括眾樂教會及基督路小教會。 佐敦道最西端原來為佐敦道碼頭,但是香港政府在1990年代將佐敦道碼頭拆卸以進行西九龍填海工程,將佐敦道伸展至西九龍填海區。

油尖旺區的佐敦@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14,950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49,800人。 主要街道包括上海街(佐敦段)、佐敦道(佐敦段)、廟街(佐敦段)、彌敦道(佐敦段)、廣東道(佐敦段)、炮臺街(佐敦段)、新填地街(佐敦段)。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統一大廈,嘉文花園,富裕臺,百安大廈,康源閣。

)於1927年成立,是香港一座英語傳道跨宗派基督新教教堂,位於九龍佐敦道4號,現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建築屬簡約垂直哥德式建築,建有中式金字瓦頂,屋頂採用香港較罕有的全木樑結構,歷史建築學者陳天權相信它可能是全港最後一座哥德復興式教堂。 佐敦道46號2025 1970年代,香港地鐵興建「修正早期系統」(有關路段現屬觀塘綫及荃灣綫),並在彌敦道與佐敦道交界處設一車站,以佐敦道之名命名為佐敦站。 )是香港九龍油尖旺區的一條道路,西起海寶路,東至加士居道,連接西九龍填海區(九龍站)及伊利沙伯醫院一帶。 連接大堂及月臺升降機曾於2017年7月14日暫停使用,以更換為較新型號,現已於2018年4月底重投服務。 佐敦站位於尖沙咀以北一帶的舊式商住區,並且鄰近山林道、伊利沙伯醫院,以及嘉諾撒聖瑪利書院及拔萃女書院等名校,故此車站客流量相當繁忙,然而與其餘同樣位處於彌敦道地底的車站相比,佐敦站的客流量已算較少。

2018年7月3日:早上八時許,一輛往渡華路方向的Enviro400(ATSE3/RT3476)於麗瑤總站上客時,有一名乘客發現下層駕駛室後的座椅上插了一枝針,於是通知車長並報警處理。 2017年1月23日:凌晨零時許,一輛往麗瑤方向的Enviro400(ATSE45/RW4801)離開海壇街「南昌街」站後,一名男乘客疑忘記落車,要求車長立刻停車不果,隨即向車長施襲,致巴士失控撞及地盤外的圍牆,車頭輕微損毀,車長輕傷送院,涉事乘客事後逃去。 2014年,此路線的雙層巴士掛牌全部改為丹尼士三叉戟 10.6米(ATS),取代富豪超級奧林比安 佐敦道46號 10.6米(ASV),全線再次低地臺化。

佐敦道46號: 班次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港景峯,美麗都大廈,華源大廈,華寶大廈,漢口中心。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3,750,年齡中位數為 45.6歲。 非專營巴士可沿匯翔道(西行)或匯民道(南行)前往香港西九龍站,並使用位於匯民道的指定上落客區上落乘客,但不準停車等候。 此路線曾是全九巴行車時間最長、第二多分站,同時也是每年虧蝕最多的路線,取消前每年虧蝕800多萬港元。 1985年3月13日:來回程改經大埔太和路介乎大埔消防局至水圍一段,不經大埔公路 – 大窩段(現時太和邨的一段)。 1983年6月29日:往佐敦道碼頭方向駛至水圍及汀角路之間時,改經A路,不經大埔公路(即現時太和邨的一段)。

2013年再改由單門版的同款巴士(AAS3/SE5981,已於2015年2月削減用車時調走)行走。 如要查詢有關路線的最新用車資訊,請參考ACROSS網站中的詳細資料。 乘客需使用同一張八達通卡/信用卡或同一流動支付工具帳戶(九巴/龍運「e度嘟」電子支付系統)享用轉乘優惠。 乘客需使用同一張八達通卡/信用卡或同一流動支付工具帳戶(九巴/龍運「e度嘟」電子支付系統)享用上述轉乘優惠。 本人已查閱貴公司的 私隱政策 和 收集個人資料聲明 ,並同意貴公司使用本人於此所填寫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

佐敦道46號: 大廈資料:可羣大廈

此路線於2000年加入空調巴士行走,用車為三輛符合歐盟二型引擎的丹尼士三叉戟10.6米(ATS4/JH7969、ATS5/JH8051及ATS6/JH8424),其後再加入兩輛同款巴士。 2002年轉為全空調服務後,改派兩輛符合歐盟三型引擎的丹尼士三叉戟(ATS)取代都城嘉慕威曼都城(M)。 至2003年,全線改派配都普車身、符合歐盟二型引擎的丹尼士三叉戟行走,全線低地臺化。 乘客亦可透過多元化電子支付系統(e度嘟)繳付車資,包括使用非接觸式VISA卡、JCB卡、萬事達卡、銀聯卡、Apple Pay、Google Pay、Samsung Pay、AlipayHK「易乘碼」及銀聯雲閃付或BoC Pay「乘車碼」。 乘客使用此付款方式,不能享有與非九巴/龍運路線之轉乘優惠,亦不能享有「公共交通費用補貼」及「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乘車優惠計劃」。 1991年10月3日:延長至佐敦道碼頭,並調高收費,以配合30線縮短至長沙灣。

旅客可由香港西九龍站步行到柯士甸站或九龍站,轉乘港鐵前往各區。 前往香港西九龍站乘搭高速鐵路的過境旅客必須持有有效的旅遊證件。 1980年12月1日:晚上十時半,一輛往上水方向的利蘭勝利二型(G217/CH2048)在彌敦道右轉窩打老道時因閃避上落客之的士,失事翻側,1人被鐵欄夾死,另37男17女傷。 石湖公立學校已在1986年遷往天平邨新校舍,並正名為「石湖墟公立學校」56近新豐路埃索油站後,舊上水總站斜對面57上水總站位於馬會道及新豐路交界上表所載資料以1975年9月11日調查當日為準。 此路線之前身19線改稱70線之後,全面改用各款二手前置引擎雙層巴士,包括AEC Regent五型(2A)及丹拿CVG5(2D)。 在1980年代上述各款二手巴士退役後,此路線改用俗稱「雞車」的利蘭勝利二型(G),雖然在數年後改用梅斯特斯平治O305(ME)、丹尼士統治者(DM)及都城嘉慕威曼都城9.7米(M),但在九十年代改回使用雞車,直至雞車退役為止。

佐敦道46號: 大廈資料:瑞香園大廈

1973年7月16日:九巴大規模重組路線編號,此路線再次更改編號,稱為50,當時行車總路程及時間為26.4英里及89分鐘,是全港行車時間最長的專營巴士路線。 1968年10月30日:配合葵涌道通車,來回程改經葵涌道及荔枝角大橋,不再途經青山公路 – 葵涌段。 本線一直受敬祖路的路面限制影響以及途經專營巴士低排放區,因此只能使用不長於11.3米以及達到歐盟五型或以上排放標準的車輛行走。 1990年代,九巴派出1970年代出廠的丹拿珍寶巴士行駛,1995年,珍寶全數退役,九巴才改用利蘭勝利二型巴士,及後再改派2軸後置引擎非空調巴士行駛(BL、MCW及丹尼士統治者巴士,這些巴士都是1980年代生產的)。 來自沿油麻地佐敦道及尖沙咀廣東道的行人,可使用附近的行人隧道經柯士甸站前往香港西九龍站,而由近九龍站的佐敦道及柯士甸道西前往香港西九龍站的行人,則可使用附近的行人路或行人天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