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蔭邨勇石樓平面圖9大優勢2025!內含石蔭邨勇石樓平面圖絕密資料

附翼在每兩個單位之間的位置都設有坐椅,供乘涼之用,唯部份屋邨已經因不同原因將座椅封閉;而走廊亦設有扶手,單位亦可輕易改裝,供輪椅人仕入住,有1/2P型和2/3P型的標準單位。 而碩門邨第一期(健碩樓及美碩樓)則恰好相反,因主樓未有提供足夠的家庭單位,故此附設使用特殊設計的新和諧式附翼大廈,主要提供1B型單位,並同時提供非標準設計的1/2P型單位。 此舉令居民等候及乘搭升降機需時甚久,尤其繁忙時間甚為嚴重。

  • 本邨由1994年7月起重建,項目編號為TW19RR,直至2005年重建完成,現時共有四座租住大廈。
  • 由於長者住屋租戶需要與其他的租戶共用設施(如:廚房及廁所),所以普遍不受長者歡迎;加上長者住屋比起獨立小型單位更不符合成本效益,因為長者住屋單位面積細,所以要提供額外的舍監服務及其他共享設施,如:休息室,共用廚房,共用廁所,共用浴室及洗衣房等等。
  • 此外,和諧式大廈可因應地盤環境而作多種改變,例如華荔邨的兩座和諧一型基座設計成停車場大樓,七樓以下有一半面積獲改造成停車場的一部份,另一半為租住單位。
  • 第二代和諧式大廈有:金坪邨、秀茂坪邨秀康樓及秀樂樓、翠屏南邨翠杭樓、翠杏樓及翠榮樓、明德邨、坪麗苑、煜明苑、顯明苑及東霖苑等。
  • 和諧二型的設計是希望取代1980年代的Y型大廈設計,但因外型龐大且擁有Y型設計低靈活性的先天缺陷,令屋邨規劃缺乏靈活,未能把地盤潛力極大化地發揮出來。

石蔭邨內有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興建,馬亞木物業的商場,位於智石樓及仁石樓下方基座。 商場對面石蔭路則有食物環境衞生署管理的北葵涌街市,則為石蔭邨內的主要街市。 另外,獲街坊稱為「葵涌旺角」之稱石蔭路,則有大量食肆及零售店,服務石籬邨及石蔭邨一帶居民,不少安蔭邨及石蔭東邨的居民也會前來購物。 石蔭邨勇石樓平面圖 禮石樓則由房屋署總建築師及梁黃顧建築師事務所聯手設計、興勝建築有限公司承建,樓高34層,並設有地庫停車場及私營安老院(位於地下至三樓)。 禮石樓原為未有發售的居屋,後來因政府停售居屋而成為租住公屋。 因此,大廈設有於出租公屋極罕見的鑽石型飯廳單位及三睡房連儲物室/衣帽間的大型單位,部份單位的房間甚至採用了私人屋苑的五邊形設計,整體單位設計與同期私人屋苑非常相似。

石蔭邨勇石樓平面圖: 和諧一型

值得一提,2001年落成的秀茂坪邨秀暉樓採用了此款大廈的單位設計,但單位不設露臺,窗戶形式、去水渠位置等亦仿照第三代設計,為全港唯一有此設計的大廈。 附翼大廈是與和諧式大廈相連的小型樓宇,至今已有和諧附翼大廈一至三型及新和諧附翼大廈一至五型。 石蔭邨勇石樓平面圖 由於單靠一座和諧式大廈並未有提供足夠的單身人士及小型家庭單位,故此房屋署特別設計附翼大廈。 石蔭邨勇石樓平面圖 這些單位與主樓共用升降機(新和諧附翼大廈五型另設有一部獨立升降機)及水電等主要設施,但每座附翼都有一條獨立的樓梯及頂樓水缸。

  • 石蔭邨本身設有一間私營合約安老院,位於禮石樓地下(部份)至三樓。
  • 值得一提,和諧式本以每人享有更多空間作設計理念(每人約10-11平方米),故此和諧式單位整體面積較其它款式的同類型單位更大,尤其是廚房面積。
  • 下列公共屋邨標準型大廈樓宇樣本平面圖只供參考,並不代表所有公屋樓宇類型。
  • 另外,獲街坊稱為「葵涌旺角」之稱石蔭路,則有大量食肆及零售店,服務石籬邨及石蔭邨一帶居民,不少安蔭邨及石蔭東邨的居民也會前來購物。
  • 值得一提,由於和諧附翼大廈興建時期極短,故此所有大廈均為第一代或第二代和諧式單位設計,並沒有採用第三代設計的和諧附翼大廈,即使主樓已改用第三代設計亦依舊不變。
  • 1995年前落成的大廈於大廈每翼的頂部均設有「抽象化」的鳥翼形石屎裝飾,於1995年左右開始落成的大廈則因為降低建築成本以及開始採用1992年改良版本而取消該裝飾,至於大廈入口及樓梯上方的裝飾及通花磚牆則獲保留至1996年左右。

部份小型單位大廈不僅為住宅、大廈基座更可以設有各種設施及用途,例如何文田邨雅文樓及欣文樓下方基座設有香港房屋委員會總部辦公大樓第4座、內有房委會會議廳、房委會展覽中心、辦公室、職員圖書館、職員餐廳、職員行人天橋等設施。 黃大仙上邨昭善樓及溢善樓下方基座則設有大型商場黃大仙中心北館及黃大仙港鐵站入口等設施。 慈安邨重建計劃第三期(現慈樂邨樂歡樓)、愛秩序灣第四期(現愛東邨愛寶樓)、梨木樹邨重建第四期(康樹樓)及將軍澳尚德邨第九期(尚美樓)等大廈是連同社區會堂一併興建。

石蔭邨勇石樓平面圖: 和諧三型

新和諧一型自2000年起,逐漸取代和諧一型設計,最後一座的和諧一型大廈位於葵青區石籬邨的石廣樓,於2002年落成。 和諧式住宅單位內部採用標準組件式設計,統一家庭單位中廚房、廁所、客飯廳及首個房間的面積,且採用無間隔設計,但單位內已在建議自行間隔房間的地方預設窗戶,住戶可因應需要自行間隔房間。 所有和諧式家庭單位均採用統一的廚廁佈局(除第三代因減去露臺而有所改動),但大窩口邨的三座和諧一型大廈採用了縮窄的露臺窗戶,廚房佈局亦與同期的第一代大廈有分別,為全港唯一有此設計的和諧式大廈。 因應新和諧式單位設計於1999年面世,於2001年尾至2003年落成的部份第三代後期和諧式屋邨採用了經改良的單位設計,家庭式單位的廚廁改為與新和諧式相近的設計,單位面積依舊不變,而和諧一型大廈電梯大堂外的平衡陣則改為每層都加設,與新和諧一型相同,是為2000年版本和諧式大廈。 此款設計僅可見於富昌邨富悅樓、石籬邨九期、長宏邨一期、鯉魚門邨一期、牛頭角上邨一期、葵盛東邨盛和樓及愛東邨愛寶樓。

早期和諧式大廈的曬衣設備設置在廚房窗外,本意乃因該處位於大廈的凹位,遠離地面行人通道,可減少衣物從高處墮下所引致的意外。 然而,正因該處位於大廈的凹位,令陽光照射的時間不多,而且鄰居的廚房油煙更容易把衣服弄污。 石蔭邨勇石樓平面圖 石蔭邨勇石樓平面圖2025 故此有些住戶違規在客廳窗外設置曬衣架,或把衣服、被褥放在附近的公園、球場曬晾。 有見原裝曬衣設備劣評如潮,房委會在興建彩盈邨時,開始更改新樓宇曬衣桿的擺放位置,從廚房變作浴室外牆。 又加上輔助設備如晾衣桿;於近年開始為所有和諧式屋邨的客廳窗外加設曬衣杆,但有不少住戶反映其設計有問題,使用非常不便。 和諧3A型減去其中一翼的兩個翼尾單位,其較矮版本為和諧3C型,和諧3B型則為標準和諧三型的較矮版本。

石蔭邨勇石樓平面圖: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北葵涌鄧肇堅室內運動場、和宜合道運動場、北葵涌游泳池及和宜合道哥爾夫球訓練場皆位置石蔭區內。 而北葵涌區內唯一一所公立圖書館--北葵涌公共圖書館,則位於石蔭路的北葵涌市政大樓內。 石蔭邨的文康設施較佳,原因是上葵涌地區的主要運動設施就在毗鄰,包括:北葵涌鄧肇堅室內運動場、和宜合道運動場、北葵涌游泳池及和宜合道哥爾夫球訓練場。 而上葵涌區內唯一的公立圖書館──北葵涌公共圖書館,則位於石蔭路的北葵涌市政大樓內。

石蔭邨勇石樓平面圖: 大廈資料:石蔭邨禮石樓

窗戶方面,客廳及睡房窗採用了同一高度的設計,而和諧一型一人單位的廚房窗則縮得比前兩代更小。 同時,因為節省建築成本,於大部份屋邨及屋苑取消屬於第三代和諧一型及三型A、C翼尾的1B型單位的三角形向外窗臺設計,僅有極少數於1997至1998年間落成的大廈仍然保留該設計,例如天慈邨、天麗苑、曉麗苑、錦豐苑第一及第二期、石籬邨石泰樓等。 ),再將原本劃作垃圾房及電錶房的位置騰出改作住宅單位用途。 故此,和諧1A型的單位總數較少,但單位間格靈活性與第二及三代和諧一型大廈相若,而且兩座大廈可選擇於1B單位的翼尾位置相連,相較只能於2B單位相連的和諧一型更有彈性。 而隨著啟德機場於1998年關閉,相關高度限制範圍亦已更改,加上近年已經採用非標準設計,此等樓宇亦不再興建,最後一座和諧1A型大廈為白田邨潤田樓,於1997年落成,並為唯一一座採用第三代設計的和諧1A型大廈。

石蔭邨勇石樓平面圖: 小型單位大廈(和諧式單位/新和諧式單位設計)

在2006年4月房委會建築小組委員會通過在新和諧一型單位中引入「通用設計」,使老人、弱能人仕、殘疾人仕、孕婦及健全人皆可方便使用單位內所有設施。 和諧二型大廈每翼翼尾採用了退臺式設計,一般樓層的翼尾單位為2B型單位,但最頂兩層的翼尾單位則為1B型單位;另外,1-3樓位於大廈入口對上的兩個單位亦特意留空,變成半開放式走廊,為和諧二型大廈的一大設計特色。 和諧二型大廈的電梯大堂延續了Y3型的中空設計,電梯大堂圍繞升降機槽而建,升降機位置與Y1及Y2型大廈相似,上方的樓層可以從中間的三角形天井看到下方的大堂,亦令大堂非常通風。 而石蔭路的北葵涌市政大樓內,由香港食物環境衞生署管理的北葵涌街市,則為石蔭邨內的主要街市。 另被街坊稱為“葵涌旺角”之稱石蔭路,則有大量食肆及零售店,服務石籬邨及石蔭邨一帶居民。

石蔭邨勇石樓平面圖: 標準型大廈樓宇樣本平面圖

寧峯苑由劉榮廣伍振民建築師(香港)有限公司設計、由瑞安承建有限公司承建;其前身是石蔭邨前第一及二座,共有四座康和型大廈、提供1280個單位、在2001年落成。 在和諧一型出現前只有30層大十字型大廈及舊十字型大廈為採用十字型設計的標準出租公屋設計;前者全港只建有八座,後者只有一座大廈仍然保留作出租公屋(其餘已經改為居屋,並透過居屋計劃出售)。 第三代設計已能提供和諧1A型原有的靈活性,因此除了取消部份升降機及天台水箱設計有異外,大廈設計與其它第三代和諧一型大廈完全相同。 再者,早期和諧式公屋為住戶提供鐵閘,但和諧式公屋鐵閘的設計容易讓人從屋外伸手入屋內開啟鐵閘,曾發生不少爆竊案,即使後來作出設計改良後仍然非常容易讓人從屋外伸手入屋內開啟鐵閘。 因此,房署斥資1500萬改善全港和諧式公屋鐵閘,在鐵閘的下半部加裝金屬條將空隙收窄,或在近大閘門鎖位置加裝金屬片遮蓋閘鎖,以防有人可從罅隙伸手扭開門鎖。 另外,房委會建築小組於2003年6月通過,今後新建的公屋不再為每戶安裝鐵閘,任由居民按規定加設鐵閘,直至2006年石硤尾邨重建第一期開始才重新提供趟閘。

石蔭邨勇石樓平面圖: 大廈設計

此外,所有和諧式大廈均使用統一的指示牌及字體設計系統(主要是名為「房署宋體」的明體,有可能參照當時其他照相排版字體而修改;後期年代實則上與「細明體」相近,甚至採用電腦向量字體),首個版本於1991年7月發表,其後曾修改若干次,所以即使屬同一代大廈設計亦可能會有相異的指示牌及字體。 亦可因應需求而改變單位設計及配搭,以提供不同數量的大、小單位。 石蔭邨勇石樓平面圖 石蔭邨的文康設施較佳,原因是北葵涌地區的主要運動設施皆劃入石蔭選區當中(但就地理位置而言較接近荃灣區的梨木樹邨)。

石蔭邨勇石樓平面圖: 位於香港葵青區的公共屋邨 / 維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書

新和諧附翼大廈一型從未曾出現過;第二型為採用2人單位的L字形大廈設計,每層設8個單位;第三型為採用1-2人單位的長型設計,可選擇每層設7個或9個單位;第四型為改用1-2人單位的第二型設計,而建築師可按地盤限制及項目對不同大小單位的需求而選擇興建附翼的款式。 新和諧附翼大廈一至四型於1998年至2002年期間落成,而所有新和諧附翼一至四型大廈均採用了第三代設計並不設露臺。 由於小型單位大廈的興建往往涉及很多不同政府部門,加上設計必須因地制宜,故此房屋署把大部份的小型單位大廈都委託聘請給私人建築師事務所按房屋署標準規格及標準單位設計去設計,到後期房署則偏向採用附翼大廈及和諧式的單位設計大廈,會根據地盤的大小而決定,向高噪音道路或鐵路一邊,更有單方向設計。 另外,小型單位大廈多設有兩個獨立電梯大堂,分別供低層長者住屋及高層獨立單位住戶使用,當中石蔭邨勇石樓更設有四個獨立電梯大堂,令兩批住戶各有兩個電梯大堂可供使用。 由於此類大廈主要照顧長者及輪椅人士而需要更高而嚴格的建築要求,其引伸出的獨特設計導致建築成本極高,因此往後房屋署已不再興建獨立的小型單位大廈,改為在非標準設計大廈設置更多小型單位,而全座均為小型單位的非標準設計大廈目前只有油麗邨信麗樓及蝶翠苑兩座大廈。

石蔭邨勇石樓平面圖: 大廈資料:石蔭邨勇石樓

第一代和諧附翼大廈於1992年發表,共有三個型號,全部只設相同的1-2人單位設計,於1994年至1997年期間落成,標準高度為15-16層,頂樓較遠離主樓的一翼設有退臺設計。 和諧附翼大廈第一型為L字形設計,每層設有10個單位;和諧附翼大廈第二型為「V」字形設計,每層設有9個單位;和諧附翼大廈第三型為長條形設計,每層同樣設有9個單位,斜放的樓梯成為此款大廈的特色。 由於單位的廚廁門全部面向起居室,故此單位並不實用,甫推出便劣評如潮,驅使房屋署著手設計新型的附翼大廈,成為後來的新和諧附翼大廈一至四型。 石蔭邨勇石樓平面圖 石蔭邨勇石樓平面圖2025 值得一提,由於和諧附翼大廈興建時期極短,故此所有大廈均為第一代或第二代和諧式單位設計,並沒有採用第三代設計的和諧附翼大廈,即使主樓已改用第三代設計亦依舊不變。

石蔭邨勇石樓平面圖: 和諧式大廈

)位於香港新界葵青區北葵涌梨木道120號,是區內第四個公共屋邨和新界第一條政府廉租屋邨,於1968年落成。 本邨由1994年7月起重建,項目編號為TW19RR,直至2005年重建完成,現時共有四座租住大廈。 石蔭邨勇石樓平面圖2025 單方向設計大廈是為瞭解決噪音問題而設計,面向噪音源頭一方不設單位,只設走廊、樓梯及升降機大堂。 單方向設計大廈沒有固定的設計,會根據地盤的大小而決定,單位大多數仍是標準和諧式設計;但可因應樓宇設計而作出少量修改,例如梨木樹邨葵樹樓的特別設計小型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