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錄取一家等通知dcard10大著數2025!(小編貼心推薦)

2013 年,智慧型手機開始普及,創辦人也因此有了開發手機版本的想法。 為了開發 iOS 版本,他存了資金買了一臺在當時看來是天價的蘋果電腦,但買了之後才發現還要配合手機才能開發程式,他也就因此作罷。 自己雖然也是 Dcard 的愛用者,但在這次參訪之前,對於 Dcard 的起源、遠景、規模、公司文化等,其實都不甚瞭解。 我注意到男女比例也從2012年的6:4,變成了2016年的4:6,發文和參與交流的女生比例也逐步增多,美妝、穿搭等類別成爲了熱門類別。

在Dcard,只有發佈36小時以內的貼文,纔能夠上熱門。 而登上熱門的貼文,在張貼起算的36小時後,就會從熱門榜上消失。 提供2019年的網路數據,讓大家感受一下——Dcard每月流量高達17億,不重複造訪人次1100萬。 T客邦由臺灣最大的出版集團「城邦媒體控股集團 / PChome電腦家庭集團」所經營,致力提供好懂、容易理解的科技資訊,幫助讀者掌握複雜的科技動向。 「我喜歡隱私,所以才會做Dcard。」Dcard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林裕欽鮮少接受媒體採訪,更不習慣侃侃而述自己的創業經歷,因為對他來說,作風保持低調,其實也是對用戶的一種交代,「一方面是我自己的緣故,一方面也覺得這樣比較容易讓用戶有信賴感。」他說。 工作環境的影響力不可小覷,我想也正是因為這一個個「厲害的人」所帶給周遭的正面影響,Dcard 所重視的價值才得以一一實現。

一家錄取一家等通知dcard: 生活與休閒

舉例而言,上 Instagram 是想要分享生活、看 YouTube 一家錄取一家等通知dcard2025 是因為想打發時間或是吸收新知等等 一家錄取一家等通知dcard —— 而大家上 Dcard ,為的則是「討論」。 成長至今,Dcard已經成為臺灣最大的網路論壇,擁有超過400萬用戶、每月產生高達20萬篇文章、且每月吸引過15億次瀏覽量,在臺灣所有網站中流量排行13。 用Dcard的時候,我想到了2013年想做的一個產品,但是想着在大學生羣體中做一個同城換物 + 二手線下交易 + 論壇,把用戶限制在大學生羣體中,起因是因爲當時在58同城上交易被騙。 論壇主要是解決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問題,易可提供交友空間。 現在有閒魚已經可以滿足這個需求了,裏面的魚塘問答也和我當初的論壇異曲同工之妙。 不過,也有人認為原PO的回答讓人誤會,「你已經講的很積極,就是明天也可以上班的那種,當下他們回覆也是請你年後再來上班,所以當然會有後續購買相關硬體設備的處理時間」,「可以回答最快可能一週道兩週,並提出會再陸續面試其他公司,至少給公司一個底,話說太快也不對,感覺確實蠻差的,因為公司的角度會覺得,妳就是在等他一個回覆,隨時可以上班」。

  • 發帖討論類似百度貼吧,用戶發帖(Po主),後面用戶可以回帖。
  • 讓女網友想不到的是,寄完郵件當天下午,該間公司老闆竟奪命連環call連打5通電話給她,晚上甚至還傳來郵件,內容很不客氣地指責原PO,「請問有什麼問題嗎?那天不是當下已達成協議?還是妳認為口頭上的誠信不重要呢?官腔的回信不必了,那只是很明顯妳在打發我們」。
  • 作為一個平臺角色,Dcard會有客服定時巡版,處理用戶反應的問題,但除非是涉及違法事項,Dcard多數時間並不會主動介入。
  • 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 自己雖然也是 Dcard 的愛用者,但在這次參訪之前,對於 Dcard 的起源、遠景、規模、公司文化等,其實都不甚瞭解。
  • 講者說,當時沒有任何人被指派去做這件事,這個裝置是團隊中某個成員自發設計的。

隔年,Dcard加進校園聊天室功能,接著一路演變到現在的綜合性論壇。 2016年底,Dcard更是已經發展成一個每月不重複訪客800萬以上、註冊用戶數超過上百萬人的社羣平臺,用戶累計抽出超過1.5億張卡、每10秒就有一篇新文章誕生。 而Premium則是Reddit提供用戶們一個無廣告瀏覽的選擇,如同今天你購買了Youtube Premium,你在看影片時就不會因為廣告而影響觀賞體驗,同樣當Reddit會員購買Premium服務時,用戶們在該平臺上瀏覽文章時,就不會出現嵌入型的廣告內容,可以盡情暢遊於社羣討論的內容之中,這是目前Dcard沒有提供的服務。 首先讓我們來檢視Dcard競品分析表格中「主要功能」的區塊,從下方的表格中我們可以到Dcard的主要競品,臺灣PTT、美國Reddit與日本5ch在文章的產品功能上幾乎都有提供,唯一的差別在於PTT未有提供上傳與編輯影片的服務,可能是與PTT是採用學術網路作為後臺伺服器的運營有關,因此許多網友都改用GIF的方式來呈現。

一家錄取一家等通知dcard: 希望可以改善轉發貼文的功能

Dcard 相信對一個好的工作環境而言,「能跟很多厲害的人一起工作」是必要條件。 我認爲,所謂「厲害的人」除了「在特定領域有專才的人」之外,也包括在人際關係或是自我實現上表現出色的人 —— 舉例而言:積極主動的人、思辨能力強的人、善於交際而給工作環境帶來良好氛圍的人、總能如期達成目標的人等等。 如果讓員工們意識到這些因素並向彼此學習,正面影響也會就此在辦公空間中產生加乘作用。

相關功能:就是Dcard目前有提供的附加功能,如電商購物(好物研究室),內容部落格平臺(創作者俱樂部),去對標市場上主流的產品,如蝦皮購物、方格子等。 關鍵合作夥伴:Dcard為一個社羣交流平臺,其最重要的產品為「內容」,因此Dcard需要不斷地仰賴會員們在Dcard上生產的各式內容,另好物研究室與創作者俱樂部的成員也將會是Dcard的合作夥伴,一個提供商品內容,另一個提供更多專欄文章內容。 然而在此階段比較值得注意的功能有如2018年2.3.2版本所推出校園現實動態功能,讓大學生可以在學校看板以照片或影片錄製的方式來分享校園生活大小事,很像是Instagrm於2016年所推出的Story功能,但差別在於Instagram的Story可以發布在個人或商業帳號的主頁上,但Dcard的校園現實動態功能是以「學校」為主。

一家錄取一家等通知dcard: 成功關鍵:重視「匿名」與「隱私」

▲ 一羣學生約在學校旁長興街的 7–11 / 圖片來源:企參時簡報那之後兩人加入了開發團隊。 據說目前分別擔任 一家錄取一家等通知dcard iOS 與 Android 系統開發小組的組長。 沒想到過了一段時間,兩位大學生找上創辦人,說是自行開發了能夠轉載 Dcard 文章、方便在手機上閱讀的程式,並詢問創辦人是否有合作機會。 老闆在郵件中寫道,「請問有什麼問題?那天不是當下已達成協議?還是你認為口頭上的誠信不重要呢?」。 她回信婉拒的理由,別間公司開更高的薪資,且工作地點較為不便,「尚未回覆錄取通知都不算成立,這邊是你想聽到的不官腔的回覆,請注意禮貌」。

一家錄取一家等通知dcard: 廣告平臺這麼多,為什麼要選Dcard Ads?

從產品的角度看,Dcard算是一款平庸的產品,現在還算活躍的原因主要限制了用戶羣,在大學生羣中通過口碑傳播逐步增加用戶羣體。 發帖討論類似百度貼吧,用戶發帖(Po主),後面用戶可以回帖。 唯一不同的是tag別人(@)時,在Dcard上面是“B4”(代表@4樓),可以通過“B7 B9 B11”這種方式tag多個用戶。

一家錄取一家等通知dcard: Tags: dcard 熱門 發文 網路行銷 知識型網紅 導流 貼文 流量 More…

團隊內部而言,Dcard 非常重視「自主學習」,並提供了許多相關資源在幫助員工成長。 除了辦公室裡放有各領域書籍的書櫃、鼓勵員工組成讀書會以外,更開設社團讓大家可以申請想看的書/想參加的活動。 Dcard的隱私與匿名特性,成爲Dcard能一路成長的核心關鍵。 立志成爲“全臺灣最大的匿名社羣”的Dcard,會被拿來與臺灣最大的論壇PTT來進行比較,通過匿名營造了與PTT完全不同的自由與正向的討論氛圍。 ”卡稱”(我們常見的暱稱)讓作者可以選擇匿名、或是顯示學校,還可以設定自己的獨特名稱,擁有自己的標記。 從Dcard官方公佈的數據,目前已經發展成每月不重複訪客800w以上,註冊用戶百萬以上,用戶累計抽出超過1.5億張卡(6年)、每10s就有一篇新文章發佈。

一家錄取一家等通知dcard: 大學生平臺Dcard過氣?網揪致命點

比較值得注意的是,Dcard App在1.16版本時,推出了學生證進行帳號驗證的功能,不像PTT在申請帳號流程時一定要使用學校的信箱才能做帳號的驗證,而在1.17版時也提供「話題標籤」的功能,幫助使用者在搜尋文章時,後臺資料庫能夠同時在前臺搜尋框中顯示出與此標籤相關的文章。 Dcard(狄卡)社羣平臺於2011年被推出,初始只開放就讀臺大、政大的民眾註冊,後續才漸漸開放其他大學加入,後於2021年,開放非大學生的一般民眾註冊,其會員基數越來越大。 卻有一名使用者發文,認為現在Dcard文章的人氣度似乎不比以前,四年前熱門文章的愛心動輒破萬,現在則多不破5000,認為該網站的使用率是否下滑。 最後則是商城,也就是Dcard的好物研究室,點擊好物研究室可以觀察出該商城包含訂單管理、品類管理與廣告內容管理,若以臺灣較多用戶使用的Shopee App作為對標的話,Dcard的好物研究室屬於電商平臺的發展階段 ,缺乏購物車訂購流程、商傢俬訊等功能,也許這是下一階段的開發項目。 除了抽卡外,Dcard最主要的就是社羣功能,使用者可以藉由Dcard的網站或是App來透過瀏覽、發文、回應他人文章,討論區也依照內容不同分作不同討論版,每個學校也有自己的校版,只有該校學生可以在上面發文及留言。 2011年,由臺灣大學資訊管理系學生林裕欽、簡勤佑所推出的Dcard,一開始的概念很簡單,它是大學生的線上聯誼平臺,讓各校學生在午夜12點抽卡配對,並融入一些浪漫元素,只要用戶當天沒有送出邀請、就會擦身而過永遠錯過彼此。

一家錄取一家等通知dcard: 看板(話題)清單

以文章36個小時的存續時間來看,要在早上貼文,纔不會讓文章存續的36個小時內,遇到兩個半夜睡覺時間,讓有效曝光時間縮短。 在此我得特別強調,優質的內容,纔是所有技巧當中最重要的核心。 一家錄取一家等通知dcard 當然,能通過IG市場考驗的內容,在Dcard成功的機率也會大幅增加。 因此,登上熱門頁,等於是觀看次數的保證,一篇500次以上互動的熱門文章,觀看次數就算保守估計,也一定是數萬次起跳。

一家錄取一家等通知dcard: 臺灣美光遭爆裁員!桃園市勞動局說話了

透過以上的 JSON 資料,我們可以實現以下畫面的內容,比方標題,大學, like 數量,回應數量,圖片等。 團隊氛圍:因為良好的團隊氛圍,員工才會產生熱忱與認同感,並抱持著「希望這個地方更好」的動機,主動想出解決方法並付諸實現。 ▲ 香港各校校版 / 圖片來源:Dcard app 截圖根據講者所述,Dcard 團隊目前約有100多人。 這天參觀的辦公室目測約有50–60個座位,但那似乎只是 Dcard 使用的三個樓層之一。 據 Dcard 所述,根據調查目前所有香港學生中約有 2/3 知道這個平臺。

一家錄取一家等通知dcard: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NOWnews今日新聞]中國一線女星、新疆女神迪麗熱巴以《你是我的榮耀》、《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烈火如歌》等戲劇爆紅,憑藉精緻五官、精湛演技,深受廣大網友喜愛。 寒流來襲時,突然接觸到冰冷的馬桶座墊而被嚇一跳的感覺,是許多人的共同經驗。 一家錄取一家等通知dcard HCG免治貼心暖座功能,一坐下就好溫暖,搭載瞬熱式溫感水洗利用陶瓷瞬間加熱技術有效節能30%,不會因持續加熱浪費能源,也不會為了節能而忽冷忽熱,使用流動活水更為乾淨衛生。

一家錄取一家等通知dcard: 功能介紹:

作為一個極具發展潛力的社羣新星,林懷宇僅透露「成績絕對比調查的數字好」。 林懷宇也樂見,未來平臺上會湧現更多類型的文章,例如從現階段比較偏心情抒發的文章,發展出更多評論性的文章,帶動更多的討論風潮。 若說1995年誕生的批踢踢實業坊(PTT),讓現在大約25到40多歲的人們能說著共通的網路語言;那對於目前臺灣的高中生、大學生等年輕世代來說,共同的社羣記憶,或許正逐漸從PTT轉移到「Dcard」上。 T客邦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採用網站分析技術,若您點選「我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一家錄取一家等通知dcard2025 Content 欄位是文章的內容,值得注意的,文章裡可能有圖片,影片或網頁的 https 連結,我們可以找出文字裡網址出現的地方,將它換成對應的內容。

關鍵活動:Dcard為一項互聯網產品,其背後所包含的運營體系為數據管理、產品管理、內容管理、平臺運營與維護等,Dcard纔能夠持續地提供會員產品與服務。 Dcard 是全臺最大年輕人匿名社羣,因為匿名,你可以無拘束地在這裡討論不敢和朋友說的心情與祕密,也可以討論生活中發生的大小事,像是情感話題、美妝穿搭或是分享美食等各種時下議題。 看完那位老闆的回覆後,女網友直言這簡直刷新了自己三觀,最後再回覆對方,表示當下並未和老闆達成協議,而且求職者本身也有挑選公司的權利,她也傻眼表示,「我只想問,難道員工沒有選擇公司的權利嗎?今天發了offer給我,就代表我一定得去上班?做為一位公司負責人,您的回覆實在有失風度,我更加慶幸自己沒有加入貴公司」。 【Dcard 案例分享】廣告帶來的社羣高聲量 — PAZZO 眾所皆知的服飾品牌 PAZZO,多年來緊貼流行,發展成速度最快、款式眾多的的日常好感衣著。

會員中心則包含個人資料維護(帳號密碼、信箱、卡稱等),訂單維護(個人訂單列表、訂單明細等)與創作者俱樂部,該服務推測應該屬於醞釀階段,還尚未看到相關的功能與商業模式,推測未來可能會推出創作者首頁、主題分類、訂閱專欄等內容。 從上述的報導中我們可以觀察出「廣告業務」是Dcard目前最主要的收益來源,而廣告業務的收益主要是取決於該平臺的活躍會員數量,當此平臺的活躍會員數目越多,廣告的效益也就越大,目前Dcard的廣告收入來源可分為Youtube、Dcard網站與App的廣告收入,因此Dcard要如何持續透過「內容」來吸引會員造訪該平臺並願意留下來就顯得十分重要。 一家錄取一家等通知dcard2025 顧客關係:Dcard初期以「抽卡」功能的方式來維持與會員之間的關係,讓會員養成定期登入Dcard的習慣,中期則是透過優化使用者的UI/UX體驗,提供會員一個更流暢的社羣交流平臺,並收集大量的用戶數據,現階段則是有效運用這些用戶數據,給予個人化的推薦內容,來持續強化Dcard與會員間的關係。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Dcard創立初期,儘有開放臺大與政大的同學進行註冊與使用,並且會員須提供真實姓名、個人照片及學校信箱認證註冊。

但相較於Facebook不一樣的特點在於「抽卡」,Dcard在每天的午夜12點時,系統都會隨機抽出一名學伴的邀請卡給使用者,使用者在收到邀請卡瀏覽過對方的自我介紹覺得來電時,就可以送出交友邀請給對方,而收到交友邀請的人,需要在當天午夜之前送出同意交友,雙方纔能夠順利結緣,一旦超過這個時間,兩位使用者便不會再收到或是抽到彼此的Dcard邀請。 讓女網友想不到的是,寄完郵件當天下午,該間公司老闆竟奪命連環call連打5通電話給她,晚上甚至還傳來郵件,內容很不客氣地指責原PO,「請問有什麼問題嗎?那天不是當下已達成協議?還是妳認為口頭上的誠信不重要呢?官腔的回信不必了,那只是很明顯妳在打發我們」。 許多人求職投履歷時,大多會同時投好幾間,等候公司通知面試,若是有幸都能錄取,通常會做個評估再選擇到哪間公司就職。 最近有一名女網友分享,前陣子她到某間公司面試,隔日就收到對方寄來錄取通知,但她因個人考量,最後予以婉拒,並且寄電子郵件表達抱歉。 沒想到當天下午,公司老闆一連打了5通電話,甚至還傳電子郵件指責她道德有問題,這讓女網友超級傻眼。

一家錄取一家等通知dcard: 熱門新聞

結束Dcard主要產品功能之境品分析後,我們來觀察表格的下半部,也就是Dcard附加產品功能的部分。 許多用戶提出類似意見「開放給所有年齡層的下一步就是fb化」、「開放非大學生的人使用後,各種莫名其妙的公審文,而且劇情都差不多,幾乎每週都有,連抱怨隔壁班同學的文都看過了」,「看板太多真的笑死,一樣的東西硬要細分是三小」、「子板塊分的太細碎,觀看率被平分掉」。 以我的帳號來說,文章在熱門榜上消失前的最後幾個小時,平均一個小時可以多為我的IG帶來100多個追蹤者,你會真心希望他能夠一直維持在那個熱門的地方不要下來。 近一個月,我在Dcard發表兩篇非常熱門的文章,第一篇就登上全站熱門第三名。 藉著文章,我也讓更多Dcard上的年輕朋友認識我的知識型IG帳號,並帶來6000多個粉絲增長,以下是我達成這個成就的8個行銷技巧。

而越來越多的用戶、文章數,也意味著Dcard必須投注更多心力在數據的應用上,例如優化熱門文章的即時排序,以及讓用戶在抽卡時更容易配對到有共同興趣的對象等等。 ▲ 剛進門的牆上黏著的小裝置 ——「我們希望所有來到這裡的人,都有被歡迎的感覺。」/ 圖片來源:企參時拍攝Dcard 在臺灣大學生之間可以說是無人不知。 在 一家錄取一家等通知dcard Dcard 上,所有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都有其相應的「討論版」,從課業、愛情、金錢、家庭、學校生活等等等,無一缺漏。 通路:Dcard最早是透過網站的形式來提供服務,接著纔有了Dcard App,而隨著社羣媒體的興起,Dcard目前可以透過Facebook、Instagram、Youtube等行銷渠道來與會員或潛在顧客傳遞內容,如廣告投放、產品服務宣傳等。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 一家錄取一家等通知dcard2025 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 但正因為匿名,Dcard同樣得面臨平臺管理上的難題。

2021年7月,網友「警專姐」用PPT做圖整理出民進黨疫情以來爭議言行,並上傳到Dcard,但文章卻遭檢舉下架,連發文帳號都遭停權,論壇管理單位回覆「當事人覺得妨礙名譽,故審議後刪除」,引發譁然。 此網站的用戶在每個午夜12時,會收到一張系統配對的匿名邀請卡(也就是Dcard),若有興趣與對方認識的話就可以送出交友邀請,收到交友邀請的人在當天午夜之前必須同意邀請,雙方纔能成為朋友,一旦錯過之後,這兩位用戶便不會再收到或是抽到彼此的Dcard。 而對這個去年剛滿5歲的臺灣原生網路社羣平臺來說,未來絕對還有更長的路要走。 「現階段的目標,是讓更多人喜歡Dcard。當然,未來往國際市場走是一定的。」林裕欽維持一貫的低調,語氣雖然很輕、但目標說的遠大。 根據日前資策會FIND一份臺灣民眾社羣網站行為調查,在12歲至24歲的使用者之中,有48%的人都造訪過Dcard,僅次於社羣前輩Facebook、LINE、Youtube、Instagram、P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