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球是一種容易學習,而且運動量適中的球類活動,任何年齡人士均可參與,老人家尤其適合。 元朗的鄉紳於1936年開始集資興建中學,元朗公立中學遂於1946年落成。 水牛嶺2025 跑到公園,先到水牛嶺平房區紀念碑看,紀念碑旁的草坡剛剛蓋上一層黃色落葉,黃葉綠草藍天,三種顏色構成美麗的畫面。 重訪港頭村李氏家祠及排屋,然後繞過欖喜路,跑去水牛嶺元朗公園,目的地是往二次世界大戰殉難同胞墓悼念。 從咖啡館步行6分鐘至粉嶺站,再坐一個站到上水欣賞黃花風鈴木。
水牛嶺還有數個當地鄧族先人墓穴(位於現時公園北路),水邊村村民四百多個安放骸骨金塔(位於現時公園南路)。 元朗博愛醫院董事局祈求風調雨順,在水牛嶺設殉難同胞公墓 (水牛嶺義塚),埋葬三百多具骸骨,超度二次大戰遭日軍屠殺殉難同胞。 水牛嶺平房區(Shui Ngau Ling Cottage Area)是因應元朗水災而興建的徒置區,在1963年啟用,1986年底拆卸。 水牛嶺2025 水牛嶺2025 已停辦的新界郊區巴士路線57,由九巴營辦,來往元朗(東)及白泥,於1984年被新界專綫小巴33線取代。
水牛嶺: 元朗公立中學 學校地圖
和大埔萬安墳相同,在上環天后宮的1974年「天后宮碑記」中有所提及(參考《香港碑銘彙編》,提到「在本港新界上水及大埔築有均安及萬安塚,為收葬興建廣九鐵路時英段沿途所檢獲之枯骨」)。 位處佛頭洲山上的釐廠義塚,紀念於同治十三年(1874)甲戌風災而遇難的十一位拖船人員。 由於屬政府官員,因此碑上刻有皇清敕授,有其歷史價值。 近年鄰近急速發展屏風樓,所以在公園中漫步,也可以看到翠韻華庭、藝典居、柏麗豪園、御景園、朗庭園等屋苑。 為提倡保育野生雀鳥、蝴蝶和蜻蜓,元朗公園特闢設此「蝴蝶閣」。
1961年,水牛嶺平房區落成揭幕,平房區設有一座日晷儀,四面刻上中、英、法及荷四種文字,紀錄開村緣起。 平房區規劃為八階六列、共197間每五間相連的石屎平房。 髹上不同顏色的平房有客廳、睡房和廚房,平房區有一個球場、三個公廁和公用自來水供應,信基幼稚園在區內開辦(現今香港童軍總會元朗西區總部)。 首批入住居民是受1960年5月元朗水災影響的188戶共1,200名大陂頭災民。 1964年,位於水牛嶺山頂和西南麓的平房區擴建區落成,由天主教福利會和牛津飢饉救濟委員會損款25萬港元籌建,新建雙層平房4座共40個單位,單層平房37個單位。 1970年代初,水牛嶺平房區有居民273戶,共1,406人。
水牛嶺: 設施
由元朗東沿朗河路走,於僑興路(公庵路)轉入十八鄉路便到元朗公園,全程只是幾公里的跑程。 今早煙雨迷漫,未登上義塚前,元朗公園有一眾長者列坐在雨棚兩旁唱歌,由一位二胡師伴奏,悽愴的音樂聲在微雨中突顯氣紛,接著唱的是一首《問》,其一句「…問世間點解有戰亂,千秋也未停斷…」好令人感觸。 跟各位老人家道別後,沿公園瀑布登上石級,瀑布流水彷彿是為義塚哭泣的灑淚,而義塚正在不遠處。 在墓前敬拜,墓旁石枕刻有對聯:「捐軀赴國難英雄、視死忽如歸烈士」,這一句源自曹植的《白馬篇》中「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被廣泛描述於國家抗日及革命而獻身的民族英雄。 至於在新界地區,這類由教會興建的新村就更多,例如竹園村、大窩口的亞斯理村、元朗的水牛嶺,以至遍及沙田、西貢、調景嶺、馬鞍山、大嶼山、青衣、塔門和長洲等偏遠地區的大大小小新村。
- 百鳥塔下方有一道十三米高瀑布飛瀉而下,經溪澗蜿蜒流入一千平方米人工湖,湖裏遊魚如梭,荷花盛放,瀑布旁邊是水牛嶺義塚。
- 其設計簡潔雅緻,靈感源於周邊的歷史古蹟,並結合了傳統與現代元素,故被喻為「香港最美公共圖書館」,及曾獲多個建築大獎。
- 傳聞日本佔領元朗時,水牛嶺山頭為刑場兼亂葬崗,甚為猛鬼。
- 後來元朗公園二十四小時開放,半夜遊人絕少會到百鳥塔附近,但每逢有人夜間行公園,抬頭望上百鳥塔時,都會見到大量白衣人坐在塔上,甚至有些人可以見到白影的臉容,都是神情呆滯地望着行人。
- 元朗公園佔地7.5公頃,建築工程歷時三載,早於1991年春季便已開放啟用,惟至同年10月26日才由時任區域市政局主席張人龍揭幕。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開辦新九巴巴士路線第968號由公園北路往銅鑼灣(天后)的晨早等別班次〉[交通通告]。
元朗公立中學的中一入學資訊,要注意是學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 水牛嶺 水牛嶺 學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3 年9月升讀中一)。 中一自行分配學位收生準則及比重:面試30%,學術表現40%及非學術表現及潛能30%。 元朗公立中學創立於1946年,學校沒有宗教背景,校長是餘國健先生,校監是葉秀媚女士(教育局首席教育主任)。 水牛嶺平房區於1963年3月17日正式揭幕,當年建有一個日晷,四面刻有中英法文及比利時文字,用作紀念水牛嶺平房區落成,據說是被保留在元朗公園之中,至今卻下落不明,也是正想找尋的目標。
水牛嶺: 元朗公立中學
依山而建的元朗公園花木繁茂,是附近居民們散步、運動及休閒的理想場所。 水牛嶺2025 公園坐落於水牛嶺起伏的林地上,有800多棵樹木、瀑布和美麗的溪谷,湖中魚遊蝦嬉、蓮花朵朵。 紅色的百鳥塔位於公園山頂,其底層是個植有灌木的開放式鳥舍,塔因此得名。
水牛嶺: 活動資訊
繼續往水牛嶺跑,繞去欖口壆排洪渠看元朗區最精彩的塗鴉畫廊。 今早在公園南門入口附近的雨棚,有小夥人一邊奏二胡邊唱歌,滿有人情味,並非屯門公園裡國內大媽那種氣紛或唱腔。 還有很重要的,香港教會長久以來是政府的好夥伴,在政府力有不逮時挺身而出,分擔救弱扶貧的社會責任。 今日特區政府面對種種難題,香港教會必須盡一分力,發揮同舟共濟的精神,令香港七百多萬市民,過幸福美好的日子。
水牛嶺: 黃牛山盡覽沙田 水牛山坐擁白沙灣景觀
店子位於前粉嶺裁判法院,兩層高白色平房極有殖民地色彩。 店內裝修亦融入維多利亞建築風格,配上落地玻璃窗,引景入室,坐得舒服。 店子以西式輕食、甜品、手沖咖啡為主,菜式盡可能選用本地食材,必食原種番茄配水牛芝士、法典厚多等。 另其咖啡選用臺灣咖啡店Coffee 水牛嶺2025 Stopover及澳門Blooom Coffee 水牛嶺2025 House的咖啡豆,不妨嘆杯Espresso或Cappuccino。
水牛嶺: 元朗公立中學(Yuen Long Public Secondary School)
後來,於1993年被打造成香港首條文物徑,多座典型中國傳統建築物因而被保留下來。 水牛嶺 位於新界青山道二十四咪半,元朗市中心西南部,水邊村旁邊,水牛嶺公園北路一片天然林地上,鄰近元朗大球場和元朗游泳池。 九巴業務檢討委員會於1983年發表報告,指此路線與58線虧蝕最為嚴重。 乘客卻步的主要原因包括班次疏落、行車緩慢、車輛不舒適、車輛載客量低、行車路線受龐大車身限制而不能深入各村落、服務時間太短、及不能運載農產品等。 加上亞比安13型單層巴士因年事已高需要更換,該公司與運輸署商討後,提出以專綫小巴取代此路線及58線。 運輸署在1982年9月10日招標白泥往來元朗的專綫小巴新路線,並於1983年9月投入服務,編號為33。
水牛嶺: 元朗公園
在道路外圍,有市鎮公園北兒童遊樂場、博愛醫院元朗商會極限運動場、水邊村、元朗游泳池、元朗大球場、元朗公立中學校友會小學、華翠豪園、翠韻華庭、藝典居、市鎮公園南遊樂場、柏麗豪園、御景園、御豪山莊。 各學生發展組別皆能針對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安排適切和多元化的活動,讓他們在德、智、體、羣、美五育能均衡發展,達至全人教育目標,而學生表現亦會清楚記錄於學生學習歷程檔案中,讓家長對子女成長有更深入瞭解。 此外,我們致力營造和諧關愛的校園,照顧學習差異,務求每位學生皆能在充足支援下茁壯成長。 百鳥塔矗立於公園內30米高的水牛嶺,是附近最高的建築物,亦是元朗公園最觸目的標誌。 百鳥塔的最低層為開放式百鳥苑,面積有85平方米,廣植了多個品種植物,模擬叢林環境,該處飼養著百多隻雀鳥。 塔的高層可讓遊人欣賞元朗新市鎮的景色,且遠眺屏山、廈村、十八鄉和天水圍新市鎮。