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民間組織本土研究社今年5月發表的一份報告指,香港各處有許多棕地、以不同方式短暫出租外界作私人用途的政府土地,其中政府可收回約1,000公頃的土地發展,興建住宅或其他有公共用途的設施。 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有意將唯一出租屋邨大坑西邨分3期重建,首兩期仍會作為租住房屋,第三期則會作為住宅出售,以抵銷興建廉租屋的虧蝕。 重建後將有5,000個單位,較重建前的1,600夥大幅增加,首兩期重建會讓所有居民原邨重置,第三期則撥作青年自置居所,預計每個單位面積約300平方呎,售價約100多萬港元。 大樓地面2層將闢設標準社區會堂,內有多用途禮堂可容納450人,建成後轉交民政事務總署。 1樓及以上共5層將用作社福用途,由社會福利署管理,其中位於1樓的長者鄰舍中心及幼兒中心,提供100個幼兒全日託管名額;而2至4樓將設置150個宿位的安老院舍,總樓面面積約1640平方米;5樓則用作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
- 就地積比轉移,操作方法是把受規劃限制或重建潛力非常有限的「送出地盤」的樓面面積,轉移到策略性位置的大型重建「接收地盤」,以增加重建潛力。
- 其次為香港小輪及市建局合作的通州街280號新盤,總樓面約14.4萬方呎,涉及262夥;據香港小輪年報資料顯示,該盤地基工程已完成,上蓋工程亦已展開,事實上該盤早前已申請預售樓花同意書,預計關鍵日期為2023年5月22日。
- 林鄭月娥提出填海的計劃後,「團結香港基金」表示十分樂見林鄭月娥也認為填海是一個「比較有效的土地供應來源」。
- 市建局作為公營機構,擁有政府所賦予的公權力,不應將賺取利潤作為首要目標,應要肩負社會責任及以市民為本。
- 港島豪宅市場屢錄高價成交個案,本地發展商也趁勢吸納豪宅區舊樓地盤。
私人財團訂立的收購價沒有一個公開統一的公式,發展商只要取得 8 成業權,便能入紙申請「強拍」重新發展土地,小業主未必有「吊高嚟賣」的議價能力,分分鐘未傾好收購價,物業就被強拍,持貨力被大大削弱。 香港早期發展的社區,至今仍有為數不少的戰時危樓和唐樓羣,這些保養失宜的樓宇,地盤面積可觀,但提供的夥數寥寥無幾,在人口不斷膨脹的大都市中,每棟得幾層高,一層又得幾房的舊樓,至及疏落的舊村,頓成規劃失當的用地。 土發公司一向自負盈虧,因長年欠缺政府注資,收購土地和安置居民的過程非常棘手,市區重建進度緩慢。 缺乏政府財政支持,土發公司市區重建項目屢受拖延,終於 2000 年,《市區重建局條例》獲得通過,獲政府注資的市局重建局(市建局)於翌年成立,頂替土發公司的角色。 要在本港增加住宅供應,除了由政府開發新發展區,亦可由市區重建局(市建局)收購土地,拆卸使用率偏低的危樓,並向高空發展,重建成摩天商廈和住宅。 房協部分的出租屋邨,例如深水埗上李屋、紅磡紅磡村、荃灣四季大廈、黃大仙啟德邨、北角健康村及觀塘的觀塘花園大廈已經重建,提供更多設計完善及備用配套設施的單位,為居民和社區帶來裨益。
海山樓重建: 規劃署:方案三層設計與海濱環境相稱
香港樓市2022|火炭是沙田新市鎮的主要工業區,近年住宅逐漸在區內落成,邁向轉型。 海山樓重建 仲量聯行研究部主管馬安平認為,中資發展商對強拍的興趣增加,部分原因是對香港樓市愈來愈熟悉,樂意參與更複雜的投資機會。 加上過去數年政府少有出售市區地皮的舉措,因此合併地皮被視為吸納地皮的有效方法,尤其是核心位置的小型地皮。
對於項目內將設有各類政府用途的空間,如新郵政辦公室、重置公廁、公共交通設施及停車場空間等,香港郵政、衛生署及建築署等政府均表示沒有負面意見。 此外,資料顯示,天星小輪鐘樓重建方案,暫定在2026年第三季提交詳細設計,並於2027年第一季度開始。 恆地(0012)兩年前以508億元奪得的中環新海濱3號商業地王,發展商去年11月向城規會遞交發展方案,並擬略為放寬建築物高度限制,以作綜合辦公室、商業及零售發展,項目非商業總樓面面積內,亦將重置受影響的郵政總局,以及重建25米高的天星小輪鐘樓。 繼日前規劃署表示不反對後,該方案今日(17日)由城規會審議,獲該會「開綠燈」,決定在有附帶條件下批准項目發展。 房屋署計劃先清拆樓齡較大的樓宇,因應港鐵興建南港島線西段,即將建造華富港鐵站的地段附近樓宇,即華安樓、華樂樓、華昌樓和華泰樓需首批清拆,首批居民2027/2028年陸續入夥,第一期拆卸和華富站建造工程會隨即展開。
海山樓重建: 香港樓市2022|誠哥將工業區改建住宅!火炭樓價將跑贏沙田!4個區內屋苑點評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上週發表上任第二份施政報告,建議建造多個人工島,得來的土地可規劃用作興建數十萬個住宅單位。 西貢區現有13個公共屋邨,除對面海邨和翠塘花園位於西貢市外,其餘均在將軍澳新市鎮,其中有3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沙田區現有23個公共屋邨,主要分佈在沙田新市鎮(包括大圍)及馬鞍山新市鎮,其中有5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深水埗區現有20個公共屋邨,其中有2個是租置計劃屋邨,以及有1個綠表置居計劃與公屋混合發展屋苑,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南區現有9個公共屋邨,大部分位於香港仔一帶,其中有2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海山樓重建 香港經濟屋宇會:原本興建和管理大角咀葛量洪夫人新村,後來因興建西九龍走廊,1977年1月1日起部份單位須由政府接管及拆卸。
- 民主派立法會議員範國威形容,林鄭月娥的計劃是「燃燒」香港的儲備。
- 市建局透過公開抽籤委聘7間獨立的專業測量師行,負責就盛德街項目的「假設重置單位呎價」進行獨立評估,專業測量師展開評估工作時,先在項目的鄰近地區選取樓齡大約為7年而單位特點及交通方便程度與盛德街項目類似的樓宇,從中選取可作比較的物業成交個案。
- 起因通常是因為開發商(私人或政府)缺乏足夠資金,無力完成工程。
- 【舊邨重建】房協筲箕灣申建646夥公屋 破天荒買私地併官地發展.
- 葵涌劏房大聯盟成員潘詠珊稱,過往於重建地區,有業主為獲得更多賠償強迫租客搬走。
- 同系西南九龍瓏璽料日內獲批預售文件,項目設於九龍站環球貿易廣場86樓的展覽廳,最快明起開放,市傳該盤不少特色戶獲買家主動洽購,當中花園大宅呎價高達3萬至4萬元,而個別頂層複式連天台天際屋意向呎價高約5.5萬元。
- 呢個表以地區劃分,再以首次入夥年份排(「一邨」、「二邨」等等有細分嘅屋邨會當係唔同屋邨同埋由原址分拆而成嘅,個表入面會放埋一齊,方便比較)。
自從上世紀初大規模填海造地算起,這一帶的市區發展已經有逾百年歷史,這亦導致該區的建築物普遍日久失修。 過去20年間,市建局已在深水埗區進行不少重建項目,像是福榮街的海峯和喜遇、順寧道的尚都、僑蔭街的一號九龍道等,通州街的映岸預計於今年推售、來年落成,兼善裏/福華街發展項目則是剛起步,估算2031年落成。 但以往的項目以需求主導模式,偏向零碎,今次擬議的研究範圍明顯全面得多。 市區重建局的深水埗地區研究即將展開,行政總監韋志成週日(12日)在網誌表示範圍定在東至巴域街及大埔道、南至界限街、西至西九龍走廊(通州街),以及北至興華街的130公頃土地間,其中南面界線銜接油旺研究範圍北端。
海山樓重建: 小業主放售西半山舊樓羣80%業權 地盤估值逾50億
政府預告研究荃灣區及深水埗地區重建,陳穎彤指過往有即將重建地區,業主會以有重建賠償為理由向租戶加租。 政府消息人士指,油旺規劃研究報告提出的轉移地積比等規劃手段,當局料於下年公佈新指引,其後會開始改劃工作。 周女士居於八文樓一帶數十年,她認為「收購梗係好啦,重建咗靚啲吖嘛」,但亦指出,會不捨得多年一起晨運的相熟鄰居,不過搬遷後亦可再聯絡,及認識新街坊,相信問題不大。 他又認為,水道公園及城市水道的計劃,可令附近一帶變得更美觀,亦加多一個休憩的地方。 至於長期的工程食否造成困擾,曾伯則表示不會擔心,「工程都係日頭啫,夜晚唔會嘈架嘛」,而即使公園封閉進行工程,亦可到其他公園休息,所以不會擔心。
海山樓重建: 重建前蘇屋邨全景
海山樓位於鰂魚湧英皇道1028號(中原樓市片區:鰂魚湧)。 爛尾建築是指建築工程已開始,在半途因故被迫停止而未能完成(樓宇、橋樑、道路或塔等)。 起因通常是因為開發商(私人或政府)缺乏足夠資金,無力完成工程。 此外,還有因爲產權發生糾紛、工程品質不合格等原因而停工的項目,也算作爛尾建築。 爛尾樓也引申出了「爛尾」小說、電視劇、動畫或漫畫,指故事半途而廢或草草了結。 所以,基於八文樓有鐵路配套效益,將來重建後變身豪宅價值不菲,以區內半新樓呎逾2萬元計算,假設每個單位有400方呎,整個6500個單位計,項目市值至少逾520億元。
海山樓重建: 香港樓市2022:火炭樓價料升8%
此外,她亦指出重建後蘇屋邨不但沿用舊蘇屋邨原有樓宇名稱為樓名,並種植相應的樹木襯託富有花名特色的樓名,例如「蘭花樓與蜘蛛蘭、牡丹樓與山茶花」等。 由周李氏建築師樓(Messrs. Chau & Lee)設計,於1961年3月接受申請,並於1963年5月全部落成,提供了1610個主力為6人房的中型單位。 最初,建築師樓們希望把單位分2大類,其中一類(佔全邨25%)是跟北角邨差不多有梗房(固定間隔房間)設計的,其餘的75%就是水凖較低的單位。 後來因要進一步減低成本,令大部份單位也取消了梗房設計,只有杜鵑樓的最大型單位(即13、14、31、32、43、44、61、62、73及74室)纔有1個大梗房及2個露臺的設計。
海山樓重建: 香港民主派47人初選案開審 國安法生效後最大規模檢控備受爭議
資料顯示,田生集團早於2011年向該地段物業進行收購,其中位於世貿中心旁的海殿大廈,據悉田生當時每實呎收購價不足2萬元,最終未獲大廈業主接受而擱置收購。 位於景隆街20至28號的新安大廈,獲新世界(0017)或有關人士自2015年起積極收購,2017年更大手斥2.15億元向賭王何鴻燊四太梁安琪旗下尚嘉控股購入約2600方呎地舖。 至於重建後新蘇屋邨的園林環境方面、則由房屋署園境師谷穎詩著手進行設計。 據谷穎詩解說指蘇屋邨重建後保留了190棵樹,當中包括由雅麗珊郡主曾在1961年11月後訪港時今日所種的樹頭菜(又稱為「魚木」、「公主樹」)、該樹齡為50多歲,並指該樹「到四五月便會開出白色和黃色的小花」。 例如時事今日,谷穎詩又指於屋邨於2018年遇上颱風「山竹」期間,幸好沒有釀成任何事故,並稱「每次風季來臨前,我們都會修剪樹枝,令樹冠平衡和疏風,不易吹倒。」。
海山樓重建: 工程時間表
【舊邨重建】房協筲箕灣申建646夥公屋 破天荒買私地併官地發展. 葵青區現有27個公共屋邨,主要在荃灣新市鎮中的葵涌和青衣島,其中有4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元朗區現有18個公共屋邨,主要在元朗新市鎮和天水圍新市鎮,其中有1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北區現有14個公共屋邨,除沙頭角邨位於沙頭角之外,其餘屋邨全部位於粉嶺/上水新市鎮,其中有4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2022年2月15日,鑑於香港爆發第五波疫情導致檢疫設施短缺,皇后山邨第1及第7座被徵用作為檢疫設施,相關居民將會延遲入夥。
海山樓重建: 項目發展資料
香港終審法院在2004年頒下判詞,指香港政府只能在有「凌駕性的公眾利益」下,才能推翻《保護海港條例》的規定,在維港範圍內進行填海。 早在1842年中國把香港島割讓給英國後,港英政府就開始填海造地計劃。 至今許多住宅區、以至赤鱲角機場等的用地,都是透過填海得來。 本土研究社研究員楊夏至接受BBC中文訪問時批評,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提出的填海計劃與政府本身預測的數字已經自相矛盾。 他指出,統計署預測香港人口到頂峯時,就是人工島建成可供入住的時候,而香港政府除了建議的人工島外,在香港其他地方還有其他土地供應。 海山樓重建 棕地(brownfield)是泛指一些已經發展而用作不同用途的土地,包括物流後勤用地、荒廢或已被破壞的農地、工場或回收場等。
海山樓重建: 香港鄰近的地區怎樣看待填海?
2016年9月蘇屋邨重建第1期第一階段的6幢住宅樓宇及蘇屋社區綜合服務大樓落成入夥。 至於第二期,則於在2019年2月落成,並早已展開預派單位程序;但是,絕大多數單位將暫時抽起,並撥為白田邨9-11及13座重建受影響居民的次要安置屋邨,供提早遷出者調遷。 三項舊樓物業樓齡均超過五十年,為相連地盤,其中規模最大為碧翠園,地盤面積約24,474平方呎,由兩座樓高15層的大廈組成,其中3層為停車場,大廈共提供96個單位,住宅部分的總實用面積為70,448平方呎。 同區由周大福(01929)相關人士收購的順寧道330至336號前公務員合作社舊樓翠華閣,最後一夥於去年底以830萬元獲承接,累計斥2.49億元收齊全數業權,料與毗鄰地盤一併發展,樓面增至逾11萬平方呎。 第一太平戴維斯估值及專業顧問服務董事總經理陳超國表示,雖然近期樓市受社會事件影響,但發展商仍積極進行業權併購,藉此打造重建項目。 市建局指,荃灣舊區一般的可用地積比偏低,樓宇普遍出現老化及失修狀況。
海山樓重建: 樓宇詳情
燕子亭復修後保留於原址;小白屋復修和活化後作商業用途;前屋邨入囗門廊將在邨內重置。 其他舊建築物如前屋邨辦事處,重建後用途稍後再作安排;前面楓林樓的部份地下大堂結構已保留和復修;部份舊邨具歷史價值的物品,將視乎情況在前楓林樓內展示;雅麗珊郡主栽種的樹都獲保留,重拾並延續集體回憶。 舊邨重建前一共有的16座樓宇全部皆以花卉的中英文名稱命名,重建後的14座樓宇名稱;@:表示之樓宇名稱在重建後的蘇屋邨14座樓宇名稱因獲得重新使用,以延續富有花名特色的樓宇名稱。 蘇屋邨建造於1960至1963年,共有16幢相連長型或Y型大廈,樓高8至18層,單位約有5,300個。 2010年11月,時任為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重新表示蘇屋邨維修成本高昂,並非不符合經濟成本效益,故全面最後考慮拆卸重建。 戰後與長沙灣新村及李鄭屋村成為一片大型的木屋區,1955年,大部份木屋被清拆以興建李鄭屋徙置區。
海山樓重建: 市區重建定義
【香港樓市2022】火炭是沙田新市鎮的主要工業區,近年住宅逐漸在區內落成,邁向轉型。 長江實業早前向城規會申請,擬把東火炭工業區重建為住宅,提供4,700多個住宅單位。 陳超國亦表示,由於政府的招標項目所需的投資金額龐大,動輒或需百億元,而強拍項目的投資金額對發展商而言較易掌握,最多約20億元已可併購地盤。 觀乎強拍項目數字自去年年中開始活躍,相信今年的強拍申請將破去年紀錄,並認為強拍將成市區土地主要來源之餘,亦成為中港發展商爭奪市區地的新戰場。 單是在今年,中資在收購舊樓項目重建的個案接連出現,如上月獲法庭頒出強制拍賣令的何文田自由道13及13A號舊樓,由萬科於本週二(23日)以底價2.491億元成功獲得。 該物業的註冊地盤面積約為2,445平方呎,第一太平戴維斯董事總經理陳超國表示,項目可根據地積比率9倍發展,估計將發展為商住項目。
海山樓重建: 馬頭角 / 土瓜灣 / 紅磡 / 九龍城
據仲量聯行早前發表的《住宅銷售報告》顯示,土地審裁處於2018年共接獲39宗強制拍賣物業申請,較2017年增加160%,主要是中資發展商亦開始注視舊樓潛在的發展機會,其中萬科置業去年更佔8宗申請,包括深水海壇街大型項目。 另外,新鴻基地產(00016)上月亦有向土地審裁處申請強拍灣仔寶靈頓道5至11號榮安大樓。 據申請文件顯示,項目樓齡達45年,新地持91.67%業權,市場估值約4億元。 翻查資料,新地去年4月及5月積極收購寶靈頓道一帶舊樓,包括寶靈頓道13、15及17號,以及與時代廣場僅一街之隔的堅拿道西11及12號等,不排除上述數個地盤會一併發展。 觀乎香港有不少舊區的住宅樓齡已達50年,而且地積比率亦偏低,香港置業行政總裁李志成表示,市區重建有助為區內注入活力,改善居住質素,亦不失為增加房屋供應的方法,建議當局做好全盤規畫,釋放土地潛力。 發展局指市建局油旺規畫研究料於今年底至明年初完成,並計畫將理念推展至荃灣等地區。
海山樓重建: 屯門
香港各區都有許多類似的棕地,有意見認為政府可先發展這些棕地,興建房屋。 對環境造成影響: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海洋保育副總監李美華指出,香港政府在推出「明日大嶼」計劃前沒有完全掌握受計劃影響地區的生態。 她接受BBC中文訪問時說,香港政府至今仍沒有對建議填海的地區進行生態價值研究,但據他們所知,該水域內島嶼的天然海岸線有珊瑚羣落,當地漁民也反映那是他們的重要漁場。 費用過高:香港官員透露,整個項目的造價高達5000億港元(約638億美元),而香港政府預計2018至2019年的政府總開支為約5500億港元。
基本上蘇屋邨的目標,是要達至提供相當闊的租金等級,可行的話,面積相同的單位按不同的舒適程度及位置來訂定不同級別的租金(並非最大面積為最貴),位於較上部份的單位租金會較貴。 1998年,房委會與香港壁畫學會合作後,並邀請壁畫學會的籌組成員兼畫家麥榮、於舊蘇屋邨舊蘇屋邨內的拱型燕子亭上繪製一幅「3D」大型天花壁畫,該壁畫為記載整個重建前的蘇屋邨面貌,面積超過120平方米。 此壁畫經居民爭取才得以保留並安置在重建後的蘇屋邨,並再次邀請麥榮為該壁畫進行修復;同時他亦為旁邊另一個涼亭繪製另一幅新壁畫,讓兩幅新舊壁畫「相映成趣」。 蘇屋邨的是房委會前身為香港的公共屋邨屋建委員會繼華富邨、愛民邨、北角邨及西環邨後策劃建設的第三個屋邨,當時獲譽為遠東規模最大的地區性住宅計劃。 上址美新裏3號華安樓,於1963年2月入夥,樓高七層,共有24夥住宅及地下五個舖位。 海山樓重建2025 及至年中動用約2.5億元,購入約90%業權,收購所有住宅及兩個地舖,物業可望在未來二至三年着手重建。
海山樓重建: 申請人料為新世界 持有80%業權
該集團早於2017年底以1.12億元購入鳴鳳街18至20號全幢物業,料未來將整合兩個地段,收購總成本料達2.5億元。 地盤合併後面積約3,600平方呎,按地積比率9倍計,可重建為一幢面積約3.24萬平方呎的商住物業。 住宅供應不足,但報告指出,自2013年政府公佈215幅有潛力改畫為住宅用途的土地後,截至今年1月,仍有69幅用地尚未啟動法定改畫程序。 基金會認為,當中25幅用地較易改畫,政府應優先處理,其中包括葵涌石排街地盤、柴灣游泳池後方等地。
他估計這裏很難管理,也很難重建,不像單幢式唐樓般容易收回業權。 「除了清潔、保安等潛在管理問題,外牆剝落也明顯,這裏的居民要怎樣大維修呢?」眼利的他,還遙指大廈天台有僭建物。 市建局採用「小區發展模式」規劃重建項目,務求帶來更大的規劃及社會裨益,並改善區內居民的生活環境。 市建局在九龍城區以這個規劃模式共開展了六個重建項目,改善區內街道網絡及可達性,亦保留街道的活力。 重建發展是市建局其中一項核心業務,透過綜合規劃,改善舊區已建設環境及基建設施的設計,並提供更多綠化環境、公眾休憩地方及社區設施用地。 殘破失修的樓宇則重建成符合現代生活標準、環保又具智能的新式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