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翼大廈是與和諧式大廈相連的小型樓宇,至今已有和諧附翼大廈一至三型及新和諧附翼大廈一至五型。 由於單靠一座和諧式大廈並未有提供足夠的單身人士及小型家庭單位,故此房屋署特別設計附翼大廈。 這些單位與主樓共用升降機(新和諧附翼大廈五型另設有一部獨立升降機)及水電等主要設施,但每座附翼都有一條獨立的樓梯及頂樓水缸。
- 早期和諧式大廈的曬衣設備設置在廚房窗外,本意乃因該處位於大廈的凹位,遠離地面行人通道,可減少衣物從高處墮下所引致的意外。
- 最後,此邨及清河邨的入夥日期亦因此由2006年,分別延至2007及2008年。
- 2013年11月,位於CN5a地段業興大廈地面層的“石排灣購物中心”正式開業營運,由百佳超級市場經營,佔地2,000平方米,為居民提供各類型蔬果、急凍及冰鮮肉類、乾貨及生活用品等零售。
- 第一區工程於2011年2月中進行公開開標,同年5月27日起陸續動工,合共提供1,824個單位,於2012年底建成,2013年初陸續入夥。
- 而第3座是唯一一座沒有地下商舖,但在3樓、9樓及13樓容許指定的家庭開辦士多,而第3座是沒有公廁的,其餘的均設有公廁供商舖使用。
經開標程序後,全部公司的標書獲接納,但其中4間公司需在限期內補交文件。 工程造價由澳門幣73,494,250.00至116,429,013.00,工期由300天至360天。 石排灣邨平面圖2025 另外,小型單位大廈多設有兩個獨立電梯大堂,分別供低層長者住屋及高層獨立單位住戶使用,當中石蔭邨勇石樓更設有四個獨立電梯大堂,令兩批住戶各有兩個電梯大堂可供使用。
石排灣邨平面圖: 香港大廈搜尋
新和諧附翼大廈一至四型於1995年發表,為基於第一代和諧附翼大廈改良而成的新設計,主要改動是與相連的和諧式大廈共用屋宇設備、加設警報系統,並接駁至主大廈之警衛室以及面積由17平方米增至22平方米,從而將每座大廈的標準高度由15層增至為21層。 因應2人家庭反映1-2人單位面積過窄,故此新和諧附翼大廈除了改良原有的1-2人單位設計的廚廁使其更實用外,亦設計了一款全新的2人單位,面積約20平方米,專供2人小家庭入住。 新和諧附翼大廈一型從未曾出現過;第二型為採用2人單位的L字形大廈設計,每層設8個單位;第三型為採用1-2人單位的長型設計,可選擇每層設7個或9個單位;第四型為改用1-2人單位的第二型設計,而建築師可按地盤限制及項目對不同大小單位的需求而選擇興建附翼的款式。 新和諧附翼大廈一至四型於1998年至2002年期間落成,而所有新和諧附翼一至四型大廈均採用了第三代設計並不設露臺。
- 停車場共提供169個泊車位,其中71個輕型汽車及98個電單車泊車位;樓宇使用天然氣。
- 和諧二型大廈每翼翼尾採用了退臺式設計,一般樓層的翼尾單位為2B型單位,但最頂兩層的翼尾單位則為1B型單位;另外,1-3樓位於大廈入口對上的兩個單位亦特意留空,變成半開放式走廊,為和諧二型大廈的一大設計特色。
- 慈安邨重建計劃第三期(現慈樂邨樂歡樓)、愛秩序灣第四期(現愛東邨愛寶樓)、梨木樹邨重建第四期(康樹樓)及將軍澳尚德邨第九期(尚美樓)等大廈是連同社區會堂一併興建。
- 2012年1月4日,政府宣佈原經營者獲準將石礦場其餘土地興建12幢私人商住樓宇。
- 工程包括於CN3地段第二區及第三區之地面層設置社會服務設施,社會服務施為面積約1,700平方米的殘疾人士輔助宿舍(包括宿舍及獨立家舍)、面積約800平方米的社會工作中心及面積約1,200平方米的託兒所四部份,總建築面積合共約3,800平方米。
- 和諧式住宅單位內部採用標準組件式設計,統一家庭單位中廚房、廁所、客飯廳及首個房間的面積,且採用無間隔設計,但單位內已在建議自行間隔房間的地方預設窗戶,住戶可因應需要自行間隔房間。
天橋以三跨U字形設計,分別可跨越RD3及RD4道路,四個落腳點分別連接毗鄰CN4、CN5及CN6地段。 衛生局石排灣臨時衛生站:位於樂羣樓第5座1樓B及C,已於2022年6月1日遷往石排灣社會及衛生服務大樓地面層至二樓,並更名為石排灣衛生中心。 2022年8月4日,改為COVID-19核酸檢測站用途,由普瑞莎營運;同年12月21日改用作“社區門診”供COVID-19確診人士就診。 2010年,時任社會文化司司長張裕表示,計劃在路環石排灣都市區增設衛生中心,完善社區醫療網,滿足民眾服務需要。 基座設有停車場及商舖,開設銀行、食肆及超級市場,亦設有臨時衛生站、兒童及青少年家舍、長者日間中心、殘疾人士展能及綜合職業康復訓練中心。
石排灣邨平面圖: 經濟房屋
2010年6月13日,兩位土地佔地人配合自行搬離,政府先於同年5月分別將石排灣公屋編製施工計劃,以及石排灣公屋地段內的石礦場之平整工程落實判給,當中的平整工程可望7月動工。 被佔的土地位於鄰近路環石排灣圓形地和九澳高頂馬路的兩幅相連土地,佔地面積分別約1,500平方米和7,000平方米。 局方已分別在去年底及今年初多次接觸佔用人,明確政府立場,希望顧及公共利益及配合公屋政策,自行遷出並將土地交還特區政府,令該公屋計劃得以順利開展,而佔地人亦承諾清走土地上的物件。 由於兩幅土地的當事人表現出合作的態度,各自在限期內逐步搬走地段上的建築機器、材料等物品,將土地歸還。
兇手在翌年2月被判無限期醫院令,但於入獄七個月後暴斃。 屋邨休憩空間分為兩部分,地面設有廣場、羽毛球場、籃球場、洗手間和兒童遊樂場。 提示:此條目的主題不是石排灣公屋羣、石排灣社屋、石排灣 (香港仔)、石排灣 石排灣邨平面圖 (澳門)或石排灣 (南丫島)。
石排灣邨平面圖: 第二代(1992年版)
天橋最大跨度約為三十米、淨寬二點五米,橋底與馬路面淨空最少為五點六米。 天橋主體結構為鋼結構,整體設計滲入該區昔日為採礦場的特色,飾面以花崗石紋的玻璃為主。 )是澳門房屋局轄下的一個經濟房屋項目,位於澳門路環石排灣CN7地段,是以房屋發展合同形式興建,佔地面積2689平方米,建築面積26173平方米。 石排灣邨平面圖 據2010年的規劃,由1層地庫、4層裙樓及兩座分別為23層高及15層高的塔樓組成,合共提供366個住宅單位,包括T1一房單位18個、T2二房單位300個以及T3三房單位48個。
石排灣邨平面圖: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該項工程是按照原有石排灣公共房屋CN5a地面層建築設計的佈局,把面積約3,157平方米的社會設施空間將根據各相關部門的要求,分為社區及家庭綜合服務中心以及社區及青少年服務隊合共兩個單位的社會設施。 社區及家庭綜會服務中心主要建成為後勤用房、綜合活動室、教育學習室及辦公室等等。 而社區及青少年服務隊則主要為綜合活動室、面談室、多媒體室及辦公室等。
石排灣邨平面圖: 小型單位大廈(和諧式單位/新和諧式單位設計)
此外,和諧式大廈可因應地盤環境而作多種改變,例如華荔邨的兩座和諧一型基座設計成停車場大樓,七樓以下有一半面積獲改造成停車場的一部份,另一半為租住單位。 新和諧一型自2000年起,逐漸取代和諧一型設計,最後一座的和諧一型大廈位於葵青區石籬邨的石廣樓,於2002年落成。 石排灣邨平面圖2025 每層的單位數目為16個(第三、四、七及九款)、18個(第一、二、八及十款)或20個(第五及六款),視乎所需單位組合而定,每翼有四至五個單位。
石排灣邨平面圖: 大廈設計
房屋局於同年5月22日起向獲甄選家團寄出揀樓通知信,並分批安排於6月5日起參觀位於青洲社屋之示範單位;6月12日起則按序安排家團代表往房屋局選購單位。 2012年1月4日,為配合公共房屋政策,政府編製了石排灣都市化規劃,範圍涉及目前石礦場公司之承批地,因此,有關批地須配合規劃更改其原為工業地的用途;承批人應政府要求,早前提出申請將土地轉變為商住用地,獲政府批准。 按照既定政策原則,工業用地重利用並改為商住用途時, 必須要扣減30%的土地。 而被扣減三成土地將用作興建石排灣CN3地段公屋之公共道路及配套社會設施之用。 2010年12月23日至2011年2月10日,建設發展辦公室開展CN3第一區建造工程進行公開招標,預計將興建近900個單位,羣樓3至26樓為住宅樓層,1、2樓為平臺花園,並設有公共停車場。 2013年3月,澳門特區政府每年一度舉辦「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其中澳門最大公共房屋項目,位於路環的石排灣公屋羣成為澳門首個環保元素設計的範例。
石排灣邨平面圖: 大廈資料:石排灣邨 第2座 碧月樓
社會設施地段由三幅獨立地段組成,分別為CN6a、CN6b及CN6d地段,包括交通、衛生、教育、康體及社會服務等配套。 2013年1月31日,房屋局對石排灣社屋-樂羣樓、業興大廈經濟房屋內10個規劃作麵包店、藥房、飲食店、便利店、五金店、天然氣爐具及配套設備的售賣、安裝及維修、西醫診所之商舖進行租賃公開招標。 2013年3月26日,公屋羣首個公共停車場-“居雅大廈停車場”開放使用,初期以試驗形式豁免首12小時收費。 石排灣邨平面圖2025 2011年5月31日,常規爆破工程完成最後階段的爆破。
石排灣邨平面圖: 香港公共屋邨一覽
第一期基建工程分東西兩部分,主要包括六條全長約2000米的道路,總施工面積達73000平方米。 有關基建工程主要為建造地下管網及鋪設行車、行人道等,亦會安裝本澳首度引入的再生水管網。 有關工程自去年八月展開,進展順利,整項工程可望於2013年12月完成。 石排灣邨平面圖 2012年2月28日,政府公佈石排灣都市化規劃下石礦場土地的資料,指政府2009年編製了石排灣都市化規劃,有關用地配合規劃改為住宅用地;2011年5月,「豐怡建築材料製品有限公司」向政府遞交的一份土地利用初研方案,獲政府批准。 第一部分是用來採礦的土地,大部分為山體,第二部分是利用採礦所得的原材料,用以生產建材的工業廠房用地。 該土地批租期限為25年,分別在1995年及2005年先後續期十年。
石排灣邨平面圖: 長者鄰舍中心
因應石排灣都市化規劃及公屋項目整體性 石礦場重利用為商住用途並扣減三成土地面績. 2020年8月18日,颱風海高斯正面襲澳造成部分設施受損,澳門工會聯合總會收到居民反映, 安順大廈有天台欄杆脫落,險吹落街。 巡區更發現業興大廈多間空置舖位鐵閘再次被吹爛,部份阻擋行人道,憂區內居民步行及小朋友走動玩樂時,不慎受傷,冀望政府部門能加快處理。 位於石排灣公共房屋CN6a地段,原定於2016年竣工,後延至2020年竣工,石排灣公立學校為幼兒至中學畢業的一條龍學校,最多可設39個教學班,提供1,365個學額。 是本社區內大型綜合市政設施,內設休憩區、圖書館、熟食中心、大型超級市場、公共停車場和大型公共巴士總站。 2017年12月18日,位於石排灣綜合社區大樓3樓至5樓的蝴蝶谷停車場正式對外開放,分別提供369個輕型汽車車位及165個重型和輕型電單車車位,採用日、夜間兩個不同時段收費模式運作。
石排灣邨平面圖: 公共巴士
然而,正因該處位於大廈的凹位,令陽光照射的時間不多,而且鄰居的廚房油煙更容易把衣服弄污。 石排灣邨平面圖2025 故此有些住戶違規在客廳窗外設置曬衣架,或把衣服、被褥放在附近的公園、球場曬晾。 因此房委會決定把新和諧式大廈的曬衣設備改設於浴室外牆。 有見原裝曬衣設備劣評如潮,房委會在興建彩盈邨時,開始更改新樓宇曬衣桿的擺放位置,從廚房變作浴室外牆。 又加上輔助設備如晾衣桿;於近年開始為所有和諧式屋邨的客廳窗外加設曬衣杆,但有不少住戶反映其設計有問題,使用非常不便。 新和諧型的設計把標準二人單位改變成一種適合編配給二至三人家庭的全新小型單位,從而決解該等單位的不足問題;在第六款大廈每一隻翼的終端,均有編配給二至三人家庭的小型單位。
石排灣邨平面圖: 香港樓宇目錄
聯同附近的經屋居雅大廈、安順大廈及業興大廈(統稱石排灣公屋羣),共同享有石排灣衛生站、超級市場、銀行、市政署海島市總辦公室、街總路環社區中心等設施。 而政府將在樂羣樓後方山麓興建石排灣市政交通綜合體,內設街市大廈、熟食中心及有蓋巴士總站,2017年正式啟用。 2012年4月23日,政府預計CN3地段將於5月全面平頂,特區政府正根據《經濟房屋法》之售價原則,對石排灣公共房屋CN3地段經濟房屋之訂價及預配工作。 規劃範疇公共房屋CN3地段8座住宅大樓中,已有6座分別於3月陸續平頂,並有序開展裝修及機電等設施之安裝,其餘2座大樓亦將於5月平頂,預計同年第四季完工。
石排灣邨平面圖: 政府設施
和諧3B及3C型樓高約11至15層,最高可達24層,僅用於少部份受機場附帶建築物高度限制的地盤,例如當年在啟德機場航道以下的白田邨富田樓及裕田樓,及何文田邨和冠暉苑部份大廈。 和諧3B及3C型比三型及3A型減少兩部升降機,並將升降機房及水缸改置於頂樓較短兩翼,因此頂樓減少6至8個單位不等,並於頂樓下一層最長一翼近電梯大堂的1B單位旁加設樓梯以通往頂樓單位。 和諧三型的設計為了取代新長型及相連長型大廈,尤其針對應用於市區/擴展市區的舊屋邨呈長型,並設有高度限制的重建地盤及應用於一些呈長條型的地盤剩餘位置,靈活地把屋邨地盤可建單位極大化。 第三代和諧式大廈的公共屋邨及居屋屋苑包括有:天慈邨、興華(一)邨、天恆邨(唯一一個不提供一人單位的第三代後期版本和諧一型大廈的屋邨)、田灣邨、尚德邨、天麗苑、曉麗苑、錦豐苑(集齊前後期和諧一型的屋苑)、廣明苑、雅寧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