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繞一條較長的路 未必是壞事,只因它可能會為你帶來意外的收 穫。 要重新升上大學,副學士這條路並不容易,但只要你肯盡力做好每份功課、每個測驗和考試,不要以得過且過的心態對待他們,努力總會得到回報。 路途中質疑自己時,我會望望身邊的人,告訴自己當大家都很努力,你有什麼理由退縮,以此激勵自己。 系黨委高度重視此次民主生活會,會前周密部署,結合實際制定會議方案,於線上線下設立徵求意見箱,召開意見座談會,開展談心談話,廣泛聽取本系黨員、幹部和師生的意見建議。
- 「數位人文」致力於培養學生在多種主流應用軟體的技能,將四年內所學的文哲知識進行跨領域的實踐,有助於提昇未來在職場上的競爭力。
- 本院設有五學系、二研究所—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電機工程學系、機械工程學系、紡織工程學系、資訊工程學系以及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奈米材料研究所、機械工程學系數位機電研究所。
- 例如,2018年10月本系與韓國成均館大學合辦「第二屆儒家經典的跨域傳釋國際學術研討會」;12月舉辦「中國詩學研究新視野國際學術研討會」,這些新興的研發課題在近年來都是備受全球學者關注的課題。
- 本系之專任教授,均曾獲國內外著名學府博士學位,其專業成就深受學界之肯定和推崇。
在隨後一個學期的學術成績檢討,如試讀的同學總平均成績積點未能提升至2.33或以上,將會被要求退學。 另外,如試讀的同學總平均成績積點提升至高於2.33但低於2.67,有關同學將會收到警告信並須於畢業前將總平均成績積點提升至2.67或以上方可順利畢業。 中碩三汪博潤榮獲中央研究院文哲所中碩三汪博潤榮獲中研院文哲所「2022四分溪文哲講座–書頁邊緣與文學關讀」論文徵選優等獎。 本系侯迺慧、陳大為、袁光儀、周亞民、陳靜容、李柏翰等六位老師,獲得 109 年度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
中國文學系: 學術活動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文憑試放榜只是人生的其中一個階段,港大附屬學院給予機會讓大家認清未來的路,重新出發。 感恩一進來就遇到不少良師益友,令我很快可以適應下來。 學習當然有辛苦既時候,但只要肯捱肯拼搏,有謂天道酬勤,必定會有美好的成果。 光陰似箭,昔日徬徨迷惘的心情與現在興奮雀 躍的心情形成強烈的對比。 這一年,歷經波 折,但亦能遇到一羣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及循循 善誘的老師,大家互相勉勵,共同渡過短暫而 忙碌的副學士生活。
- 副學士也許並非是同學心中所想的「大道」,但條條大路通羅馬,副學士亦不失為寶貴的學習及人生經驗。
- 在這兩年,有賴各位講師的照顧,和悉心的教導,鼓勵我重新振作。
- 這個課程由教育學院和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合辦,其後重組為五年制,畢業生可同時獲頒授中國語文研究文學士學位。
- 1937年因抗戰全面爆發,隨學校南遷,併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抗戰勝利後,於1946年北歸,恢復北大國文系的建制。
- 有見及此,人文社會科學院自2004年10月以來即推出中國語言及文學課程,務求使修讀者能通過語言及文學的訓練,培養出從事文學創作及欣賞的興趣,提高個人的語文能力,更能勝任工作上的需要。
因應全球中文熱潮,本系已規劃「華文師資班」課程,將於在職碩士專班陸續推出。 以上課程安排,尤注意到古典與現代兼顧,閱讀與習作並重,理論與實務同步。 至於碩、博士班課程,往年偏重在純文學方面,如詩詞、散文、戲曲專題研究,近年來更加重小學、經學、圖書文獻學諸課程之傳授;此外並增設文獻與資訊結合等課程,提供研究生選修。 在文學院修習一年,回望從前走過的路,真覺恍如隔世。
中國文學系: 學年度中國語文學系特殊選才口試(附考生專車登記表單)
轉型後的法學院,設有法律學研究所碩士班、法律學系法學組及財經法律組。 中國文學系2025 為大量延攬實務界優秀師資,目前除大一、大二學生仍於校本部上課外,大三、大四及研究所學生均於司法院附近的本校博愛校區進行學習與研究。 理學院的前身,為創校初期中國文化學院的理學部,於1980年配合院改校,同步改部為院。
如同學於進行學術成績檢討時總平均成績積點高於2.33但低於2.67,將會收到警告信,有關同學須於畢業前將總平均成績積點提升至2.67或以上方可順利畢業。 中國文學系 總體而言,在讀的學生與校友都認為本課程設計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他們的就學預期。 世新大學中國文學系兩年前研議是否更名為「中國文學暨傳播應用系」,有學生認為改系名事關未來就業,學校不該為招生,哄騙對新系名有幻想的學生;世新校方則指出,學校尊重中文系師生共識,暫緩改名。 高校中文系下設的本科專業一般有漢語言文學、漢語言、對外漢語、漢語國際教育、祕書學等,開設的專科專業一般有語文教育、文祕等,但在不同的高校之間中文系的專業也不盡相同。
中國文學系: 文學碩士
在香港各大學中堪稱首創,在中國大陸、臺灣、澳門乃至世界各地的高等院校中亦不多見。 豐富而多樣的科目,範圍包括中國社會與文化、宗教與思想、文學與藝術、商業與文化旅遊等。 教學的特點,除了系統性的方法學訓練和基礎知識的強化之外,還強調中國文學、史學、哲學、宗教和藝術的融會性、整合性及應用性的展現。 學員除了修讀必修的研究基礎科目之外,還可因應個人興趣及職業需要而自由選擇科目,以期獲得學習的最佳效果。 此課程多由國際性很強的專家學者擔任教授,能為愛好中國文化的人士提供高水準的學術知識,更能為教師以及從事中國商貿、外交、旅遊業務和推廣文化項目的人員提供豐富其個人文化素養、增強其事業能力的學識,故此值得特別推薦。 本系同仁立足於本職工作,並積極為大學和澳門社會服務。
中國文學系: 活動與新聞
但正因為經過兩年副學士的磨練,會更容易銜接大學的生活。 副學士為我帶來不少珍貴的回憶,成績並不代表一切,珍惜每一個時刻,留下珍貴的回憶纔是最重要。 中國文學系2025 除了一般語言課程外,同學可以主修四科核心科目,包括「英語文學導論」、「語言學導論」、「英文音韻學」、「文體學導論」等,打下穩固的學術基礎。
中國文學系: 課程宗旨
澳門大學人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 ( 簡稱中文系 ),是澳門大學最早建立的學科之一。 中國文學系 中文學科在澳門大學 40 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一直佔有重要的地位。 近些年來,大學在師資隊伍建設和學科發展方面加大對中文學科的支援力度,使得中文系在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形成了學科相對完備、師資較為雄厚、教學體制完備、學風嚴謹開放的良好態勢。 中國文學系,或作中國語言文學系、漢語語文學系和華語語文學系,簡稱中文系、漢語系或華語系,是一個隸屬於文學院的科系,主要是培養中文(漢語)語文應用、創作、文學和研究方面的人才。
中國文學系: 中國文化文學碩士課程
離開了「太空」,偶爾會有師生聚會,彼此分享近況,老師也很關心作為畢業生的我們。 升上大學,也許因為兩年時間太短,其實也沒太多人會做齊上大學的五件事。 這番話或者有些叫人難以置信,不少師兄姐也認為在「太空」的生活比較愉快,所以在努力之際,也好好珍惜在「太空」的日子吧。 不要以為副學士生涯,就等於失敗,但今日的失敗不代表什麼。 這裡的講師都願意付出心思去指導學生、關心同學,使人陪感親切,同學遇上困難應該主動去找老師幫助。 這裡不但使同學早日適應大學生活,也為將來進修打好根基,給同學有兩年時間重新規劃前程。
中國文學系: 學術榮譽及獎勵
本院不但延聘國內外優良師資來校任教,更循國際學術交流的管道,與國外姊妹校進行交換教授、交換學生等活動,希望透過國際文化交流,增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拓展國際視野。 在DSE放榜後,我選擇入讀港大附屬學院,主修中國語文。 副學士感覺上比不上大學,所以當初我都不太願意告訴身邊的人我在讀副學士。 副學士的同學,每位都有一顆奮鬥的心,大家會一起用心地做好每份功課。 大學的生活與副學士生活完全不同,大學的生活更忙碌,功課更多。
中國文學系: 研究院課程
1937年因抗戰全面爆發,隨學校南遷,併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抗戰勝利後,於1946年北歸,恢復北大國文系的建制。 1952年院系調整後,改稱中國語言文學系,並在原燕京大學新聞系基礎上設立新聞專業(1958年轉中國人民大學)。 1954年中山大學語言學系併入北大基礎上設立新聞專業(1958年轉中國人民大學)。 故東吳大學端木愷校長講座教授曾永義院士學術與風義紀念會將於11月12日(六)14:00於臺大錢思亮紀念講堂舉行。 (二)、本校其他系、所專任副教授以上之教師,亦得登記或被連署為候選人,應以書面向選薦會登記,或經本系專任講師以上教師二人(含)以上連署推薦,方得為候選人。 清華大學校友會與中國大陸廈門市政府、北京清華大學在新竹清大校內共設「清華海峽研究院」、「清華海峽研究院新竹辦公室」,遭質…
中國文學系: 課程目標及特點
但一一○學年度多所大學院校中文相關系所停招,包括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國際生學士班、高師大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靜宜大學中文碩士在職專班等。 國際交流是本院的主要發展重點,本院於2007起接受陸委會委託,舉辦「大陸地區大眾傳播研究生來臺實習」活動,邀請大陸地區大眾傳播研究生來臺實習,增進兩岸的學術交流及學生良性互動。 此外,自2011年起,設立全英文新聞碩士班,提供以全英語授課之碩士學位課程,招收世界各國之學生,提升國際化水準。 新聞暨傳播學院成立於1989年,為國內第一個從事全方位傳播專業教育的獨立學院,目前設有新聞、廣告、資訊傳播、大眾傳播四學系,以及新聞及資訊傳播研究所碩士班。 大學部以培養專業素養、實務能力俱佳的傳播專業人才為目標,四系皆有先進設備與完善實習制度;研究所旨在培養高階研究與管理人才。 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農學院將持續推動跨領域研究及產學合作,建立各系所教學及研究特色,並調整課程規劃、重視學生的產業實習,以因應未來農學院教育的發展需要,達成以學生為重心的教育目標。
中國文學系: 活動快照
中國語文研究文學士和中國語文教育學士是同期結業的雙學位課程,目標是培訓專業中國語文教師,畢業生對中國語文和文學有全面瞭解,在本地以至世界各地執教均可勝任。 中國語言及文學課程由中文系負責,為學生提供全面而深入的語言和文學訓練。 中國語文教育課程由教育學院負責,為學生提供語文教育理論和技巧的訓練。
新竹市前市長林智堅的臺大論文涉抄襲,歷經超過半年,昨晚首度發文道歉,決定撤回針對臺灣大學學位遭撤銷的訴願。 深造文憑課程-18學分 學費: 本地生學費:每一學分為港幣4,780 ,總學費 (30學分) 為港幣143,400 。
中國文學系: 活動集錦
本系課程一方面承繼博雅教育傳統,引導學生涵泳詩詞文賦的古典文學文化世界,一方面重視當代專業訓練,開拓中文或華文、漢學古今學術議題的各項研究領域。 本系以培養中文專業優秀人才為目標,宗旨為:、追求學術卓越。 中文系在清華大學整體發展的進程中,一直以學術卓越、研究與教學具有前瞻性、創新性及國際化為目標。 中文研究教學在臺灣,除了拓展國際化面向,在漢學或文化研究領域積極面向國際,開拓視野;同樣重要的,也是在臺灣或清華這個環境裡,奠定語文與文化教育的基礎。 專任教師研究、教學的成果,以及畢業學生在各領域的發展,向來獲得各界肯定,聲譽卓著。 本系專任教師的研究領域分佈於古典文學、學術思想、語文學與華語文教學以及近現代文學與文化研究等,研究成果豐碩,教學富有特色,並且經常舉辦、參與國內外各項學術活動, 教研表現在中文學界屬頂尖水準。
語文沉浸式課程由政府資助,為期八至十星期,學生可前往北京或其他中國大城市學習。 普通話和以普通話教授中文都是中國語文教育課程的必修科,有此訓練的學生參加沉浸課程時,得以融入全普通話的語境裏,同時亦可接觸當地的中國文化。 中國文學系2025 回港之前,他們會參加中國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的普通話水平測試,取得在香港任普通話教師的資歷。
中國文學系: 活動花絮
本系課程特色之一在於多元發展,領域涵蓋古典文學、學術思想、近現代文學、文化研究、文學理論、語文學以及專業寫作訓練等。 一方面提供基礎訓練,培育中國文學專業研究人才;一方面也開發各項專業分組選修學程,提供學生從事研究及就業的指引。 中國文學系 本系國際化的程度在全國首屈一指,每年均有十數名同學獲得獎助,參與國際交換學生計畫,出國研習兩個月至一年。 另每年亦有數名來自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等校的同學來系研讀,國際交流十分密切。
本院之教育目標為:培育兼通中西,並知新舊的文、史、哲學專業人才; 發揚中華文化創造現代中國新文化;養成寬大胸襟與世界觀的現代文化人。 師資優良 本系專任教師研究領域涵蓋語言文字、文學理論、古典文學、現代文學、思想探索、民間文化、戲劇創作、資訊應用、文化創意、影像設計等不同的學術面向,並能強化古典文獻與數位科技之整合。 本系課程設計包容寬廣,不但有傳統中文學科知識,也有提供跨文化、跨學科研究的科目,旨在傳授中國語言文學知識的同時,讓同學跨越科際,涉獵中外古今的不同文化範疇。 傳統科目包括中國古典文學、現代文學、文學理論、語法學、文字學等。
中國文學系: 專任教師
本院將因應國家科技發展重點計畫及時代主流產業發展趨勢,積極推動教師參與國家型研究或專案計畫,除了可確保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水準與國際接軌外,並可提昇本院的知名度與形象。 目前本院部份教師,已與業界進行密切之合作,因此本院未來將積極推動整合區域資源,以建立產學聯盟。 此外,每學期本院及系所均舉辦多場工程論壇、專題講座及研討會,聘請學術界及工業界之專家學者作專題演講,以協助學生了解學校外的業界現況,並可作為同學們就業或升學的規劃與參考。 記得一位老師說過:「走一條較遠的路不一定是壞的。」的而且確,入讀副學士不能保證你一定升讀大學,但這是一個機會。 中國文學系2025 在港大附屬學院這兩年,我讀過了一些中國語言文學的課程,例如經典文獻選讀、文學評論和語法學等等,打好了基礎,彷彿增添了一份文人的氣息。
“中文系”作爲組織機構名詞, 一般是指高等學校按專業性質設置的教學行政單位——“中國語言文學系”的簡稱,是高等院校下設的機構之一。 〈疾病場域與知覺現象:《傷寒論》中的「煩」證的身體感〉,餘舜德主編《體物入微:物與身體感的研究》,新竹:清華大學出版社,頁 ,2008年12月。 〈大鵬誰屬:解碼〈逍遙遊〉中大鵬隱喻的境界位階〉,《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48期,頁1-58,2016年3月。 〈「守靜督」與「緣督以為經」──一條體現《老》、《莊》之學的身體技術〉,《臺大中文學報》,34期,頁1-54,2011年6月。 〈疾病場域與知覺現象:《傷寒論》中「煩」證的身體感〉,《臺大中文學報》,23期,頁61-104,2005年12月。
中國文學系: 課程特色
並舉辦學術研討會,每月一次,由專任教師及博士班高年級研究生輪流發表,全系師生自由參加,切磋交換研究心得。 近年來更致力於古籍文獻的整理與研究、語言文字之專題研究、電腦與中文檢索資料庫的建立,成果卓著。 香港作為國際都市,政府一直致力提高「兩文三語」的水平。 中國文學系2025 本主修以幫助學生建立穩固語文基礎、培養語言文化素養為目的,透過修讀「古代漢語」、「中國文學評論」、「現代漢語語法與修辭」及「經典文獻選讀」等必修科,加深同學對漢語文化底蘊之瞭解。 中文大學於1998年率先開辦四年全日制中國語文教育課程,學生修畢此課程後可取得教育學士學位,相等於學位教師教育文憑資歷。
中國文學系: 中國語言文學系
累計自107年以來,連續三年獲得總辦公室列為「推薦課程」,示範了傳統的文學學科如何結合數位工具,進而培育新一代人才。 課程優質 專題導向式學習環境,更著重你的創意、構思和實作能力,並將中文專業知識融薈於文字及文案;富有競爭力的課程設計,則是逢甲中文不斷推陳出新的焦點。 中國文學 (榮譽) 文學士學位 | 中文文藝創作 (榮譽) 中國文學系 文學士學位 | 國學文學碩士學位 … 文學院一共有近三百位教授與講師,在眾多的研究領域各擅勝場、推陳出新,不僅為不同的學科訓練新一代的學術人才,同時亦致力培養年輕一代成為富有想像力的學人和具有責任心的社會公民。 落實允文允武、文理並重之辦學理念,本學院以強化全人教育與通識課程、發揮有機的學術社羣組織與功能、克盡良師敬業樂業職責,期能成為培養優秀教育、輔導及體育運動人才之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