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街實現展覽期因應不同項目有異,展期由3個月至11個月不等,想去參觀就要把握機會喇! 大家可以免費進場參觀,惟每個時段都有人數限制,入場時亦須用手機掃描「安心出行」,以及符合「疫苗通行證」實施的相關要求。 善融商務服務平臺爲第三方交易平臺及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善融商務所展示的商品/服務的標題、價格、詳情等信息由店鋪經營者自行提供,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發佈店鋪經營者負責。
為提供更廣闊的空間以實現更多的想像,油街實現於2019年進行擴展計劃,與毗連逾3,000平方米的戶外空間連合。 油街2025 新空間擁有一所兩層高的建築物作展覽及活動用途,現已正式啟用。 透過舉辦各類藝術展覽及公眾參與活動,油街實現進一步成為區內的藝術休憩空間及香港的文化地標。 被評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的前香港皇家遊艇會會所於2013年5月正式活化為藝術空間「油街實現」,場地由藝術推廣辦事處管理,定期舉辦各種藝術展覽及活動。 炮臺山油街實現全新藝術設施開幕,推出10個藝術項目並開放予公眾免費參觀!
油街: 油街
「油街實現」與地址油街12 號諧音,喻意此地作為一個起步點,通過不同的體驗,將藝術融入大眾生活,從而實現「油街實現」的願景,希望它能為藝術工作者提供一個平臺、一個機會去實現夢想。 它的英文名稱”Oi!”,是一個行動號召,邀請人們共同創造。 名字亦能聯想到 油街2025 “Oil”及「油街」,與中文名稱相連。 有興趣人士請於導賞開始前5分鐘到詢問處前集合。 在大廈林立的城市中,植物其實無處不在,而藝術裝置《賞森.悅木》就重新挑戰大家對樹木的既定形象。
- 「新域混影」屬立體數碼藝術展覽,大型屏幕呈現翻騰巨浪和藍鯨暢泳,乍看似是鯨魚在高樓大廈之間遊走,帶來視覺震撼。
- 1905年,香港船會與香港科林斯帆船會合併成為香港皇家遊艇會後,該會就著手設立新總部。
- 當時這座建築羣坐落於維多利亞港邊——誠如遊艇會的性質。
- 其他項目包括藝術展覽「未竟之園」,以不同角度演繹城市發展與自然環境之間複雜的共生關係;以中國園林概念設計虛實山石裝置的「三假山」等。
- 及後在藝術推廣辦事處籌劃下,將這所擁有紅磚瓦頂的二級歷史建築活化修復,並於2013年改名為「油街實現」,作為藝術空間開放予公眾。
- 2010年,有關香港政府部門宣佈活化該建築物為一座推廣視覺藝術的公共藝術空間,設施包括兩座分別面積達190平方米及92平方米的展覽廳及一座面積達300平方米的戶外花園。
- 其他藝術項目亦包括為期六個月的「貳零貳貳同學會」,不同的藝術家及創意單位以展示、表演和活動形式,與公眾作生活體驗交流。
則既為油街的英文名稱,也是一些年青人見面時打招呼的慣用語,以此期望吸引年青藝術工作者在此交流。 藝術推廣辦事處總監劉鳳霞表示,油街除了邀請藝術家創作,也邀請不同社羣參與活動,共同創新。 • 如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取消或改爲三號或更低信號時,距離休館時間尚有三小時或以上,而情況又許可的話,藝術空間會在兩小時內重新開放。 「油街實現」與地址油街12 號諧音,喻意此地作爲一個起步點,通過不同的體驗,將藝術融入大衆生活,從而實現「油街實現」的願景,希望它能爲藝術工作者提供一個平臺、一個機會去實現夢想。 它的英文名稱”Oi!”,是一個行動號召,邀請人們共同創造。
油街: 打卡位 《綠野油踨》 戶外壁畫地圖
展覽以數碼城市的意念變奏為題,集結了6位藝術家風格迥異的創作,大家恍如進入了一場嶄新的幻像之旅。 下圖為客席策展人及藝術家吳子昆的作品《不溫暖的溫室》。 維港海濱近年設置了不少文化和休憩熱點,特別是港島沿岸,沿岸漫步可以經過添馬公園、灣仔臨時海濱花園、東岸公園主題區、北角海濱花園等等,而當中油街實現藝術空間更是市民最愛的打卡熱點。 油街實現新藝術空間已於2022年5月24日開放予公眾。 新增設施包括油街玻璃屋、油街花園、油街涼亭及油街陽臺。 為提供更廣闊的空間以展現藝術創意,油街實現於2019年進行擴展計劃,與毗連逾3,000平方米的戶外空間連合,進一步成為區內的藝術休憩空間及文化場地。
- 「貳零貳貳同學會」由12個創意單位及藝術家向公眾進行6個月的生活體驗交流,最後再以將活動成果展示於油街玻璃屋。
- 名字亦能聯想到 “Oil”及「油街」,與中文名稱相連。
- 「數碼繆思」以數碼城市的意念變奏為主題,展覽邀請了媒體藝術家吳子昆擔任客席策展人,再聯同另外5位本地藝術家創作跨領域的影像作品。
- 而油街實現的擴展部份亦於2022年啟用,帶來逾3,000平方米的新戶外空間,可展示大型戶外藝術裝置,並有一所兩層高的新建築物,作展覽及活動用途。
- 油街(Oil Street)係北角一條馬路,由北角近港鐵炮臺山站嘅英皇道,北通到海皮,嚟個位係望維多利亞港嘅掘頭路。
多棵龍柏樹種植在油街花園,其中3棵以傾斜 10度種植在轉盤上,當其轉動時陰影、光線和圖案交錯,讓大家沉浸在「非自然的自然」裡,享受寧靜時刻。 「貳零貳貳同學會」由12個創意單位及藝術家向公眾進行6個月的生活體驗交流,最後再以將活動成果展示於油街玻璃屋。 從海外或臺灣地區來港人士已免除隔離及疫苗接種要求。 香港與內地亦全面通關,包括開放全部口岸及取消出行前核酸檢測要求!
油街: 北角一日遊6大好去處 海濱編織藝術、隱世電車飯堂|香港好去處
油街實現提供多樣化的展示平臺,以各種藝術形式連結不同人士,融和各類知識和經驗。 香港遊艇會的首棟總部於1908年建於油街,屬於美術工藝風格。 當時這座建築羣坐落於維多利亞港邊——誠如遊艇會的性質。 然而,隨著香港海岸線不斷變化延伸,它現在離維港已有幾百米遠了,而遊艇會也早已遷至別處。 油街 不過,這棟紅磚瓦頂的二級歷史建築在2013年重獲新生,成為城市中的藝術綠洲「油街實現」。 而油街實現的擴展部份亦於2022年啟用,帶來逾3,000平方米的新戶外空間,可展示大型戶外藝術裝置,並有一所兩層高的新建築物,作展覽及活動用途。
油街: 打卡位 「數碼繆思」幻像之旅
當中包括由外國團隊製作的3D立體藍鯨影像、以樹木為主題的動力裝置、戶外藝術作品等。 油街實現以藝術鏈接社羣,透過社會創意及共同策劃建立可持續將來,項目媒介包括設計、建築、當代藝術及其他創意形式;並從不同面向策劃項目,四個面向分別爲油街焦點、油街日常、油街在地和油街著綠。 油街 油街實現提供多樣化的展示平臺,以各種藝術形式鏈接不同人士,融和各類知識和經驗。 其後,香港皇家遊艇會會所被香港政府收回,更改作為職員宿舍用途;又於其旁邊興建了政府物料供應處倉庫。
油街: 油街星期天參與式藝術體驗
• 如黑色暴雨警告信號取消時,距離休館時間尚有兩小時或以上,而情況又許可的話,藝術空間會在兩小時內重新開放。 油街實現的前身爲香港遊艇會會所,於1908年落成啓用,曾經位處海邊。 油街 1930年代北角填海工程後,先後被改劃爲香港政府物料供應處員工宿舍,及古物古蹟辦事處的考古貯存倉庫。 及後在藝術推廣辦事處籌劃下,將這所擁有紅磚瓦頂的二級歷史建築活化修復,並於2013年改名爲「油街實現」,作爲藝術空間開放予公衆。
油街: 炮臺山油街實現回歸!免費入場打卡+10大藝術展覽推介 即睇開放詳情
除了上述的藝術作品,油街實現還推出節目「油街星期天」。 由即日至 9月的每個星期天,客席策展人張蓉會聯同 6位本地藝術家,透過藝術創作和線上線下的互動,展現他們對油街實現的想像,分享6道不同的風景。 由即日至 6月12日,聲音藝術家黃福權會率先帶來第一景,邀請大家走進油街花園,置身藝術家的聲音裝置中。 展覽「數碼繆思」也展示了結合藝術與科技的作品,但帶給人的感受就完全不同。
油街: 空間名
油街地皮發展規劃在1997年後已經給鎖定為香港政治化議題,香港政府原意將其發展為郵輪碼頭,並且出售地皮以興建大型商場;不過,民間利益團體積極爭取要求地皮作為非商業用途,鬥爭10年仍然未有結果,故此原地空置至今。 「新域混影」屬立體數碼藝術展覽,大型屏幕呈現翻騰巨浪和藍鯨暢泳,乍看似是鯨魚在高樓大廈之間遊走,帶來視覺震撼。 前身爲香港遊艇會的修船工場,與其說是展覽廳,不如說是個讓我們體驗藝術、開闊思想的空間? 昔日的草地滾球場蛻變成高樓叢林中難得的綠悠之地。
油街: 油街全新藝術空間明開放
多款花果樹在這裡茁壯成長、香氣飄揚,讓我們與花草植物一同感受四時的變化、色彩的迭更,在鬧市一隅感受自然的流動,欣賞大地的盛禮。 想遠離日常紛擾、避開高溫驟雨,不妨到油街涼亭稍作歇息。 它好比高速列車的停靠站,讓你放慢腳步,坐下來細看城市定格的風景。
油街: 歷史
2012年1月,發展商向城市規劃委員會遞交規劃方案,表示興建6幢住宅及1幢酒店,總樓面面積約75.56萬平方呎。 油街 當中6幢住宅的總樓面面積約43.27萬平方呎,樓高35至38層(包括3層地庫),合共提供378夥單位,平均面積約1,110平方呎。 至於酒店的總樓面面積約32.29萬平方呎,佔總樓面約43%,主要集中在第2座全幢,主要外望油街及宏安道交界的風景,其餘分佈於住宅部分的低層位置,提供約800間客房。 由於油街地皮前臨維多利亞港,日後前方更會興建海濱長廊。 此外,發展商為了增加申請成功機會,建議在項目南面設立佔地約3.98萬平方的歷史公園,以配合正在活化成為油街視覺藝術中心的皇家香港遊艇發展。
油街: 數碼繆思巨型數碼藝術裝置
遇有超強颱風引致公共交通服務嚴重受阻、廣泛地區水浸、嚴重山泥傾瀉或大規模停電情況,政府會發出「極端情況」公佈。 油街2025 想遠離日常紛擾、避開高溫驟雨,不妨到油街涼亭稍作歇息。 它好比高速列車的停靠站,讓你放慢腳步,坐下來細看城市定格的風景。 油街書房蒐集靈感,累積新知,讓創作者以不同呈現的方式,與你探討生活上的千百種可能。
油街: 炮臺山油街實現10大免費展覽!全新藝術空間 3D藍鯨巨浪/轉動樹木
在此或看書、或散步、或放空,一呼一吸青草味,放下日常的重量,體會生活的溫度,置身藝術綠洲中感知當下。 油街書房蒐集靈感,累積新知,讓創作者以不同呈現的方式,與你探討生活上的千百種可能。 昔日的草地滾球場蛻變成高樓叢林中難得的綠悠之地。 在此或看書、或散步、或放空,一呼一吸青草味,放下日常的重量,體會生活的溫度,置身藝術綠洲中感知當下。 未劃線價格:指商品的實時標價,具體成交價格根據商品參加活動,或使用優惠券,積分等發生變化,最終以訂單結算頁價格爲準。 油街政府物料供應處倉庫於1999年至2000年曾出租予本地藝術團體,成為油街藝術村;關閉後租戶大多遷往牛棚藝術村。
油街: 慢針黹牧民 @ 油街實現
2010年,有關香港政府部門宣佈活化該建築物為一座推廣視覺藝術的公共藝術空間,設施包括兩座分別面積達190平方米及92平方米的展覽廳及一座面積達300平方米的戶外花園。 2012年3月,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投資1,890萬港元,將前香港皇家遊艇會會所活化為油街實現,於2013年5月22日正式開放,並且率先舉辦以水或者海為主題的「起動!油街實現」展覽。 其後,油街實現陸續舉辦藝術會議、舊物循環再生藝術活動及草坪環境裝置藝術展覽等。 位於北角的「油街實現」,前身為香港皇家遊艇會會所,這所擁有紅磚瓦頂的二級歷史建築,於2013年活化成藝術空間後,現在更開放超過3,000平方米的新藝術空間,包括兩層高的「油街玻璃屋」,為區內提供更多藝術休憩空間。 室內及戶外的設計著重植物、人與環境之間的連繫,大家一邊漫步一邊可以細嚐花果飄香,享受寫意的感覺。 油街實現以藝術連結社羣,透過社會創意及共同策劃建立可持續將來,項目媒介包括設計、建築、當代藝術及其他創意形式;並從不同面向策劃項目,四個面向分別為油街焦點、油街日常、油街在地和油街著綠。
透過舉辦各類藝術展覽及公衆參與活動,油街實現進一步成爲區內的藝術休憩空間及香港的文化地標。 多位本地藝術家為油街戶外空間加入了不同的設計元素,例如插畫藝術家吳嘉敏製作的戶外壁畫地圖「綠野油蹤」及建築工作室napp studio創作的藝術座椅「連裏枝」等,可在恬靜中欣賞建築,感受處身自然中的一呼一吸。 「油街星期天」邀請了客席策展人張蓉去帶領6位本港藝術家,以雕塑、聲音藝術、繪畫及 植物裝置等不同形式進行創作,並提供連串參與式的藝術體驗。 「數碼繆思」以數碼城市的意念變奏為主題,展覽邀請了媒體藝術家吳子昆擔任客席策展人,再聯同另外5位本地藝術家創作跨領域的影像作品。 • 如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取消或改為三號或更低信號時,距離休館時間尚有三小時或以上,而情況又許可的話,藝術空間會在兩小時內重新開放。
油街: 項目與活動
油街(Oil 油街 Street)係北角一條馬路,由北角近港鐵炮臺山站嘅英皇道,北通到海皮,嚟個位係望維多利亞港嘅掘頭路。 油街官地好出名,以前係政府物料供應處嘅貨倉,而家係停車場,將來計劃係大型酒店加商場。 油街實現名稱來源自該建築物的地址(油街12號)的粵語諧音,也是藝術可以在油街實現的期許。
油街: 油街實現
名字亦能聯想到 “Oil”及「油街」,與中文名稱相連。 維港海濱近年設置了不少文化和休憩熱點,特別是港島沿岸,沿岸漫步可以經過添馬公園、灣仔臨時海濱花園、東岸公園主題區、北角海濱花園等等,而當中油街實現藝術空間更是市民最愛的打卡熱點。 展覽「三假山」就以中國園林的虛實山石為設計概念,3個園林讓觀眾以多感官欣賞作品,由常見的水、植物和岩石等元素,到具備聲音及震動的互動裝置,再到數碼化園林,為「園林」附上不一樣的意義。 「XCHANGE」將會舉辦一連串公眾參與活動, 為生活問題提供創造力十足的解決渠道,例如課題「揀得精」及「慶得宜」探討不同的食物選擇、飲食文化與「惜食」的宴會食物,鼓勵負責任的生活方式等。 前身為香港遊艇會的修船工場,與其說是展覽廳,不如說是個讓我們體驗藝術、開闊思想的空間? 有興趣人士請於導賞開始前5分鐘到詢問處前集合。
位於北角、前身是香港皇家遊艇會會所的油街屬二級歷史建築,2019年起擴展,連接毗連逾3,000平方米的戶外空間,並增建一幢兩層高的建築物,作展覽和活動用途。 6位香港藝術家亦以數碼城市的意念變奏為主題,帶來跨領域的影像作品展覽「數碼繆思」,將油街陽臺變成立體空間。 其他藝術項目亦包括為期六個月的「貳零貳貳同學會」,不同的藝術家及創意單位以展示、表演和活動形式,與公眾作生活體驗交流。 油街實現的前身為香港遊艇會會所,於1908年落成啟用,曾經位處海邊。 1930年代北角填海工程後,先後被改劃為香港政府物料供應處員工宿舍,及古物古蹟辦事處的考古貯存倉庫。 及後在藝術推廣辦事處籌劃下,將這所擁有紅磚瓦頂的二級歷史建築活化修復,並於2013年改名為「油街實現」,作為藝術空間開放予公眾。
後來宿舍空置,建築物被更改興建為臨時文物倉庫。 油街實現(英文:Oi!)為香港一座推廣視覺藝術的展覽及活動中心,位於香港島炮臺山油街12號近電氣道交界,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其他項目包括藝術展覽「未竟之園」,以不同角度演繹城市發展與自然環境之間複雜的共生關係;以中國園林概念設計虛實山石裝置的「三假山」等。 隨著油街實現新藝術空間開幕,油街實現邀請了多位本地和國際藝術家進行藝術創作,當中6件藝術作品各有特色,例如會旋轉的樹木裝置《賞森.悅木》,以及立體數碼藝術作品《海浪》和《鯨魚》,大家打卡的同時亦可以瞭解一下藝術家的創作理念及故事。 • 油街2025 如黑色暴雨警告信號取消時,距離休館時間尚有兩小時或以上,而情況又許可的話,藝術空間會在兩小時內重新開放。
油街: 慢針黹牧民 @ 油街實現
• 如「極端情況」取消時,距離休館時間尚有三小時或以上,而情況又許可的話,藝術空間會在兩小時內重新開放。 )是香港島炮臺山的一條街道,由港鐵炮臺山站至海岸邊,沿途經過電氣道、友邦廣場、油街實現、海逸君綽酒店、歷山酒店、維港頌等。 2000年代初期,有私人發展商建議將會所及政府物料供應處的土地更改興建為郵輪碼頭,惟受到反對及得不到香港政府支持下而擱置。 • 如「極端情況」取消時,距離休館時間尚有三小時或以上,而情況又許可的話,藝術空間會在兩小時內重新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