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保祿學校(小學部)是一間天主教的直資女校,全年學費大約$55000。 聖保祿學校(小學部)於1864 年創立,校訓是為一切人,成為一切 All things to all people。 辦學宗旨是以基督精神之價值觀為本,為學生提供美好的教與學氣氛,達致幫助學生全面發展其智能及品德的成長。
- 誠然,有些同學不喜歡參與太多活鹽,若子女比較文靜,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其他讀書風氣更為濃厚的學校則更為合一合適。
- 位於東區的港大同學會小學,有位於南區的一條龍中學港大同學會書院,中學部曾誕生DSE狀元。
- 該校直屬小學為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提供一條龍服務。
- Education Advisers按今屆IB全球學校平均分排名,整理出100間成績最好的學校,其中19間屬香港的學校,當中有4間更是排名在頭十位。
- 數學補習社課程針對數學考試常見題型加以分析,釐清數理概念,建立及提升解題解難能力,令學生處理多變的試題更有優勢。
- 港華出名校風自由,與番禺會所華仁小學有直屬關係,每年有85%的小學畢業生可直升港華。
把資訊科技設施積極運用於教學方面;鼓勵學生參加課外、校際活動及社會服務工作。 位處東區的張祝珊英文中學,為政府津貼之全日制男女中學。 在首屆中學文憑試中,8科之5級或以上比率均逾40%。 張祝珊雖為地區一級名校,但卻一直保持低調,且校風淳樸務實,深受區內家長青睞。
全港直資中學排名: 全港直資/私立小學學費排行榜
除了成績優異外,學生在體育方面亦有出色表現,當中游泳項目可稱為校技,多名學生、校友都是香港代表隊成員,甚至是香港紀錄保持者。 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第三,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源於「香港浸信會第一小學」。 現在的辦學團體是香港喇沙修士會 ,現任校長為何穎思女士。 學校的上課時間是全日,教學語言是英文,每年有測驗2次及考試2次。 香港培正中學是少數以母語教學的學校(英文科目除外)。 雖以母語教學,但數理、英文科目等同樣採用頂尖英文教材,務求為學生升學及就業提供更有利條件。
- 該校近年學費加幅頗高 至2017年度全年學費為$50,000,2021年增至$55000。
- 該校設有800多個學業成績獎、35個由舊生捐贈獎學金提供給不同領域表現優異的學生申請。
- 學校有多媒體學習中心、游泳池、演講室、舞蹈室、升學及就業輔導室同品格培育組室等。
- 該校有直屬的聖保祿中學,同位於跑馬地,升中前景優越。
由於直資學校獲政府資助,同時可收取學費,而私立學校則沒享有政府資助,故私立學校的學費一般都比直資學校高,學費最平的集中直資小學亦不為奇。 灣仔區的男校番禺會所華仁小學於2018年遷往北角百福道新校舍, 並轉為全日制小學,屆時將由12校網改為東區14校網。 華仁小學有直屬英中香港華仁書院,遷至14校網後直屬關係不變。 全港直資中學排名 不過香港華仁書院18年申請轉為直資中學失敗,與華小暫時還未「脫龍」。 傳統名校跑馬地聖保祿天主教小學校舍為二級歷史建築,為推行全日制,校舍展開改建及擴建工程,包括加建一座設24個課室的大樓。 在工程進行期間,師生需暫遷至柴灣跨區上課,校網則仍保留於灣仔區, 小學學額亦維持不變。
全港直資中學排名: 全港最新排名 (更新12月22日 10:00am)
庇理羅士在港島區有5所聯繫小學,包括軒尼詩道官立小學(上午)、軒尼詩道官立小學(下午)、李陞小學、般鹹道官立小學、香港南區官立小學、香島道官立小學,校方會預留部分學額予聯繫小學的畢業生。 「平民女名校」協恩中學創立於1936年,學業、體育、音樂、辯論等實力非凡,近30年更橫掃學界體壇,連續31年奪得學界最高榮譽——「中銀香港紫荊盃」女校組總冠軍。 全港直資中學排名2025 全港直資中學排名 協恩重視體育發展,每位學生在6年內要接觸18項運動,由此發掘人才。
此外,同年同月,又有兩名中五年級的學生家長涉嫌利誘及強迫同學出售銀行戶口和提款卡以供其清洗黑錢。 雖然過往學生的品行存在問題,但近年無論在收生質素,學生表現上已大大改善;伯裘書院於2015年曾推行「公開教室」計劃,讓校外人士在觀課後給予意見。 該計劃的概念是原自日本教育家佐藤學提倡的「學習共同體」理論,即建議教師每年最少一日開放課堂讓外界觀課,課後接受意見與批評,老師教學質素亦日見成熟。 寶血會上智英文書院,香港深水埗區石硤尾的一所天主教女子中學,該校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辦學宗旨:以全人發展為目標,學生成績與品德修養並重。
全港直資中學排名: 私立中學 名單
由於是直資中學,不參與中一統一派位,全年學費約為$64,500。 新界首位太平紳士兼元朗錦田鄧氏望族成員鄧伯裘之子前新界鄉議局主席鄧乾新為紀念其父便以伯裘教育機構名義於1954年創辦伯裘英文書院,以英文授課。 該校前校長譚萬鈞於1969年接手出任伯裘英文書院校長,其後於1973年正式接掌整間中學繼續營辦,直至2011年起擔任校監。 於1970年代至2001年前,伯裘書院曾是港英政府的買位中學。 至2003年,伯裘書院與位於元朗洪水橋的柏雨中學(已結束營辦)合併成為一所直接資助中學。 及後,伯裘於2006年投得原先預留予中華基督教會方潤華小學下午校的校舍,並將之加建,成為其新校舍。
全港直資中學排名: 拔萃男書院 Diocesan Boys’ School
2001年,政府再修訂直資計劃的條款,容許直資學校大幅增加學費,學費限制更改為不能多於資助額的二又三分之一倍,進一步吸引更多學校轉為直資。 全港直資中學排名 近年直資學校經常調整學費,家長要留意心儀直資學校學費的改變,決定是否能夠負擔。 首先,香港有3種學校:資助學校,官立學校,以及直資學校。
全港直資中學排名: 1. 教育素質
創立於1854年的聖保祿學校,名人校友輩出,採用英文教學、學生多才多藝,常為學校在校際音樂,朗誦節及田徑比賽等比賽贏取獎項 。 創於1925年的瑪利諾修院學校,是傳統的教會學校,著重全人教育,以「明德惟馨」為校訓,幫助學生發展完美的品格,成為對社會有貢獻、負責任的人,至今共有13名學生,當選成為傑出學生。 全港直資中學排名2025 具歐式建築風格的紅磚校舍,是九龍界限街上的地標建築。 1932年創校的喇沙書院,狀元輩出,會考年代共出產27名10A狀元,2003年會考學生共考獲501 個「A」,紀錄未有學校能打破。
全港直資中學排名: 學費$30,001-$40,000直資私立小學
相反,若學校位處於有書卷氣、清幽的地方,學生或多或少都會受到薰陶。 至於另一所傳統名校拔萃女書院,已截止招生,並即將進入面試階段。 校長劉靳麗娟早前受訪時表示,獲邀進入第二階段遴選的申請人,會先見老師,合適者才會見校長。 劉靳麗娟透露,她見申請人時,會盡量圍繞其個人經歷,從中發掘值得探討的話題;此外,她亦希望申請人對身邊的事具敏感度,屆時就較易打開話匣子,雙方容易交流。 由01/02學年開始,直資學校如收取的學費不高於直資單位津貼額的2 1/3(二又三分之一)倍,政府會向學校發放經常津貼的全額。
全港直資中學排名: 全港中學排名 – 2020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龍虎榜
在「大考」網站,篩選出以中文或英文教授公社科的中學,有助找出配合 貴子女語言能力的中學,亦能反映出取錄較多國際學生的中學。 注意,以中文或英文應考文憑試,都不會影響被本地大專院校取錄的機會。 部分本地中學會公佈該校學生的文憑試成績或整體表現統計,我們嘗試從這些學校的網站找到她們的有關公佈。
全港直資中學排名: 元朗區中學排名
若小學預測子女嘅成績喺屬於band 1 尾,家長可能喺自行收生階段就要留意心儀嘅中學喺唔喺屬於band 1 中或band 1 尾。 如果心儀嘅中學屬於band 1 頭,家長就要考慮清楚博唔博得咁高,風險比較大之餘仲可能浪費咗一個機會。 在2020至21學年度,直資中學會舉辦開放日或校園簡介會,今次整理了直資中學開放日或簡介會日期,如果有興趣報讀或瞭解校園情況,可以參考以下資料,在選校前,可以清晰瞭解學校的基本資訊。 嘉諾撒聖瑪利書院、聖保祿學校、瑪利諾修院學校以及英華女學校四間傳統名門女校,百年老校,校譽無分軒輊。
全港直資中學排名: 【2022 小學排名】最新香港小學排名
校內推行美感教肓、重視品德培養,使學生既有審美思維,亦有內在美。 瑪利曼中學十分著重全能發展,學生在課外活動的表現十分重要。 校秉承辦學團體「尊重個人尊嚴與價值」之宗旨,為學生提供全面教育。 讓學生透過各種學習經驗建立正確之價值觀,成為智慧愛心兼備、關懷別人和富同情心的人。 創校於1900年的英華女學校,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女校之一;亦是香港女子教育的先行者,以英語為主要授課語言,學生品學兼優,2013年出產第一名DSE狀元。
全港直資中學排名: 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 Diocesan Boys’ School Primary Division
其餘絕大部分直資中學全年學費介乎3至4萬元,比如港大同學會、德望學校,中一全年學費均是3.5萬元,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及拔萃女書院則分別是3.8萬元及3.73萬元。 本港的學校體系以公營學校為主,包括由政府直接營辦的官立學校、以及由政府全額資助但由所屬法團校董會或校董會管理的資助學校。 為提供更多元化的選擇,香港還有其他類型的學校,也就是可收取學費及按學生人數獲政府資助,並享有較大彈性的直接資助計劃(直資)學校,以及自負盈虧的私立學校。 直接資助計劃,簡稱直資,是1991年開始推行的香港教育資助計劃。
真光女書院是位於香港油麻地的一所津貼女子中學,為了紀念真光校祖美國傳教士那夏理女士。 1973年,九龍真光中學校董會得到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的協助並創立此校。 由於學校是按30年前的標準興建,為了迎合新的需求,學校作了很多工作翻新校舍基本設施,新翼已在2005年中落成。 德望學校校園中學排名第三的德望學校名氣一直沒有拔萃、喇沙、皇仁等傳統名校大。 全港直資中學排名 該校以嚴格校風及課業成績聞名,除了DSE課程,也提供APL,IGCSE,GCE/IAL和BTEC課程,全年收費介於$25,000至$27,500。 年度小一學費最平的首10間直資私立小學,其中位於青衣的地利亞(閩僑)英文小學是唯一低於$10,000,全年學費僅$7,370。
全港直資中學排名: 學校環境
以話劇學語言是培僑的課程特色之一,小學部設中國語言藝術課及英文語言藝術課。 另外提提大家,唔少直資、私立小學已經接受2021學年報名,家長應該要密切留意心儀嘅學校嘅截止報名日期,免得錯過入讀心儀學校嘅機會。 全港直資中學排名 第三,直資中學享有一筆按學校合資格學生人數計算的政府津貼,但仍可收取學費。
全港直資中學排名: 全港直資中學學費表
男拔學生以文武雙全見稱,1987年至2010年間,共出產17名會考10A狀元。 在運動方便更是無可匹敵,尤其轉直資後,幾乎壟斷學界賽事的男子組別,連續8屆成為中銀香港紫荊盃男校組的盟主。 全港直資中學排名2025 創意於1862年的皇仁書院,是香港殖民地時代第一間開辦的官立男校,逾百年來,都被譽為最頂尖的中學,亦有「狀元搖籃」之稱,在歷屆香港中學會考,皇仁書院是產生最多「十優狀元」的學校。 由1987年至2010年期間,已累積產生了55名「十優狀元」,當中 2006年更有六名學生考獲十優此兩項紀錄在香港中學會考歷史上未有學校能打破。 皇仁仔的霸氣,亦延展至DSE年代,4屆文憑試,共產生7名狀名,暫列狀元榜之首。 灣仔區(12校網)兩間軒尼詩道官立小學,皆是皇仁的聯繫小學,每年有25%小亦畢業生,可以升讀皇仁。
全港直資中學排名: 香港中學
觀塘區為全港最多資助男校的地區,其中校風純樸的聖言中學,因大學入學率多年來均保持在9成以上,故深受家長歡迎。 自1970年建校,聖言在藍田山上經歷了39個年頭,校舍結構開始老化,課室亦不敷應用,經多番申請後,2009年終獲批新清水灣道用地,並由政府斥資2.5億,打造全港首間環保示範學校。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陳瑞芝紀念中學是香港一所資助中學,校舍位於新界屯門友愛邨,現時是以英語授課的男女校。 油尖旺區坐擁不少著名英中,其中位於旺角的官校 伊利沙伯中學 (簡稱伊中),是全港首所政府男女英文中學,著名校友包括律政司司長袁國強、前廣播處處長朱培慶。 學校的設施完備,除課室及不同種類的特別室外,校園更有一個草地足球場,伊中學生不論是學業成績,還是語文、音樂、體育均表現優秀,成為區內炙手可熱的英中。 每年10至12月,小六家長們都會忙於為準備升中的子女報名參加中學開放日及簡介會。
全港直資中學排名: 公會曾肇添中學SKH TSANG SHIU TIM SECONDARY SCHOOL
有別於其他學校,聖保祿學校學生於中三及中四修讀IGCSE課程,然後於中五及中六修讀DSE或英國A-Levels課程。 聖保祿中學同埋藍田聖保祿中學係聖保祿學校嘅姐妹學校。 拔萃女書院以英語為教學語言,係拔萃女小學嘅一條龍中學,校園總面積有4.4萬平方米,有25米訓練池、1400個座位大演奏廳、 300人小教堂、田徑訓練場等一般學校不常見的設施。
學校設有 30 個課室,1 個禮堂,2 個操場,這小學佔地面積大約 8,826 平方米,屬於「特大型」的校園。 教學人員總數 66 人;班級總數為 30 班,每級約有 5 班。 總言來說,直資中學提供優質的教育,普遍良好的師資與完善的學校設備,越來越多傳統名校轉為直資,可見其素質有保證。
每項數據宜最少看近三、五年,察看趨勢,一年或偶有佳作,不足為憑;太久恐教師人員等優勢已有變動,不關目前。 唯祇有少部份中學公開此等數據,所看之中學排名有否擷取統計,佔比如何等,乃家長宜留心之處。 解決方法乃祇集中檢視最重要之關鍵數字,其餘從簡,先審視最宜量化考慮之部份,質量部份如校風體藝等另謀它法。 數據之中,最具參考價值、最量化、最容易獲取及掌握理解的,就是升學及公開試成績。 中學寒窗苦讀六年,最終目標不外爭得一席大學學位,是以該學校升讀大學學位之人數比率,至關重要,此數字充份反映其訓練學生考入大學,達成目標之能力。
請家長注意,由於各項評分和比重或多或少帶有主觀成份,或未能客觀反映各中學的實際學術或課外活動表現,此排行榜只作參考。 首先,香港有三種學校:資助學校、官立學校及直資學校。 全港直資中學排名2025 古語有云,孟母三遷,選擇學校時除了成績和校風,環境也是一大要素。 若學校環境不佳,龍蛇混雜,學生上學下課亦可能會受到影響。
全港直資中學排名: 香港有什麼直資中學?
由香港聖公會創辦的男女生壹同授課的英文中學,是香港壹間著名學校,創立於1915年(當時名為聖保羅女書院)。 早期只收女生,1918年成為香港第壹間規定學生必須穿著校服的學校。 1945年戰後復課,兼收男女學生,是香港首間男女同校學校。 2001年向政府申請成為直接資助學校,成為首間直資中學。 聖若瑟英文書院是香港首間天主教男子學校,創校於1875年,設有小學及中學,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所補助的22所傳統名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