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學校7大優勢2025!(持續更新)

九十年代學校水上活動中心香港回歸前後,經濟大起大落,加上本地教育制度正值改革時期,學校面對着多重挑戰。 由於航運業持續萎縮,加上實用中學背景,學校的收生來源一再收窄。 為解決當時困局,學校管理層與政府進行商討,最終在1997年得出將學校轉型為有宿位主流中學的方案。 1959年,政府將學校納入津貼學校編制內,提供津貼和資助,學校亦正式定名為「香港航海學校」,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大考」網站是以考評局公佈的文憑試統計資料作為參考基準,下圖中黃色線是全港日校考生在所有甲類科目中考獲各級成績的累積曲線,而這曲線在每屆文憑試都相差無幾,所以可假定為一固定的曲線。 如果全港學生是隨機分配到每所中學的話,可想像每所中學的成績曲線都與全港水平相同,但事實上,學生被分成三個組別來分派中學學額,結果全港中學的文憑試成績,也出現了三種不同的曲線。 全港學校 在統一派位機制上,家長們必須先了解子女的所屬組別,再瞭解各中學的「所屬組別」(即該校主要獲分配哪個組別的學生),選擇與自己子女的組別匹配的中學,纔有較大機會獲派家長心儀的中學。

全港學校: 九龍區小學排名

教育局自 2009 年在小學推出小班教學政策,小一班級開始逐步推行小班教學,基本每班為 25 人,若在統一派位階段有實際的需要,學校每班或需加派學生。 在2020/21學年已有 346間小學推行小班教學,佔全港資助及官立小學總數近8成。 我們根據《2021年度統一派位各小一學校網選校名冊》列出全港各校網小班教學的學校名單。 培道屬本地老牌學校,小一設4班,當中約有兩班人數為幼稚園畢業生,直升機會近半,另有逾20%女生升上聯繫女中香港培道中學。 培道小學校長兼任幼稚園部校長, 幼小關係密切,共用樓高三層的校舍。 全港學校 校舍地下主要是幼稚園的課室,方便幼兒上堂,三樓則是高年級上課的地方。

國際學校能為學生提供更多資源及更優良的師資,但其學費高昂,每年須繳付四萬至十多萬不等的學費。 然而,即使國際學校學費高昂,香港國際學校的學額仍然供不應求,可見香港家長都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聖公會仁立小學以「仁立」命名乃表彰一生忠誠侍主的鍾仁立會吏長,鍾會吏長生平致力於宣教傳道,興學育才。 除後,聖公會小學監理委員會為了表揚鍾會吏長的貢獻,特命名本校為「聖公會仁立小學」。

全港學校: 香港加拿大國際學校

可是,所有中學基本上都不會公佈獲分配學生所屬組別的百分比,家長們是無法從官方渠道得知中學的組別。 於是,眾家長通常都會從坊間不同渠道打聽各中學的組別,當中除了考慮各中學的學術表現,還會加入校風、師資、學校設施、家長評語等因素。 但歸根究底,教育局所制定的學生組別,是純粹根據學生小五至小六 3 次呈分試的成績,並沒有考慮任何校風、師資等其他因素。 所以,「大考」網站相信,單憑每所中學的學術表現,更能準確地評估該校學生的所屬組別。 全港學校 因此,「大考」網站就採用了各中學公佈的文憑試成績統計數據,來評估每所中學的所屬組別。 全港學校2025 全港學校2025 香港真光中學校風純樸,同一校舍附設幼稚園及小學部,幼稚園畢業生大多可直升小學部,而小學部與中學部則屬聯繫關係。

  • 但如果想喺國際學校讀書,家長就要特別留意小朋友嘅英語能力,因為唔少國際學校都期望自己嘅學生不論係國際生定係本地學生嘅英語能力要接近流利。
  • 而循環招生是指任何年級只要有空餘學位,就會接受入學申請,並進行入學評估,通過者會被取錄。
  • 有些國際學校可讓學生修讀外語如法文和德文,讓小朋友在吸收能力最高的時候,可以多學一種語言。
  • 九龍塘學校(小學部)為私立小學、男女校,全年學費為$57,000,1936年創立,以雙語教學,中英並重。
  • 其中一款債券為「提名權」,債券持有人必須要是家長,而每份提名權只可以提名一位孩子,可令孩子有優先入讀學校的權利,但卻不代表可以穩入學校。

學校自行決定小一收生辦法,拔萃女小學畢業生可以選擇直接升讀其接龍中學拔萃女書院。 拔萃女書院是Band1A中學,無論是學業成就還是文娛運動成就都十分出色。 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為直資小學、男校、基督教,全年學費為$43,930,2004年創立,以中文為教學語言,該校的小六學生可以選擇直接升讀其結龍中學──拔萃男書院。 想成功入讀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的話,建議留意麪試表現,因為面試表現佔分85%,其餘佔分為課外活動(5%)及幼稚園成績(5%)及與學校有關係的人(10%)。

全港學校: 聖方濟各英文小學  小一4班  學費:$47800 (分十期繳交) 教學語言:中文及英文

香港哈羅係2012年建校位於屯門掃管笏,係第一間提供宿位嘅寄宿學校,學生可以由幼稚園K3讀到十三年級,不過要去到六年級先可以寄宿。 哈羅亦都係一間行英國學制同考試制度嘅國際學校,喺九年級至十一年級會先考咗IGCSE;而十二年級到十三年級就會考A-Level。 家長可參閱入學申請表或學校網站上列明所需的文件,大部分學校都會要求家長提供子女的出生證明書正/副本、父/母身份證副本、半身近照數張、防疫注射記錄正/副本、家庭舊生證明等。 而官立津貼小學當中,全港共有11間,以12校網的灣仔區為最多教學語言為英文的小學,除了傳統名校瑪利曼小學及男校聖若瑟小學外,李陞大坑學校及官立嘉道理爵士小學亦是該區以英文為主要教學語言之小學。 聖保祿學校係一間直資天主教女校,成立於1854年,學校全年學費為$25000。 全校開36班,除咗傳統科目,學校另有開辦茗藝、以及法文、西班牙文等外語課程。

全港學校: 全港小學排名

如果家長怕麻煩,財力又許可,不想升小學和中學時考慮不同學校的話,可以就讀那些有機會原校直升的學校。 國際學校多數位於港島區的校網,其次位於九龍塘區和沙田區。 香港國際學校提供咗好少有嘅美式教育,佢哋會舉辦好多課外活動,例如有實習、跨學科研究、社區服務等,適合各種能力嘅同學仔。

全港學校: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大埔區

另外,李寶椿作為一間寄宿學校,老師同學生都係住喺校園入面,可以訓練學生獨立生活。 全港學校2025 雖然唔同學校都會有自己一個嘅收生日程,但一般都係跟以下嘅時間,家長記得要密切留意心儀國際學校嘅網頁啦。 同時根據教育局的規定,校方收取註冊費的上限為半曰班970元,全日班1,570元或每月學費的一半,以較低者為準。 每間幼稚園的收生日期都不一樣,不過大部份幼稚園都會在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期間招生,而10月至11月多為招生高峯期,為避免錯過申請期限,家長應預先向心儀幼稚園查詢招生詳情。 在延遲復課期間,學校須保持校舍開放,並加強校舍清潔和做足預防措施。

全港學校: 全港小學搜尋

因此由幼稚園起,玫瑰崗的學生已開始接觸西班牙語,至小學時更納入為正規課程,從小開始打好學習根基。 蘇浙小學幼稚園分本地課程及非本地課程,以普通話及英語作為教學語言,學生兩文三語能力高。 幼稚園在招生簡介列明,學生升讀直屬小學錄取與否須視乎學額而定。 該校本地課程原參與學券計劃,不過在2017年度起將不參加免費幼稚園計劃。 黃大仙區老校聖母幼稚園已有六十多年歷史,是少數參加學券計劃的傳統名校,新學年亦將參與免費幼稚園計劃。 其校舍與同屬會的聖母小學位於沙田坳道,聖母書院則位於龍鳳街。

全港學校: 升學攻略

中西區兩所聖心分別為資助及私立小學,兩校同位於堅道,不過分屬兩個獨立校舍。 嘉諾撒聖心學校一至三年級為下午班,四至六年級則為全日制上課,以逐步適應全日制中學生活。 其直屬中學為嘉諾撒聖心書院,該校預留85%學額予兩所聖心的畢業生,升讀機會大。 關於這裡:「升學天地」是個一站式的升學資訊平臺,網站搜邏所有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國際學校及海外升學的各方面資訊,然後製作精簡易明的網頁,讓家長們全面認識每所學校及掌握教育現況。 如對本網站有意見,或者有一些構想可豐富這網站,請電郵到:。 政府資助計劃並不包括國際學校,以學校書簿津貼計劃為例,申請學生必須為就讀於官立學校、資助學校、按位津貼學校及直資學校的小一至中六學生。

全港學校: 學費同債券制度

若家長既希望子女認識和掌握國家發展機遇之餘,同時也具備國際視野的話,位於廣州南沙,距離香港僅35分鐘高鐵車程的民心港人子弟寄宿學校便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學校以全英語教學,提供DSE及國際課程,為學生提供多元升學途徑。 該校以培養學生具備「香港根、中心國、世界觀、大格局」為理念,讓孩子既享全國大舞臺的發展空間,也擁全球大格局的胸懷。 該校即將舉行全球招生(香港場)簡介會,學校理事會主席、校長及管理團隊將現場為家長闡述辦學理念、課程、收生標準及手續等,歡迎家長報名參加。 直接資助計劃,簡稱直資,是1991年開始推行的香港教育資助計劃。 計劃目標是促進優質私立學校的發展,鼓勵提供高教育水平的非官立中學及資助學校,提高私立學校的教育質素。

全港學校: 基督教宣道會宣基小學@西貢區

除了品德教育做得好,學業成績亦有目共睹,升中派位最多學生獲派聖芳濟書院、真光女書院,也有入讀嘉諾撒聖瑪利書院、庇理羅士女子中學、華仁書院(九龍)等名校。 課程照顧學習差異,多元教育兼顧資優訓練,發展戲劇教育加強學習趣味,而且家校合作愉快,有利小朋友全面發展。 循道於1951年創校,是辦學團體循道衞理聯合教會在香港開辦的首所學校,並於2011年由原址加士居道遷至衞理道,校舍面積達9萬平方呎,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學習環境。 雖然循道與循道中學的直屬關係將結束,課程一向強調多元教育,重情又重理,情是指生命教育,關愛之情;理是指思維技巧,學習之法理。 協恩設中小幼,幼稚園獲學券資助,小學為資助學校,中學則是直資。

全港學校: 德望小學暨幼稚園  小一5班  學費:$43400 -$44,500 教學語言:中文及英文

教育局今日(一月三十一日)宣佈,根據疫情的最新發展,全港學校(包括幼稚園、小學、中學、特殊學校及提供非正規課程的私立學校)最早會在三月二日復課,但仍待進一步評估。 本列表列出香港所有辦學中的包括官立、資助、直接資助計劃和私立中學,以及英基學校協會旗下的中學和其他國際學校,以按照香港行政區劃劃分排列,同一學區的學校以創校年份排列。 其實所謂的IB課程,除了有較為人熟知的IBDP(大學預科項目),還包括了PYP(小學項目)和MYP(中學項目)兩種課程,而設有 IB課程 的學校學費普遍較高。 爸媽綜合多位專家對IB課程的介紹,同時一次過詳列全港學校IB課程(PYP21間、 MYP10間、 IBDP 33間) 的學費,方便爸媽對照。 位於灣仔皇后大道中的香港華仁書院,是香港首間由華人開辦的英文學校,以校風自由開放聞名。

本網站所提供的中學組別及排名,僅供參考,對於其準確性,及其引致的損失或傷害,「大考」網站不會負上任何責任。 聖嘉勒幼稚園與同屬會的聖嘉勒小學關係密切,雖然不保證幼稚園畢業生可以全部直升小學部,但升讀小學部的優勢大。 小學部會因應幼稚園部畢業生的品德及和學術能力進行內部評核,揀選適合的學生升讀, 而毋須參與面試。

拔萃女小學創立於1860年,是一間以英文為教學語言的基督教直資女校,全年學費$70,000,於今次整合小學排名中位居第一。 拔萃女小學致力提供全人教育,以民主博愛精神發揚基督教義及中國傳統文化。 全港學校2025 不止注重學生的學業成就,亦鼓勵學生發揮不同領域的潛能,多元發展。 全港學校2025 從小學開始便注重品德教育,希望學生成為充滿自信及富責任的公民。

聖雅各既沒直屬也沒聯繫中學,卻依然深受家長歡迎,推行品德教育多年,既教授傳統中國的道德觀念,也堅守基督教信念,學生品德在區內數一數二。 雖然該校為中文小學,但學生的英語水平高,升讀英中的機會同樣高,每年有逾半畢業生獲派英中。 位於大坑的香港真光中學(小學部)為男女校,出名重視培養學生品德,而且推行「普教中」多年,成效顯著。 雖然直屬中學為女校,但男生的升中成績一向不俗,多數是港島區名校,如皇仁書院、聖保羅書院及金文泰中學等;中學部保留 25% 的學位給聯繫小學,升學有一定保證。 雖然聖彼得不如部分名小學有一條龍或直屬中學,但升中派位成績優異,學生多升讀英皇書院、聖類斯中學、英華女學校、聖嘉勒女書院等名校。

全港學校: 【《優質教育+》之校長教路】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愉快學習實踐全人教育 一條龍直資小學免呈分試

但如果想喺國際學校讀書,家長就要特別留意小朋友嘅英語能力,因為唔少國際學校都期望自己嘅學生不論係國際生定係本地學生嘅英語能力要接近流利。 為咗測試面試學生嘅英語水平,大部份嘅國際學校都會有英文入學筆試同即場面試,學生必須要通過咗先可以入讀,所以家長幫仔女報讀國際學校嘅時候要特別留意同儘早要訓練嚇佢哋嘅英語水平啦。 全港有大約 545 間小學,我們根據他們的 資助種類、所屬宗教、小學校網、學生性別、升中備註,整理了以下目錄,方便你查閱和多方面瞭解小學的分佈。 請使用提供的篩選名單功能,點擊個別連結,會加載學校的詳細資訊網頁。

全港學校: 聖士提反書院附屬小學  小一4班  學費:$89500 – 教學語言:英文    直屬

直資學校由法團校董會/校董會自行管理,可收取學費,並享有一筆按學校合資格學生人數計算的政府津貼。 記者翻查教育局網頁最新上載之《小學概覽2020》中,發現教學語言為英文的全港直資、私立、官立及資助小學共有32間,當中不乏深受家長追棒的「名校」,同時亦有不少隱世英小,可能連該區的家長也未必知道。 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係一間位於新界上水嘅男女英文中學,以英文為主要教學語言。 學校喺成立初期係第五組別,後來經師生努力,喺2007年、2008年同2015年嘅會考同文憑試分別誕生咗三位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